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己酮合成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晓稚 陆新华 +2 位作者 姜文清 卞国庆 任志刚 《大学化学》 CAS 2011年第6期60-63,共4页
对环己酮的合成实验进行了改进。以WO3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确定了催化剂、氧化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环己醇 催化氧化 相转移催化剂 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下NaHSO_4催化环酮和芳香醛的Cross-Aldol缩合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晓稚 姜文清 贾定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无溶剂下,无水NaHSO4催化环己酮(或环戊酮)和芳香醛的Cross-Aldol缩合,合成了14个相应的α,α'-双亚苄基环酮.探讨了醛酮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利用薄板层析(TLC)确定了反应时间.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 无溶剂下,无水NaHSO4催化环己酮(或环戊酮)和芳香醛的Cross-Aldol缩合,合成了14个相应的α,α'-双亚苄基环酮.探讨了醛酮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利用薄板层析(TLC)确定了反应时间.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芳醛,4.1 mmol)∶n(环酮)=4.1∶2.0,反应温度60 ~ 65℃,催化剂0.5mmol,反应时间2.0~4.0 h,产率可达81% ~93%.产物经熔点、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污染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Aldol缩合 α α’-双亚苄基环酮 无溶剂 硫酸氢钠 微量化 化学实验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GB/T26521—2011的两点质疑
3
作者 郭晓稚 王文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共2页
试验研究发现,《GB/T 26521—2011工业碳酸镍》中丁二酮肟的量和盐酸的量明显不足。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反复验证,提出了改进办法和修订意见,能够满足测试需要。
关键词 国标 碳酸镍 丁二酮肟 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工业碳酸镍国家行业标准的讨论
4
作者 郭晓稚 王文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8,共2页
在采用国家标准GB/T 26521-2011《工业碳酸镍》对市售的工业碱式碳酸镍测试时发现:镍的含量一直无法达标。通过与行业标准HG/T 2824-2009《工业硫酸镍》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只是待测试样不同,测试所需试剂、用量及实验条件等完全相同。但... 在采用国家标准GB/T 26521-2011《工业碳酸镍》对市售的工业碱式碳酸镍测试时发现:镍的含量一直无法达标。通过与行业标准HG/T 2824-2009《工业硫酸镍》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只是待测试样不同,测试所需试剂、用量及实验条件等完全相同。但是碳酸镍中的镍含量与硫酸镍中镍含量不同。通过对盐酸和丁二酮肟用量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对GB/T 26521-2011提出了修订完善的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酸镍 国家标准 丁二酮肟 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新实践 被引量:16
5
作者 施玲 郭晓稚 +1 位作者 葛健锋 卞国庆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针对目前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实验课的地位得不到重视;验证性经典有机化学实验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实验试剂的利用效益低;学生实验产品无去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模拟式教学;对比式教学;建立... 针对目前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实验课的地位得不到重视;验证性经典有机化学实验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实验试剂的利用效益低;学生实验产品无去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模拟式教学;对比式教学;建立虚拟实验室,开发网络课程学习;建立实验试剂和产品的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水平,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与管理 模拟教学 对比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化学实验中强化“有效数字”观念教学 被引量:3
6
作者 施玲 郭晓稚 《科教文汇》 2012年第34期103-104,共2页
大一新生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及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很随意,这主要是新生不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笔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贯穿"有效数字"的概念,帮助新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 大一新生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及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很随意,这主要是新生不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笔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贯穿"有效数字"的概念,帮助新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有效数字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学生的一份化学实验预习报告所想到的
7
作者 施玲 郭晓稚 《科教文汇》 2013年第25期67-68,共2页
由学生的一份化学实验预习报告所引起的思考。通过对验证性实验、成熟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设问、联想、改革,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预习报告 化学实验 阅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硅氧烷多枝分子合成与双光子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庆 蒋宛莉 +2 位作者 杨平 郭晓稚 王筱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5-1248,共4页
以自制立方硅氧烷(OPS)为"核",合成4种立方硅氧烷多枝分子实现了有机/无机分子杂化。在800nm Ti蓝宝石激光器泵浦下开孔z扫描技术测得多枝分子sample 3、4具有明显的双光子吸收,吸收系数分别为1.4×10-11和2.0×10-11... 以自制立方硅氧烷(OPS)为"核",合成4种立方硅氧烷多枝分子实现了有机/无机分子杂化。在800nm Ti蓝宝石激光器泵浦下开孔z扫描技术测得多枝分子sample 3、4具有明显的双光子吸收,吸收系数分别为1.4×10-11和2.0×10-11cm/W;CCD光谱仪记录到两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峰位在600nm左右。经过立方硅氧烷杂化的多枝分子热分解温度最高可达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硅氧烷有机/无机杂化 双光子吸收 上转换荧光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双光子吸收化合物NT-G1和NO-G1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国华 杨平 +5 位作者 蒋宛莉 郭晓稚 许贵宝 蒋雪璋 沈梁 王筱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3,共4页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 选择氮杂芴(咔唑)为π中心,分别以三苯胺和二唑取代基为“枝”,合成了两个强双光子吸收的氮杂芴衍生物2,8 双(4 三苯胺乙烯基) N 乙基氮杂芴(简称NT G1)和2,8 双(2 (4’乙氧基) 5 (4’苯乙烯) 1,3,4 二唑) N 基氮杂芴(简称NO G1),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表征。飞秒钛宝石激光器泵浦下,NT G1 和NO G1 溶液发出强双光子上转换荧光,且后者的双光子荧光发射截面是前者的7倍;双光子荧光法计算出NT G1 和NO G1 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215GM和454GM。分子构型优化表明,NT G1分子中心“氮杂芴”所在平面与两端苯环呈螺旋桨式排布;而NO G1 分子共轭长度增大,且中心的“氮杂芴”与两端延伸的“枝”呈平面构型;从结构上看,NO G1分子属“D A πA D”型,具有明显的pn 结模式,这些都使NO G1 分子具有更好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因而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8-双(4-三苯胺乙烯基)氮杂芴 2 8-双(2-(4’-乙氧基)-5-(4’-苯乙烯)-1 3 4-噁二唑)-N-乙基氮杂芴 双光子吸收 双光子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国专利申请探讨己内酰胺气相重排技术
10
作者 任文杰 李识寒 +1 位作者 郭晓稚 李淑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3,共5页
综述了中国专利中涉及环己酮肟贝克曼气相重排生成己内酰胺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气相重排反应体系、环己酮肟气化系统的设计、气相重排催化剂的制备、气相重排催化剂的再生等方面,并对专利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为解决己内酰胺生产过... 综述了中国专利中涉及环己酮肟贝克曼气相重排生成己内酰胺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气相重排反应体系、环己酮肟气化系统的设计、气相重排催化剂的制备、气相重排催化剂的再生等方面,并对专利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为解决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腐蚀、污染环境等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专利 气相贝克曼重排 环己酮肟 己内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负载 FeCl_3 固体酸催化甲基丙烯酸酯的研究
11
作者 赵小军 张向东 +2 位作者 郭晓稚 马艳军 朱晓玉 《天津化工》 CAS 1999年第4期5-6,共2页
以自制的 Fe Cl3 负载在树脂上制备的固体酸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酸催化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部分酯收率可达85% 以上。
关键词 甲基丙烯树脂 三氯化铁 固体酸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