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情理论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调节和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李娇丽 魏小方 +3 位作者 张果 郭慧荣 崔坤 何丹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论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情绪调节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BD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论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情绪调节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BD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共情理论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情绪状况[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康复效果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SQ中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t=4.910,8.327;P<0.05);观察组BRM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8.365,2.949;P<0.05);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t=11.194,3.00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126;P<0.05);观察组PSQI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2.625,4.646,3.202,5.195,4.955,3.814,2.436,6.040;P<0.05)。结论:基于共情理论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可改善BD患者应对方式和情绪状况,提高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康复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情感障碍 共情理论 个性化干预 情绪调节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乐眠联合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黄百灵 张会杰 +2 位作者 姚静 李艳艳 郭慧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探究百乐眠联合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 92例抑郁症患者(2022.11-2023.11),入院后按照红蓝球抽签方式分为对照(46例)及观察(46例)两组,前者行阿戈美拉汀治疗,后者则联合百乐眠治疗。治疗3月后,比对... 探究百乐眠联合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 92例抑郁症患者(2022.11-2023.11),入院后按照红蓝球抽签方式分为对照(46例)及观察(46例)两组,前者行阿戈美拉汀治疗,后者则联合百乐眠治疗。治疗3月后,比对其抑郁治疗效果、相应量表数据、5-HT指标数据。结果 观察组(95.65%)较对照组(76.08%)高(P<0.05)。抑郁数据及5-HT相应指标两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数据及5-HT相应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为提升抑郁症治疗效果,以阿戈美拉汀联合百乐眠,有利于5-HT相应指标的改善,抑郁状况改善显著,同时治疗效果提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阿戈美拉汀 抑郁状态 百乐眠 治疗效果 血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大鼠血清GDNF、BDNF水平及脑组织GDNF、BDNF、5-H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慧荣 王亚丽 +4 位作者 张延妍 马全钢 王源莉 吕培培 李淑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脑组织五羟色胺(serotonin,5 - HT)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脑组织五羟色胺(serotonin,5 - 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建立强迫症模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建立强迫症模型+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14只。采用大鼠旷场法测试大鼠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GDNF和BDNF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脑组织GDNF和BDNF含量,采用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法测定脑组织5 - HT含量。结果:模型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参观地点、旋转频率、不动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运动总距离、移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参观地点、旋转频率、不动持续时间均高于模型组( P< 0.05),运动总距离、移动频率低于模型组( P< 0.05)。3组中心区频率和中心区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脑组织GDNF及BDNF水平模型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均高于模型组( P< 0.05)。模型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脑组织5 - 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脑组织5 - HT水平高于模型组( 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升高强迫症大鼠血清GDNF、BDNF水平以及脑组织GDNF、 BDNF 、5 - HT含量,从而发挥对强迫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强迫症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五羟色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李淑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米氮平组35例,米安色林组33例,观察期为8周,使用HAMD和TE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8周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米氮平组35例,米安色林组33例,观察期为8周,使用HAMD和TE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8周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米氮平组分别为91.4%和74.3%%,米安色林组分别为87.9%和72.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HAMD评分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米安色林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昏、恶心、嗜睡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两药都是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米氮平 米安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慧荣 肖泽萍 张海音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关键词 强迫症 患病率 双生子 发病率 诊断标准 遗传学 神经官能症 比率 强迫观念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曲林与舒必利合用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3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慧荣 仇剑崟 徐俊冕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舍曲林 舒必利 联合用药 治疗 早期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在国内的临床试验综述 被引量:21
7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2-485,共4页
关键词 米氮平 抑郁症 综述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李幼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60~78岁、符合CCMD-3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35例)和帕罗西汀组(35例),进行为期6W的观察,使用HAMD和TE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w...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60~78岁、符合CCMD-3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35例)和帕罗西汀组(35例),进行为期6W的观察,使用HAMD和TE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w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0例患者全部完成研究,米氮平组HAMD总减分率为73.1%,帕罗西汀组为72.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内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米氮平组不良反应为嗜睡、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帕罗西汀组为兴奋、激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帕罗西汀 老年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冯砚国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对照组服用利培酮,疗程8周,用PANSS、CGI、BPRS及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对照组服用利培酮,疗程8周,用PANSS、CGI、BPRS及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疗后8周舍曲林合并舒必利组总有效率为88.37%,维思通组总有效率69.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两量表总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BPRS中缺乏活力因子分、焦虑抑郁因子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与阳性症状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舍曲林 舒必利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李幼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米氮平 帕罗西汀 广泛性焦虑症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人格特征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慧荣 赵宁 +1 位作者 王亚丽 李幼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临床特点对强迫症患者人格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52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评定两组人格特征,同时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临床特点对强迫症患者人格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52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评定两组人格特征,同时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研究组临床特征.结果 研究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评分,除说谎或掩饰、校正因子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各亚组间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的诈分、疑病、抑郁、男性化/女性化和精神衰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诈分、疑病、抑郁、男性化/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和精神分裂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各因子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病理性人格特征,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格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深层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人格特征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YALE-BROWN强迫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慧荣 肖泽萍 +3 位作者 王振 陈珏 邹政 仇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628-629,共2页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 36健康评定量表对 6 3名强迫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 ,同时评定HAMD、HAMA、Y BOCS量表。结果 强迫症患者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正常人群 ,男女之间无差异 ,随年龄增...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 36健康评定量表对 6 3名强迫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 ,同时评定HAMD、HAMA、Y BOCS量表。结果 强迫症患者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正常人群 ,男女之间无差异 ,随年龄增大 ,各维度分数降低 (P <0 .0 5 )。各维度得分除生理功能外 ,其余均低于中国常模 (P <0 .0 5或 P <0 .0 1)。对总体健康得分贡献大的因素分别为HAMD、YB SW、HAMA得分 (P <0 .0 1、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正常人群差 ,尤其是强迫思维及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家庭社会功能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生命质量 SF-36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慧荣 肖泽萍 +1 位作者 陈珏 仇剑崟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DSM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慧荣 黄百灵 +2 位作者 王亚丽 张延妍 马全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分析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强迫症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病程发展4 a后进行随访,并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强迫症... 目的分析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强迫症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病程发展4 a后进行随访,并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预后转归、病程特点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根据Y-BOCS的2个分量表Yale-Brown强迫思维量表(Y-BOS)、Yale-Brown强迫动作量表(Y-BCS)评分将患者分为强迫思维组(n=37)、强迫动作组(n=14)和混合组(n=66),根据Y-BOCS评分降分率评估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Spearman′s非参数相关、偏相关分析患者的疗效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153例患者中,117例(76.47%)获得随访。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患者(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患者(P<0.01)。117例患者中71例(60.7%)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社会心理因素,46例(39.3%)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持续治疗者50例(42.7%),间断治疗者65例(55.6%),2例(1.7%)未进行过任何治疗。男性和女性患者延迟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思维组、强迫动作组、混合组患者年龄分布、教育年限、延迟治疗时间、病程、性别、婚姻、诱因、治疗方法、治疗形式、HAMA、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思维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强迫动作组和混合组(P<0.01),强迫动作组和混合组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病程形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动作组、混合组患者Y-BOCS评分高于强迫思维组(P<0.05),强迫动作组和混合组患者Y-BO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患者中治疗显效49例(41.9%),有效39例(33.3%),无效29例(24.8%)。强迫思维组、强迫动作组、混合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分别为51.35%(19/37)、35.71%(5/14)、37.88%(25/66),3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38,P>0.05)。117例患者随访时HAMA、HAMD、Y-BOS、Y-BCS、Y-BOCS得分均显著低于入组时(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形式、临床分型、既往治疗方法和是否有诱发因素无关(P>0.05);与治疗延迟时间和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239、-0.284,P<0.01);与HAMA、HAMD、Y-BOCS评分减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7、0.357、0.578,P<0.01)。患者的年龄、教育年限、发病年龄、延迟治疗、病程、性别、婚姻状况、病前是否有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治疗形式和临床分型与预后无关(P>0.05),HAMA、HAMD、Y-BOS、Y-BCS、Y-BOCS评分及病程形式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强迫症多呈慢性波动病程或持续病程,治疗效果不理想,四分之一患者治疗困难或进行性恶化;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连续治疗1 a以上者不足50%,需进行全病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随访 病程转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9/2005-06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青少年适应障碍的患者3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适应障碍诊断标准,进行为期6... 目的:观察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9/2005-06连续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青少年适应障碍的患者3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适应障碍诊断标准,进行为期6周的开放性乌灵胶囊治疗,其主要成分为乌灵菌干粉,是从珍烯药用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服药方法为3粒/次,3次/d。以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为评估疗效的工具。结果:34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参加了实验,中途2例脱落,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病情缓解而未复诊,其余32例患者完成了6周观察。①34例患者中有20例(59%)发病前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应激事件,14例(41%)存在1个重要的生活变化事件。②32例患者完成6周研究,治疗结束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0.1±8.7,56.2±5.9;31.6±7.4,58.2±5.3),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和疗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0±0.9,5.3±1.2;1.6±1.0,5.7±1.1;1.6±1.4,14.3±1.4),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④全部患者无明显副反应。结论:乌灵菌粉治疗青少年适应障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适应障碍/中药疗法 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历史与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李幼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联络 会诊 会诊联络 精神病学 综合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慧荣 任玉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扎来普隆10mg/d,对照组予以唑吡坦10mg/d,整个试验期间均不合并其他催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 目的探讨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扎来普隆10mg/d,对照组予以唑吡坦10mg/d,整个试验期间均不合并其他催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RS总分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SDRS评分在治疗后各阶段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扎来普隆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头昏、口苦、恶心、头痛等,程度较轻,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来普隆 唑吡坦 入睡和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与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慧荣 肖泽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病理机制至今不甚明了,但已有许多逐渐被大家接受的假说。本文系统复习了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对BPD的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边缘障碍 病因学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精神科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慧荣 李幼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特征差异。方法2007年度申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例279例,分析申请科室、原发病、申请理由、精神科诊断处理,比较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差异。结果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急会诊主要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特征差异。方法2007年度申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例279例,分析申请科室、原发病、申请理由、精神科诊断处理,比较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差异。结果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急会诊主要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5%~85%),普通会诊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神经症为主。结论应在综合医院积极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诊断差异有助于精神科会诊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急会诊 普通会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在综合医院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慧荣 李幼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对综合医院精神病学会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07年度申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例279例,分析其申请科室、原发病、申请理由及精神科诊断处理。结果综合医院精神病学会诊中最常见的精神科诊断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目的对综合医院精神病学会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07年度申请精神科会诊的病例279例,分析其申请科室、原发病、申请理由及精神科诊断处理。结果综合医院精神病学会诊中最常见的精神科诊断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结论应在综合医院积极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及对综合科医生加强精神病学知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