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黄苗突变体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郭士伟 张云华 +3 位作者 金永庆 师素云 谭秀云 刘蔼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8-960,共3页
关键词 小白莱 黄苗突变体 叶绿素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活力测定方法及超级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郭士伟 夏士健 +2 位作者 朱虹霞 张云华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1,共4页
以孕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用伤流法测定根系活力,调查了影响根系伤流收集量的因素。结论如下:在两优培九孕穗期用脱脂棉收集伤流液,以2.0g的脱脂棉填充量为宜;两优培九主茎和分蘖的伤流量差异显著(P<0.05);白天和夜晚的伤流量差异... 以孕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用伤流法测定根系活力,调查了影响根系伤流收集量的因素。结论如下:在两优培九孕穗期用脱脂棉收集伤流液,以2.0g的脱脂棉填充量为宜;两优培九主茎和分蘖的伤流量差异显著(P<0.05);白天和夜晚的伤流量差异极显著(p<0.01);稻桩高低对伤流量影响不显著(P>0.05);连续两次测定的差异不显著(P>0.05)。用上述最佳方法,对两优培九及其对照品种汕优63抽穗后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强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两优培九抽穗前的根系活力比汕优63相对较高,二者均在抽穗后1周左右出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但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伤流强度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对两个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剑叶叶绿素含量抽穗后都迅速下降,但是相对于汕优63,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要慢,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根系活力的下降可能是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易早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根系伤流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叶片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士伟 王永飞 +2 位作者 马三梅 李霞 高东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98,共4页
在水稻品种宜香B中发现了一个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白化转绿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4叶期前叶色为黄绿色,之后逐渐变绿,从苗龄4周到12周,突变体/野生型叶绿素含量比值从34.5%逐渐升高到99.4%。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 在水稻品种宜香B中发现了一个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白化转绿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在4叶期前叶色为黄绿色,之后逐渐变绿,从苗龄4周到12周,突变体/野生型叶绿素含量比值从34.5%逐渐升高到99.4%。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gra。利用微卫星标记将gra初步定位于第10染色体标记RM596和RM5620之间,进一步利用极端个体定位法把gra精细定位于标记RM25522和RM25535之间。gra基因距RM25522和RM25535标记的遗传距离均为0.05 c M,其物理距离约为136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叶突变体 基因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叶片和根系的衰老营养生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士伟 赵学强 +2 位作者 夏士健 朱虹霞 施卫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以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选用11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研究了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后叶片和根系伤流液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早衰的关系。以剑叶叶绿素含量为早衰标准,抽穗后不同时间测定发现,协优9308和汕优63不易早衰,而两... 以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选用11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研究了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后叶片和根系伤流液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早衰的关系。以剑叶叶绿素含量为早衰标准,抽穗后不同时间测定发现,协优9308和汕优63不易早衰,而两优培九和国稻1号容易早衰。抽穗后12个水稻品种剑叶大量元素钙、氮、磷、钾、镁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协优9308在12个品种中相对较高,而国稻1号相对较低。抽穗后水稻根系伤流强度也逐渐降低,活力下降,呈现衰老特征。12个水稻品种抽穗后根系伤流液微量元素磷、钾、钙含量变化不大,镁含量明显上升,铁含量迅速下降。农艺性状和生理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12个水稻品种中协优9308相对不易早衰,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此外还比较了叶片和根系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超级杂交稻地上部和地下部在衰老进程上具有一致性,但又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早衰 营养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士伟 张彦 +1 位作者 孙立华 高东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339-344,共6页
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且已成为研究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模式,对该病的研究对其它病害有借鉴意义。目前已鉴定出29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17个基因被定位到染色体上,4个基因已被克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已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 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且已成为研究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模式,对该病的研究对其它病害有借鉴意义。目前已鉴定出29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17个基因被定位到染色体上,4个基因已被克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已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方法育成了一些抗病新品系,展示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 分子育种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研究 转基因方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白叶枯病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Cd)对南粳9108种子萌发及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士伟 李万昌 +2 位作者 强苏航 彭陈 项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1-14,共4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浸润法研究了高浓度镉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较深入地研究了低浓度镉对其幼苗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6mmol/L镉处理能显著降低南粳9108种子的发芽率,且具... 采用培养皿滤纸浸润法研究了高浓度镉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较深入地研究了低浓度镉对其幼苗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6mmol/L镉处理能显著降低南粳9108种子的发芽率,且具有剂量效应;幼苗芽长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0.5—6.0mmol/L镉处理均能显著地抑制水稻根的生长;在低浓度(0.05、0.10mmol/L)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的SOD和POD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粳9108 种子萌发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低温敏感不育基因的差异显示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士伟 程艳军 +1 位作者 高东迎 刘蔼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为研究水稻籼粳杂种低温下的育性特点和特异基因表达,以孕穗期白天24℃,夜晚20℃的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生长的籼粳杂种02428/3037F1及其亲本幼穗为材料,开花期对亲本、处理和对照的花粉育性分别进行了观察,种子收获后考察了其结实率。结果... 为研究水稻籼粳杂种低温下的育性特点和特异基因表达,以孕穗期白天24℃,夜晚20℃的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生长的籼粳杂种02428/3037F1及其亲本幼穗为材料,开花期对亲本、处理和对照的花粉育性分别进行了观察,种子收获后考察了其结实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天24℃夜晚20℃的低温处理使杂种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明显降低,但对亲本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影响不大。用12条锚定引物和18条随机引物共216对引物组合对总RNA反转录后的c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有35条在处理和对照间可重复扩增的表达差异的条带。对克隆后的差异条带进行了测序和Blast,发现这些差异片段与一些幼穗发育的EST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其中一个与位于水稻第一号染色体的过氧化物酶基因的部分片段有100%相似性,另一个与位于第十二号染色体上的蛋白磷酸化酶基因有99.99%的同源性,分别与两个LTSS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一致。Southern杂交显示它们均为单拷贝片段。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关闭与籼粳杂种低温敏感不育可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低温敏感不育 基因差异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 P-ATPases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士伟 李万昌 +3 位作者 彭陈 袁玖辰 方先文 张云华 《生物信息学》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TCDB(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网站数据库中的P-ATPases氨基酸序列对稻瘟菌全基因组表达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数据库进行搜索和分析,共发现23个P-ATPases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3个基因分属于4个家族和7个亚家族... 利用TCDB(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网站数据库中的P-ATPases氨基酸序列对稻瘟菌全基因组表达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数据库进行搜索和分析,共发现23个P-ATPases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3个基因分属于4个家族和7个亚家族。构建了本地ESTs数据库,通过P-ATPases基因CDS序列与E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这些基因中有20个存在EST同源体,另外3个基因没有发现EST同源体,因此这20个基因是真实P-ATPases基因的可能性更高。运用MEME程序分析了这些P-ATPases蛋白结构域的基序,有6种基序在90%以上的基因氨基酸序列中出现,属保守基序。对这23个P-ATPases基因GC含量的分析表明,它们的平均GC含量在0.519-0.628之间,稍高于稻瘟菌整个基因组GC平均含量(0.516),同时这些基因内各区段GC含量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本文结果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稻瘟菌中P-ATPases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P-ATPases基因 EST GC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Nutritional Physiology Related to the Premature Senescence of Super-hybrid Rice Liangyoupeijiu and Its Parents at Late Growth Stage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士伟 夏士健 +1 位作者 赵学强 朱虹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1914-1918,共5页
The amount of root bleeding sap, contents of chlorophyl , nutrients and hormones in flag leaves of a super-hybrid rice cultivar Liangyoupeijiu (LYPJ) and its parents 9311 and Pei’ai 64S after heading were measured ... The amount of root bleeding sap, contents of chlorophyl , nutrients and hormones in flag leaves of a super-hybrid rice cultivar Liangyoupeijiu (LYPJ) and its parents 9311 and Pei’ai 64S after heading were measur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9311, the chlorophyl content of LYPJ reduced more quickly after heading, and then kept at a lower level, which was an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premature senescence. The other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LYPJ af-ter heading except abscisic acid (ABA) content in leaf and root also maintained at a lower level than 9311, while al the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the sterile line Pei'ai 64S were lower than LYPJ. So 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early-aging characteristic of LYPJ may be inherited from Pei’ai 64S. Al the leaf and root early-aging traits reduced for LYPJ and its parent lines after heading, their leaf and root aged grad-ual 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above-ground (leaf) and under-ground (root) parts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closely, but there was not absolut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judged from th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hybrid rice Parent lines Premature senescence Endogenous hormones Nutritional Physi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士伟 黄少白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抗性育种 化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粱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士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1期82-85,共4页
高粱是中国第五大粮食作物,是典型的耐旱、耐盐碱作物,是中国主要适合的酿造作物。江苏酒厂众多,对高粱需求量大。同时又有大量的海边滩涂和内地丘陵等边际土地发展高粱种植。为了江苏高粱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发展高... 高粱是中国第五大粮食作物,是典型的耐旱、耐盐碱作物,是中国主要适合的酿造作物。江苏酒厂众多,对高粱需求量大。同时又有大量的海边滩涂和内地丘陵等边际土地发展高粱种植。为了江苏高粱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发展高粱产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拓宽高粱利用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江苏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
12
作者 郭士伟 夏士健 +3 位作者 赵学强 朱虹霞 仲维功 施卫明 《作物研究》 2013年第5期417-422,共6页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9311和培矮64S为材料,研究了抽穗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亲本剑叶和根系与早衰有关的叶绿素含量、伤流量、营养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与9311相比,两优培九的叶绿素含量在抽穗后快速降低...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9311和培矮64S为材料,研究了抽穗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亲本剑叶和根系与早衰有关的叶绿素含量、伤流量、营养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与9311相比,两优培九的叶绿素含量在抽穗后快速降低,并始终低于9311,明显早衰。两优培九的其他各项生理指标除叶片及根系ABA外,在抽穗后也都比较低。而不育系培矮64S的各项生理指标比两优培九更低。两优培九的早衰可能是培矮64S遗传的结果。(2)抽穗后杂交稻及其亲本叶片和根系各生理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地上部和地下部逐渐衰老,说明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从数据看,叶片和根系之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无绝对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早衰 内源激素 营养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枢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13
作者 郭士伟 黄成 王景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3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环枢椎骨折 X线平片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4
14
作者 汤日圣 张大栋 +1 位作者 郭士伟 童红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和 IAA含量明显降低 ,i PAs和 ABA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 GAS、IAA含量降低和 i PAs、ABA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三唑酮 内源激素 水稻 秧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个高粱种质萌芽期的耐盐指标比较及其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晓兰 徐照龙 +5 位作者 张大勇 黄益洪 彭陈 邵宏波 王为 郭士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中生长的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种质,对10 g·L^(-1)Na Cl胁迫条件下65个高粱种质萌芽期的6项耐盐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了各指标在耐盐性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为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中生长的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种质,对10 g·L^(-1)Na Cl胁迫条件下65个高粱种质萌芽期的6项耐盐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了各指标在耐盐性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得分排序和聚类分析对供试65个种质的耐盐性进行排序及评价。结果显示:供试65个种质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苗高和相对根冠比变幅较大,分别为0.00%~140.56%、31.61%~124.81%、10.45%~154.30%、12.80%~124.95%和22.09%~380.84%;而相对盐害率变幅较小,仅为-8.27%~22.80%。在6个耐盐指标间,相对苗高与相对发芽率和相对盐害率的相关性以及相对根冠比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盐害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其余指标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5.121 3%,其中,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盐害率为第1主成分的主要因子,相对苗高为第2主成分的主要因子。供试65个种质耐盐性的综合得分为7.18~65.11;其中,甜选35耐盐性的综合得分最高(65.11),耐盐性排序第一;黑穗芦稷耐盐性的综合得分最低(7.18),耐盐性排序最末。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5.5处,供试65个种质可被分为7类,其中,第Ⅰ、第Ⅱ和第Ⅲ类共包含12个种质,其中9个为耐盐性排序前9位的种质,属于高耐盐种质;第Ⅳ、第Ⅴ和第Ⅵ类共包含31个种质,属于中等耐盐种质;第Ⅶ类包含22个种质,其中10个为耐盐性排序后10位的种质,属于高盐敏感种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65个高粱种质的耐盐性差异很大,其中,甜选35、Rio、宁甜选10、宁甜选11、甜选107、宁甜选17、甜选148、辽甜8号及盐甜选10等为高耐盐种质,适合在盐渍土壤中生长。此外,耐盐性综合得分排序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用萌芽期的耐盐指标可以初步评价高粱种质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种质 萌芽期 耐盐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耐盐性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建立杂交水稻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彦 郭士伟 +1 位作者 何冰 高东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指纹图谱 分子标记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东迎 郭士伟 +2 位作者 李霞 孙立华 刘蔼民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9-755,共7页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有内在的机制 ,点突变和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可能是引起水稻无性系变异的两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变异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津系列甜高粱品种在江苏沿海盐碱地适应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为 何晓兰 +8 位作者 潘宗瑾 王海洋 郭士伟 张大勇 高进 蔡立旺 王永慧 陈建平 汪保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51-1853,共3页
甜高粱是集生物能源、酿酒、饲料等多用途的一种抗盐碱、耐贫瘠、高光效的C4作物。在粮棉争地的大背景下,为了解甜高粱在江苏沿海盐碱地适应性情况,本研究引进3个甜高粱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甜高粱品种中相对早熟的是雅... 甜高粱是集生物能源、酿酒、饲料等多用途的一种抗盐碱、耐贫瘠、高光效的C4作物。在粮棉争地的大背景下,为了解甜高粱在江苏沿海盐碱地适应性情况,本研究引进3个甜高粱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甜高粱品种中相对早熟的是雅津201,糖锤度相对较高的是雅津71,雅津71、雅津95秸秆产量相对较高、耐盐碱性强、长势长相好、抗病虫性突出,但株高相对较高,且生育期较长。故需引进早熟、株高适中的品种,种植行向也应改变,同时后期加强施肥、培土等。初步形成江苏沿海盐碱地的甜高粱育种目标并完成开发产业链的初步探索。通过引进合适的品种并结合栽培技术集成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甜高粱是可行的,产业链开发也将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沿海盐碱地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不同组织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婷婷 黄益洪 +5 位作者 何晓兰 徐照龙 彭陈 邵宏波 张大勇 郭士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28,共7页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化感作用。高浓度高粱浸提液降低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小麦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综合来看,高粱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表现为秆>穗>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组织 化感 水浸提液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分蘖突变体ht1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万昌 王永飞 +1 位作者 马三梅 郭士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在水稻品种新稻18中发现了一个多分蘖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多分蘖突变株,突变体ht1在整个生育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分蘖数目多,是其野生型新稻18的3倍以上。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HT1。利用微卫星标记将... 在水稻品种新稻18中发现了一个多分蘖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了稳定的多分蘖突变株,突变体ht1在整个生育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分蘖数目多,是其野生型新稻18的3倍以上。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HT1。利用微卫星标记将HT1初步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RM25435和RM25552之间,进一步利用极端个体定位法把HT1精细定位于标记RM25523和RM25532之间,HT1基因距它们的遗传距离均为0.05cM,这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约为130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分蘖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