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N/S/Cl/K/Na元素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与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啸峰 魏小林 李森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0,共10页
基于Senkin模型,应用自编化学反应机理简化程序,结合Kinalc和Mechmod开源程序,发展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与验证方法.以电站锅炉燃烧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为应用背景,建立了考虑C/H/O/N/S/Cl/K/Na元素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115... 基于Senkin模型,应用自编化学反应机理简化程序,结合Kinalc和Mechmod开源程序,发展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与验证方法.以电站锅炉燃烧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为应用背景,建立了考虑C/H/O/N/S/Cl/K/Na元素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115组分,1,342基元反应),并运用此方法得到简化反应机理(28组分,20反应).验证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在锅炉运行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内(温度T=1,100~1,500,℃,过量空气系数λ=0.8~1.2)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可应用于锅炉燃烧的CFD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简化 简化机理验证 燃烧数值模拟 C H O N S CL K Na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拟燃烧污染物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啸峰 魏小林 +1 位作者 张宇 李森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309,共16页
结合燃烧污染物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模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型以及机理简化方法,概括综述了湍流燃烧模拟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这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最后通过分析,指出了发... 结合燃烧污染物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模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型以及机理简化方法,概括综述了湍流燃烧模拟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这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最后通过分析,指出了发展前景和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化学反应机理 机理简化方法 湍流燃烧 燃烧污染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高压富氧燃烧层流扩散火焰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覃建果 魏小林 +2 位作者 郭啸峰 李腾 高佳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5-433,共9页
对0.1~4.0MPa范围内CH。富氧燃烧层流同轴射流扩散火焰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对象包含3种工况:工况I为CH4/空气,工况2为CH4/70%N2和30%02,工况3为CH4/70%CO2和30%02.计算模型采用了基于GRI3.0的骨干反应机理,该机理包含2... 对0.1~4.0MPa范围内CH。富氧燃烧层流同轴射流扩散火焰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对象包含3种工况:工况I为CH4/空气,工况2为CH4/70%N2和30%02,工况3为CH4/70%CO2和30%02.计算模型采用了基于GRI3.0的骨干反应机理,该机理包含26种组分和163个反应,同时模型还考虑了CH4、H20、C02、CO的辐射换热损失.结果表明,富氧燃烧使火焰温度升高、长度变短.工况2中NO排放指数与T况1相比增加了70%,且随压力的提高而增大,绝大部分NO是通过热力型NO途径形成.基元反应H+C02≠OH+CO使得工况3近燃烧器喷口处的CO浓度大大增加.提高压力,火焰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火焰半径逐渐变小,火焰长度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富氧燃烧 高压燃烧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试验台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啸峰 吴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13年第6期859-862,874,共5页
为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套动力总成试验台架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利用该平台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整车控制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典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台架试验平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轮毂电机性能和整车控制策略的... 为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套动力总成试验台架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利用该平台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整车控制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典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台架试验平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轮毂电机性能和整车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试验保证,为将来整车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台架 轮毂电机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发动机低温冷起动策略研究
5
作者 郭啸峰 孙建军 +2 位作者 刘义强 方会咏 舒新建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研究了提升甲醇发动机在低温下起动标定的策略方法。对于甲醇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一直是甲醇燃料的痛点问题,提出多种优化及技术措施,包括喷油策略优化,起动转速提升,预加热等措施,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甲醇发动机的低温冷起动性能。在漠... 研究了提升甲醇发动机在低温下起动标定的策略方法。对于甲醇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一直是甲醇燃料的痛点问题,提出多种优化及技术措施,包括喷油策略优化,起动转速提升,预加热等措施,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甲醇发动机的低温冷起动性能。在漠河环境温度-30℃,甲醇发动机可以顺利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冷起动 预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先知 张逸群 +4 位作者 李根生 李瑞霞 于超 李敬彬 郭啸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1-981,共11页
地热能是一种含量丰富、成本相对低廉且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雄安新区地热储量丰富,亟需高效取热的技术.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兼具换热效率高和“取热不取水”等优点的新型地热开发模式.单井同轴套... 地热能是一种含量丰富、成本相对低廉且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雄安新区地热储量丰富,亟需高效取热的技术.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兼具换热效率高和“取热不取水”等优点的新型地热开发模式.单井同轴套管闭式换热系统由钻入地热地层中的垂直井以及井筒中呈同轴位置关系的中心管组成.在此系统中,循环工质从地面通过高压泵被注入环空,通过热对流和热传导从井壁提取热量,然后通过中心管返回地面流经热交换器被利用.本文针对雄安新区地热储层,首先完成同轴套管保温结构、高导热水泥的设计与研发;然后根据设计结果,对地热储层最大产能、井下换热系统取热效率及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最后在研究基础上,开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的现场试验,完成针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研究及分析,并基于现场情况对不同热储条件和保温结构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热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技术可以满足对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需求,设计的保温结构和高导热水泥对取热供热有积极作用,形成了包括井身结构设计、保温结构设计、井下高效取热装置开发等在内的地热井高效取热完整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同轴套管换热器 保温结构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凝汽器热回收的地热梯级高效利用系统设计和效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啸峰 刘金侠 李瑞霞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3-76,共4页
品位对口、梯级利用是热能利用的基本原则。针对中温地热资源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地热水高温部分进行发电、低温部分直接供热、凝汽器热回收供热、尾水利用热泵供热的基于凝汽器热回收的地热梯级高效利用... 品位对口、梯级利用是热能利用的基本原则。针对中温地热资源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地热水高温部分进行发电、低温部分直接供热、凝汽器热回收供热、尾水利用热泵供热的基于凝汽器热回收的地热梯级高效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并结合不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方案对比,对投资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影响供热能力的前提下生产高品位的电能,增加项目收益,同时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地热供暖 梯级利用 热回收 系统设计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地表水源热泵引水管道颗粒沉积现象的模拟和优化节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啸峰 李瑞霞 +2 位作者 熊泽宇 齐月松 钱堃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4期73-80,90,共9页
结合武汉某工程,对实际设计工况下的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引水管道颗粒物沉积问题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模拟并分析了不同管径、管道流速、颗粒粒径以及含沙量下的管道沉积现象,对不同工况下沉积现象的变化进行了参数化的研... 结合武汉某工程,对实际设计工况下的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引水管道颗粒物沉积问题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模拟并分析了不同管径、管道流速、颗粒粒径以及含沙量下的管道沉积现象,对不同工况下沉积现象的变化进行了参数化的研究。模拟分析结果对于目前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节能运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利于该建筑节能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源热泵 管道沉积 数值模拟 参数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水源热泵系统取退水对水体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瑞霞 郭啸峰 +2 位作者 张彬彬 岳玉亮 钱堃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5期80-83,110,共5页
结合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江水源热泵工程项目,运用三维数学模型对项目水源热泵系统排水温度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定量判断了取退水发生热交换短路的可能性和退水对江水温度场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夏季空调系统不同运行工况下,... 结合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江水源热泵工程项目,运用三维数学模型对项目水源热泵系统排水温度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定量判断了取退水发生热交换短路的可能性和退水对江水温度场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夏季空调系统不同运行工况下,退水口附近水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江水源热泵取退水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取退水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源热泵 取退水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博野某地热井结垢位置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海军 郭啸峰 +3 位作者 高涛 卜宪标 李华山 王令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地热井开发过程中的碳酸钙结垢严重制约了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了给地热井阻垢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北博野地热井X井结垢位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地热井井身结构,利用WELLSIM软件,进行了结垢位置预测和结垢影响因素分... 地热井开发过程中的碳酸钙结垢严重制约了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了给地热井阻垢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北博野地热井X井结垢位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地热井井身结构,利用WELLSIM软件,进行了结垢位置预测和结垢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出口流体成分反推得到的井底流体温度为128.0℃;地热流体沿井筒上升过程中压力迅速降低,在井下56.10 m处发生闪蒸,其干度、CO2分压随之发生突变;地热井内流体闪蒸位置随CO2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地热流体流量增大而下移,其中CO2质量分数对地热水闪蒸位置的影响最大。现场防垢时,潜水泵的下入深度或阻垢剂的加注深度均应在闪蒸点56.10 m以下。研究表明,控制井口压力和流量可以调节闪蒸位置,实现地热开采与防垢技术的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碳酸钙 结垢 闪蒸位置 防垢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论证与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永欣 潘兴 +2 位作者 王可 张艳梅 郭啸峰 《现代防御技术》 2020年第1期80-88,共9页
针对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论证与评价的特点,通过对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及能力分析、体系结构分析和仿真评价等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符合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论证与评价的程序与技术,并给出基于上述技术的软件平台架构思路,从而为开展强调... 针对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论证与评价的特点,通过对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及能力分析、体系结构分析和仿真评价等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符合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论证与评价的程序与技术,并给出基于上述技术的软件平台架构思路,从而为开展强调体系化、实战化的新一代复杂装备体系RMS要求论证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装备体系 RMS要求 体系任务建模 体系结构建模 论证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锡膏量对QFP焊点热循环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颖 丁晓杰 郭啸峰 《电子工艺技术》 2023年第5期15-19,共5页
在SMT制程中,钢网模板开口尺寸决定了锡膏量的多少,而锡膏量对最终焊点的形态和连接质量有最直接的影响。以锡膏量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QFP引脚的三种不同钢网模板开口尺寸(对应不同锡膏量)所焊接的QFP焊点进行仿真,在施加温... 在SMT制程中,钢网模板开口尺寸决定了锡膏量的多少,而锡膏量对最终焊点的形态和连接质量有最直接的影响。以锡膏量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QFP引脚的三种不同钢网模板开口尺寸(对应不同锡膏量)所焊接的QFP焊点进行仿真,在施加温度循环载荷的情况下,比较这三种锡膏量所焊接焊点的可靠性,最终得出最优化的QFP引脚模板开口尺寸并应用到产品中,再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QFP器件在SMT焊接中钢网模板开口尺寸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FP 钢网开口尺寸 有限元分析 温度循环载荷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硬地热水复配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及机理
13
作者 梁海军 郭啸峰 高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7-42,共6页
以河北博野地热井水样为依据,选取膦酸类阻垢剂PBTCA、ATMP及聚合物类阻垢剂PASP、AA-MA,采用电导率法、吸光度法及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一及复合阻垢剂对CaCO_(3)垢样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阻垢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 以河北博野地热井水样为依据,选取膦酸类阻垢剂PBTCA、ATMP及聚合物类阻垢剂PASP、AA-MA,采用电导率法、吸光度法及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一及复合阻垢剂对CaCO_(3)垢样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阻垢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类阻垢剂添加后形成的白色絮状悬浮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不同阻垢剂添加后形成的CaCO_(3)垢样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膦酸类阻垢剂阻垢率大于聚合物类阻垢剂。阻垢剂和分散剂复配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阻垢性能,在阻垢剂用量为30 mg/L,PVA,PBTCA,PASP复配比例为1∶1∶1时,其90℃下8 h后的阻垢率可达92.3%。聚合物类阻垢剂基于羧基和仲酰胺的化学螯合作用来抑制CaCO_(3)垢形成,CaCO_(3)晶型由稳定正六面体部分转化为较不稳定的文石。膦酸类阻垢剂基于诱导晶格畸变来抑制晶体的规则生长,晶粒只沿某特定方向生长,垢样尺度显著减小,形状呈松枝状,疏松而不团聚。膦酸类阻垢剂在CaCO_(3)晶粒形成和生长阶段表现出优于聚合物类阻垢剂的抑制效果,在90℃下具有更优的热稳定性。阻垢剂与分散剂复配协同使用效果更优。复配阻垢剂的添加促使CaCO_(3)垢样形貌朝小尺度及松散化发展,并趋于部分不稳定的晶相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地热水 膦酸类 聚合物类 复配阻垢剂 阻垢性能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组件绝缘子与微带线连接故障分析及改进
14
作者 江颖 张广场 +3 位作者 丁晓杰 王自力 郭啸峰 孙成林 《电子工艺技术》 2023年第6期32-35,共4页
某型微波组件射频绝缘子与外部微带线采用焊锡直接焊接方式,在产品试验验证阶段出现了绝缘子与外部微带线的连接故障。先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比较焊锡焊接(硬连接)和铜带搭焊(软连接方式之一)在温度循环载荷下... 某型微波组件射频绝缘子与外部微带线采用焊锡直接焊接方式,在产品试验验证阶段出现了绝缘子与外部微带线的连接故障。先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比较焊锡焊接(硬连接)和铜带搭焊(软连接方式之一)在温度循环载荷下的应力情况,从而获得最优化的连接方式;最后在产品上使用铜带搭焊方式进行试验验证和技术指标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证明铜带搭焊方式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同类产品中绝缘子和微带线互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铜带搭焊 故障分析 有限元仿真 温度循环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技术在油田余热利用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李瑞霞 郭啸峰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针对油田应用广泛的低温余热资源和峰谷电价政策,建立了基于逐时负荷分析和内部收益率法的蓄热优化算法模型和自编程序求解。以实际项目为例,实现最佳蓄热规模求解,经济界限分析,并输出蓄热系统运行策略。
关键词 蓄热技术 油田余热 峰谷电价 算法模型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盐对NH_3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啸峰 魏小林 李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1-1595,共5页
本文研究碱金属元素Na和K对NH_3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的影响,并组建Na-K-H-O-N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实验表明,碱金属盐将"温度窗口"向低温方向扩展,并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增加脱氮效率,效果与碱金属盐的种类和碱金属... 本文研究碱金属元素Na和K对NH_3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的影响,并组建Na-K-H-O-N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实验表明,碱金属盐将"温度窗口"向低温方向扩展,并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增加脱氮效率,效果与碱金属盐的种类和碱金属原子浓度几乎无关,但钠盐的作用强于钾盐;高温下碱金属对脱氮的促进作用较小,高浓度碱金属的脱氮效率比低浓度时略高。路径分析显示,NH_2对还原NO起重要作用,OH是促使NH_2生成的关键,Na的加入有利于在低温下促进OH自由基的生成,其主要反应为NaOH+O_2→NaO_2+OH、NaOH+M→Na+OH+M和NaO+H_2O→NaOH+OH。相同形式的含K反应由于较高的活化能和较低的温度指数,反应速率较低,对OH生成的促进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NH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详细化学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煤富氧燃烧NO_x生成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森 魏小林 郭啸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02-2005,共4页
本文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建立氧煤燃烧气固反应模型,分析煤在富氧燃烧条件下NO_x生成机制,研究不同O_2浓度和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的影响。富氧燃烧时,NO_x生成主要路径为:HCN→CN→NCO→NO和HCN→CN→NCO→HNCO→HN_2→NH→HNO→NO。初... 本文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建立氧煤燃烧气固反应模型,分析煤在富氧燃烧条件下NO_x生成机制,研究不同O_2浓度和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的影响。富氧燃烧时,NO_x生成主要路径为:HCN→CN→NCO→NO和HCN→CN→NCO→HNCO→HN_2→NH→HNO→NO。初始O_2增大,挥发分和HCN析出时间提前,高的O_2初始浓度对燃料N转化率有促进作用;煤富氧分级燃烧时,主燃区还原气氛有利于NO还原为N_2,其主要还原路径如下:NO+CO→N+CO_2、NO+H→N+OH和NO+N→N_2+O,当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SR_1从1.15减小到0.6,N最终转化率(t=1000 ms)只是从0.379减小到0.339,相对于未分级燃烧时变化了10.55%,与煤空气分级燃烧相比,煤富氧分级燃烧对N转化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富氧燃烧 详细机理
原文传递
煤与生物质燃烧中氯化物和碱金属化合物的释放模型及对N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亢虹 孙淑凤 +1 位作者 郭啸峰 魏小林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7-623,共7页
基于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煤与生物质燃烧过程中氯化物和碱金属化合物的释放模型.以氯元素为例,将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生物质再燃过程时,将该释放模型补充到详细反应机理中,研究不同温度和浓度... 基于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煤与生物质燃烧过程中氯化物和碱金属化合物的释放模型.以氯元素为例,将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生物质再燃过程时,将该释放模型补充到详细反应机理中,研究不同温度和浓度下,氯化物和碱金属化合物对N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NO的还原效果,碱金属化合物高于氯化物,NaOH高于KOH.氯化物和碱金属化合物通过影响自由基的浓度,进而影响NO的释放.以大同煤中的碱金属为例,用ηNO=AT-BT2+DC-E的形式拟合得到温度和浓度影响NO还原率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释放模型 燃烧 NO还原 煤粉 生物质
原文传递
储热技术在地热公建供暖中的优化应用与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啸峰 李瑞霞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159,共8页
本文分析地热公共建筑供暖的热负荷特性和地热井潜水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启停和变频特点,提出采用储热技术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方法,并通过建立筛选评价指标结合数值模拟和自编程序,对储热材料筛选、储热比例优化与系统运行策... 本文分析地热公共建筑供暖的热负荷特性和地热井潜水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启停和变频特点,提出采用储热技术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方法,并通过建立筛选评价指标结合数值模拟和自编程序,对储热材料筛选、储热比例优化与系统运行策略全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水作为地热公共建筑供暖储热材料的技术经济性最好,潜热储热中可优先考虑三水合乙酸钠提高储热密度。以陕西咸阳公建供暖和假定采暖时段为例进行研究,当采用水作为储热材料时最佳储热比例为42.2%,可使财务内部收益率增加10.87%,采用其它储热材料时,单位储热负荷投资不宜高于200元/k W·h,并通过程序实现最优运行策略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供暖 储热技术 公共建筑 储热比例 运行策略
原文传递
A 9b/12b 50MS/s experimental ADC with continuous approximation architecture in 65nm CMOS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啸峰 叶凡 任俊彦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2-87,共6页
A 9 bits 50 MS/s 0.5 mW continuous approximation mixe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CARSAR)ADC is presented. A 12 bits 50 MS/s 0.6 mW CARCAR ADC is presented. In the field of low power and high performance ADC, CAR is a... A 9 bits 50 MS/s 0.5 mW continuous approximation mixe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CARSAR)ADC is presented. A 12 bits 50 MS/s 0.6 mW CARCAR ADC is presented. In the field of low power and high performance ADC, CAR is a new architecture different from SAR. It is faster and easier to get high accuracy.Here we will introduce CAR and its circui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9 bits experimental ADC is designed to verify CARADC's feasibility. Meanwhile, its resolution can be extended to 12 bits with adding an extra CAR, and then the performance is raised to 0.6 mW 50 MS/s 72 dB SNDR at TT corner and the Walden FOM is 3.6 fj/conv-step. The9 b ADC was fabricated by using TSMC 1P9M 65 nm CMOS technology. The ADC achieves 50 dB SNDR and the realized Walden FOM is 34 fj/conv-step. The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prove that CAR is available in the low power and high performance ADC and it even outperforms SAR. The ADC core occupies an active area of 0.045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ower and high-performance ADC CAR SAR digital sloop ADC hybrid AD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