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软骨瘤介入治疗1例报道
1
作者 郭云舞 曹卫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3期3093-3094,共2页
患者男,55岁,因“咳嗽、喘息2个月”入院,胸部CT 示右中叶肺不张。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及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个人史、家族史无殊。行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诊治。局麻下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喉部进入气管、隆突,未见明显异常。在右中... 患者男,55岁,因“咳嗽、喘息2个月”入院,胸部CT 示右中叶肺不张。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及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个人史、家族史无殊。行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诊治。局麻下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喉部进入气管、隆突,未见明显异常。在右中叶开口见一息肉样突起,表面光滑被覆黏膜完整,随呼吸上下活动,其根部起源于右主支气管内侧壁,并阻塞右下叶开口(图1)。先后用活检针(仅用王氏针mw319外针,退出部分内芯)及组织钳行活检,随后反复钳夹组织,并行微波电灼切除肿瘤直至右下叶管口通畅。病理提示:可见分化成熟的软骨细胞,周围有软骨基质包绕(图2),最后诊断为支气管软骨瘤。11个月后,病人再次出现气道狭窄。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以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成功通畅气道(图3)。患者至今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软骨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端怡 卜林明 郭云舞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局部区域阻滞和帕瑞昔布钠的超前多模式镇痛治疗在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n=20)、罗哌卡因阻滞组(B组,n=20)及罗哌卡因阻滞+帕瑞昔布钠组...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局部区域阻滞和帕瑞昔布钠的超前多模式镇痛治疗在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n=20)、罗哌卡因阻滞组(B组,n=20)及罗哌卡因阻滞+帕瑞昔布钠组(C组,n=20)。记录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 min躁动及镇静评分;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剂量、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及切口愈合情况。测定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4 h(T3)及24 h(T4)的PGE2和Cor浓度。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以上资料用(x珋±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B、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躁动评分低于A组,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剂量C组少于A组,PCA有效按压次数B、C组少于A组,C组少于B组,P〈0.05。血浆PGE2值:三组患者T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2~T4时与T1比较升高,P〈0.05;C组T2~T4时低于A、B组同时点,P〈0.05。血清Cor值:A、B组T2-T4及C组T2、T3与T1比较升高,P〈0.05;C组T4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2~T4时点B、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局部区域阻滞及帕瑞昔布钠的超前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后疼痛,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罗哌卡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