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部小霞 金燕萍 +3 位作者 刘娜 邓国汾 溪茜 鄢盛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对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方法学进行验证,用MEI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同时检测476份血清标本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对其测量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MEIA与ECLIA比较,阳性符... 为对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方法学进行验证,用MEI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同时检测476份血清标本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对其测量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MEIA与ECLIA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8.7%,阴性符合率为97.0%,总符合率为98.3%。类风湿因子(RF)阳性、重度溶血、脂血、黄疸血清对检测无明显影响。MEIA与ECL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一致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在检测甲肝病毒抗体IgM中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金燕萍 贾莉 +3 位作者 部小霞 石玉惠 王杰英 鄢盛恺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IgM。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349份门诊或体检患者血清(包括10份含干扰物质的血清),同时用MEIA和CMIA进行甲肝病毒抗体IgM检测,结果进...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IgM。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349份门诊或体检患者血清(包括10份含干扰物质的血清),同时用MEIA和CMIA进行甲肝病毒抗体IgM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果MEIA和CMIA检测的349份标本,两者之间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一致性高,统计学上无差异。同时干扰实验显示:RF因子、高血脂、重度溶血、黄疸及急性乙肝感染(HBc—IgM抗体阳性)对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检测无明显影响。结论MEIA法检测HAV抗体IgM与已荻认可批准上市的CMIA法具有临床等效性,可以用于HAV抗体IgM的检测,为临床甲型肝炎感染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邵茁 贾红兵 +2 位作者 王靖 杨辉 部小霞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98-203,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3977株,排名依次为大肠埃希... 目的:分析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医院共分离出病原菌3977株,排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4.3%)、鲍曼不动杆菌(9.2%)、肺炎克雷伯菌(8.9%)、铜绿假单胞菌(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6%)、金黄色葡萄球菌(7.3%)、粪肠球菌(4.6%)、屎肠球菌(3.5%),其中肠杆菌科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碳青霉烯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0.9%(5/567)、3.1%(11/354);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57.2%/72.4%和21.5%/19.9%;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0.0%(146/292)和78.7%(237/30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耐药株;肠球菌属中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6%(1/183)和20.7%(29/140),未发现替加环素的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呈增长趋势,需加强耐药性监测,并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S1抗原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4
作者 贾莉 部小霞 +2 位作者 李建华 林贵高 鄢盛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前S1抗原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阳性的样本分别进行血清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ALT的检测,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前S1抗原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阳性的样本分别进行血清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ALT的检测,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150例样本HBV-DNA均为阳性(≥103IU/ml),其中前S1抗原阳性116例,两者符合率为77.3%。前S1抗原阳性的116例中95例(81.9%)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复制(HBV-DNA>104IU/ml),同时51例ALT不升高的样本中35例(68.6%)HBV-DNA>104IU/ml。结论:前S1抗原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及复制程度高低的指标,与血清ALT同时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定期复检及疗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细聚合菌毛作为新型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片段 被引量:3
5
作者 部小霞 Aaron White +1 位作者 王玲 刘树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目的用减毒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14028-3b菌株的细聚合菌毛(thin aggregative fim- briae)构建表达HIV-1 2F5抗原表位的载体。方法通过两步重叠PCR法(two step overlap extension PCR)构建重组体agfA::2F5,将重组体克隆至具有分... 目的用减毒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14028-3b菌株的细聚合菌毛(thin aggregative fim- briae)构建表达HIV-1 2F5抗原表位的载体。方法通过两步重叠PCR法(two step overlap extension PCR)构建重组体agfA::2F5,将重组体克隆至具有分离缺陷的温度敏感性低拷贝质粒pHSG415中,构成重组质粒pHSGAgfA2F5,然后经电穿孔法转化入ST14028-3b菌株中,经温度和抗生素选择压力进行等位基因置换,通过PCR筛选出含有外源基因的突变株,测序验证其序列的正确性。最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菌毛蛋白的表达,黏附试验来证明含有外源基因的菌株Bu96的黏附能力。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基因置换后的突变株在菌毛基因上含有外源基因2F5,且不含有质粒pHSG415的复制子序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菌毛蛋白表达,黏附试验表明了菌株Bu96的黏附能力。结论利用具有分离缺陷的温度敏感性低拷贝质粒pHSG415,在ST14028-3b的细聚合菌毛编码基因agfA上插入表达2F5或其他外源基因的方法可行。本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不需要使用专门的菌株或抗生素抗性标记重组基因来进行位点特异性基因置换,同时也避免了在染色体上非目的DNA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置换 外源基因的表达 沙门菌 细聚合菌毛 质粒pHSG41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