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方药规律
1
作者 卢健峰 张铭杰 +5 位作者 张艺琳 王澳龙 卫靖靖 郝鹏乐 乔利杰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检索...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分别采用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3%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284篇,涉及中药155味,累计频次2897次。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川芎、甘草、当归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偏甘、苦、辛;药性偏温、平;主归心、肝、脾、肺经。常用方剂有补阳还五汤、保元汤、血府逐瘀汤等。隐结构分析共获得13个隐变量、28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8个核心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获取26条强关联规则,其中16条2项强关联规则,包括桃仁→红花、白术→茯苓等;10条3项强关联规则,包括黄芪+桃仁→红花、甘草+黄芪→川芎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饮、水停、气滞为标,临床治疗以益气补虚、活血化瘀为核心,随证辅以温阳通里、利水化痰、理气散结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隐结构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包宇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刘子贤 郝鹏乐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中医证型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4例AMI病人临床资料。按照AMI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将1204例病人进行中医辨...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中医证型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4例AMI病人临床资料。按照AMI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将1204例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SPSS软件统计描述各证型频数分布,以χ^(2)检验分析各证型间男女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证型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住院天数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主要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1204例AMI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心肺气虚证(3.3%)<气虚血瘀证(3.4%)<气滞血瘀证(4.5%)<心阳虚衰证(7.3%)<痰浊瘀阻证(7.8%)<心血瘀阻证(18.6%)<气阴两虚证(24.1%)<痰浊壅塞证(31.0%);性别在AMI各中医证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壅塞证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阳虚衰证(P<0.05);气阴两虚证体重明显低于痰浊壅塞证、心血瘀阻证、痰浊瘀阻证(P<0.05);痰浊瘀阻证、痰浊壅塞证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气阴两虚证(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在痰浊壅塞证、心血瘀阻证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而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在痰浊壅塞证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痰浊壅塞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TG是痰浊壅塞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住院天数、HDL-C是AMI痰浊壅塞证的保护性因素;体重是AM I痰浊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Hb则是AMI气阴两虚证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RBC、体重、Hb、DBP、TG、HDL-C等指标在AMI各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与AMI主要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AMI中医辨证分型及AMI早期识别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证型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郝鹏乐 于瑞 +8 位作者 王琳梓 包宇 刘子贤 朱正望 卫靖靖 乔利杰 彭广操 李彬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3期4231-4235,共5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整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整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Rstudio、R version4.1.3、Excel等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病中医药用药规律。结果获得中药处方101首,涉及中药170味,使用频次为1237次,单次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有31味,高频药物有柴胡、茯苓、当归、白芍、钩藤、栀子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平肝息风为主;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常用药物组合19组;聚类分析获得6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多以补虚药、安神药为主,四气五味以寒、温及甘、苦为主,当归、茯苓-白术,天麻-钩藤为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方剂为逍遥散与天麻钩藤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数据挖掘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四圣心源》探讨半夏的运用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亚洲 邢作英 +2 位作者 郝鹏乐 闫海峰 王永霞 《中医研究》 2023年第7期1-3,共3页
黄元御乃清代著名中医医家,崇尚张仲景,潜心经方,擅长以中焦脾胃为枢纽诊治内伤外感疾病,临床运用半夏治疗疾病较多。通过阅览黄元御之《四圣心源》,知其载方137首,其中含有半夏的方剂37首,治疗脾胃病之呕吐、呃逆、痞证,肺病之咳嗽、... 黄元御乃清代著名中医医家,崇尚张仲景,潜心经方,擅长以中焦脾胃为枢纽诊治内伤外感疾病,临床运用半夏治疗疾病较多。通过阅览黄元御之《四圣心源》,知其载方137首,其中含有半夏的方剂37首,治疗脾胃病之呕吐、呃逆、痞证,肺病之咳嗽、肺胀、胸中气塞,心病之心下悸、奔豚。奔豚多用半夏顺人身右侧肺胃之气,并助胆火、相火、大肠气机下沉,戊土右降,胃腑安和,神气则归于根,百病不生矣。旨在论述半夏降戊土以安胃气、下辛金、平甲木、沉君火的作用,总结黄元御运用半夏的规律,为临床运用半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四圣心源》 半夏 运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丹片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亚洲 闫奎坡 +3 位作者 郝鹏乐 邢作英 闫海峰 王永霞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1期69-7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荷丹片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从建库至2022年6月发表的荷丹片联合西药治疗高脂血... 目的:系统评价荷丹片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从建库至2022年6月发表的荷丹片联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系统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3篇中文文献,包含1 415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荷丹片后能进一步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MD=-0.52,95%CI(-0.78,-0.2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MD=-0.74,95%CI(-1.03,-0.4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MD=-0.61,95%CI(-0.92,-0.29)]等,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R=1.22,95%CI(0.85,1.76)],安全性良好。GRADE系统评价显示,荷丹片联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在降低TC、TG、LDL-C、不良反应方面证据质量评价为极低质量。结论:荷丹片联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丹片 高脂血症 辅助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俊 张赤道 +4 位作者 卫靖靖 郭红鑫 郝鹏乐 李雪 朱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56-1965,共10页
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及指南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方药治疗... 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及指南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方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通过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4.00%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结合频数结构模型,总结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最终纳入中医处方175首,涉及单味中药128味,累计使用频次1847次,高频中药包括黄芪、丹参、茯苓、桂枝、甘草等,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隐结构模型分析共获得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15个核心方剂,以方测证推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证型以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54条强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是丹参-黄芪,置信度最高的是丹参-桂枝-麦冬-黄芪。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虚”“瘀”“水”,与心、肺、脾关系密切,治法以益气温阳为主,随证结合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隐结构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卫靖靖 朱正望 +5 位作者 彭广操 于瑞 张庆 郝鹏乐 周铖 朱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654-5661,共8页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共纳入中医处方81首,涉及单味中药91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740次,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兼水饮、气阴两虚血瘀证。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是黄芪、丹参、人参、茯苓、附子。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黄芪-丹参”“黄芪-附子-丹参”“附子-人参-丹参-黄芪”等常用中药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潜在基础方6个;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公因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虚”“瘀”“水”,以“虚”最为主要,与心、肺、脾三脏关系密切,治法以益气活血为主,兼以温阳、利水、养阴等,挖掘出四物汤、生脉散、血府逐瘀汤、苓桂术甘汤、参附汤等常用基础方,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临床用药以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中药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方药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卫靖靖 于瑞 +4 位作者 郝鹏乐 李兴渊 王新陆 乔利杰 朱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225-6233,共9页
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医药治疗SSS的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 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医药治疗SSS的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分别采用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3.00%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探讨中医药治疗SSS的用药规律。纳入中医处方192篇,涉及中药115味,累计频次1 816次。高频中药有附子、人参、甘草、黄芪、丹参等,功效以补虚药、辛温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隐结构分析共获得13个隐变量、26个隐类、8个综合聚类模型,21个核心方剂,推测SSS常见证候有心阳气虚证、心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等。关联规则分析获取30条强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最高的是人参-附子。SSS为本虚标实之证,以阳虚、气虚为本,寒、痰、瘀为标,临床治疗以温阳益气为主,随证配合活血化瘀、温里散寒、行气化痰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隐结构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16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刘子贤 卫靖靖 +3 位作者 包宇 郝鹏乐 于瑞 朱明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为UA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UA住院患者1684例,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患者一...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为UA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UA住院患者1684例,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实验室指标[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HbA1c]、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肾阳虚证)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患者一般资料、血脂、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证型的危险因素。结果1684例UA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44.7%)、痰浊闭阻证(35.3%)、气虚血瘀证(7.4%)、心血瘀阻证(5.3%)、气滞血瘀证(4.6%)、心肾阳虚证(2.6%);男性多于女性(P<0.05);6个证型间性别、年龄、BMI、TC、HDL-C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年龄小于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年龄小于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证(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BMI大于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T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HDL-C水平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C[OR(95%CI)为0.761(0.592,0.978)]、HDL-C[OR(95%CI)为2.131(1.145,3.966)]是预测气虚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OR(95%CI)为1.017(1.008,1.026)]、住院时间[OR(95%CI)为1.019(1.001,1.038)]、DBP[OR(95%CI)为0.984(0.975,0.993)]、HDL-C[OR(95%CI)为0.984(0.975,0.993)]是预测气阴两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OR(95%CI)为0.965(0.946,0.985)]、HDL-C[OR(95%CI)为2.329(1.206,4.500)]是预测气滞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OR(95%CI)为0.982(0.973,0.991)]、住院时间[OR(95%CI)为0.978(0.958,0.997)]、BMI[OR(95%CI)为1.048(1.015,1.082)]、DBP[OR(95%CI)为1.014(1.004,1.024)]、HDL-C[OR(95%CI)为0.505(0.351,0.726)]是预测痰浊闭阻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OR(95%CI)为1.031(1.003,1.060)]、DBP[OR(95%CI)为1.028(1.001,1.056)]是预测心肾阳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UA中医证型分布呈一定规律,以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多见,性别、年龄、BMI、TC、HDL-C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可为UA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辨证分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