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喷嘴对置式煤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动及壁面沉积 被引量:5
1
作者 郝英立 许忠林 刘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1-467,共7页
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煤气化炉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合理简化和假设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模拟方法的炉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Realizablek-ε模型描述炉内复杂气相湍流运动,应用颗粒轨... 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煤气化炉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合理简化和假设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模拟方法的炉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Realizablek-ε模型描述炉内复杂气相湍流运动,应用颗粒轨道模型随机追踪煤粉颗粒在湍流气流中的运动.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炉内气固两相的速度矢量、颗粒分布、颗粒运动轨迹,以及颗粒碰撞并沉积于壁面的通量分布.揭示了该型气流床煤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征,并分析了入口速度和炉体上部高度对气固两相流动和颗粒在壁面沉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撞流显著增强炉内气固流动湍动,强化气固相互作用,并使煤粉颗粒在炉内有效分散,有利于化学反应高效进行;在喷嘴入口及顶部的壁面处颗粒沉积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气固两相流 Eulerian-Lagrangian方法 Realizable k-ε模型 颗粒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P/IP协议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郝英立 张利 仲崇权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6,104,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TCP/IP协议族的基本体系结构,各层的常用协议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如何加强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几条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TCP/IP 协议 网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初始流化状态的研究(Ⅰ)基本理论 被引量:5
3
作者 郝英立 施明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通过简化求解离心流化床连续介质模型基本控制方程,获得了初始流化速度、压力、空隙率、空隙气速、床层膨胀和床层压降的计算方程式。理论预报的临界流化速度和床层压降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揭示了离心流化床随流速增大由表面逐层初... 通过简化求解离心流化床连续介质模型基本控制方程,获得了初始流化速度、压力、空隙率、空隙气速、床层膨胀和床层压降的计算方程式。理论预报的临界流化速度和床层压降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揭示了离心流化床随流速增大由表面逐层初始流化;流化后各半径处流化程度不同。理论分析还表明气体压缩性的影响随着床体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流化床 离心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动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中食品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郝英立 丁燕菁 施明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14-119,共6页
对块状、片状物料在离心流化床中的流态化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床层压降随流速变化关系曲线;测量了热空气流化干燥异形食品过程中气体入口和出口处干湿球温度和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获得了物料湿含量和干燥速... 对块状、片状物料在离心流化床中的流态化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床层压降随流速变化关系曲线;测量了热空气流化干燥异形食品过程中气体入口和出口处干湿球温度和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获得了物料湿含量和干燥速率曲线.分析了床厚、流速、风湿和转速等操作参数对不同尺寸、形状和品种物料干燥过程的影响,并对产品形态、内部结构变化以及复水性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离心流化床 干燥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英立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0-65,共6页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了间歇实验研究.测定了气流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以及物料湿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表观气速、颗粒直径、床层厚度、床体转速和物料初始湿含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离...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了间歇实验研究.测定了气流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以及物料湿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表观气速、颗粒直径、床层厚度、床体转速和物料初始湿含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离心流化床干燥过程中传热和传质准则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干燥 传热 传质 离心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结霜初始状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郝英立 Jose Iragorry Yong X.Tao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干燥和湿润2种初始状况平板表面上的初始结霜现象进行了显微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稳定温度愈低,结霜发生愈早,临界温度也愈低.干燥表面上凝结的液滴及随后冻结的冰粒形状较湿润表面的规整且接近圆形.干燥表面发生结... 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干燥和湿润2种初始状况平板表面上的初始结霜现象进行了显微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稳定温度愈低,结霜发生愈早,临界温度也愈低.干燥表面上凝结的液滴及随后冻结的冰粒形状较湿润表面的规整且接近圆形.干燥表面发生结霜较湿润表面早,其差别随表面稳定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表面稳定温度高于-15℃时,2类表面的临界温度几乎相同;随着表面稳定温度降低,干燥表面的临界温度较湿润表面低,其差别随着表面稳定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分析表明结霜临界状态时冰粒的大小及其在冷表面上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并提出一基于分形理论定量描述其特征的方法.干燥和湿润2种表面上临界结霜时冰粒的平均直径并无显著差别,而湿润表面上的冰粒表面覆盖率较干燥表面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结霜临界状态 分形 自然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成长阶段霜层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郝英立 Jose Iragorry Yong X.Tao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对自然对流条件下水平表面的初始结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壁温为-34~-19℃范围内,利用显微镜对霜层成长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显微观测,应用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测量了霜层表面温度和周围温度分布,还测量了通过冷壁面的热流密度和霜层厚度随... 对自然对流条件下水平表面的初始结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壁温为-34~-19℃范围内,利用显微镜对霜层成长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显微观测,应用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测量了霜层表面温度和周围温度分布,还测量了通过冷壁面的热流密度和霜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获得了霜层有效导热系数和霜表面与环境空气间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并关联为准则关系式.霜层初始成长阶段与充分成长阶段有着显著不同的特性.随着霜层的形成和成长,霜层表面温度逐渐升高,霜层厚度增加速率减缓,有效导热系数迅速降低,自然对流传热系数也减小.冷壁面温度低时,自然对流传热系数较大,霜层成长初期厚度增加也较快,但对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仅为冰导热系数的11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自然对流 全息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内对流换热过程中潜热型功能流体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郝英立 KHAN A TAO Yong-X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实验研究了由正十四烷和尿素甲醛树脂制成的相变微胶囊和水混合制成的潜热型功能流体在流过恒热流圆管进行对流换热时的流动阻力特性,获得了压降随流速的变化关系、摩擦阻力系数和表观黏度随R e的变化关系。并在同样条件下用单相水进行... 实验研究了由正十四烷和尿素甲醛树脂制成的相变微胶囊和水混合制成的潜热型功能流体在流过恒热流圆管进行对流换热时的流动阻力特性,获得了压降随流速的变化关系、摩擦阻力系数和表观黏度随R e的变化关系。并在同样条件下用单相水进行了对比实验。相变微胶囊的加入导致流体流动阻力较单相流体有显著增大。管路中扰动件导致单相流体的流动阻力特性在低R e条件下呈湍流特征;功能流体则呈不同规律,扰动仅导致流动阻力进一步增大,而流动阻力特性仍呈层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 摩擦阻力系数 黏度 潜热型功能流体 相变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安全的动态防护体系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郝英立 张利 仲崇权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安全的隐患提出了动态防护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其技术核心和防护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与当前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做了比较,阐明了其优点。最后,对动态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现有成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安全的隐患提出了动态防护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其技术核心和防护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与当前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做了比较,阐明了其优点。最后,对动态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现有成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防护 网络安全 PDRM 应用前景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英立 施明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8,共7页
本文使用玻璃细珠、黄砂和氧化铝球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进行了离心流化床气固两相间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测定了气体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床层厚度、粒径、物料性质、床体转速和气体流速等因素对气固传热特性的影响.... 本文使用玻璃细珠、黄砂和氧化铝球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进行了离心流化床气固两相间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测定了气体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床层厚度、粒径、物料性质、床体转速和气体流速等因素对气固传热特性的影响.首次获得了离心流化床气固两相传热的准则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离心流化床 传热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自由空域中复杂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11
作者 郝英立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14,共7页
针对离心流化床结构和运行特点提出了离心流化床自由空域的定义,采用k-ε模型首次对其中气体复杂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揭示了离心流化床自由空域内气体流动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流动的影响.
关键词 粘性流动 数值模拟 离心流化床 自由空域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初始流化状态的研究(Ⅱ)实验研究
12
作者 郝英立 施明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对离心流化床初始流化状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下行程床层压降流速曲线的规律一致,流化时床层压降趋于稳定;上行程曲线受床体结构、物料装填方式和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实验测定初始流化速度应采用下行程曲线。可视性实验证实了... 对离心流化床初始流化状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下行程床层压降流速曲线的规律一致,流化时床层压降趋于稳定;上行程曲线受床体结构、物料装填方式和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实验测定初始流化速度应采用下行程曲线。可视性实验证实了离心流化床逐层初始流化,已流化部分的床层物料充分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流化床 离心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的连续介质模型
13
作者 郝英立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23,共8页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离心流化床内气固两相运动和热质传递的物理模型.对控制方程中的各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木构方程,获得了描述离心流化床中气固运动规律和能量传递规律的闭合方程组.初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离心流化床内气固两相运动和热质传递的物理模型.对控制方程中的各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木构方程,获得了描述离心流化床中气固运动规律和能量传递规律的闭合方程组.初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为离心流化床的进一步理论和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离心流化床 连续介质模型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的流化特性
14
作者 郝英立 王荣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离心流化床的流化特性郝英立,王荣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离心流化床不同于柱式流化床,颗粒处在外加的离心力场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见图1).关于离心流化床流化状态实验测试的报道中,对颗粒仍在固定床状态... 离心流化床的流化特性郝英立,王荣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离心流化床不同于柱式流化床,颗粒处在外加的离心力场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见图1).关于离心流化床流化状态实验测试的报道中,对颗粒仍在固定床状态时压降随流速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加都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离心流化床 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微通道中流动阻力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鲁进利 周宾 +3 位作者 许忠林 蒋洁 郭雨含 郝英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4-557,共4页
实验研究了微通道内去离子水的流动阻力特性,微通道当量直径范围De=0.210~1.069mm,雷诺数范围Re=102~104,截面形状分为矩形、半圆形及三角形.通过测量微通道沿程压降及出、入口局部压降随流量变化关系,获得了沿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 实验研究了微通道内去离子水的流动阻力特性,微通道当量直径范围De=0.210~1.069mm,雷诺数范围Re=102~104,截面形状分为矩形、半圆形及三角形.通过测量微通道沿程压降及出、入口局部压降随流量变化关系,获得了沿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当截面形状相同时,摩擦阻力系数随着当量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当量直径接近,截面形状不同时,其摩擦阻力系数也不相同;进、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变化趋势一致,且入口局部阻力系数要比出口的大;流型发生转变的临界雷诺数Rec=600~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摩擦系数 局部损失 流动特性 截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微通道中流体流动阻力和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蒋洁 郝英立 施明恒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9-194,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流体工质,对其在矩形微尺度通道中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流量、进出口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获得了流体流过微通道时的摩擦阻力系数、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热流通量和Nu等。微尺度通道中流体流动的摩擦阻... 以去离子水为流体工质,对其在矩形微尺度通道中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流量、进出口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获得了流体流过微通道时的摩擦阻力系数、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热流通量和Nu等。微尺度通道中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系数较常规尺度通道中的摩擦阻力系数小,仅是常规尺度通道中摩擦阻力系数的20%~30%;且流动状态由层流向湍流转捩的临界Re也远小于常规尺度通道的。微尺度通道中对流换热的Nu与常规尺度通道的显著不同。流量较小时,Nu较常规尺度通道中充分发展段的小;随着水流量的增加,微通道的Nu迅速增加,并很快超过常规尺度通道的Nu,表现出微尺度效应。热流通量对微尺度通道中对流换热Nu存在影响,其影响规律在不同流速条件下呈不同趋势,流速较小时,Nu基本保持不变;而在流速较大时,Nu随热流通量增加而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流动特性 摩擦阻力系数 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脉动热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演化及传热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德好 陈陶菲 +2 位作者 刘向东 张程宾 郝英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8-562,共5页
基于VOF方法建立了板式脉动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和相变传热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该型热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演化和相变传热特性,比较了不同加热功率条件下热管内的流型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板式脉动热管在... 基于VOF方法建立了板式脉动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和相变传热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该型热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演化和相变传热特性,比较了不同加热功率条件下热管内的流型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板式脉动热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型有泡状流、柱塞流、环状流;当加热功率为100和120 W时,启动工况下热管内总气相含气率会出现飞升;稳定循环运行工况下热管各点温度随时间做有规律的周期性脉动,加热段脉动幅度最大,绝热段次之,冷却段最小,温度脉动频率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脉动热管 流型 温度脉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MC方法在大规模气固两相撞击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敏 郝英立 刘向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50-1958,共9页
将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应用于颗粒数目庞大的大规模气固两相撞击流的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解决基于拉格朗日法模型难以模拟含大量颗粒碰撞的多相流问题,建立了气固两相撞击流的数理模型。应用所建立模型计算分析了撞击流中的气... 将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应用于颗粒数目庞大的大规模气固两相撞击流的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解决基于拉格朗日法模型难以模拟含大量颗粒碰撞的多相流问题,建立了气固两相撞击流的数理模型。应用所建立模型计算分析了撞击流中的气相流动、颗粒运动、颗粒及颗粒碰撞位置分布;并对模型中考虑颗粒碰撞和不考虑颗粒碰撞时,计算获得的颗粒运动行为、停留时间以及对气相的影响等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发展,DSMC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大规模气固两相撞击流的数值研究;颗粒运动区域可分为颗粒碰撞区、颗粒射流区和颗粒发散区;颗粒碰撞主要发生在颗粒碰撞区内,使得颗粒在该区域富集,且明显缩短颗粒在撞击区的停留时间;在所研究的较小固气比条件下,颗粒的存在对气相流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C方法 撞击流 气固两相流 颗粒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控组态软件双机热备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金仙 郝英立 +1 位作者 张利 仲崇权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5年第11期1292-1295,共4页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组态软件采集数据时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易于扩展、基于主从方式的双机热备软件解决方案,研究和解决了在双机热备系统中的控制权转换问题、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备份以及同步问题等,通过...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组态软件采集数据时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易于扩展、基于主从方式的双机热备软件解决方案,研究和解决了在双机热备系统中的控制权转换问题、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备份以及同步问题等,通过编程实现了这一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态软件 双机热备 网络通信 SOCKET O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煤比对气流床煤气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陶明春 杜敏 郝英立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研究氧煤比对气流床煤气化炉气化过程的影响,对某厂运行的Texaco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Texaco气化炉内的气化过程,以及氧煤比对炉内温度、气相成分及炉膛出口合成气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exac... 为研究氧煤比对气流床煤气化炉气化过程的影响,对某厂运行的Texaco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Texaco气化炉内的气化过程,以及氧煤比对炉内温度、气相成分及炉膛出口合成气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exaco气化炉内下行火焰的长度约占气化炉高度的1/3,炉膛上部火焰高度区域内气相温度及主要成分浓度的变化梯度最大,而在炉膛下部气相成分及温度的变化均不明显;随着氧煤比的增大(0.95~1.10),气化炉出口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浓度逐渐降低,CO2和H2O的浓度及气化炉内气相温度逐渐升高;在保证顺利排渣和合适的出口合成气成分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氧煤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ACO气化炉 气化过程 数值模拟 氧煤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