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厂圪洞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
1
作者 郝晓菲(绘图) 曹荻(绘图) +4 位作者 王燕(绘图) 李强(摄影) 李保忠(摄影) 李倩 李权 《草原文物》 2022年第1期36-45,F0003,共11页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和林格尔县厂圪洞遗址时,发现有西汉末至东汉初年墓葬及辽金时期灰沟、房址,出土遗物丰富。厂圪洞遗址中房址的发掘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辽金时期遗址、起居生活方式、居址结构及家庭结构的研究提...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和林格尔县厂圪洞遗址时,发现有西汉末至东汉初年墓葬及辽金时期灰沟、房址,出土遗物丰富。厂圪洞遗址中房址的发掘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辽金时期遗址、起居生活方式、居址结构及家庭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县 厂圪洞村 遗址及墓葬 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朱开沟文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魏坚 冯宝 郝晓菲(绘图)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1-484,共24页
一前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田广金连续四次主持了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的发掘,并在1980年代后期提出了朱开沟文化的命名〔1〕。朱开沟遗址的发掘,为探讨内蒙古中南部龙山至夏商阶段的考古学... 一前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田广金连续四次主持了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的发掘,并在1980年代后期提出了朱开沟文化的命名〔1〕。朱开沟遗址的发掘,为探讨内蒙古中南部龙山至夏商阶段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极大地推动了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开沟遗址 朱开沟文化 内蒙古中南部 考古学文化面貌 八十年代 伊金霍洛旗 发掘 鄂尔多斯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州墩那高速公路尼勒克段沿线古代墓葬的发掘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坚 +7 位作者 特尔巴依尔 刘汉兴 曹彧 关巴 王晶 刘慧娟 刘玉生(摄) 郝晓菲(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0,共18页
2017年5月5日至7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墩那(伊宁市墩麻扎至那拉提镇)高速公路尼勒克段沿线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尼勒克县西... 2017年5月5日至7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墩那(伊宁市墩麻扎至那拉提镇)高速公路尼勒克段沿线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尼勒克县西南端阿布热勒山南麓的山前地带,巩乃斯河北岸的克令乡黑山头村至木斯乡乌吐村之间,东西长约60余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2°51′40″、北纬43°34′44″至东经82°27′27″、北纬43°36′22″,平均海拔约820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伊犁州 墓地 阿凡纳谢沃文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古城汉墓(ⅡM1511)发掘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齐溶青 陈永志 +1 位作者 刘子仪(绘图) 郝晓菲(绘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3,F0003,1,共10页
2005年4~1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盛乐古城东侧清理墓葬857座,其中汉墓158座。ⅡM1511为此次发掘中墓葬规模较大、出土器物比较特殊的一座汉墓。此墓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平面近“甲”字... 2005年4~1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盛乐古城东侧清理墓葬857座,其中汉墓158座。ⅡM1511为此次发掘中墓葬规模较大、出土器物比较特殊的一座汉墓。此墓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平面近“甲”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器物不见汉墓中常见的陶明器,而以青铜容器为主,另有石杯、玉璧与银饰件等,此类葬俗在内蒙古中南部乃至中原地区均较为罕见。内蒙古地区的汉文化墓葬,集中发现于内蒙古中南部的秦汉长城以南地区,此墓的发现即是汉代经略北方诸郡、移民屯垦的又一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葬器物 内蒙古中南部 文物保护管理所 出土器物 汉墓 秦汉长城 盛乐古城 青铜容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