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光谱法测定氨基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郗娟 阎宏涛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在醋酸 醋酸钠缓冲介质中 ,氨基酸能猝灭壳聚糖 茚三酮体系的荧光。基于此 ,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光谱测定氨基酸的方法 ,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及测定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mol·L- 1 ~ 1 2× 1 0 - 4 mol·L- 1 。
关键词 壳聚糖 茚三酮 氨基酸 荧光光谱法 测定 荧光猝反 果汁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郗娟 谢圣高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1期198-199,共2页
笔者借着申报省级精品共享课程的契机,针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调、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进行了调整与优化。突出"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强调动手能... 笔者借着申报省级精品共享课程的契机,针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调、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进行了调整与优化。突出"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勇于尝试,不断转变,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 问题 调整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配合物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郗娟 何治柯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4期48-55,共8页
近几年来 ,钌 (Ⅱ )配合物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进展较快 ,本文对钌 (Ⅱ )配合物化学发光反应新体系、分析应用新方法、与分离技术联用、试剂衍生与固定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化学发光反应 钌(Ⅱ)配合物 分析应用 分离技术 试剂 固定化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生物化学》教材使用体会
4
作者 郗娟 谢圣高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8期96-98,共3页
200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是一本非常适合该专业的优秀教材。该教材章节设置别具特色,内容条理清楚,知识点少而精,难易程度适中,章、节、点清晰明了,文字简洁流畅,紧扣专业特点,把握专业动向。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专业 生物化学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2,5-己二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郗娟 谢圣高 武军驻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癌PC12细胞2,5-己二酮(2,5-HD)中毒模型,观察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2,5-HD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于正常培养基生长)、HD组(不同浓度2,5-HD)、NGF+HD组(不同浓度NGF+20mmol/L,2,5-HD),... 目的建立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癌PC12细胞2,5-己二酮(2,5-HD)中毒模型,观察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2,5-HD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于正常培养基生长)、HD组(不同浓度2,5-HD)、NGF+HD组(不同浓度NGF+20mmol/L,2,5-HD),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随着2,5-HD处理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细胞损伤加重,存活率较对照组逐渐降低(P<0.05,P<0.01);以NGF预处理的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抗损伤性,细胞存活率较HD组逐渐提高(P<0.05,P<0.01)。结论2,5-HD呈剂量性抑制PC12细胞存活和增殖,诱导细胞损伤和凋亡,NGF对2,5-HD中毒性PC12细胞显示出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2 5-HD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抵抗性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曾吉 吴正学 +1 位作者 郗娟 戴立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常规消毒方法和抗生素的抵抗性。方法 采用碘伏、5 %“84”消毒液、75 %乙醇、“健之素”泡腾片液 (1片 /L)、2 %戊二醛消毒液等浸泡 ,甲醛 (福尔马林 )熏蒸和紫外灯照射等常规消毒方法处理铜绿假单胞...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常规消毒方法和抗生素的抵抗性。方法 采用碘伏、5 %“84”消毒液、75 %乙醇、“健之素”泡腾片液 (1片 /L)、2 %戊二醛消毒液等浸泡 ,甲醛 (福尔马林 )熏蒸和紫外灯照射等常规消毒方法处理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 ,观察生物膜细菌被杀灭情况 ;同时将生物膜分别放入含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的 M- H肉汤中 ,观察其生长 ,并与裸菌的 MIC作比较。结果  2 %戊二醛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杀灭作用最强 ,碘伏和 75 %乙醇次之 ,5 %“84”消毒液和“健之素”泡腾片液作用较弱 ,甲醛熏蒸和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最差 ;生物膜细菌能生长的抗生素最高浓度 :亚胺培南 4 0 0 μg/ml,头孢他啶 80 0 μg/m l,左氧氟沙星 32 μg/ml,哌拉西林 10 2 4 μg/m l。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对外界不利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 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bipy)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检测速尿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韶虹 郗娟 何治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69-1271,共3页
基于速尿对三(2,2′-联吡啶)钌(Ⅱ)[Ru(bipy)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发光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速尿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5.0×10-3~1.5mg/L和4.0×10-3mg/L,对含速尿... 基于速尿对三(2,2′-联吡啶)钌(Ⅱ)[Ru(bipy)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发光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速尿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5.0×10-3~1.5mg/L和4.0×10-3mg/L,对含速尿0.50mg/L的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将其应用于呋塞米片剂样品中速尿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尿 化学发光 三(2 2’-联吡啶)钌(Ⅱ) 化学发光体系 Ce(Ⅳ) 直接检测 相对标准偏差 增强作用 实验条件 线性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韶虹 史伯安 郗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共4页
基于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对Ru(pheo)3^2+-Ce(Ⅳ)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及其发光动力学性质的显著差别,提出了一种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这两种氨基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 基于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对Ru(pheo)3^2+-Ce(Ⅳ)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及其发光动力学性质的显著差别,提出了一种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这两种氨基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2.0μg/mL和0.05~3.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03μg/mL和0.02μg/mL。将其应用于合成样品中两种氨基酸的同时测定。结合文献提出了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半胱氨酸 化学发光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CA153、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冯先华 郗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846-1847,18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CA153、CA199和CEA四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4例卵巢癌患者和68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以及55例对照组(无妇科疾病及恶性疾病)妇女的血清样本中CA... 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CA153、CA199和CEA四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4例卵巢癌患者和68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以及55例对照组(无妇科疾病及恶性疾病)妇女的血清样本中CA125、CA153、CA199及CEA水平。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和MedCalc 10.4.0.0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计算每种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CA125三项指标分别为96.3%、64.7%和78.7%,高于其他单项指标。而联合检测中CA125联合CA153敏感度高达99.1%,准确度为79.5%,分别高于单项最佳的CA125及其他联合检测方式(P<0.05)。结论使用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A125单项检测及其他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CA125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phen)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吲哚乙酸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韶虹 郗娟 何治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7-389,共3页
基于吲哚乙酸(IAA)对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IAA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3~2.0μg.mL-1,检出限为2×10-3μg.mL-1... 基于吲哚乙酸(IAA)对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IAA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3~2.0μg.mL-1,检出限为2×10-3μg.mL-1;对含0.50μg.mL-1IAA的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5%。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IAA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本文还对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化学发光 三(1 10-菲咯啉)钌(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半胱氨酸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伯安 郗娟 何治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半胱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半胱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 在酸性条件下,半胱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半胱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半胱氨酸在1.0×10-8~8.0×10-7g/mL的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3.7×10-9g/mL,对质量浓度为2.0×10-7g/mL的半胱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对合成样品中半胱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8%~102%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并对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钌(Ⅱ)-铈(Ⅳ)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色氨酸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伯安 郗娟 何治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色氨酸在7.5×10-8~8 0×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5 16×10-8g/mL,对浓度为2 5×10-7g/mL的色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2%.对合成样品中色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9 1%~100.8%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钌(Ⅱ)-铈(Ⅳ)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phen)_3^(2+)-SDBS-KMnO_4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半胱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韶虹 郗娟 何治柯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5年第4期267-273,共7页
在20mmol·L-1硫酸-1.2mmol.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介质中,半胱氨酸可以增强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32+]-KMnO4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半胱氨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 在20mmol·L-1硫酸-1.2mmol.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介质中,半胱氨酸可以增强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32+]-KMnO4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半胱氨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2.5×10-2-2.0μg·mL-1和2.1×10-2μg·mL-1,对11份含半胱氨酸0.5μg·mL-1的溶液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3%.将其用于合成样品中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提出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化学发光 三(1 10-菲咯啉)钌(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系数概念推导弱酸溶液[H^+]计算公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宏芳 郗娟 王超展 《大学化学》 CAS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提出了灵活运用分布系数概念推导一元弱酸H+浓度计算公式的方法,并给出了较为简化的推导过程。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滴定分析 [H+]计算 分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系数Svedberg单位及其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圣高 郗娟 +1 位作者 宁勇 邹光楣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推导沉降系数的一般公式与校正公式,研究沉降系数Svedberg单位在脂蛋白中的规范化应用形式。方法根据沉降系数的定义、微粒在离心力场中的受力情况、斯托克定律,推导沉降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沉降系数Svedberg单位在脂蛋白中的应用... 目的推导沉降系数的一般公式与校正公式,研究沉降系数Svedberg单位在脂蛋白中的规范化应用形式。方法根据沉降系数的定义、微粒在离心力场中的受力情况、斯托克定律,推导沉降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沉降系数Svedberg单位在脂蛋白中的应用进行剖析。结果分别导出了沉降系数的两种一般公式、一种在不同温度和溶剂中的校正公式,分析了脂蛋白漂浮率Svedberg单位的正确含义与规范化应用形式。结论不受转速影响的沉降系数有多种计算公式,在不同温度和溶剂中有变化,需要校正。沉降系数在脂蛋白分类中的应用广泛,但需要正确描述与规范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系数 Svedberg单位 超速离心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病毒介导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
16
作者 胡玉倩 郑义 +2 位作者 宁勇 郗娟 谢圣高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许多病毒感染可导致肿瘤发生,这些病毒虽隶属于不同种属,但其进化出的分子干扰机制却有共通之处,即靶向调控与细胞生长和增殖相关的关键蛋白。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发生于表观遗传水平。本文对DNA病毒导致癌症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 许多病毒感染可导致肿瘤发生,这些病毒虽隶属于不同种属,但其进化出的分子干扰机制却有共通之处,即靶向调控与细胞生长和增殖相关的关键蛋白。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发生于表观遗传水平。本文对DNA病毒导致癌症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表现遗传 肿瘤发生 甲基化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phen)_3^(2+)-SDBS-KMnO_4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研究
17
作者 张韶虹 郗娟 +1 位作者 吉邢虎 何治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0,53,共4页
当硫酸介质中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以增强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23+]-KMnO4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G-SH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当硫酸介质中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以增强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23+]-KMnO4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G-SH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5.0×10-2~2.0μg·mL-1和3.5×10-2μg·mL-1,对1.0μg·mL-1的G-SH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8%。将其用于合成样品中G-SH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并提出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化学发光 三(1.10-菲咯啉)钌(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制作与使用的思考
18
作者 谢圣高 宁勇 +4 位作者 黄婧 金丹 郗娟 梁冯 陈祥胜 《当代继续教育》 2013年第2期83-85,共3页
2010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件》版式设计新颖、统一,美观、大方,叙述简洁明了;内容丰富:既能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又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使用方便:老师教起来顺手,学生学起来上手。
关键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件 制作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辅助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在线教学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雨凌 郗娟 +1 位作者 金丹 梁纯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41-1344,共4页
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式突破,快速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人工智能+在线教学”的融合,为医学院校新医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与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变化、检测方法、质量控... 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式突破,快速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人工智能+在线教学”的融合,为医学院校新医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与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变化、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该文针对当前生物化学检验在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聚焦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基于在线课堂中使用ChatGPT模型的实践经验,从教师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方案等方面探索ChatGPT辅助教学改革的路径;重点阐述血脂章节在线课程中嵌入ChatGPT的优势、教学效果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一些课程设计、辅助实施、模型提示语组织、回答修正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检验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在线教学 人工智能 ChatGPT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3+)增敏的化学发光新体系测定呋塞米的研究
20
作者 于翔 郗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6-1081,共6页
Ru^(3+)存在下,呋塞米能够大幅度增强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_3^(2+))-Ce(Ⅳ)体系的化学发光,且当体系中Ru^(3+)的浓度从0增至15μmol/L时,呋塞米对体系发光的增强值提高1个数量级,基于此,建立了高灵敏测定呋塞米的Ru(phen)_3^(... Ru^(3+)存在下,呋塞米能够大幅度增强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_3^(2+))-Ce(Ⅳ)体系的化学发光,且当体系中Ru^(3+)的浓度从0增至15μmol/L时,呋塞米对体系发光的增强值提高1个数量级,基于此,建立了高灵敏测定呋塞米的Ru(phen)_3^(2+)-Ce(Ⅳ)-Ru^(3+)体系化学发光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法测定呋塞米的线性范围为5. 0×10^(-9)~2. 0×10^(-6)mol/L,检出限为3. 8×10^(-9)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灵敏度,将其应用于呋塞米片剂和呋塞米注射液的分析,结果满意。结合紫外光谱的研究结果,对化学发光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Ru^3+ 三(1 10-菲咯啉)钌(Ⅱ)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