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轶超 王阔 倪娅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随着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音乐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高校音乐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随着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音乐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高校音乐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文章聚焦高校音乐类专业,从大学生创业现状入手,探讨并提出在国家“双创”战略背景下,高校音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音乐类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位法教学中应强调和声思维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轶超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在对位法教学中存在"数音程"而脱离和声的现象,传统音乐中对位法不可能脱离和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复调音乐深受苏联复调音乐理论体系的影响,其中音程思维对我国复调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数音... 在对位法教学中存在"数音程"而脱离和声的现象,传统音乐中对位法不可能脱离和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复调音乐深受苏联复调音乐理论体系的影响,其中音程思维对我国复调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数音程"现象引发思考,进一步探讨在对位法教学中应强调和声思维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法 和声思维 音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背景下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3
作者 郑轶超 刘莹 王阔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加强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各大高校一直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来实... 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加强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各大高校一直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来实现。文章将聚焦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构建递阶式双创课程体系、完善双创实践训练体系、建立双创师资培养机制、借鉴双创典型高校改革经验等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音乐类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鄂伦春族说唱中“唱”的研究——游走在“摩苏昆”中的旋律
4
作者 董宸 郑轶超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0期59-61,共3页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民间文艺中的说唱,是鄂伦春人引以为豪的名片。很多学者从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说唱中的"说"进行解释、考察和论证,成果颇丰。然而"摩苏昆"是既有散文叙述,又有韵文咏...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民间文艺中的说唱,是鄂伦春人引以为豪的名片。很多学者从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说唱中的"说"进行解释、考察和论证,成果颇丰。然而"摩苏昆"是既有散文叙述,又有韵文咏唱的表演艺术,"摩苏昆"中的唱,在不同的地区的流布有明显的不同又极其相似,本文通过对田野资料记录的"摩苏昆"曲调进行分析,从唱的角度探索"摩苏昆"在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下,呈现多元化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苏昆 说唱 曲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曲集《故乡的歌》中复调性作品研究
5
作者 郑轶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43,共7页
作曲家杨勇的钢琴曲集《故乡的歌--中国旋律钢琴改编曲四十首》,将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民间音乐旋律相结合,完美表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本文以《好花红》《采茶扑蝶(Ⅱ)》《土地还家》《小情人》《宁夏川》这五首具有复调音乐特性的... 作曲家杨勇的钢琴曲集《故乡的歌--中国旋律钢琴改编曲四十首》,将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民间音乐旋律相结合,完美表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本文以《好花红》《采茶扑蝶(Ⅱ)》《土地还家》《小情人》《宁夏川》这五首具有复调音乐特性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整体结构、主题材料、和声手法等方面的解析,归纳出作品的创作路径,探究作曲家的民间音乐理念及音乐创作语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的歌》 复调音乐 钢琴改编曲 创作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响诗《松花江》的音乐语言和结构逻辑
6
作者 郑轶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36,共7页
交响诗《松花江》是作曲家黄安伦以歌曲《松花江上》作为基本素材,运用主题变奏、倒影、扩展等手法发展而成的。文章从显隐性动机的发展、多层次结构的安排、主复调织体的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求交响诗《松花江》的音乐语言和结构... 交响诗《松花江》是作曲家黄安伦以歌曲《松花江上》作为基本素材,运用主题变奏、倒影、扩展等手法发展而成的。文章从显隐性动机的发展、多层次结构的安排、主复调织体的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求交响诗《松花江》的音乐语言和结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诗《松花江》 音乐语言 结构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的光谱融合图像识别技术在输电线路火灾监测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安南 张蔚翔 +4 位作者 焦玉平 崔泽宁 郑轶超 朱能富 王欢 《自动化应用》 2018年第2期52-53,共2页
研究一种卫星监测盲区的输电线路通道山火防治预警模拟仿真平台,透过该平台,将监测与预警结果通过图像、声音、短信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依据相应的预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关键词 光谱融合 图像识别 输电线路 火灾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冰雪主题创作分析
8
作者 郑轶超 王阔 《艺术评鉴》 2021年第6期46-48,共3页
柴可夫斯基1876年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Op.37b),以十二个月及其典型的事物与活动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其中《一月-炉边》《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诞节》共同描绘了俄罗斯冬天的景色。本文通过对上述三首小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 柴可夫斯基1876年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Op.37b),以十二个月及其典型的事物与活动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其中《一月-炉边》《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诞节》共同描绘了俄罗斯冬天的景色。本文通过对上述三首小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主题发展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思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式结构 和声与调性 主题发展手法 创作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勒晚期交响曲中主题动机的对位化处理
9
作者 郑轶超 王阔 《艺术评鉴》 2019年第7期1-3,共3页
马勒晚期创作的交响曲包括第八、第九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三部作品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主题动机的对位化处理,本文通过主题动机的特点、声部结合的方式、对位技巧的运用、对位旋律的特点四个方面,结合申克分析法进一步探究作曲家的对位... 马勒晚期创作的交响曲包括第八、第九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三部作品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主题动机的对位化处理,本文通过主题动机的特点、声部结合的方式、对位技巧的运用、对位旋律的特点四个方面,结合申克分析法进一步探究作曲家的对位化思维以及音乐的发展逻辑与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交响曲 主题动机 对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乡之恋 黑土情怀——刘锡津故乡主题歌曲研究
10
作者 郑轶超 《艺术评鉴》 2018年第6期10-11,共2页
本文选取两首具有代表性故乡主题歌曲《北国儿女》《都说故土难离》,由刘锡津作曲、王德作词,针对主题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以及词曲关系等方面对这四首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力图通过创作技法分析进一步探究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以及... 本文选取两首具有代表性故乡主题歌曲《北国儿女》《都说故土难离》,由刘锡津作曲、王德作词,针对主题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以及词曲关系等方面对这四首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力图通过创作技法分析进一步探究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锡津 歌曲 创作技法 故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位思维在音乐中的运用--马勒《第五交响曲》末乐章的研究
11
作者 郑轶超 《新农村(黑龙江)》 2013年第20期281-283,共3页
本文通过对马勒《第五交响曲》末乐章中对位技术的分析,探究对位思维在乐曲中的运用,并揭示作曲家如何使用对位技术及对位思维对作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对位思维 马勒 第五交响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位化思维在马勒晚期交响曲中的作用——以《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12
作者 郑轶超 《艺术评鉴》 2018年第4期12-14,共3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马勒《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品。马勒《第八交响曲》虽然不是一首纯粹的复调作品,但是对位化思维已经渗透其中,本文通过研究对位思维进一步探究音乐的内在运动。
关键词 马勒《第八交响曲》对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3
作者 江志强 方继强 +2 位作者 王辉 郑轶超 李金龙 《自动化应用》 2018年第4期101-102,104,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电力设备的日常巡视、预防性和诊断性试验、缺陷检测,还是设备的实时运行监测中,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该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设备运行的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电力设备的日常巡视、预防性和诊断性试验、缺陷检测,还是设备的实时运行监测中,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该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大大降低日常的维修成本和运维成本,能提早发现设备故障、及时预警告警、快速进行故障处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及特点出发,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力实际应用当中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技术 电力系统 图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圆号段落解析
14
作者 王阔 郑轶超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本文通过圆号声部独奏段落和圆号声部其他段落两个部分,从音高结构、演奏技术、音区音色、分部安排等方面,探讨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圆号段落的创作技法与思维原则,揭示出作曲家独特的配器风格。
关键词 理查·施特劳斯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圆号段落 演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锡津“龙江”主题歌曲艺术特征再探
15
作者 王佳琦 郑轶超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9期70-73,共4页
《我爱你塞北的雪--刘锡津声乐作品集》于2004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文以其中六首“龙江”主题的歌曲《北大荒人的歌》《我的家乡在塞北》《北大荒,北大仓》《东北是个好地方》《北国儿女》《黑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发展、... 《我爱你塞北的雪--刘锡津声乐作品集》于2004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文以其中六首“龙江”主题的歌曲《北大荒人的歌》《我的家乡在塞北》《北大荒,北大仓》《东北是个好地方》《北国儿女》《黑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发展、伴奏织体、音乐形象三个维度进一步探究,为更好地阐释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锡津 “龙江”主题歌曲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管弦乐民族化创作技法分析
16
作者 王阔 郑轶超 《艺术评鉴》 2021年第7期51-53,共3页
中国的管弦乐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交响乐创作从外向转为内心的音乐,交响乐语言呈现普遍更新的现象,民族化现象愈发明显突出。民族化创作技法通过民族调式、传统音乐结构、民族民间音调、民族乐器使用等方面体... 中国的管弦乐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交响乐创作从外向转为内心的音乐,交响乐语言呈现普遍更新的现象,民族化现象愈发明显突出。民族化创作技法通过民族调式、传统音乐结构、民族民间音调、民族乐器使用等方面体现出来,本文通过80年初五首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这一时期民族化创作技法的核心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弦乐 民族化 创作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P-EMTP仿真软件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多因素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肖安南 张蔚翔 +4 位作者 焦玉平 崔泽宁 郑轶超 朱能富 王欢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0,共5页
通过电磁暂态仿真程序ATP-EMTP,建立了110 kV输电线路的雷击分析模型,主要包括:雷电流模型、杆塔模型、绝缘子串闪络模型等,该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雷电流在杆塔上的传播过程.然后分别利用规程法和ATP仿真法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到线路在... 通过电磁暂态仿真程序ATP-EMTP,建立了110 kV输电线路的雷击分析模型,主要包括:雷电流模型、杆塔模型、绝缘子串闪络模型等,该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雷电流在杆塔上的传播过程.然后分别利用规程法和ATP仿真法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到线路在不同条件下的跳闸率;分析了杆塔高度、冲击接地电阻以及线路绝缘水平等因素对雷击跳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ATP-EMTP仿真计算的反击跳闸率略高于规程法的计算值;随着杆塔高度的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的减小、绝缘强度的增强,反击跳闸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反击 耐雷性能 规程法 ATP-EMT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