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钢CSP连铸机典型漏钢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明 成东全 +3 位作者 郑跃强 谯德高 李诚 吕钢 《甘肃冶金》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结合酒钢CSP生产实践,对CSP连铸机典型漏钢原理、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实践表明强化岗位操作、严格控制钢水成分、温度,可有效的减少开浇漏钢和裂纹漏钢;采用三孔窄面铜板,可减少结晶器铜板划伤,避免飞边悬挂漏钢;提... 本文结合酒钢CSP生产实践,对CSP连铸机典型漏钢原理、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实践表明强化岗位操作、严格控制钢水成分、温度,可有效的减少开浇漏钢和裂纹漏钢;采用三孔窄面铜板,可减少结晶器铜板划伤,避免飞边悬挂漏钢;提高扇形段对中精度和减小结晶器偏振,优化结晶器保护渣,是控制粘结漏钢的关键。目前酒钢CSP漏钢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漏钢率由2009年的0.26%,降低到2011年的0.09%,投产5年来首次实现了百日无漏钢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连铸机 漏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管线钢的动态再结晶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积鹏 唐兴昌 郑跃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74-77,共4页
对实验室试制的X80级高级别管线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高级别管线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实验室试制的厚度为11 mm的X80高级别管线钢力学性能优良,屈服强度645MPa、抗拉强度735MPa、屈... 对实验室试制的X80级高级别管线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高级别管线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实验室试制的厚度为11 mm的X80高级别管线钢力学性能优良,屈服强度645MPa、抗拉强度735MPa、屈强较低(0.88),在-20℃条件下,实验钢的冲击功平均值为280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性能 再结晶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流程生产X70管线钢的工艺控制及强韧化机理
3
作者 李积鹏 唐兴昌 +1 位作者 常崇民 郑跃强 《甘肃科技》 2014年第7期58-61,共4页
对CSP流程生产X70管线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进行了阐述。并对CSP生产的X7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析出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SP生产的厚度规格为5mm的X70管线钢力学性能优良,平均屈服强度为555MPa,平均抗拉强度为650MPa... 对CSP流程生产X70管线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进行了阐述。并对CSP生产的X7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析出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SP生产的厚度规格为5mm的X70管线钢力学性能优良,平均屈服强度为555MPa,平均抗拉强度为650MPa,屈强比为0.85,-20℃条件下平均冲击功为260J,-5℃条件下DWTT平均纤维断面率为98%。通过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发现,X7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加针状铁素体组织,析出物分布均匀,尺寸约在20nm左右,析出粒子为Nb、Ti复合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工艺控制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冷轧总变形量对SPHD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关建东 康永林 +1 位作者 杜昕 郑跃强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9年第1期39-42,46,共5页
以CSP工艺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生产的冷轧基板SPHD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冷轧总变形量进行冷轧并退火。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的基本成形性能指标(r值、n值)和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进行测定,并对退火... 以CSP工艺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生产的冷轧基板SPHD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冷轧总变形量进行冷轧并退火。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的基本成形性能指标(r值、n值)和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进行测定,并对退火试样进行X射线织构测试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卷取温度为600℃,冷轧压下量为70%时,SPHD退火后会得到较强的γ纤维织构组分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及优异的冲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SPHD 织构 力学性能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压下制度对CSP线Ti-IF钢组织织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小龙 郑跃强 《甘肃科技》 2015年第16期44-46,共3页
采用CSP生产线生产Ti基IF钢板,分析了不同冷轧压下率对试验材料的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试验材料晶粒组织逐渐细小和均匀,当压下率为80%时,试验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n90和r90达到最大值。随着冷... 采用CSP生产线生产Ti基IF钢板,分析了不同冷轧压下率对试验材料的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试验材料晶粒组织逐渐细小和均匀,当压下率为80%时,试验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n90和r90达到最大值。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111}<112>组分的取向密度显著增强,{111}<110>组分增强不明显。80%压下量的退火板织构{111}<112>有利织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产线 Ti—IF钢 压下制度 组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鼓生产中锑复合孕育利用废钢技术的研究
6
作者 苏黎 杨方福 +1 位作者 张金利 郑跃强 《合肥科技》 2010年第6期33-35,共3页
国内生产厂家普遍采取加入Cu、Cr、Mo等少量合金元素的方法来改善汽车制动鼓灰铸铁性能,通常采用锶硅孕育,主要使用新生铁、废钢、回炉料作为原料。本研究表明,通过加入Cr、V、Yi,采用锑复合孕育,主要使用废钢、回炉料作为原料,... 国内生产厂家普遍采取加入Cu、Cr、Mo等少量合金元素的方法来改善汽车制动鼓灰铸铁性能,通常采用锶硅孕育,主要使用新生铁、废钢、回炉料作为原料。本研究表明,通过加入Cr、V、Yi,采用锑复合孕育,主要使用废钢、回炉料作为原料,不使用新生铁,不仅可以获得机械性能较好的灰铸铁制动鼓,使铸件强度和抗热疲劳性等性能得到兼顾,延长使用里程,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动鼓 锑复合孕育剂 废钢利用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线生产CQ级冷轧门板钢工艺优化
7
作者 赵小龙 郑跃强 罗晓阳 《轧钢》 2013年第5期51-54,共4页
为降低CSP线生产CQ级冷轧门板钢的成本,对其化学成分和退火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Als和C含量增加后对成品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普通退火工艺和试验退火工艺下带钢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目前门板钢工艺、成分基础上,提高Als含... 为降低CSP线生产CQ级冷轧门板钢的成本,对其化学成分和退火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Als和C含量增加后对成品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普通退火工艺和试验退火工艺下带钢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目前门板钢工艺、成分基础上,提高Als含量,放宽C含量控制范围,采用试验退火工艺,产品力学性能可满足门板钢要求,且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级冷轧板 门板 化学成分 退火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钙和硝酸镁混合液分步碳化法分离钙镁的研究
8
作者 郭雪 黄志强 +2 位作者 郑跃强 周怡菲 姚书含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1期38-40,共3页
针对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可溶性钙镁的混合液由于缺乏合理利用途径而变成“三废”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变废为宝并通过钙镁分离转变为产品,实验探究了碳酸盐分步沉淀法,利用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性质的差异,选择性分离钙和镁。实... 针对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可溶性钙镁的混合液由于缺乏合理利用途径而变成“三废”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变废为宝并通过钙镁分离转变为产品,实验探究了碳酸盐分步沉淀法,利用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性质的差异,选择性分离钙和镁。实验结果表明,含有硝酸钙和硝酸镁的混合液加入碳酸钠后,首先析出碳酸钙沉淀,高钙镁含量的混合液析出的沉淀中碳酸钙含量最高为96%,继续加入碳酸钠后随着溶液中钙离子的减少,沉淀的碳酸钙含量也会逐步降低。因此,利用分步沉淀法,通过控制碳酸盐的用量,可以实现富含钙镁的混合液的钙镁分离富集,对后续进一步提纯减轻压力、降低净化成本,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钙 硝酸镁 钙镁分离 分步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20管线钢的试制及其相变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跃强 唐兴昌 +1 位作者 李积鹏 王云平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实验室试制了X120管线钢,并绘制了X120管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热轧态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平均值为905 MPa,抗拉强度平均值为980 MPa,伸长率平均值为17%,屈强比为0.92,-20℃的冲击功平均值为90J。经600℃回火2h后,试验钢... 在实验室试制了X120管线钢,并绘制了X120管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热轧态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平均值为905 MPa,抗拉强度平均值为980 MPa,伸长率平均值为17%,屈强比为0.92,-20℃的冲击功平均值为90J。经600℃回火2h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平均值达到了950 MPa,抗拉强度平均值达到了1 000 MPa,伸长率平均值为18%,屈强比为0.95,-20℃的冲击功平均值为95J。经过压缩后,冷却速度为5℃/s时试验钢的组织即全部为板条贝氏体组织,而该组织为X120级管线钢中的理想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20管线钢 组织 力学性能 CCT
原文传递
酒钢CSP热轧辊缝润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跃强 关建东 康永林 《中国冶金》 CAS 2009年第8期19-23,共5页
结合辊缝润滑技术在酒钢CSP的开发与应用,阐述了热轧工艺润滑的作用,探讨了辊缝润滑对轧制力、带钢表面质量、组织性能和轧机振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条件下应用辊缝润滑的效果,为同类企业使用辊缝润滑提供借鉴。
关键词 热轧 辊缝润滑 性能 组织 轧机振动
原文传递
罩式退火工艺对Ti-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跃强 唐兴昌 《中国冶金》 CAS 2015年第9期22-26,共5页
在IF钢的生产过程中,退火是非常关键的工艺环节。针对酒钢CSP生产的Ti-IF钢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罩式退火工艺条件下,罩式退火工艺对Ti-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680℃上升到750℃保温2h,试样抗拉强度从284下降到268MPa,... 在IF钢的生产过程中,退火是非常关键的工艺环节。针对酒钢CSP生产的Ti-IF钢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罩式退火工艺条件下,罩式退火工艺对Ti-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680℃上升到750℃保温2h,试样抗拉强度从284下降到268MPa,屈服强度从114下降到96MPa,屈强比从0.40降低到0.36,伸长率从44.3%提高到47%,塑性应变比r90值从2.22升高到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TI-IF钢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Ti-IF钢织构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兴昌 李积鹏 郑跃强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8,共6页
对CSP流程生产Ti-IF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罩式退火,研究了退火工艺对IF钢织构及组织性能的影响;运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CSP生产的Ti-IF钢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 对CSP流程生产Ti-IF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罩式退火,研究了退火工艺对IF钢织构及组织性能的影响;运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CSP生产的Ti-IF钢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织构及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Ti-IF钢中{111}织构增强,r值增大,改善了组织均匀性,深冲性能也大大提高。这说明提高退火温度对获得优良的IF钢综合性能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IF钢 退火温度 织构 组织
原文传递
酒钢冷轧低碳钢薄板表面“黑线”缺陷成因及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作宏 邹明 郑跃强 《物理测试》 CAS 2013年第5期28-32,共5页
对酒钢CSP冷连轧机组生产的低碳钢薄板表面出现的长、短两类"黑线"缺陷进行了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及能谱仪(EDS)成分测定,并结合生产工艺分析确认,"长黑线"缺陷是连铸环节产生的外来夹杂物在冷... 对酒钢CSP冷连轧机组生产的低碳钢薄板表面出现的长、短两类"黑线"缺陷进行了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及能谱仪(EDS)成分测定,并结合生产工艺分析确认,"长黑线"缺陷是连铸环节产生的外来夹杂物在冷轧后暴露所造成的,"短黑线"缺陷是由于CSP均热炉炉辊辊环结瘤造成热轧板下表面氧化铁皮压入产生的。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后冷轧板表面质量合格率提高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板 缺陷 夹杂物 氧化铁
原文传递
钢包底吹氩精炼混匀判据及合金加入位置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亚光 程树森 +3 位作者 张鹏 郑跃强 李积鹏 邹明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钢包底吹氩水模型试验中,传统混匀判据是通过在钢包模型中安装1~2个电导探头监测示踪剂浓度变化,从而判断混匀程度。由于钢包各处混匀时间差异较大,加之监测点位置选择的主观性,易造成混匀时间测量不准。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值计算的研... 在钢包底吹氩水模型试验中,传统混匀判据是通过在钢包模型中安装1~2个电导探头监测示踪剂浓度变化,从而判断混匀程度。由于钢包各处混匀时间差异较大,加之监测点位置选择的主观性,易造成混匀时间测量不准。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模拟了钢液的流动与混匀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钢液混匀程度的增加,钢液中整体示踪剂浓度标准差降低,当整体示踪剂浓度标准差在约0.02以下时,钢包混匀程度已达到100%,基于此提出在水模型试验中测量混匀时间时,可以在钢包中3个不同高度处各安装3个电导探头监测示踪剂浓度变化,当这9处监测点示踪剂浓度标准差小于0.02时,即可认为达到混匀。研究了不同示踪剂加入位置下的混匀时间,结果表明,在钢包一侧距离钢包中心约1/6R处加入示踪剂时,混匀时间最短为77.5s,该位置为理想的合金加入位置。而在靠近气液两相区的钢包液面边缘处加入示踪剂时,混匀时间最长为137.3s,在该位置加入合金则不利于钢液的快速混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氩 钢液流动 混匀时间 加入位置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CSP热轧过程中夹杂物周围孔洞的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军亮 程子建 +3 位作者 程树森 郑跃强 李积鹏 邹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0,共7页
借助于动态显式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了CSP热轧过程中,板坯厚度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直径为50μm的Al2O3夹杂物周围孔洞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位置处的Al2O3夹杂物,在它们沿轧制方向的前、后部位都形成了孔洞,但前... 借助于动态显式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了CSP热轧过程中,板坯厚度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直径为50μm的Al2O3夹杂物周围孔洞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位置处的Al2O3夹杂物,在它们沿轧制方向的前、后部位都形成了孔洞,但前孔洞面积大于后孔洞面积;夹杂物越靠近板坯表面,形成的孔洞越大;热轧过程中,孔洞的演变是一个"愈合—长大—愈合"的动态过程;随着道次的增加,夹杂物前、后孔洞在轧制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变化与面积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孔洞尖端夹角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孔洞在热轧过程中发生转动,导致前孔洞尖端朝着带钢表面扩展。模拟结果有助于揭示夹杂物周围孔洞与表面缺陷的关系,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夹杂物 孔洞 显式动力学 有限元
原文传递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鹏 程树森 +2 位作者 常崇明 李积鹏 郑跃强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7,共7页
建立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 mm厚带钢轧后冷却过程带钢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卷取温度比现场测量值低9.5℃,相对误差为1.42%,验证了模型和假设的合理性。研究了上喷嘴直径对带钢温度的影响,带钢上表面... 建立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 mm厚带钢轧后冷却过程带钢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卷取温度比现场测量值低9.5℃,相对误差为1.42%,验证了模型和假设的合理性。研究了上喷嘴直径对带钢温度的影响,带钢上表面宽度方向上存在2种不同的冷却区域:位于喷嘴正下方层流冷却过程中交替经过冲击区和平流区的区域和位于两喷嘴之间层流冷却过程中只经过平流区的区域,这造成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匀。计算结果表明,喷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喷嘴直径,使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分布更均匀。喷水速度保持不变,增加喷嘴的直径有利于带钢宽度上方温度均匀,但增加了喷水量,降低了带钢的卷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层流冷却 数值模拟 带钢温度
原文传递
退火工艺对DC04汽车板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邹明 唐兴昌 +1 位作者 郑跃强 徐荣嬛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酒钢CSP工艺DC04冷轧汽车板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模拟退火工艺,采用OM、EBSD、ODF技术,研究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和织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DC04汽车板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渗碳体,575℃退火1h再结晶开始,730℃退火1h后再结晶较为充分,... 以酒钢CSP工艺DC04冷轧汽车板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模拟退火工艺,采用OM、EBSD、ODF技术,研究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和织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DC04汽车板退火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渗碳体,575℃退火1h再结晶开始,730℃退火1h后再结晶较为充分,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铁素体晶粒长大。不同压下率的DC04冷轧板和退火板中,主要织构均为bcc金属中典型的α(<110>//RD)纤维织构和γ(<111>//ND)纤维织构。随着压下率增加,{111}<112>织构的取向密度明显大于{111}<110>织构的取向密度。730℃退火后,低压下率67%的退火板织构中有微弱的{001}<110>取向,但随着压下率增大,这种织构逐渐消失,而形成较强的{111}<112>、{111}<110>有利织构。增加变形量有利于获得有利的{111}织构而抑制不利{001}织构的生成,从而提高DC04的深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04汽车板 EBSD ODF 再结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