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对内痔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郑爱桦 兰康华 叶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对内痔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29)与联合组(n=30)。两组术前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对内痔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29)与联合组(n=30)。两组术前均给予常规干预,传统组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联合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周创面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传统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肛门水肿及疼痛肿胀程度均优于传统组,痊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创面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传统组的2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术后肛周疼痛不适,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创面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套扎 硬化剂 痔疮 术后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指引下的系统性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成文 郑爱桦 +1 位作者 郑慧华 刘大毛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系统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肝段切除术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以采用的术式分组:对照组44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系统性肝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系统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肝段切除术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以采用的术式分组:对照组44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系统性肝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6.73±32.87)ml]、手术时间[(82.25±13.17)min]、住院时间[(9.72±1.6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89.95±21.39)ml、(138.63±19.25)min、(13.76±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8%)显著低于对照组(29.55%)(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行系统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病 超声引导 系统性肝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持续负压引流在胸外科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通 郑爱桦 +1 位作者 熊健宪 罗秋丽 《医疗装备》 2019年第2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持续负压引流在胸外科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医院行心胸手术后发生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给予自制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制持续负压引流在胸外科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医院行心胸手术后发生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给予自制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换药次数比对照组少(P<0.05),切口无明显渗液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胸外科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患者应用自制持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加速切口愈合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切口无菌性愈合不良 自制持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爱桦 肖慧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0期2281-2282,共2页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穿孔修补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手术...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穿孔修补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在对胃穿孔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胃穿孔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阑尾切除术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爱桦 邓国军 +3 位作者 钟明成 邱国煌 严杰 谢鹏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共438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225例,分别记为A、B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共438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225例,分别记为A、B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集中于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脓肿等病症,A组发病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并且本次研究中病例涵盖不同年龄段范围,总体效果优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使用,已经成为我院治疗阑尾炎手术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阑尾炎 阑尾切除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
6
作者 郑爱桦 肖慧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8期1876-1877,共2页
对2010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12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和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结果术后113例患者痊愈,手术失败7例,其中2例患者术中全麻后血压过低,手术被迫中止... 对2010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12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和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结果术后113例患者痊愈,手术失败7例,其中2例患者术中全麻后血压过低,手术被迫中止;死亡5例,2例死于术中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衰竭,2例死于术后并发DIC。手术成功率为94.17%。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令人满意,手术适应征明确的情况下,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2例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郑爱桦 肖慧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6期1389-1390,共2页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结石部位、数量以及大小和不同的病变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对治疗效果均满意,无死...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结石部位、数量以及大小和不同的病变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对治疗效果均满意,无死亡现象发生,手术伤口感染率为6.3%,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手术发现残留结石率仅为3.13%。根据患者病变程度以及结石的具体状况,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率,降低结石残留率,避免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肝内外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的预测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光槐 蔡娟 +4 位作者 郑爱桦 郭训伟 钟赟 奚晶 钟阳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7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单个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的预测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接收的单个输尿管结石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彩超检查确诊为单个输尿管结石,观察分析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等情况,1... 目的:分析单个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的预测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接收的单个输尿管结石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彩超检查确诊为单个输尿管结石,观察分析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等情况,1个月后复诊,对所有患者的尿液、血液标本进行收集,输尿管结石变化情况通过彩超予以了解,通过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结石排出组、结石未排出组。结果:输尿管结石排出者有109例、未排出者77例,结石排出率为58.60%。相比结石未排出组,结石排出组患者的结石直径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排出组患者上段、中段、下段结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排出组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低明显,分析认为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亦是对输尿管结石排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仅次于结石大小。结论:结石大小是影响单个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也会受到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输尿管结石 自然排出 结石大小 血白细胞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治疗药物外渗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慧玲 郑爱桦 +2 位作者 李方方 周秀燕 黄子华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8期3940-3943,共4页
目的:探讨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医院诊断为药物外渗Ⅱ级以上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栀子组、硫酸镁组、栀子联合硫酸镁组),每组20例。比较... 目的:探讨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在治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医院诊断为药物外渗Ⅱ级以上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栀子组、硫酸镁组、栀子联合硫酸镁组),每组20例。比较3组病人临床疗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3组病人临床疗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肢体肿胀完全消退时间、肢体活动自如时间、末梢循环恢复正常时间和肢体无疼痛时间短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3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治疗有效率高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治疗后3组病人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NRS评分低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治疗后3组病人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栀子联合硫酸镁组病人GCQ中各项评分高于栀子组、硫酸镁组(P<0.05)。结论:栀子联合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治疗药物外渗,能够帮助病人快速消肿止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增加病人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外渗 栀子 硫酸镁溶液 局部外敷 疗效时间 治疗效果 病人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3株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河生 吴雯 郑爱桦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7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1 537例,统计其中段尿样本尿菌培养结果,分析结果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1 537例,统计其中段尿样本尿菌培养结果,分析结果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 53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中分离出74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48.34%),其中革兰阴性菌513株(占69.04%),革兰阳性菌189株(占25.44%)和真菌41株(占4.4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曲松和依替米星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也较低,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仅对少数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率,临床用药可参考其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