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DeFi价格操纵攻击在线防御机制
1
作者 林炼升 郑焕钦 +3 位作者 苏申 雷凯 陈晓丰 田志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7,共15页
价格操控攻击通过改变去中心化金融项目的数字资产存量操控资产链上价格,从而攻击其清算机制以实现不当牟利,是目前去中心化金融生态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之一.目前主流的安全防御手段是通过预言机获取不易被操控的链下价格,但频繁将链下数... 价格操控攻击通过改变去中心化金融项目的数字资产存量操控资产链上价格,从而攻击其清算机制以实现不当牟利,是目前去中心化金融生态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之一.目前主流的安全防御手段是通过预言机获取不易被操控的链下价格,但频繁将链下数据更新上链会导致预言机的维护成本高昂,因而无法满足工业界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价格操控攻击的防御机制,通过链下价格来指导链上价格操控行为的识别,以合约代理的形式实现对价格操纵交易的拦截,并通过低频的价格获取降低交易提交的频率和链下数据更新上链的成本,进而实现价格操控攻击的防御成本和识别精度之间的折中.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降低预言机30%以上运维成本的前提下,对价格操纵攻击的防御率达到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去中心化金融 价格操纵攻击 预言机喂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焕钦 朱佩娴 +3 位作者 许少明 张瑞琳 黄世光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 目的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旋毛虫后23d,其肌肉期幼虫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结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的组织病理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弓形虫 肌肉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弓形虫速殖子纯化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焕钦 陈发凯 陈观今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2期146-146,共1页
我们试用Ficoll-Urografin密度梯度离心法取得高纯度、高收获率的速殖子,现将此法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弓形虫虫株 RH、ZS_1、ZS_2株为本实验室长期保种传代虫株;CN株为浙江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引种;SH-1株采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我们试用Ficoll-Urografin密度梯度离心法取得高纯度、高收获率的速殖子,现将此法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弓形虫虫株 RH、ZS_1、ZS_2株为本实验室长期保种传代虫株;CN株为浙江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引种;SH-1株采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5种虫株分别腹腔接种BALB/C小鼠,3d后抽取腹腔液15ml,磷酸缓冲加糖溶液洗涤3次,1000r×8min,制成速殖子悬液。 (二)Ficoll-Urografin密度梯度离心吸取5ml速殖子悬浮液加入10ml离心管内,用弯头吸管从悬浮液底部加入Ficoll-Urografin液5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速殖子 纯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2 位作者 郑焕钦 周永安 吕芳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用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其所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 质粒, 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 小鼠, 每鼠注射100 μ... 目的: 用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其所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 质粒, 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 小鼠, 每鼠注射100 μg,2 w k 后同量加强免疫1 次, 以pcDNA3 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30 d、50 d、70 d 共3 次用MTT 法测定小鼠脾脏T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 细胞活性;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ELISA 法测定IgG 抗体滴度。结果: 用pcDNA3-ROP1 质粒免疫小鼠30 d 后, 脾脏明显增大; 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及空质粒对照组。NK 细胞杀伤活性3 次的测定结果免疫组均高于对照组。T 细胞亚群, CD4+ 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 而CD8+ 细胞数显著增高。血清抗体IgG70 d 内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无明显增高; 而免疫后90 d 检测明显增高, 抗体滴度1∶100。结论: 用pcDNA3-ROP1 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 可诱导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棒状体蛋白1 重组质粒 DNA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和IL-2基因佐剂混合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永安 余新炳 +4 位作者 陈海峰 郑焕钦 殷国荣 吴忠道 陈观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45-948,共4页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3.1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γI、L-4和IL-2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注射部位目的基因的转录,所有鼠均由强毒力ZS2株弓形虫感染。结果SAG3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上升,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免疫15天后,目的基因在肌肉组织中仍有表达;混合质粒注射和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由SAG3 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DNA疫苗和适当细胞因子的共注射对抵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 基因佐剂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抗弓形虫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申川军 詹希美 +5 位作者 杨绍基 何蔼 郑焕钦 张瑞琳 李卓雅 曹爱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弓形虫病 小鼠 实验 动物模型 磺胺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1和IL-2基因佐剂混合免疫诱导鼠抗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观今 陈海峰 +2 位作者 郭虹 郑焕钦 汪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了解编码SAG1的重组质粒和IL 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 ,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的保护作用。方法 编码SAG1的质粒和鼠源性IL 2表达载体以 10 0 μg的剂量免疫小鼠 ,3w后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 ,分别以PBS和空质粒 pcDNA3 ... 目的 了解编码SAG1的重组质粒和IL 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 ,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的保护作用。方法 编码SAG1的质粒和鼠源性IL 2表达载体以 10 0 μg的剂量免疫小鼠 ,3w后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 ,分别以PBS和空质粒 pcDNA3 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 γ和IL 4的含量 ,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感染鼠中DNA的整合及降解。所有鼠均由强毒力RH株弓形虫感染。结果 SAG1表达质粒 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增高 ,IL 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升高和IFN γ的产生。混合质粒注射的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 由SAG1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 - 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 弓形虫 表面抗原1 基因佐剂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在实验室的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炽 胡旭初 +4 位作者 吕志跃 吴忠道 余新炳 徐劲 郑焕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方法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 目的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方法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结果水温在24.3~37.2℃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结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生活史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Ⅰ.pcDNA3-RO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2 位作者 周永安 郑焕钦 刘彦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ZS2株pcDNA3-RO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表达及DNA免疫做准备。方法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2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棒状体蛋白1(ROP1)的基因片段,重组入pUC18克隆载体。... 目的构建弓形虫ZS2株pcDNA3-RO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表达及DNA免疫做准备。方法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2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棒状体蛋白1(ROP1)的基因片段,重组入pUC18克隆载体。将pUC18-ROP1中的ROP1外源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等反应,亚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再经含氨苄LB培养基筛选,酶切、PCR鉴定。结果从ZS2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ROP1基因片段,克隆成功pUC18-ROP1;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pcDNA-ROP1重组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弓形虫pUC18-ROP1重组质粒,亚克隆成功pcDNA-ROP1重组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重组质粒 弓形体病 ROP1基因 DNA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P30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永安 陈观今 +2 位作者 郭虹 郑焕钦 吕芳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用pcDNA_3-P30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观察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大量制备量级质粒pcDNA_3-P30,经肌肉注射BALB/c小鼠,每隔3周接种1次,一共免疫3次。用MTT方法对脾脏的NK杀伤细胞率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 目的用pcDNA_3-P30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观察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大量制备量级质粒pcDNA_3-P30,经肌肉注射BALB/c小鼠,每隔3周接种1次,一共免疫3次。用MTT方法对脾脏的NK杀伤细胞率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采用免疫荧光法对CD4+、CD8+细胞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NK细胞杀伤率为:70.0%±3.64,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为48.5%±6.06和470%±5.93,实验组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onA刺激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用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进行动态分析,可见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D8+的数量逐渐上升,CD4+/CD8+的比率逐渐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p30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一定的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DNA疫苗 P30基因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复合抗原基因SAG1/ROP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海峰 陈观今 +2 位作者 郭虹 郑焕钦 王又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 构建含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SAG1和棒状体蛋白ROP1复合基因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检测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亚克隆技术分别把SAG1与ROP1基因克隆至 pET2 8aRT7启动子下游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 目的 构建含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SAG1和棒状体蛋白ROP1复合基因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检测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亚克隆技术分别把SAG1与ROP1基因克隆至 pET2 8aRT7启动子下游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获得pET2 8-SAG1/ROP1重组表达载体 ;SDS -PAGE及Western -Blot印迹显示SAG1/ROP1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分子量约为 6 6kD ,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结论 弓形虫复合抗原基因SAG1/ROP1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ROP1 基因表达 抗原基因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1和ROP1混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接种小鼠诱导产生拮抗致死性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海峰 郑焕钦 +5 位作者 徐劲 高世同 李华文 郭虹 周永安 陈观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检测混合SAG1和ROP1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评价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将SAG1和RO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EGFP-N3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RT-PCR体外验证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检测... 目的检测混合SAG1和ROP1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评价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将SAG1和RO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EGFP-N3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RT-PCR体外验证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检测抗体、抗体分型及细胞因子来评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腹腔内注射毒性株弓性虫速殖子攻击免疫小鼠。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SAG1和ROP1混合重组质粒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很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于毒性株弓形虫感染攻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不同候选抗原编码基因混合重组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提示含有多种成份的混合DNA疫苗的研制可作为核酸免疫研究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l R0P1 混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接种 小鼠 诱导 拮抗 致死性弓形虫感染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的循环抗原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小华 陈观今 +2 位作者 徐秉锟 郑焕钦 刘达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观察到人工感染弓形虫兔血清循环抗原的消长规律。在感染后1d即可测出循环抗原(CA),4d后CA水平升高,10—13d达高峰,然后迅速下降,感染60d后测不到。提示CA的检测对弓形虫的活动性感...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观察到人工感染弓形虫兔血清循环抗原的消长规律。在感染后1d即可测出循环抗原(CA),4d后CA水平升高,10—13d达高峰,然后迅速下降,感染60d后测不到。提示CA的检测对弓形虫的活动性感染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果还表明I-ELISA是一种敏感、特异性高、简便而快速的检测CA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循环抗原 感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不同分离株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斌 郑焕钦 +4 位作者 何蔼 李卓雅 曹爱莲 张瑞琳 詹希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弓形虫不同分离株致密颗粒蛋白7(densegranuleprotein,GRA7)基因的异同及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致密颗粒蛋白。方法从弓形虫不同分离株(RH株、ZS2株和GT株)的基因组中特异地扩增出GRA7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 目的分析弓形虫不同分离株致密颗粒蛋白7(densegranuleprotein,GRA7)基因的异同及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致密颗粒蛋白。方法从弓形虫不同分离株(RH株、ZS2株和GT株)的基因组中特异地扩增出GRA7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并测序。利用互联网上的在线工具CLUSTALW进行序列分析。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体外诱导pGEX-4T-1/GRA7重组质粒菌的表达,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别以抗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抗体、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ELISA法检测抗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结果弓形虫不同分离株GRA7的基因序列相同;pGEX-4T-1/GRA7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目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为GST融合蛋白,且能被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ELISA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兔抗弓形虫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而与抗弓形虫阴性血清无反应。结论弓形虫不同分离株GRA7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GRA7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得到表达,且该重组蛋白具有一定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弓形虫 分离株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蛋白基因 blotting Western GST融合蛋白 分析及 GRA7基因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ELISA法检测 致密颗粒蛋白 protein 阳性血清 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质粒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6
15
作者 韦相才 钟兴明 +2 位作者 郑焕钦 陈观今 王景圆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5-1048,1061,共5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 ,建立基因敲除突变株 ,为进一步探讨SAG3功能和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机制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方法 用基因克隆方法将SAG31.5 3kb和 2 .81kb两个同源序列分别插入TUB5 /CAT质粒中 ,构建置换型打... 目的 构建弓形虫膜抗原SAG3基因打靶载体 ,建立基因敲除突变株 ,为进一步探讨SAG3功能和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机制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法。方法 用基因克隆方法将SAG31.5 3kb和 2 .81kb两个同源序列分别插入TUB5 /CAT质粒中 ,构建置换型打靶载体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 ,采用电转移转染细胞方法进行基因打靶 ,建立突变型的弓形虫株 ,采用PCR、酶切分析和SouthernBlot杂交方法筛选鉴定。结果 构建了弓形虫RH株 5’SAG3 TUB5 /CAT 3’SAG3置换型载体 ,获得了敲除SAG3基因的弓形虫突变株 ,建立基因敲除突变株 ,获得了阳性的筛选克隆 ,经鉴定证明基因打靶结果准确。结论 通过构建基因打靶载体 ,可有目的地敲除弓形虫膜抗原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侵入机制 ,探讨弓形虫病防治提供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膜抗原 SAG3 基因打靶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免疫反应性的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斌 余南 +3 位作者 李卓雅 郑焕钦 何蔼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1,114,共4页
目的将克隆入pGEX-4T-1的致密颗粒蛋白基因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进行评价。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GRA7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进行SDS变性蛋白质电泳,分别以Anti-GSTAntibody、免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和人抗弓形... 目的将克隆入pGEX-4T-1的致密颗粒蛋白基因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进行评价。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GRA7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进行SDS变性蛋白质电泳,分别以Anti-GSTAntibody、免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和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Blot分析。用GSTrapFFHiTrapaffinitycolumns纯化重组蛋白,以此蛋白作为包被抗原,BLISA法检测抗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结果SDS变性蛋白质电泳显示在43KDa~66KDa蛋白条带之间有特异蛋白的表达,蛋白分子量大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为GST融合蛋白,且该蛋白能被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兔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ELISA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兔抗弓形虫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而与抗弓形虫阴性血清无反应。结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致密颗粒蛋白7 基因表达 免疫反应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ZS2株抗原基因的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永安 陈观今 +2 位作者 刘彦文 罗树红 郑焕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16,共3页
扩增弓形虫ZS2株P30抗原基因,构建PcDNA3—P3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本文采用PCR技术,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P1,P2),从弓形虫ZS2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后用EcoRI和Hind双酶切后... 扩增弓形虫ZS2株P30抗原基因,构建PcDNA3—P3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本文采用PCR技术,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P1,P2),从弓形虫ZS2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后用EcoRI和Hind双酶切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转化入大肠杆菌TG1,用氨共青霉素和PCR初筛,将PCR扩增阳性的重组子用EcoRI和Kind双酶切鉴定。结果从弓形虫ZS2株DNA中扩增出1025bP的P3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P30,酶切产物的大小分别与预期相符。结论成功地对弓形虫ZS2株P30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30,为重组P30抗原及核酸疫苗研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抗原P30 聚合酶链反应 弓形体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非同源性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体外扩增片段的鉴定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贾雪梅 郭虹 +1 位作者 陈观今 郑焕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对弓形虫人源性RH株、人源性ZS_2株、猪源性CN株3个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片段鉴定并比较异同。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别对弓形虫3株的GRA1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分别用3种内切酶HindⅢ、HPaⅡ、... 目的对弓形虫人源性RH株、人源性ZS_2株、猪源性CN株3个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片段鉴定并比较异同。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别对弓形虫3株的GRA1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分别用3种内切酶HindⅢ、HPaⅡ、TaqⅠ进行单酶切鉴定、比较。结果从弓形虫3个分离株RH株、ZS_2株、CN标基因组DNA中扩增出785bp的GRA1基因片段。3个株的GRA1基因分别用3种内切酶酶切后,酶切片段与理论值相符。结论实验所用不同来源弓形虫分离株的GRA1基因扩增片段基本相同,且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诺基本一致,表明这3个分离株的GRA1基因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聚合酶链反应 GRA1基因 克隆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前后日本血吸虫尾蚴可溶性虫体蛋白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琳琳 吕志跃 +7 位作者 胡旭初 胡斐 曹爱莲 郑焕钦 黎明涛 余新炳 冯明钊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7-230,235,共5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差异表达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二维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各分离出至少1277、1173个清晰、独立的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为72.7%,大多数蛋白点相对分子量处于22000~95000范围内,理论等电点为5~8。尾蚴经紫外线致弱前后共发现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个蛋白于致弱尾蚴中表达消失,12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增强,未见新增表达蛋白。其中13个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MS鉴定分析,获悉其肽指纹图谱、理论等电点、分子量及表达水平变化等相关信息。结论利用二维电泳、MALDI-TOF-MS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共鉴定出13个致弱尾蚴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致弱尾蚴诱导宿主产生高免疫保护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紫外线 双向电泳 质谱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弓形虫株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观今 罗超权 +1 位作者 韦相才 郑焕钦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运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弓形虫株,获得较满意结果。实验根据M13噬菌体已知部分核酸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了3条引物,在一定条件下扩增RH,ZS1、ZS2、SH-1等4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经2%琼脂... 本文运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弓形虫株,获得较满意结果。实验根据M13噬菌体已知部分核酸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了3条引物,在一定条件下扩增RH,ZS1、ZS2、SH-1等4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带。扩增带型显示4株受检的弓形虫株具有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