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中限制性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SICU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Ⅰ组-对照组)和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Ⅱ组-干预组)收治...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中限制性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SICU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Ⅰ组-对照组)和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Ⅱ组-干预组)收治的患者,对Ⅱ组实施限制性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策略。比较两组SICU中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结果,了解该策略对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检出率的影响;对照两组间治疗性抗革兰阳性球菌和抗真菌药物的累计使用数量;统计两组总体死亡率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结果两组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以及SICU治疗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中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1%和20.2%(P=0.19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24.8%和15.9%(P=0.000);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8%(P=0.000);治疗性抗革兰阳性球菌及抗真菌药物用量明显降低;Ⅱ组中患者的感染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Ⅰ组。结论SICU中限制性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策略未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在痰标本中的检出率,但有助于减少MRSA和真菌引起的感染,降低临床感染相关病死率,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再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24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入ICU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是...目的:探讨再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24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入ICU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再入ICU分为未再入组(A组)和再入组(B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均按照重症医学科的诊疗常规及相关临床指南,在专职ICU主治医师的参与下进行。再入ICU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入ICU时,如为急诊收入,则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4.929,95%CI:1.936~12.549,P〈0.01);首次入ICU后,患者如果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则其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3.395,95%CI:1.622~7.107,P〈0.01)。结论:急诊收入ICU与气管切开均是首次入ICU患者转出后再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39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39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入ICU组(治疗组)和术后入普通病房组(对照组)。按有否发生术后非计划性入ICU,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未非计划性入住ICU)和对照组B(非计划性入住ICU)。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术后并发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当天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A(P〈0.05),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后者并未增加;对照组A 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B(P〈0.05),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当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越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风险比(HR)=0.631,95%可信区间(95%CI):0.405~0.983,P〈0.05)。术后直接入ICU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其独立相关因素(HR=1.588,95%CI:1.147~2.199,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及时入ICU进行综合治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再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24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入ICU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再入ICU分为未再入组(A组)和再入组(B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均按照重症医学科的诊疗常规及相关临床指南,在专职ICU主治医师的参与下进行。再入ICU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入ICU时,如为急诊收入,则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4.929,95%CI:1.936~12.549,P〈0.01);首次入ICU后,患者如果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则其再入ICU的概率增加(HR=3.395,95%CI:1.622~7.107,P〈0.01)。结论:急诊收入ICU与气管切开均是首次入ICU患者转出后再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391例食管癌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入ICU组(治疗组)和术后入普通病房组(对照组)。按有否发生术后非计划性入ICU,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未非计划性入住ICU)和对照组B(非计划性入住ICU)。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术后并发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当天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A(P〈0.05),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后者并未增加;对照组A 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B(P〈0.05),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当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越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风险比(HR)=0.631,95%可信区间(95%CI):0.405~0.983,P〈0.05)。术后直接入ICU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其独立相关因素(HR=1.588,95%CI:1.147~2.199,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及时入ICU进行综合治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