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影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学敬 林时望 +5 位作者 李嘉鑫 陈鑫星 赵璐 于进超 王鹏飞 熊小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及神经影像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及神经影像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采用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前、康复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roth量表(MAS)评估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估上肢运动功能。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招募的1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康复治疗2个月,分别在康复前和康复开始后3个月时,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结果:康复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MBI和FMA-U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2个月后,2组的MAS评分继续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MBI和FMA-UE评分继续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DTI影像显示,卒中后遗症患者脑损伤侧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较正常侧显著降低(P<0.05),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治疗2个月后,损伤侧的FA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脑卒中后损伤的神经纤维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振动训练系统 脑卒中 后遗症期 上肢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常有军 杨幼平 +8 位作者 孙增春 韩林林 苑杰华 郑学敬 王成盼 秦英瀚 梅英春 颜智 刘夕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3期354-358,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尽早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尽早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现状进行论述,期望对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治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帕金森患者姿势步态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学敬 《拳击与格斗》 2018年第1X期100-100,共1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由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在1817年首次描述并在1892年由Charcot命名,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黑质及...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由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在1817年首次描述并在1892年由Charcot命名,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黑质及纹状体通路.临床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中国帕金森病人数量逐年上升,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的异常表现之一,对家庭、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给帕金森病的治疗康复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将会对临床康复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八段锦 帕金森 姿势步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华 刘雅婷 +4 位作者 陈鑫星 陈伟 余超 郑学敬 宫华 《体育科学进展》 2018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人,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两次,每次40 ... 目的:研究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人,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两次,每次40 min,疗程10天。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徒手肌力测试(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分级标准[4]之Kendall [5]百分比法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10天后A、B都有明显变化,但A组(P < 0.01)比B组(P < 0.05)变化更为明显。治疗前四头肌MMT分级标准之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10天后A、B都有明显变化,但A组(P < 0.01)比B组(P < 0.05)变化更为明显。结论:下肢智能康复训练机器的临床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康复的效率,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康复 脑卒中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设计构思
5
作者 郑学敬 《电子机械工程》 1993年第2期7-10,共4页
一、前言年过花甲,回顾以往从事天线结构、伺服传动、终端显示结构、系统总体结构工作,结合当今情况,初浅地谈谈设计构思问题。构思过程,从收集资料、模仿原型、反复观察、根据功能需要,分析、试验、变异、改进,达到创新目的。经过市场... 一、前言年过花甲,回顾以往从事天线结构、伺服传动、终端显示结构、系统总体结构工作,结合当今情况,初浅地谈谈设计构思问题。构思过程,从收集资料、模仿原型、反复观察、根据功能需要,分析、试验、变异、改进,达到创新目的。经过市场调查用户需要,方案论证,价值工程分析,借助CAD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创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二、人才与知识话化我国从过去的单一计划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设计者必须考虑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竞争,密切注意市场预测、产品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设计 工程设计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邵明 何霞 +9 位作者 韩冰雪 丛蓓 郑学敬 刘静 秦英瀚 王成盼 梅英春 单泽良 刘冬 颜智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10期1186-1195,共10页
目的:对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的诞生背景、工作原理及国内目前脑卒中患者改善异常步态康复设备的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阐明其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康复中的优势。方法:通过网络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 目的:对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的诞生背景、工作原理及国内目前脑卒中患者改善异常步态康复设备的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阐明其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康复中的优势。方法:通过网络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虚拟现实环境(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Computer Assisted Rehabilitation Environment)、运动障碍康复(Dyskinesia Rehabilitation)的文章,检索时间为1999年~2016年,排除相关性低、重复性、陈旧文献,共保留2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设置的双任务的虚拟环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使康复训练的互动性、趣味性、安全性得以呈现。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在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及在肢体运动障碍康复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 脑卒中 异常步态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在康复评定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邵明 何霞 +8 位作者 刘静 廖瑞松 郑学敬 刘冬 单泽良 秦英瀚 王成盼 梅英春 颜智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12期1428-1436,共9页
目的:对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的诞生背景、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康复医学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明其在肢体运动障碍康复中的优势。方法:通过网络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虚拟现实环境(virtual reality envir... 目的:对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的诞生背景、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康复医学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明其在肢体运动障碍康复中的优势。方法:通过网络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虚拟现实环境(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Computer assisted rehabilitation environment)、运动障碍康复(Dyskinesia rehabilitation)的文章,检索时间为1999年~2015年,排除相关性低、重复性、陈旧文献,共保留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设置的双任务的虚拟环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使康复训练的互动性、趣味性、安全性得以呈现。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在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及在肢体运动障碍康复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 评定与训练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