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及生态保护型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进展 |
郑大玮
王砚田
潘学标
林启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2
|
关于积温一词及其度量单位科学性问题的讨论 |
郑大玮
孙忠富
|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
2010 |
37
|
|
3
|
应用中子仪开展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研究 |
郑大玮
马思延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4
|
|
4
|
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
郑大玮
李茂松
霍治国
|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
20
|
|
5
|
论科学抗旱——以2009年的抗旱保麦为例 |
郑大玮
|
《灾害学》
CSCD
|
2010 |
11
|
|
6
|
暖冬年为什么也会发生冻害? |
郑大玮
|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5
|
|
7
|
创建中国的农业减灾科技体系 |
郑大玮
|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8
|
适应气候变化的意义、机制与技术途径 |
郑大玮
|
《北方经济》
|
2016 |
2
|
|
9
|
北京地区喷灌小麦生产的问题及对策 |
郑大玮
|
《作物杂志》
CAS
CSCD
|
1997 |
1
|
|
10
|
适应气候变化的意义 |
郑大玮
潘志华
|
《中国西部科技》
|
2015 |
1
|
|
11
|
气候变化与构建华北低碳经济 |
郑大玮
|
《城市与减灾》
|
2010 |
4
|
|
12
|
北京市小麦生产发展新阶段农业气象问题和对策 |
郑大玮
|
《北京农业科学》
|
1992 |
3
|
|
13
|
建立和完善农业减灾科技体系刻不容缓 |
郑大玮
|
《农村工作通讯》
|
2009 |
2
|
|
14
|
1993~1994年度北京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的分析 |
郑大玮
|
《北京农业科学》
|
1995 |
2
|
|
15
|
2008年北京奥运安全全接触(二) 北京奥运安全保障工作探析 |
郑大玮
|
《中国减灾》
|
2007 |
1
|
|
16
|
生态环境·综合减灾与北京市可持续发展 |
郑大玮
|
《城市与减灾》
|
2002 |
1
|
|
17
|
我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对策 |
郑大玮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7 |
0 |
|
18
|
北京农业的未来 |
郑大玮
|
《科学决策》
|
2001 |
0 |
|
19
|
砒砂岩地区集雨补灌示范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郑大玮
张建新
程满金
马兰忠
|
《四川水利》
|
2004 |
0 |
|
20
|
2008年北京奥运安全全接触(一) 北京灾害事故隐患新特点 |
郑大玮
郭勇
|
《中国减灾》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