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亚麻短麻色纺纱的生产及成纱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毅 高金霞 郁崇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针对当前亚麻短麻色纺纱少且短麻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采用梳棉试样机对化学脱胶后的亚麻短麻纤维进行2次梳理开松,再经染色处理、给油加湿焖包处理,最后在棉纺设备上进行试纺。通过优化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配置,成功纺制出41.7 tex纯亚... 针对当前亚麻短麻色纺纱少且短麻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采用梳棉试样机对化学脱胶后的亚麻短麻纤维进行2次梳理开松,再经染色处理、给油加湿焖包处理,最后在棉纺设备上进行试纺。通过优化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配置,成功纺制出41.7 tex纯亚麻短麻色纺纱,测试了其成纱质量指标,并与41.7 tex亚麻湿纺染色纱、41.7 tex纯亚麻纱线染色纱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棉纺设备上所纺制的41.7 tex纯亚麻短麻色纺纱的主要成纱指标达到了T/CNTAC60—2020《干纺环锭纺纯亚麻本色纱》优等纱质量标准;其断裂强度、强力CV值、断裂伸长率等均介于同线密度的纯亚麻湿纺染色纱和纯亚麻纱线染色纱之间,可部分替代纯亚麻湿纺染色纱用于后续织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棉纺 色纺 精细化 给油 成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工艺及其性能
2
作者 杨树 曹巧丽 +3 位作者 李季媛 李召岭 郁崇文 张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使用棉纺系统进行亚麻纺纱前需经过脱胶处理,为解决传统碱脱胶工艺得到的亚麻纤维白度低和氧化脱胶时纤维易氧化受损、木质素残留造成纤维断裂伸长率低的问题,采用N-羟基-3,4,5,6-四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的方... 使用棉纺系统进行亚麻纺纱前需经过脱胶处理,为解决传统碱脱胶工艺得到的亚麻纤维白度低和氧化脱胶时纤维易氧化受损、木质素残留造成纤维断裂伸长率低的问题,采用N-羟基-3,4,5,6-四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的方法对亚麻落麻进行脱胶,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NHTPPI、助催化剂9,10-蒽醌、双氧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脱胶后亚麻纤维断裂强度以及白度的影响,得到了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亚麻脱胶的最佳工艺:pH值为10.5,反应温度为83.6℃,NHTPPI、9,10-蒽醌、双氧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分别为0.6、0.5、10.35、5.67 g/L,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亚麻纤维断裂强度为4.39 cN/dtex,白度为70.53%。将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高碘酸钠氧化脱胶以及传统碱脱胶与双氧水漂白3种工艺进行对比,发现3种工艺得到的纤维主体长度在28 mm左右,白度均在70%以上,但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得到的亚麻纤维断裂强度最高,处理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前处理 催化氧化 碱煮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木棉热压复合材料吸声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张毅 高金霞 郁崇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81-86,共6页
为达到部分替换黄麻吸声材料的目的,研究了棕榈木棉纤维毡/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热压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棕榈纤维、木棉纤维、PHBV质量比,纤维毡面密度,棕榈纤维线密度,吸声复合材料厚度对该热压复合材料低频(20... 为达到部分替换黄麻吸声材料的目的,研究了棕榈木棉纤维毡/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热压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棕榈纤维、木棉纤维、PHBV质量比,纤维毡面密度,棕榈纤维线密度,吸声复合材料厚度对该热压复合材料低频(200 Hz~1600 Hz)吸声系数平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块纤维毡且棕榈、木棉、PHBV的质量比为10∶30∶60,纤维毡面密度分别为185 g/m^(2)、145 g/m^(2),木棉纤维线密度为0.25 tex,棕榈纤维线密度为0.60 tex,热压复合材料厚度为4 mm时,所制备吸声材料的低频吸声系数平均值达0.42,可以作为吸声材料投入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毡 复合材料 木棉 吸声系数 棕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融四重耦合育人”的“纺纱原理”课程建设与探索——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4
作者 张美玲 张淑洁 +6 位作者 李凤艳 周宝明 王占刚 邓南平 王建坤 郁崇文 陈长洁 《纺织服装教育》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新工科背景下,结合纺织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天津工业大学“纺纱原理”教学团队明确育智育人的教学目标,将传统纺纱的教学内容重构,并融入智能纺纱;采取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结合、虚实结合、以赛促学等手段重设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新工科背景下,结合纺织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天津工业大学“纺纱原理”教学团队明确育智育人的教学目标,将传统纺纱的教学内容重构,并融入智能纺纱;采取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结合、虚实结合、以赛促学等手段重设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重融显隐结合的多元素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融入形成性考核,重置教学评价。“四融四重耦合育人”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纺织类院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原理” 智能纺纱 “四融四重耦合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干纺与湿纺织物服用性能及风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旭 郁崇文 张斌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2-28,共7页
探究亚麻干、湿纺纱对织物服用性能及风格的影响。利用亚麻的长麻湿纺纱、短麻湿纺纱、短麻干纺转杯纱和短麻干纺赛络集聚纱织造了8种亚麻织物,测试了其服用性能和客观风格。结果表明:在服用性能方面,经纬纱均为短麻干纺转杯纱的织物较... 探究亚麻干、湿纺纱对织物服用性能及风格的影响。利用亚麻的长麻湿纺纱、短麻湿纺纱、短麻干纺转杯纱和短麻干纺赛络集聚纱织造了8种亚麻织物,测试了其服用性能和客观风格。结果表明:在服用性能方面,经纬纱均为短麻干纺转杯纱的织物较传统短麻湿纺织物的悬垂系数降低了31.11%,急、缓弹性回复角分别提升了4.14%和12.77%,透气率降低了49.81%,耐磨次数增加了126.67%,经、纬向的断裂强力分别降低了21.17%、42.34%。干、湿纺纱的交织物性能则处于二者之间。在客观风格方面,经纱纬纱均为短麻干纺转杯纱的织物柔顺度和丰满度较优,传统短麻湿纺织物的硬挺度和平展度较好,采用干纺纱与湿纺纱交织的织物则能够在保留传统亚麻织物手感挺括、布面平展的同时提升织物的柔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织物 短麻干纺纱 长麻湿纺纱 短麻湿纺纱 干湿纺交织 服用性能 客观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可降解包装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柳君 陈蔚翔 +2 位作者 周迎春 张斌 郁崇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8-12,共5页
研究一种基于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制备。采用非织造生产工艺,以可降解的黄麻和粘胶为原料,纤维梳理成网后,经针刺机针刺,再将水性聚氨酯和CMC溶于水中,形成悬浮液均匀喷洒至纤维网,烘干后热... 研究一种基于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制备。采用非织造生产工艺,以可降解的黄麻和粘胶为原料,纤维梳理成网后,经针刺机针刺,再将水性聚氨酯和CMC溶于水中,形成悬浮液均匀喷洒至纤维网,烘干后热压成型得到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对比聚乳酸、水性聚氨酯、CMC的成本及力学性能,探究材料混比对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CMC包装材料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并通过干燥和湿润试样的强力对比,探究了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CMC包装材料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当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CMC混比为40/40/15/5,面密度为100 g/m^(2)时,所得样品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为155.5 N、52.6 N,将样品浸渍于水中1 h后取出,其纵、横向的湿态强力保留率分别为49.9%、69.2%,可满足包装袋力学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粘胶 水性聚氨酯 羧甲基纤维素钠 非织造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扭矩环锭纺对羊毛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光明 华新忠 +2 位作者 陆卫国 李豪 郁崇文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实现羊毛纱低捻高强目标,提高织物质量,探究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对不同捻系数羊毛纱性能和织物纬斜情况的影响,采用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纺制不同捻系数的25 tex羊毛纱,并与25 tex常规环锭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 为了实现羊毛纱低捻高强目标,提高织物质量,探究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对不同捻系数羊毛纱性能和织物纬斜情况的影响,采用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纺制不同捻系数的25 tex羊毛纱,并与25 tex常规环锭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羊毛纱线密度为25 tex时,相同捻系数下,低扭矩环锭纺纱工艺羊毛纱的断裂强度较常规环锭纺平均提高约10%;断裂伸长率较常规环锭纺平均提高15%左右;长毛羽(3~9 mm)指数下降趋势明显,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短毛羽(1~2 mm)指数上升趋势明显,使织物触感更加丰满和柔软;条干均匀度较常规环锭纺显著降低;低扭矩环锭纺羊毛纱所织针织小样较常规环锭纺纬斜率降低15%左右,为羊毛纱及针织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扭矩纱 环锭纺 羊毛纱 强伸性能 毛羽指数 纬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可降解阻燃型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喻欣慧 陈蔚翔 +3 位作者 谢丽梅 周迎春 郁崇文 张斌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探讨黄麻可降解阻燃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针刺工艺和热压工艺制备了阻燃型黄麻/粘胶/PBAT/CMC可降解非织造材料,对非织造材料进行垂直燃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测试。试验分析得出合适的阻燃剂及用量,探究了材料的面密... 探讨黄麻可降解阻燃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针刺工艺和热压工艺制备了阻燃型黄麻/粘胶/PBAT/CMC可降解非织造材料,对非织造材料进行垂直燃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测试。试验分析得出合适的阻燃剂及用量,探究了材料的面密度、热压条件对阻燃型非织造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热压成型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阻燃剂低聚磷酸铵(APP)阻燃效果基本不受热压条件影响,其用量为黄麻、粘胶、黏结剂总质量的20%时,材料阻燃等级达到V-0级别;且样品组分为黄麻/粘胶/PBAT/CMC 40/40/15/5、APP质量分数12%、面密度约170.0 g/m^(2),热压条件为热压温度150℃、压强6 MPa、热压时间5 s时,得到的样品断裂强力219.2 N,断裂伸长率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PBAT 热压条件 阻燃 非织造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包装材料制备及优化
9
作者 武柳君 陈蔚翔 +3 位作者 谢丽梅 周迎春 张斌 郁崇文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2,共8页
为了缓解塑料包装袋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黄麻落麻纤维与粘胶纤维混合并梳理成网,选用水性聚氨酯作为黏合剂将纤维网热压成型,制备了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包装材料,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工艺优化。探究原料质量混合比、... 为了缓解塑料包装袋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黄麻落麻纤维与粘胶纤维混合并梳理成网,选用水性聚氨酯作为黏合剂将纤维网热压成型,制备了黄麻/粘胶/水性聚氨酯包装材料,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工艺优化。探究原料质量混合比、克重、热压参数对包装材料拉伸强力的影响,并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热压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160℃、热压时间为20 s、压强为5 MPa时,包装材料的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为126.0、82.6 N,满足购物袋的强力要求。制备可降解的麻纤维包装材料代替塑料包装袋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落麻 粘胶 水性聚氨酯 非织造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棒牵伸区中的纤维数量分布模型
10
作者 钱丽莉 郁崇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牵伸区中纤维的运动状态受与其接触纤维状态的影响,为研究牵伸区中纤维的运动状态,对上托式压力棒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理论分布,测量了牵伸区中的各类纤维数量分布,简化了纤维数量分布曲线... 牵伸区中纤维的运动状态受与其接触纤维状态的影响,为研究牵伸区中纤维的运动状态,对上托式压力棒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理论分布,测量了牵伸区中的各类纤维数量分布,简化了纤维数量分布曲线。再通过均匀设计,测试了不同牵伸参数下的变细曲线,建立了变细曲线与牵伸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最终得到了牵伸区中的纤维数量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数量分布受牵伸倍数、罗拉握持距、纤维长度、压力棒位置等牵伸参数的显著影响,纤维的数量分布可基于总纤维、前纤维和后纤维的数量分布得到。回归方程的平均拟合误差在7%以内,所建立的纤维数量分布模型适用于涤纶和粘胶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棒牵伸 变细曲线 均匀设计 牵伸工艺 拟合回归 纤维数量分布模型 并条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纤织物疏水疏油功能整理的发展概况
11
作者 黄勇 李俊越 +5 位作者 张栋葛 韩津春 郁崇文 俞建勇 丁彬 李召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0-253,共14页
早期荷叶表面的拒水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研究人员基于荷叶效应不断模仿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以获得可以比拟荷叶的超疏水表面。将超疏水表面应用于化纤织物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基于荷叶效应,可以通过构筑粗糙纹理表面的方法制备超... 早期荷叶表面的拒水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研究人员基于荷叶效应不断模仿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以获得可以比拟荷叶的超疏水表面。将超疏水表面应用于化纤织物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基于荷叶效应,可以通过构筑粗糙纹理表面的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但有些液体悬浮在纹理表面的稳定性较差,因此适用性有限。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含氟整理剂能够降低材料的表面能,使材料对大部分表面能较高的液体具有抵抗作用,使用含氟整理剂整理是目前制备超疏水表面的主流方法。但不论是构筑粗糙表面还是使用含氟整理剂整理,都无法使超疏水表面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拒液效果。通过在材料表面构建自愈合体系可以获得具有长久拒液效果的自愈合材料,这种超疏水材料的表面在受到机械磨损或化学腐蚀时,受损部位会自愈,从而达到持续的拒液效果。本文主要以化纤织物为例综述了疏水疏油功能整理的方法,阐释了化纤织物的疏水疏油机理,探讨了化纤织物受到化学腐蚀、机械磨损时应如何保持拒液稳定性的问题,并对未来化纤织物疏水疏油功能整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织物 超疏水表面 疏水疏油功能整理 含氟整理剂 自愈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棉纺设备上加工麻纤维的回潮率控制研究
12
作者 钱丽莉 陈红霞 +1 位作者 杜志敏 郁崇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为了探讨回潮率对麻纤维在棉纺设备上干纺的可纺性影响,分别测试了不同回潮率下棉纤维、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的强伸性和柔软性,并对比了3种纤维回潮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相较于棉纤维,回潮率对麻纤维性能有更显著的影响,随着回... 为了探讨回潮率对麻纤维在棉纺设备上干纺的可纺性影响,分别测试了不同回潮率下棉纤维、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的强伸性和柔软性,并对比了3种纤维回潮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相较于棉纤维,回潮率对麻纤维性能有更显著的影响,随着回潮率的增大,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总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回潮率对纤维柔软性的改善有显著影响,尤其当回潮率达到15%以上时,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的柔软性得到大幅提高;纤维放湿回潮率-时间曲线显示,保湿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棉、亚麻、苎麻。认为:在麻纤维纺纱中,确保其回潮率在15%~20%,可有效提高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的强伸性和柔软性,从而增大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改善麻纤维的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苎麻 回潮率 强伸性 柔软性 干法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纤维的纺纱工艺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郁崇文 张元明 +2 位作者 姜繁昌 毕志明 王启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2-354,共3页
本文初步探索了菠萝叶纤维的脱胶、纺纱的加工工艺 ,并在长、短纤维的纺纱设备上纺出了几种纯、混纺纱 ,研究结果表明 ,菠萝纤维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处理而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纱 ,这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天然纤维资源 。
关键词 菠萝叶纤维 纺纱工艺 脱胶 成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纤维高效短流程纺纱机理研究
14
作者 钱丽莉 李季媛 郁崇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探讨麻纤维的高效短流程纺纱问题。对比了棉、毛、麻纺等纺纱系统的流程和效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际纺纱结果,分析了纤维长度对成纱条干和强伸性的影响。通过纺纱实例,对比了不同长度麻纤维纺纱后的成纱质量,提出了用棉型纺纱系统对麻... 探讨麻纤维的高效短流程纺纱问题。对比了棉、毛、麻纺等纺纱系统的流程和效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际纺纱结果,分析了纤维长度对成纱条干和强伸性的影响。通过纺纱实例,对比了不同长度麻纤维纺纱后的成纱质量,提出了用棉型纺纱系统对麻切断纤维进行纺纱。认为:过长的麻纤维会导致加工流程变长和生产效率变低;纤维达到一定长度后,纤维长度增加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已不显著;适当短的纤维有利于简化纺纱流程和改善成纱质量;将麻纤维长度控制在棉纤维长度范围内,完全可在棉纺设备上进行麻纤维纺纱,从而利用棉纺设备来改造和提升麻纺的装备和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纤维 棉型纺纱 纤维长度 纺纱效率 成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锭帽式假捻装置在环锭纺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5
作者 郑光明 曹巧丽 +3 位作者 湛一帆 陈昭杰 李阳 郁崇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9-23,共5页
为降低低捻纱的断头率,提高低捻纱的成纱质量,设计了可直接安装在细纱管上的锭帽式假捻装置。采用不同直径和不同表面结构的锭帽式假捻装置分别纺制24.4 tex低捻羊毛单纱,测试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毛羽数,并与常规环锭纺低捻纱进行... 为降低低捻纱的断头率,提高低捻纱的成纱质量,设计了可直接安装在细纱管上的锭帽式假捻装置。采用不同直径和不同表面结构的锭帽式假捻装置分别纺制24.4 tex低捻羊毛单纱,测试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毛羽数,并与常规环锭纺低捻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锭帽式假捻装置纺出纱较相同捻度常规纱的断裂强度提高10%左右,断裂伸长率提高30%左右,断裂功提高30%左右,长毛羽(4 mm~9 mm)数降低8%左右;总体而言,光滑锭帽比凸条锭帽对成纱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锭帽假捻装置的直径对上述指标也有影响,凸条锭帽的直径为48 mm、52 mm和54 mm时,假捻效果较好;光滑锭帽的直径为44 mm、56 mm和58 mm时,假捻效果较好。认为:所设计的锭帽式假捻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能源消耗,可有效提高环锭纺羊毛低捻纱的成纱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捻纱 假捻装置 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率 毛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纤维混纺纱强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郁崇文 常英健 沈丕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双组分纤维纯纺纱的拉伸性能和断裂过程出发 ,对双组分纤维的混纺纱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的伸长率与各组分纤维本身的拉伸性能、混纺比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并用几种双组分纤维及其混纺纱的实验拉伸结果与所推... 从双组分纤维纯纺纱的拉伸性能和断裂过程出发 ,对双组分纤维的混纺纱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的伸长率与各组分纤维本身的拉伸性能、混纺比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并用几种双组分纤维及其混纺纱的实验拉伸结果与所推出的理论关系式做了验证对比 ,证明所建立的理论关系式是可靠的。该式对于预测混纺纱的拉伸性能 ,从而正确选择混纺纤维及其混纺比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比 纤维性能 拉伸性能 伸长 混纺纱 双组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的长度特征对成纱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郁崇文 匡雪琴 黄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为探讨纤维长度对纺纱过程和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纺纱过程中,纤维长度不仅影响加工工序的选择,而且影响最终的成纱质量。由于纤维在纱条中呈随机排列,过长的纤维会导致成纱均匀度恶化,... 为探讨纤维长度对纺纱过程和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纺纱过程中,纤维长度不仅影响加工工序的选择,而且影响最终的成纱质量。由于纤维在纱条中呈随机排列,过长的纤维会导致成纱均匀度恶化,并对纺纱过程有负面作用;而太短的纤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纱的强力。因此,选择长度适当的纤维可以兼顾纺纱和成纱综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长度 纺纱 成纱条干不匀 成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叶纤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郁崇文 张元明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17-20,共4页
对菠萝(凤梨)叶纤维的化学成分、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微细结构等作了测试分析,并与类似的亚麻、黄麻纤维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能,经过适当处理,完全可以进行纺纱加工。
关键词 菠萝 叶纤维 化学成分 性能 菠萝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纺纱学”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郁崇文 劳继红 +3 位作者 江慧 王新厚 曾永春 汪军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对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纺纱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完善,力求精简内容、突出重点,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以促进纺织工程专业学生有效掌握"纺纱学"基础知识。
关键词 纺织工程专业 纺纱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郁崇文 郭建生 +1 位作者 刘雯玮 袁海源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纺织产业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纺织专业人才。结合对“新工科”的认识和纺织高等教育实际,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升级改造,尤其是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纺织产业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纺织专业人才。结合对“新工科”的认识和纺织高等教育实际,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升级改造,尤其是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进行探讨,以期对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程专业 新工科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复合型纺织专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