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邹青娥 于灵 +1 位作者 魏青文 杨佩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评价及对促排卵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4家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评价及对促排卵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4家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治疗,观察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雌激素水平、排卵和妊娠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9%vs72.7%,P<0.05);观察组多毛评分和卵巢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低于对照组(P<0.05),而促卵泡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成熟卵泡数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FINs、HOMA-IR、HOMA-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可有效改善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症状,促进排卵和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他莫昔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卵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邹青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8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注射液联...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块直径、孕酮、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包块直径、孕酮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异位妊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促使包块缩小,孕酮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疗效优于于单一使用甲氨蝶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邹青娥 朱雪梅 宋正玲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8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东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研究期间2012年9月-2016年1月在东莞市南城和康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0例孕妇,由专业调查员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采集其清晨尿样测定盐碘水平。运用Log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获... 目的分析探讨东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研究期间2012年9月-2016年1月在东莞市南城和康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0例孕妇,由专业调查员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采集其清晨尿样测定盐碘水平。运用Log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获得孕妇高碘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东莞市城区、郊区和农村孕妇的低尿碘水平占比、适宜尿碘水平占比、高尿碘水平占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劳动强度、食用海产品、食用肉蛋类、碘营养知晓情况是东莞地区孕妇碘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stic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高是高碘营养状况的保护因素,重体力劳动强度和进程食用海产品是高碘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结论东莞市孕妇碘营养总体水平不良,46.65%的孕妇处于碘营养不足状态。受教育程度高是高碘营养状况的保护因素,重体力劳动强度和食用海产品是高碘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碘营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正玲 刘莉 邹青娥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分析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盆腔血管结扎术治疗,观察组行盆... 目的:分析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盆腔血管结扎术治疗,观察组行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比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与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42.98±4.08)min、止血耗时(10.01±1.87)min、术中出血量(200.02±17.32)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68.01±5.33)min、止血耗时(23.98±3.65)min、术中出血量(388.01±21.2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与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应用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止血耗时以及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盆腔动脉栓塞术 安全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盆底相关脏器超声结构参数改变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安君丽 李辉 +1 位作者 邹青娥 谭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相关脏器超声结构参数改变和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分娩后青中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分为盆底功能障碍组(25例)和非盆底功能障碍组(175例)。于产后42 d^3个月完成盆底超声检查,检测指标包括:尿...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相关脏器超声结构参数改变和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00例分娩后青中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分为盆底功能障碍组(25例)和非盆底功能障碍组(175例)。于产后42 d^3个月完成盆底超声检查,检测指标包括:尿道倾斜角(UIA)、肛直角(ARA)、子宫体积、盆膈裂孔面积,所有患者均完成9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分析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与产后盆底相关脏器超声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盆底功能障碍与非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静息期、缩肛期、张力期ARA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组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UIA参数分别为(8.91±2.12)°、(14.05±2.32)°、(-7.43±1.29)°,均低于非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12.49±4.34)°、(18.46±4.34)°、(2.69±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组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5.49±3.23)、(13.23±2.57)、(17.41±3.69)cm2高于非盆底功能障碍组的(12.13±2.17)、(12.04±1.32)、(15.49±1.46)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组产后42 d、3个月子宫体积与非盆底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与ARA及子宫体积无相关性(P>0.05);与UIA参数呈负相关(r=-0.743, P<0.05);与盆膈裂孔面积呈正相关(r=0.703, P<0.05)。结论产后盆底相关脏器超声结构参数改变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加强产后盆底超声检查能预测盆底疾病的发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相关脏器超声 结构参数 盆底功能障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曲普瑞林或米非司酮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32
6
作者 于灵 邹青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8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术后口服曲普瑞林或米非司酮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复发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明确诊断的21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70例。单纯手术组(OP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术后口服曲普瑞林或米非司酮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复发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明确诊断的21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70例。单纯手术组(OP组)只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米非司酮治疗组(MI组)腹腔镜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片10 mg,1次/d,连续3个月;曲普瑞林治疗组(GnRH组)术后肌内注射3. 75 mg长效曲普瑞林,4周1次,共3次。观察子宫大小、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治疗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子宫体积均有明显减小(P<0. 01),以GnRH组减小最为明显;术后3个月各组E2、LH、FSH具有明显降低(P<0. 05),但术后6个月仅有GnRH组维持低水平(P<0. 05),其他两组指标均恢复接近术前水平。术后患者HB较术前明显改善(P<0. 05),ALT治疗前后无变化(P>0. 05)。MI组及GnRH组分别有5例(7. 14%)和4例(5. 71%)出现潮热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2年期间,OP组有13例(18. 6%)患者出现复发,MI组和GnRH组分别为3例(4. 3%)和1例(1. 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口服醋酸曲普瑞林或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两种药物术后使用均无明显毒副作用,但曲普瑞林临床治疗效果和控制复发率要优于米非司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腹腔镜 曲普瑞林 米非司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