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
1
作者 缪一艇 王勇 +2 位作者 张浩 邹诣 童凌云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3例,按入路血管分为肱动脉组(5例)和股动脉组(18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3例,按入路血管分为肱动脉组(5例)和股动脉组(18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手术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达到90min以及60min(P<0.05);但肱动脉组无并发症发生,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11%(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选择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支架 肱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与冠脉支架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缪一艇 王勇 +2 位作者 张浩 邹诣 童凌云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Wingspan组和冠脉球扩支架组,并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Wingspan组和冠脉球扩支架组,并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 Wingspan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和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ngspan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0分钟和102分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卵泡抑素样蛋白1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邹诣 郑卜毅 朱鹏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凋亡分子的表达,对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ACI组,同期2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凋亡分子的表达,对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ACI组,同期2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ACI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60分记为功能结局不良组,>60分记为功能结局良好组。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清FSTL1、HIF-1α及相关凋亡分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ACI组血清HIF-1α、FSTL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组血清HIF-1α、FSTL1表达水平与Caspase-3呈正相关(P<0.01),与Bcl-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933,95%CI:1.008~3.705,P=0.047)、发病至治疗时间(OR=2.038,95%CI:1.335~3.112,P=0.001)、HIF-1α(OR=1.865,95%CI:1.202~2.892,P=0.005)和FSTL1(OR=2.160,95%CI:1.142~4.084,P=0.018)是影响老年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HIF-1α和FSTL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7.9%)和曲线下面积(0.804)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HIF-1α、FSTL1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表达,HIF-1α和FSTL1与神经损伤相关,对于老年ACI患者早期溶栓后功能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卵泡抑素相关蛋白质类 基因 BCL-2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通道穿刺术与显微小骨窗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勇 童凌云 +3 位作者 张华暹 缪一艇 吴昊 邹诣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5期668-669,共2页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显微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选择65例中等量(30~7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穿刺组,35例)和显微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30例),评...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显微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选择65例中等量(30~7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穿刺组,35例)和显微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穿刺组少于开颅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组优于开颅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微创血肿冲洗引流术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术 小骨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在预测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
5
作者 邹诣 郑卜毅 +1 位作者 朱鹏磊 吴昊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Carotid artery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患者75例共95支血...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Carotid artery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患者75例共95支血管。于术后12个月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不同狭窄程度患者CDU指标差异,评估CDU指标在判断不同狭窄程度血管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CDU指标评价不同狭窄程度血管的诊断效能。结果 (1)术后12个月DSA检查显示,70支血管无明显狭窄或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16支血管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9%),9支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程度≥80%);与狭窄程度<50%血管相比,狭窄程度50%~79%和≥80%血管的颈动脉内径(t=9.877,16.109,P=0.000,0.000)显著缩小,PSV(t=8.466,13.571,P=0.000,0.000)、EDV(t=8.136,20.914,P=0.000,0.000)、PSVICA/PSVCCA(P=5.801,12.602;P=0.000,0.000)显著升高;(2)预测再狭窄程度50%~79%的CDU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SV(0.992)、EDV(0.899)、PSVICA/PSVCCA(0.892),PSV预测再狭窄50%~79%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EDV和PSVICA/PSVCCA,PSV的最佳截点为210cm/s;预测再狭窄程度≥80%的CDU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SV(0.984)、EDV(0.812)和PSVICA/PSVCCA(0.924),PSV预测再狭窄≥80%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EDV和PSVICA/PSVCCA,PSV的最佳截点为285cm/s;(3)以ROC曲线得出的最佳截点为界值,PSV在评价再狭窄程度≥50%和≥80%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EDV和PSVICA/PSVCCA。结论超声多普勒能够有效评价CAS和CEA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程度,其中PSV≥210cm/s和285cm/s可作为再狭窄≥50%和≥80%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 血管重建术 颈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way球囊与冠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勇 缪一艇 +2 位作者 邹诣 张华暹 童凌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2处。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Gateway球囊组12例和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组(冠脉支架组)1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Gateway球囊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90%(9/1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eway球囊组手术时间为75 min,冠脉支架组为95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架组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次,经治疗好转。术后患者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脉支架组1例、Gateway球囊组2例发生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Gateway球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外引流治疗中重度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勇 邹诣 +3 位作者 金鹏程 张华暹 童凌云 缪一艇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4期740-742,共3页
目的评价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 78例中重度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外引流术(小骨窗组,48例)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评... 目的评价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 78例中重度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外引流术(小骨窗组,48例)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小骨窗组少于大骨瓣组。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骨窗组优于大骨瓣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显微小骨窗联合颅底脑池引流术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小骨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肱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志红 夏玮 +1 位作者 邹诣 缪一艇 《上海护理》 2013年第4期54-55,共2页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因穿刺容易成功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易发生下肢麻木、腰背酸痛,尿潴留等并发症㈦。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肱动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勇 邹诣 +1 位作者 张华暹 童凌云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2期176-177,204,共3页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术后半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治疗有效25例...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术后半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治疗有效25例,无效7例,其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78.1%;对照组有效17例,无效11例,其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6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技术行扩大翼点入路是治疗侧裂区脑挫裂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裂 脑挫裂伤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HMGB1?NF-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昊 郑卜毅 +3 位作者 邹诣 童凌云 王欧洋 朱鹏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4期498-499,共2页
目的 研究胶质瘤瘤样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核因子-kB(NF-kB)的表达意义,分析其与肿瘤病理级别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进行胶质瘤切除术术后肿瘤标本76例(观察组)与同期进行的颅内减压术术后正常脑组织标本2... 目的 研究胶质瘤瘤样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核因子-kB(NF-kB)的表达意义,分析其与肿瘤病理级别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进行胶质瘤切除术术后肿瘤标本76例(观察组)与同期进行的颅内减压术术后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HMGB1、NF-kB分别在两组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相关因素及术后肿瘤病理特征,研究HMGB1、NF-kB与神经胶质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MGB1、NF-kB在胶质瘤中相对于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HMGB1及NF-kB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P<0. 05).结论 HMGB1、NF-kB 在胶质瘤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并且HMGB1、NF-kB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有关,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组织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核因子-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YPLAL1-AS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姚琼 吴国飘 +4 位作者 叶红于 庄才翔 林一均 邹诣 郑炎焱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8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YPLAL1-AS1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这3组和LYPLAL1-AS1-OE U87细胞、OEC U87细胞、LYPLAL1-AS1-OE U251细胞和OEC U251细胞这4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YPLAL1-AS1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这3组和LYPLAL1-AS1-OE U87细胞、OEC U87细胞、LYPLAL1-AS1-OE U251细胞和OEC U251细胞这4组行培养、消化和传代,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LYPLAL1-AS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观测LYPLAL1-AS1-OE U87组、OEC U87组、LYPLAL1-AS1-OE U251组和OEC U251组这4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对4组裸鼠原位接种4组细胞(LYPLAL1-AS1-OE U87组、OEC U87组、LYPLAL1-AS1-OE U251组和OEC U251组),分别于第14天和第28天观测裸鼠颅内肿瘤生长情况、检测相对荧光强度。结果U87组和U251组LYPLAL1-AS1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YPLAL1-AS1-OE U87组和LYPLAL1-AS1-OE U251组侵袭、迁移的细胞数量均少于OEC U87组和OEC U25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28天LYPLAL1-AS1-OE U87组、LYPLAL1-AS1-OE U251组裸鼠颅内肿瘤细胞相对荧光强度均低于OEC U87组、OEC U25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LYPLAL1-AS1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呈低表达,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并抑制裸鼠颅内肿瘤的生长,可能是神经胶质瘤防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LYPLAL1-AS1 侵袭 迁移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缪一艇 王勇 +3 位作者 郑加勇 邹诣 金鹏程 王欧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14-2116,共3页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验中随机抽取了54只雄性小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Sham组18只;缺血再灌注(I/R)组18只;I Postcond组1...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验中随机抽取了54只雄性小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Sham组18只;缺血再灌注(I/R)组18只;I Postcond组18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缺血脑组织中的匀浆谷氨酸(Glu)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h后,I Postcond 组的Glu浓度指标为5.4,I/R组的Glu浓度指标为8.3,I Postcond组较I/R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后,I Postcond组的Clu浓度指标为2.6,而I/R组的Glu浓度指标为3.4,虽仍然呈较低状态,但此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 Postcond的确存在延缓小鼠MCAO中的I/R损伤现象,细胞间隙之中的Glu清除加速作用或为对抗I/R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缺血后适应 小鼠 中动脉闭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