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2WI的ResNet深度学习模型术前预测膀胱癌病理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翔 曹康养 +6 位作者 邹玉坚 邓磊 张蔚菁 杨水清 张坤林 朱玉容 李建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50层深度残差网络(50-layer deep residualnetwork,ResNet-50)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模型术前预测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病理分级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50层深度残差网络(50-layer deep residualnetwork,ResNet-50)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模型术前预测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病理分级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中心1)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心2)共169名BCa患者的211个肿瘤病灶数据。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以肿瘤病灶为单位进行分析,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igh grade urothelial carcinoma, HGUC)为111个,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ow grade urothelial carcinoma, LGUC)为100个。采用DL模型的ResNet-50方法,基于中心1内部训练集构建模型,所得出的模型在中心1的内部测试集中测试后筛选出最优模型,随后在中心2的外部测试集上进行独立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特征可视化展示。结果 DL模型在内部测试集的AUC为0.856(95%CI:0.723~0.941),准确率为80.9%(95%CI:69.6%~92.1%),敏感度为77.8%(95%CI:65.9%~89.7%),特异度为82.8%(95%CI:72.0%~93.6%);在外部测试集的AUC为0.814 (95%CI:0.686~0.906),准确率为78.2%(95%CI:67.3%~89.1%),敏感度为77.3%(95%CI:66.2%~88.3%),特异度为81.8%(95%CI:71.6%~92.0%)。特征可视化结果显示DL模型较高激活区域与BCa病灶基本重叠,可正确识别BCa靶区域,同时对HGUC与LGUC的特征有一定区分度。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DL方法在术前建立基于T2WI的BCa病理分级预测模型,并在双中心进行验证。该模型无创、客观,泛化性及可重复性强,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术前更精准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炤庭 邹玉坚 +5 位作者 袁灼彬 王朝阳 黄小兰 张坤林 陈祐君 梁桂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3,142,共7页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对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对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检查患者74例,其中PCa 41例(外周带PCa 28例,移行带PCa 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33例。采用双指数模型拟合算法获得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ADC值等定量参数。比较PCa与前列腺T2WI低信号、高信号增生结节的D值、D^(*)值、f值、ADC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IVIM定量参数联合ADC对PCa的诊断效能。分析IVIM各定量参数、ADC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Ca的ADC值、D值及f值低于T2WI低信号、高信号增生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在鉴别PCa与前列腺T2WI低信号增生结节中的AUC最大,特异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ADC值、D值、f值在鉴别PCa与T2WI低信号增生结节中的AUC、敏感度显著提高(分别为0.948、90.24%)。ADC值在鉴别PCa与T2WI高信号增生结节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非常高(分别为0.997、97.65%、100.00%)。ADC值、IVIM各定量参数与Gleason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68、0.455、0.822、0.297)。结论 IVIM定量参数联合ADC可显著提高对PCa与BPH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和CT特征性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8
3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2 位作者 李建鹏 王刚 杨沛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7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及CT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总结其MRI及CT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均为单侧,类圆形,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11例行MR平...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及CT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总结其MRI及CT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均为单侧,类圆形,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11例行MR平扫,实性部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行CT检查、呈等密度影。肿瘤内含较多囊腔,小囊呈"蜂窝状"或"海绵状",较大的囊腔囊壁和间隔厚而均匀。9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含血性信号/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平均信号强度略低于子宫肌层(病变信号值约为476.10±73.33,子宫肌层信号值为505.73±64.99)。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大体病理标本切面与MRI/CT表现相符合,12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均见暗红色血液或血凝块。病理诊断:10例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中低分化3例,2例腹膜、肠壁、输卵管见转移灶;中分化2例。2例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均为增生期改变,部分患者见息肉、子宫内膜癌。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CT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性激素所致的临床症状,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颗粒细胞瘤 MRI CT 病理对照 诊断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2 位作者 杨沛钦 陈瞾 肖利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GIST的CT和MRI表现,其中18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23例肿瘤中单发21例(发生于胃8例,小肠10例,结肠3例),胃肠道及其系膜多发2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GIST的CT和MRI表现,其中18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23例肿瘤中单发21例(发生于胃8例,小肠10例,结肠3例),胃肠道及其系膜多发2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长径3cm至22cm,CT表现为平扫肿块密度欠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MRI表现为平扫病灶T1WI低或稍低信号,信号不甚均匀,T2WI混杂信号,以高或稍高信号为主,并见长T1、短T2信号的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动脉期显著,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2例包膜强化,3例包膜不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肠梗阻。结论GI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4
5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4 位作者 肖利华 杨沛钦 陈曌 黄军荣 张善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检查,13例病人还行CT增强扫描。结果:15例病人中有8...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检查,13例病人还行CT增强扫描。结果:15例病人中有8例位于右肺门,3例位于左肺门,右上肺和左上肺各2例。平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4例可见胸腔积液。CT显示肿块位于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呈宽基底相贴,边缘不规则,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仔细分析影像学表现,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9
6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3 位作者 陈瞾 肖利华 袁灼彬 梁满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窝、腹膜后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病灶直径2.5cm至8.4cm不等。颈部1例及左腹股沟区病灶多发,其余单发。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血流丰富。4例CT平扫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可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1例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腹膜后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纵膈及腹膜后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胸锁乳突肌信号比较),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超声、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尤其CT及MRI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影像学表现 CT/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3 位作者 郭健 杨沛钦 陈曌 肖利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特点。方法:11例FNH共12个结节行MRI平扫,其中10例10个结节行动态增强。1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MRI一般和特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个结节中T1WI呈稍低、等信号,T...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特点。方法:11例FNH共12个结节行MRI平扫,其中10例10个结节行动态增强。1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MRI一般和特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个结节中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等信号9个;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个;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个。12个结节中信号不均匀4个,9个结节见疤痕,2个结节见包膜,3个结节周围见胆管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强化9个,2个结节动脉期强化,延迟期大部分实质低于正常肝组织,2个结节边缘见包膜样强化;6个病灶见疤痕强化,1个结节疤痕无强化,3个结节平扫与增强未见疤痕。结论:绝大多数FN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少部分结节表现不典型,经认真观察与分析,能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一站式全脑灌注与CTA评估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1 位作者 肖利华 高云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A一站式扫描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选取动脉期数据重建脑动脉三维和二维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分别取脑梗死灶中央区、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白质;... 目的旨在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A一站式扫描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选取动脉期数据重建脑动脉三维和二维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分别取脑梗死灶中央区、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白质;病变侧正常脑白质与健侧对应部位脑白质作为兴趣区,测量CBV、CBF、MTT和TTP,比较病变侧及健侧测量值。结果 29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闭塞和分支减少26例。梗死中央区TTP和MTT明显延长,CBV和CBF明显下降,与对侧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对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测量患侧正常脑白质和健侧对应脑白质的CBV、CBF、TTP和MTT的值,CBV、CBF增高,MTT缩短,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A一站式扫描方法简便,能较全面显示血管形态与脑组织微循环状态,对脑组织存活状态的定性敏感性高,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灌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邹玉坚 宁永见 郑晓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指征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整复率。方法搜集10年间空气灌肠明确诊断而复位失败的9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其中21例手术证实有肠坏死,回顾性分析其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复杂型肠套叠,发病时间长,套...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指征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整复率。方法搜集10年间空气灌肠明确诊断而复位失败的9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其中21例手术证实有肠坏死,回顾性分析其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复杂型肠套叠,发病时间长,套头大、移动性差以及套鞘松弛的患儿合并肠坏死的可能性更大。无肠管坏死的患儿复位失败的原因可能与套头水肿显著、颈部痉挛嵌顿或者灌肠压力偏低有关。结论仔细分析临床、X线表现可明确肠套叠是否合并肠坏死,从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通过补液、肌注镇静解痉药等辅助措施或适当提高灌肠压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复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肠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隐睾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玉坚 郑晓林 +3 位作者 杨沛钦 陈曌 方学文 肖利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隐睾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隐睾症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作T1WI、T2WI,并加脂肪抑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6例隐睾(共19枚)呈椭圆形或结节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2W... 目的:探讨隐睾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隐睾症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作T1WI、T2WI,并加脂肪抑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6例隐睾(共19枚)呈椭圆形或结节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2WI加抑脂信号最高。所有病例均由MRI正确诊断。结论:MRI对隐睾能准确定位,其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隐睾症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及动态增强MRI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涛 刘琼 +2 位作者 邹玉坚 姚兆友 方学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腮腺PA患者及21例Warthin瘤(31个病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定量参数平均峰度(MK)...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腮腺PA患者及21例Warthin瘤(31个病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定量参数平均峰度(MK)值、平均扩散率(MD)值及半定量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对PA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PA组患者的年龄[(37.9±10.8)岁]小于Warthin瘤组[(64.2±1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001);PA组男女比例(7:6)与Warthin瘤组(1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PA组与Warthin瘤组的动态增强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80,P=0.0000),PA组以Ⅰ型为主,Warthin瘤组以Ⅱ、Ⅲ型为主。PA组的MD值[(1.9337±0.5528)×10^(-3)mm^(2)/s]高于Warthin瘤组[(1.2664±0.347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5,P=0.0070),PA组的MK值(0.5151±0.1375)低于Warthin瘤组(1.0291±0.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23,P=0.0000)。以MD值>1.671×10^(-3)mm^(2)/s诊断为PA,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7,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87.10%;以MK值<0.7861诊断为PA,鉴别诊断两者的AUC为0.987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32%;以Ⅰ型曲线诊断为PA,Ⅱ或Ⅲ型曲线诊断为Warthin瘤,鉴别诊断两者的AUC为0.8883(P<0.05),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100%。结论:PA与Warthin瘤的TIC类型、MD值、M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KI及DCE-MRI有助于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诊断 鉴别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妙玲 梁满球 +5 位作者 邹玉坚 袁灼彬 刘勇林 黄翔 王芳 范宪淼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行差异与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SPECTS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发生END者27例(END组),非END组66例。两组比较,END组的DWI-ASPECTS、血管狭窄部位、入院NIHSS评分、入院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与非EN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WI-ASPECTS与END风险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6,95%CI:0.564~0.961,P=0.02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WI-ASPECTS≤4时,DWI-ASPECTS对预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69.70%,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44~0.829)。结论: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加权成像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晏 刘碧华 +4 位作者 郑晓林 邹玉坚 叶瑞婷 邓磊 张世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MRI增强资料,所有患者行T1-DCE-MRI扫描,测量如下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MRI增强资料,所有患者行T1-DCE-MRI扫描,测量如下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参照乳腺MRI BI-RADS标准,分析病灶强化形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绘制ROC曲线。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组与正常乳腺腺体组的K^(trans)、K_(ep)、Ve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肿块型乳腺癌依据强化形态分区段(伴线状强化)、区域与多区域性、局灶性及弥漫性强化四组,正常腺体组与四组间K^(trans)、K_(ep)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腺体组与区段(伴线状强化)、区域与多区域组间Ve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腺体组与局灶及弥漫强化组间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肿块样强化四组组间K^(trans)、K_(ep)、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trans)、K_(ep)、Ve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0.920、0.82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2.2%、98.0%、98.0%;特异性分别为99.1%、62.0%、63.8%。结论定量动态增强参数K^(trans)、K_(ep)值对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非肿块强化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多参数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涛 方学文 +4 位作者 刘琼 邹玉坚 姚兆友 高云 张坤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多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学证实...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多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学证实的24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共32个病灶、24例多形性腺瘤的MRI及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一般资料、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T1初始信号强度值(previous signal intensity,SI_(pre))、增强后最大信号强度值(maximum signal intensity,SI_(max))、增强期末信号强度值(signal intensity of the end of enhancement,SI_(end))、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廓清率(wash-out ratio,WR)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对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Warthin瘤发病年龄与多形性腺瘤不同,前者大于后者(t=9.33,P<0.05);男女比例不同,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以女性多见(P<0.05)。Warthin瘤ADC值[(0.634±0.201)×10^(-3)mm^(2)/s]显著低于多形性腺瘤[(1.084±0.453)×10^(-3)mm^(2)/s](t=-5.00,P<0.05)。两者SI_(pre)(t=4.01,P=0.0002)、WR (t=15.10,P<0.0001)、TTP (P<0.05)及TIC类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C值=0.811×10^(-3)mm^(2)/s为阈值,鉴别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AUC为0.845 (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63%;TIC类型区分二者的AUC为0.961 (P<0.05),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100%;ADC值与TIC类型联合区分二者的AUC为0.984(P<0.0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88%。结论 DWI、DCE-MRI多参数及联合有助于鉴别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晏 郑晓林 +1 位作者 刘碧华 邹玉坚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行DCE-MRI扫描的84例N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增强后表现均为乳腺非肿块样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行DCE-MRI扫描的84例N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增强后表现均为乳腺非肿块样强化并经病理学诊断明确其病变性质。根据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30例和恶性病变组54例,良性病变组又分为乳腺增生组16例和乳腺炎症组14例,恶性病变组又分为导管原位癌组(DCIS,23例)和浸润性导管癌组(IDC,31例)。对比分析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以及两组中各亚组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等定量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定量参数在诊断NM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070±0.014)/min、(0.490±0.079)/min、0.173±0.034,恶性病变组患者分别为(0.111±0.025)/min、(0.767±0.106)/min、0.168±0.029,两组间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及IDC组患者的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087±0.026)/min、(0.665±0.187)/min、0.142±0.035和(0.147±0.041)/min,(0.838±0.214)/min、(0.152±0.041),两亚组间K^trans、K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乳腺炎症组患者的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055±0.012)/min、(0.475±0.089)/min、0.179±0.046和(0.107±0.023)/min、(0.503±0.095)/min、0.166±0.038,两亚组间的K^tra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ep、V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入点,K^trans、Kep、Ve在诊断非肿块强化恶性病变上的AUC分别为0.741、0.767和0.434,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1.48%、79.63%、53.70%,特异性分别为76.67%、83.33%、53.33%,准确性分别为77.38%、80.95%、53.57%,K^trans、Kep的诊断效能比Ve更好,三者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在鉴别诊断NME良恶性病变上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NME病变定性诊断的可靠指标应用于临床,有望成为无创评价乳腺肿瘤微循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乳腺 非肿块强化病变 良恶性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玉兰 黄军荣 +5 位作者 郑晓林 邹玉坚 赖清媚 张坤林 邱珊 李建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 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50mg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6层CT小剂量团注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成像方法的CTP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操作上相对更简便,更适宜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智能跟踪触发 小剂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量化分析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晏 郑晓林 +4 位作者 刘碧华 邹玉坚 叶瑞婷 邓磊 范宪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下降率及ADC值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78例,导管原位癌32例,术前均行3....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下降率及ADC值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78例,导管原位癌32例,术前均行3.0TMRDWI扫描,b值取0、500、800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乳腺病灶DWI信号强度和b=800s/mm^2时病灶ADC值,计算DWI信号强度下降率(SIDR),SIDR=(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高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对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b=0、500、800s/mm^2,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两组间DWI信号强度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0、500-800s/mm^2两组b值间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组间SI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及下降率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不足以作为参考依据,b=800s/mm^2时ADC值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 信号强度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参数分析宫颈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叶瑞婷 邹玉坚 +3 位作者 郑晓林 李建鹏 袁灼彬 张坤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上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未经放化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行9个b值(0~1000 s/mm^2)IVIM-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宫颈癌组织和自体子宫肌层的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上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未经放化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行9个b值(0~1000 s/mm^2)IVIM-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宫颈癌组织和自体子宫肌层的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DWI定量参数值,包括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按子宫颈癌组织学及临床分期进行分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肌层的上述参数。结果: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10.78±4.42)%、(0.88±0.35)×10^-3mm^2/s、(16.31±15.39)×10^-3mm^2/s,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宫颈低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4±0.14)×10^-3mm^2/s、(10.85±6.02)%、(0.93±0.39)×10^-3mm^2/s、(22.12±20.69)×10^-3mm^2/s;宫颈中分化鳞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8±0.11)×10^-3mm^2/s、(12.37±5.01)%、(0.86±0.25)×10^-3mm^2/s、(13.71±9.12)×10^-3mm^2/s;宫颈腺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6)×10^-3mm^2/s、(7.68±3.76)%、(0.80±0.41)×10^-3mm^2/s、(8.82±3.88)×10^-3mm^2/s;各组数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6±0.13)×10^-3mm^2/s、(7.82±4.73)%、(0.87±0.25)×10^-3mm^2/s、(17.39±20.88)×10^-3mm^2/s;晚期宫颈癌组ADC、f、D、D*值分别为(0.75±0.14)×10^-3mm^2/s、(12.21±5.22)%、(0.87±0.39)×10^-3mm^2/s、(15.78±12.39)×10^-3mm^2/s。早期宫颈癌组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P=0.014),有统计学意义;ADC、D、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IN-DWI定量参数分析中,宫颈癌组ADC、f、D、D*值与正常子宫肌层具有不同,宫颈低分化鳞癌组、宫颈中分化鳞癌组及宫颈腺癌无差别。早期宫颈癌f值明显低于晚期宫颈癌组。研究结果显示IVIM参数能定量反映宫颈癌组织特性,在宫颈癌MR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骨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邓磊 邹玉坚 +1 位作者 曾雪伟 秦耿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颅面骨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方法:收集2005年8月到2017年11月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骨肉瘤的术前CT(14/15)、MRI(6/15)资料,男女比3:2,平均年龄42.8岁。原发性骨肉瘤8例,继发性骨肉瘤7例。对病灶部位、边界、内部成分、... 目的:探讨颅面骨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方法:收集2005年8月到2017年11月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骨肉瘤的术前CT(14/15)、MRI(6/15)资料,男女比3:2,平均年龄42.8岁。原发性骨肉瘤8例,继发性骨肉瘤7例。对病灶部位、边界、内部成分、瘤骨、周围软组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病灶位于上颌骨6例,下颌骨4例,鞍区2例,颞颌关节1例,同时累及颧骨及上颌骨、下颌骨1例,同时累及蝶骨和鞍区1例。CT图像显示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骨皮质部分或全部突破,有瘤骨形成者7例,其中5例为团块状瘤骨。MRI平扫信号多样,强化均匀或不均。结论:颅面骨骨肉瘤均出现不同程度骨破坏,伴瘤骨的概率较高,且常继发于放疗后和长期的骨化性纤维瘤,CT+MRI可较好地鉴别骨肉瘤和多种良恶性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 骨肉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评估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宿主的免疫状态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浩锋 郑晓林 +3 位作者 黄翔 钟庆杨 邹玉坚 殷思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评估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宿主免疫状态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的胸部CT薄层图像,根据其特征性CT表现的范围及密度进行CT综合定量评分,获取评分值,并... 目的探讨胸部CT在评估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宿主免疫状态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的胸部CT薄层图像,根据其特征性CT表现的范围及密度进行CT综合定量评分,获取评分值,并与最近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取CT综合定量评分值预测CD_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0个/μl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特征性病变的CT综合定量评分值与最近CD_4^+T淋巴细胞计数呈线性负相关(r=-0.47,P<0.01)。以CD_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0个/μl为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相应CT综合定量评分预测值为>48.25分,其曲线下面积为0.80(P<0.01),敏感度为83.10%,特异度为73.90%,阳性预测值为89.09%,阴性预测值为50.67%。结论胸部CT定量评分有助于初步预测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宿主的免疫状态,对早期诊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炎 肺囊虫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CD4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