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补骨脂促进离体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邹泽良 吴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593-1595,1599,共4页
目的:研究杜仲和补骨脂处理对离体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的SD大鼠、分离培养露骨中的成骨细胞并分为4组,A组用不含药物及血清的DMEM处理,B组用杜仲终浓度为10μg/L的无血清DMEM处理,C组用补骨脂终浓度为10μmol/L的无血... 目的:研究杜仲和补骨脂处理对离体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的SD大鼠、分离培养露骨中的成骨细胞并分为4组,A组用不含药物及血清的DMEM处理,B组用杜仲终浓度为10μg/L的无血清DMEM处理,C组用补骨脂终浓度为10μmol/L的无血清DMEM处理,D组用杜仲终浓度为10μg/L及补骨脂终浓度为10μmol/L的无血清DMEM处理。处理后24小时,检测细胞中凋亡基因和增殖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B组、C组、D组细胞中Bax、Fas、FasL、HSG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A组,c-fos、c-jun、CyclinD1、Egr-1、NDRG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D组细胞中Bax、Fas、FasL、HSG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c-fos、c-jun、CyclinD1、Egr-1、NDRG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结论:杜仲和补骨脂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且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杜仲 补骨脂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24
2
作者 邹泽良 吴峰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在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六科自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7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在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六科自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7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VSD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部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及明显功能障碍。移植皮术后创面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65.4%)。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8d、医疗费用为10675.43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4.7d、医疗费用17865.55元。结论 VSD是治疗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且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创伤 软组织缺损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术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邹泽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的影响,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骨折寻找安全可靠、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的影响,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骨折寻找安全可靠、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予以葛根素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甲状旁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痛疼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改变。结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联合葛根素可以明显加速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骨折愈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 股骨粗隆骨折 骨密度 甲状旁腺激素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附40例临床资料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健荣 包杭生 +3 位作者 卢国良 吴峰 邹泽良 周活龙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患者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以及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患者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以及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MRI)T2值的影响。方法:将8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即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钾片及塞来昔布胶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煎剂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TNF-α、PGE2、MMP-3水平,WOMAC评分及膝关节软骨MRI T2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液TNF-α、PGE2、MMP-3水平和WOMAC评分、MRIT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能够调节KOA患者关节液TNF-α、PGE2、MMP-3水平,改善WOMAC评分,降低膝关节软骨MRIT2值,表明其能抑制KOA炎症反应,延缓软骨的退变和破坏,是治疗KOA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有效安全的方剂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膝骨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基质金属蛋白酶-3 WOMAC评分 MRI T2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健荣 吴峰 +1 位作者 邹泽良 张宏宁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8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陈氏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单边双杆肱骨微型支架外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配合中医...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陈氏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单边双杆肱骨微型支架外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3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法具有不切开、不剥离骨膜,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陈氏正骨十四法 手法复位 支架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s/MyD88信号通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国良 邹泽良 潘耀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人髓样分化因子88(TLRs/MyD88)信号通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症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人髓样分化因子88(TLRs/MyD88)信号通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症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膝关节液中TLRs/MyD88信号通路相关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同时检测观察组滑膜中TLRs/MyD88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TLR2、TLR4、MyD88),分析TLRs/MyD88信号通路相关指标与膝骨性关节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关节液中TNF-α、IL-1和MMP-13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细胞中TLR2阳性细胞比为(53.93±12.73)%,TLR4阳性细胞比为(59.73±14.74)%,MyD88阳性细胞比为(63.85±15.96)%。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滑膜厚度、髌上囊液体深度、髌下囊液体深度、关节腔液体深度与TLR2、TLR4、MyD88、TNF-α、IL-1、MMP-13均显著正相关(P<0.05)。膝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TLR2、TLR4、MyD88、TNF-α、IL-1、MMP-13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TLRs/MyD88信号通路可能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被激活,加速膝关节退变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s/MyD88信号通路 膝骨性关节炎 滑膜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希聪 周观明 +1 位作者 邹泽良 王昌兵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3期207-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股骨颈股骨老年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健侧卧位...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股骨颈股骨老年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健侧卧位,后侧入路,采用关节置换常规技术,观察组植入人工半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植入人工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情况;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有明显的优势,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下腹正中切口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国良 潘耀成 邹泽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下腹正中切口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44),A组给予骨盆外固定支架术治... 目的比较改良下腹正中切口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44),A组给予骨盆外固定支架术治疗,B组给予经皮-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神经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盆外固定支架术比较,经皮-钉棒系统固定术虽然创伤较大,但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损伤少,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临床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下腹正中切口内固定 外固定 骨盆前环骨折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长骨干动脉瘤样骨囊肿8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裕 李逸群 +1 位作者 邱华耀 邹泽良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治疗长骨干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行病灶局部刮除,术中腔内用95%酒精灭活,病灶切刮术后骨缺损填充采用同种异体脱钙松质骨条。对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灶术后采用单边支架...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治疗长骨干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行病灶局部刮除,术中腔内用95%酒精灭活,病灶切刮术后骨缺损填充采用同种异体脱钙松质骨条。对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灶术后采用单边支架外固定。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X线摄片观察,依据骨囊肿治疗标准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X线片病损区植骨均愈合,无骨不连发生,其中6例达到优(Ⅳ级),2例达到良(Ⅲ级),优良率100%;半螺纹钉松动1例,半螺纹钉道感染2例,经治疗痊愈,无创面感染病例,无断钉病例,无排斥反应,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采用病灶局部开窗病灶腔内灭活,可降低局部复发率,配合同种异体骨条植骨外固定支架可以达到骨折的牢固固定,对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及其病理性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骨折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移植 支架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血补髓汤对骨搬运术临床疗效及BMP-7和bF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泽良 缪杰佳 +1 位作者 吴峰 赵崇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生血补髓汤对创伤性胫骨骨缺损骨搬运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BMP-7和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创伤性胫骨骨缺损行骨搬运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术后以常规治疗和口服生血补髓汤;对照组25例,仅以常... 目的:探讨生血补髓汤对创伤性胫骨骨缺损骨搬运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BMP-7和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创伤性胫骨骨缺损行骨搬运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术后以常规治疗和口服生血补髓汤;对照组25例,仅以常规治疗,不服用中药。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牵拉后4,8,12周血清中BMP-7和bFGF水平及X线片骨痂直径率(CDR),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牵拉后4,8及12周血清中BMP-7和b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骨痂直径率CDR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胫骨骨缺损行骨搬运的术后患者,服用生血补髓汤能显著提高BMP-7和bFGF水平的表达,促进骨缺损区的骨痂生长,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补髓汤 胫骨骨缺损 骨搬运技术 成骨因子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臂后侧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健荣 吴峰 +2 位作者 张宏宁 包杭生 邹泽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应用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肱骨中下段1/3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通过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应用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肱骨中下段1/3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13例;年龄17~54岁,平均36.8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骨折AO分型:B型21例,C型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末次随访时根据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6—20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0个月。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200.135°,平均125°;伸直活动度0~8°,平均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5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通过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牢固、疗效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巴尔通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健荣 赖志斌 +2 位作者 吴峰 邹泽良 卢国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巴尔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掌侧Barton骨折患者51例,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9.27±12.46)岁;左侧29例,右侧22例。采用掌...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巴尔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掌侧Barton骨折患者51例,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9.27±12.46)岁;左侧29例,右侧22例。采用掌侧改良Henry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1~6d,平均(3.45±1.51)d.术后1~2周服用本院协定处方骨一方,术后3~4周服用续骨活血汤,术后4~5周服用本院协定处方骨九方。术后予石膏托固定2周,4周后采用本院制剂洗一方浸洗,连续使用4周,并指导腕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随访观察骨折脱位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掌倾角及尺偏角,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49±3.88)个月,未发生感染及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并发症,无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情况。术后1个月随访时,骨折骨性愈合0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骨折骨性愈合37例,占72.55%;术后6个月随访时,骨折骨性愈合51例,占1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评分各项目评分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92.16%.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巴尔通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药治疗
原文传递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36例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立雄 吴峰 +4 位作者 杨海韵 温建强 邹泽良 谦志谦 孙正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索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对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采用X线、CT及MRI综合检查,确诊后踝骨折后,胫骨骨折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术,后踝骨折块按照损伤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 目的:探索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对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采用X线、CT及MRI综合检查,确诊后踝骨折后,胫骨骨折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术,后踝骨折块按照损伤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结束时,采用AOFAS和VAS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均得到骨性愈合,其中AOFAS评分:优13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VAS评分:1.84~3.61,平均2.15±0.47分。结论论: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病率高、极易漏诊,除常规的X线检查外,CT检查必不可少,尤其是隐匿性骨折,必要时可行MRI检查。对后踝骨折的处理,可按损伤程度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坚强固定,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螺旋骨折 后踝骨折 诊断和治疗
原文传递
关节镜清理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膝关节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园林 杨海韵 +2 位作者 蔡立雄 邹泽良 吴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膝关节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经细菌学检查确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膝关节炎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膝关节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经细菌学检查确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膝关节炎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联合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治疗,对照组接受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结果:12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23.71%、25.77%、24.74%、20.62%。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1%(61/64),高于对照组的81.25%(52/6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膝关节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抗生素 膝关节 感染 革兰阳性菌 疗效
原文传递
骨水泥增强钢板螺钉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峰 刘园林 +2 位作者 蔡立雄 邹泽良 彭智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增强钢板螺钉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3例。其中,32例对肱骨近折端螺钉采用骨水泥强化,31例未行骨水泥强化。比较... [目的]探讨骨水泥增强钢板螺钉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3例。其中,32例对肱骨近折端螺钉采用骨水泥强化,31例未行骨水泥强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以上。增强组恢复主动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未增强组(P<0.05)。术后3个月,增强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未增强组[(1.91±0.48) vs (2.78±0.42),P<0.05];增强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增强组,术后3个月为[(69.52±4.22) vs (50.24±6.06),P<0.05],术后12个月为[(82.07±4.10) vs (76.21±4.07),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肱骨颈干角均较术后即刻有所丢失。末次随访时,增强组的肱骨颈干角显著大于非增强组(P<0.05)。增强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非增强组(P<0.05);增加组晚期影像不良改变率显著低于未增强组(3.13%vs 22.58%,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增强钢板螺钉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改进肩关节功能,减少颈干角丢失,加快骨折愈合,减少晚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症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骨水泥增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