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根系对不同磷斑块浓度与异质分布的阶段性响应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显花 吴鹏飞 +2 位作者 贾亚运 马静 马祥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6-1063,共8页
【目的】对杉木根系在异质供磷(P)条件下的觅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探讨磷斑块的浓度与其异质分布对杉木根系觅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的半同胞杉木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异质供磷装置,设置KH_2PO_40 mg/kg(缺磷,... 【目的】对杉木根系在异质供磷(P)条件下的觅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探讨磷斑块的浓度与其异质分布对杉木根系觅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的半同胞杉木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异质供磷装置,设置KH_2PO_40 mg/kg(缺磷,P0)、4 mg/kg(低磷,P4)、16 mg/kg(正常供磷,P16)和30 mg/kg(高磷,P30)4个磷浓度斑块,将其按照不同顺序垂直排列构建异质供磷处理。在生长50、100、150 d时,进行3次破坏性取样,测定不同阶段不同异质供磷处理下杉木根系形态、生物量及觅磷效率的变化,进行杉木根系生长及觅磷行为的动态观测。【结果】杉木根系表现出阶段性的觅磷策略:1)当杉木根系处于表层缺磷或低磷斑块时,通过根系的增生向供磷量更高的斑块觅磷,根系增生促进了缺磷或低磷斑块根系的干物质积累,但其根系含磷量较低;至处理中期,表层缺磷处理的根系从缺磷斑块生长至低磷斑块后,杉木根系受低磷胁迫持续大量增生;而当表层低磷处理的根系从低磷斑块生长至高磷斑块后,根系在高磷斑块内大量增生,且促进了根系磷养分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处理末期,当高磷斑块置于最底层时,其斑块内的根系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明显较大。2)当杉木根系处在表层高磷斑块时,根系初期仅在供磷量较高的表层生长,其根系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但其根系含磷量却显著大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处理中期及末期,表层的根系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且表层充足供磷处理的根系向地生长速度最快。【结论】异质供磷条件下,当杉木根系处在缺磷或低磷斑块时,主要通过根系的大量增生来寻觅磷养分;当杉木根系处在高磷斑块时,在初期致力于斑块磷养分的吸收之后,表层根系大量增生,且根系的磷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其他层次,同时提高根系向地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根系 养分异质性 觅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锥栗林经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邹显花 黄彬彬 +1 位作者 高清贵 马祥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5,共9页
采用侵蚀针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黑色薄膜覆盖与绿肥覆盖、割草覆盖、生物篱、施用除草剂等传统经济林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在锥栗林中黑色薄膜覆盖防治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水土及养... 采用侵蚀针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黑色薄膜覆盖与绿肥覆盖、割草覆盖、生物篱、施用除草剂等传统经济林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在锥栗林中黑色薄膜覆盖防治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总体上均显著小于对照。其中,绿肥覆盖与施用百草枯2种处理的液体径流量在试验期间均低于其他3种处理措施。由于覆膜减少了降雨的入渗量,与其他处理相比,黑色薄膜覆盖的液体径流量较大,其固体流失量则在不同月份均最低,施用百草枯处理的固体流失量也显著小于其他传统处理。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坡面侵蚀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出,与对照相比,绿肥覆盖、生物篱、施用百草枯3种处理的坡面净侵蚀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而黑色薄膜覆盖与割草覆盖处理的坡面净沉积作用明显。因黑色薄膜覆盖可实现"肥与水隔离",大量的液体流失并未造成过多的养分损失,仅5—6月的液体全P、全K和铵态N大于对照,7—10月,液体养分流失量也显著小于对照,且黑色薄膜覆盖在试验期间固体养分流失量总体上均显著小于其他处理。此外,黑色薄膜覆盖大大缩短了果实捡拾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黑色薄膜覆盖措施在减轻坡面土壤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方面效果显著,相对其他措施在锥栗林的水土保持方面具有优势,但较强的膜上径流具有加剧侵蚀的倾向,限制其实际应用。可结合设置覆膜比例,采用有孔薄膜、坡面微工程等减少液体径流,以达到薄膜覆盖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林 防草黑色薄膜覆盖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坡面侵蚀空间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沉水樟内源生根抑制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显花 胡亚楠 +4 位作者 孙雪莲 黄勇来 温素芸 吴文景 马祥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6,共11页
[目的]探究沉水樟扦插生根的阻碍因子,为提高沉水樟的扦插生根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非靶向LC-MS检测技术,比较筛选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及不同组织的差异内含物,并结合扦插试验验证不同枝龄穗条的扦插效果,探讨内源生根抑制... [目的]探究沉水樟扦插生根的阻碍因子,为提高沉水樟的扦插生根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非靶向LC-MS检测技术,比较筛选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及不同组织的差异内含物,并结合扦插试验验证不同枝龄穗条的扦插效果,探讨内源生根抑制物对沉水樟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木质部及韧皮部所含的差异内含物中,总体上表现为酚类及有机酸类物质的相对峰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物质,其中,酚类物质的相对峰面积最大,且韧皮部的酚类物质显著高于木质部。不同枝龄的穗条比较发现,韧皮部与木质部的酚类与有机酸类物质总体上均表现为1年生穗条显著高于其他枝龄,且随枝龄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沉水樟不同枝龄穗条中,1年生穗条的扦插效果最优,且扦插成活率随枝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沉水樟穗条中存在以酚类与酸类为主的生根抑制物,且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此外,内源生根抑制物对沉水樟扦插生根的抑制作用随枝龄的增加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樟 非靶向 扦插 生根抑制物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库区生态公益林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显花 马祥庆 +4 位作者 吴鹏飞 李建民 侯晓龙 廖国华 林福星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法,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不间伐、间伐强度20%、40%、60%4种处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坡度25°情况...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法,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不间伐、间伐强度20%、40%、60%4种处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坡度25°情况下,在养分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上,间伐强度60%、40%均明显大于不间伐处理,而间伐强度20%与不间伐处理间差异并不明显,且流失量较少。林地坡度32°条件下,养分的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总体上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此外,同一间伐强度下,养分流失总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对库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时,选择坡度较缓的林地进行低强度间伐(间伐强度20%)较为合理,能够在很好地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库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间伐 养分流失 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丽琴 黄荣珍 +2 位作者 邹显花 房焕英 王金平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专业课程教师要重点关注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实现两者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联系,并从教...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专业课程教师要重点关注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实现两者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联系,并从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考核机制6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了“六育”新模式,从而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想性及德育层次,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为学生成长赋能,为专业教师注入养分,改革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课程思政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生态公益林改造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显花 马祥庆 +3 位作者 吴鹏飞 李建民 廖国华 林福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2年第2期5-10,13,共7页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及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对库区生态公益林林地水土...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及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对库区生态公益林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0%及60%间伐强度林地的水土流失量大于不间伐处理,中高强度间伐后套种枫香的改造措施同样加大了库区生态公益林地的水土流失,但小于间伐措施的流失量,且水土流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加大。而在适当的低强度间伐(20%间伐强度)条件下,实施两种改造措施之后的库区生态公益林的水土流失量与不间伐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选择在低坡度(25°)进行适当的低强度(20%间伐强度)间伐并套种枫香等阔叶树种,可达到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林木和景观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生态公益林 间伐 套种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木采伐迹地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水肥流失阻控效果
8
作者 邹显花 李静凯 +3 位作者 童浩 陈贵斌 姬绍晖 黄荣珍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为探究松材线虫灾毁迹地地表快速覆盖和有效控制坡面水肥流失的技术措施,运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分析比较生物膜(SWM)、防草布(FCB)覆盖和施用聚丙烯酰胺(PAM)等土壤管理措施对松材线虫灾毁迹地的径流、泥沙及养分流失量的阻控效... 为探究松材线虫灾毁迹地地表快速覆盖和有效控制坡面水肥流失的技术措施,运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分析比较生物膜(SWM)、防草布(FCB)覆盖和施用聚丙烯酰胺(PAM)等土壤管理措施对松材线虫灾毁迹地的径流、泥沙及养分流失量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SWM-95%处理的泥沙流失阻控效果最佳,其养分流失量低于其他处理。SWM-67%处理的泥沙及养分流失量最高。FCB、PAM处理的水肥流失量在处理时间为90、180 d时均低于对照(CK),且PAM处理效果更优,95%-PAM处理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在处理时间为90、180 d时分别比CK降低了52.1%、75.6%和71.7%、73.0%。PAM处理对氮、钾流失的阻控效果较优,而对泥沙流失中磷养分的阻控效果不佳。PAM处理的水肥流失阻控效果在处理时间为270 d时显著减弱,而FCB处理的阻控效果仍优于其他处理,且表现为95%处理梯度>67%处理梯度。对林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处理的养分含量总体上均高于CK,其中,SWM-67%处理的全磷、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PAM、FCB处理则对氮、钾的全量与速效养分有较好的保持作用。此外,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处理均促进了新造林杉木树高的生长,其中FCB、PAM处理效果更优。综合可见,在松材线虫灾毁迹地,可采用95%-PAM处理,使裸露地表的水土流失短期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对于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林地可采取95%-PAM处理与67%-FCB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达到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灾毁迹地 地表土壤管理 聚丙烯酰胺 防草布 生物膜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苏英 马祥庆 +4 位作者 吴鹏飞 林文奖 陈友力 邹显花 陈奶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为进一步优化1.5代杉木种子园的质量,通过对福建漳平杉木种子园内21个杉木无性系生长和球果特征的调查,分析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代... 为进一步优化1.5代杉木种子园的质量,通过对福建漳平杉木种子园内21个杉木无性系生长和球果特征的调查,分析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生长和结实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无性系的结实量、球果体积、球果鲜重与其种子产量显著相关,生长性状与结实量、结实量与种子发芽率的相关性不显著。根据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有6个无性系具有生长快且结实量高的特性,可作为重建1.5代杉木种子园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结实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土壤磷素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爱琴 严加亮 +3 位作者 侯晓龙 蔡丽平 邹显花 苏漳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磷素的异质性分布规律,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和层次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的分析测定,研究土壤磷素的异质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磷素呈明显的空...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磷素的异质性分布规律,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和层次土壤不同形态磷素的分析测定,研究土壤磷素的异质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磷素呈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均随海拔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海拔土壤无机磷含量均表现为O-P>Fe-P>Al-P>Ca-P,有机磷含量表现为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0-20 cm土层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均显著大于其它土层(P<0.05),>20-40 cm与>40-60 cm土层不同形态磷素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海拔 异质性 磷形态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林内光环境对楠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俊男 于洋洋 +3 位作者 林柳兴 庄正 邹显花 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5-430,共6页
为探讨杉木林林内光环境对林下套种楠木的生长和冠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林分密度、不同坡向的杉木林冠层光辐射因子(冠下总辐射PPFD、天空开度DIFN、叶面积指数LAI)进行分析,研究杉木林冠层光辐射因子对林下楠木生长和冠层结构所产... 为探讨杉木林林内光环境对林下套种楠木的生长和冠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林分密度、不同坡向的杉木林冠层光辐射因子(冠下总辐射PPFD、天空开度DIFN、叶面积指数LAI)进行分析,研究杉木林冠层光辐射因子对林下楠木生长和冠层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林分密度样地的杉木林冠层光辐射相较于高林分密度样地更有利于林下楠木的生长和冠层结构的提高,其中,林下楠木的各项生长指标(树高、地径)分别比高林分密度样地高出5.4%和22.1%,地径增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林下楠木的冠层结构指标(冠幅、树冠率、树冠体积、树冠圆满度)分别比高林分密度样地高出了11.3%、2.3%、22.2%和1.6%,但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坡向的杉木林冠层光辐射对林下楠木的生长和冠层结构也有较大的影响,阳坡样地的杉木林冠层光辐射对林下楠木生长指标(树高、地径)的影响与阴坡样地相比,分别高出了23.7%和15.4%,其中树高增量差异显著(P<0.05);而林下楠木的冠层结构指标与阴坡样地相比,除了树冠圆满度降低了8.2%,其余楠木冠层结构指标(冠幅、树冠率、树冠体积)分别高出5.6%、3.4%和28.6%,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楠木 套种 光辐射 生长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福建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文辉 马祥庆 +3 位作者 邹显花 田超 靳全锋 郭福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4-239,246,共7页
运用趋势分析法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福建省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探究福建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福建省植被覆盖度以每年0.003 15的速率增加,但在2005年存在一个明显的波动下降,植被在7月,8月,9... 运用趋势分析法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福建省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探究福建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福建省植被覆盖度以每年0.003 15的速率增加,但在2005年存在一个明显的波动下降,植被在7月,8月,9月份盖度最大。(2)根据我国植被覆盖度分类标准,福建省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2000—2010年低、中植被覆盖度向高植被覆盖度转化15.84%。(3)各市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显著,其中莆田市、宁德市、漳州市变化最为明显。通过各区域的趋势百分比可知,福建省各市区植被覆盖度以增加为主,各市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百分比为:宁德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4)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盖度在年际变化尺度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各植被类型盖度均值介于0.596~0.799,此外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量顺序依次为:湿地>草地>农作物>非植被>阔叶林=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密度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许冠军 郑宏 +4 位作者 林开敏 林强 邹显花 曹光球 马祥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59,共7页
通过研究两种不同间伐密度管理模式对3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大径材产量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与仅经过1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相比,经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更大,径阶分布范围更... 通过研究两种不同间伐密度管理模式对3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大径材产量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与仅经过1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相比,经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更大,径阶分布范围更为集中,高径比更小,尖削度更大.(2)就林分蓄积量和材种结构而言,经1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的蓄积量明显大于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经2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林分大径材及超大径材(D≥40)出材量更高.表明两次强度间伐的密度管理模式更适合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密度管理模式 大径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磷水平及方式对杉木幼苗根系生长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文景 梅辉坚 +3 位作者 许静静 马祥庆 邹显花 吴鹏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10-2018,共9页
为研究杉木幼苗根系生长、形态学指标及养分利用效率对土壤磷素异质分布的响应规律,选择杉木种子园单株采种培育的半同胞家系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沙培控磷盆栽试验,设计低浓度供磷(8 mg/kg KH2 PO4)、正常供磷(16 mg/kg KH2PO4... 为研究杉木幼苗根系生长、形态学指标及养分利用效率对土壤磷素异质分布的响应规律,选择杉木种子园单株采种培育的半同胞家系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沙培控磷盆栽试验,设计低浓度供磷(8 mg/kg KH2 PO4)、正常供磷(16 mg/kg KH2PO4)和高浓度供磷(32 mg/kg KH2PO4)3个供磷水平,每个供磷水平分别采用2种供磷方式(局部供磷和均匀供磷)进行根部施磷。结果表明:(1)从供磷水平来看,低浓度供磷下的杉木根长、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及全株的磷素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正常供磷和高浓度供磷,而根平均直径相反;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杉木苗高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比根长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2)从供磷方式来看,局部供磷处理的杉木苗高、根长、根系表面积、比根长、地上部生物量、根系及全株的磷素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均匀供磷处理,而根平均直径和根冠比则相反。总体上,低浓度局部供磷处理下杉木可明显增强其根系的形态可塑性,从而优化根系在养分异质土壤里的空间分布,并通过提高根系磷素利用效率以维持地上部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局部供磷 均匀供磷 根系形态 磷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胁迫对百喜草生长和Pb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侯晓龙 刘爱琴 +4 位作者 蔡丽平 周垂帆 吴鹏飞 邹显花 马祥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03-2308,共6页
以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百喜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的室内模拟胁迫试验,定量测定不同浓度Pb处理下百喜草生长及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百喜草对Pb胁迫的耐性及其富集效果。结果表明:百喜草在土壤Pb浓度2500 mg·kg-1条件下仍可生长;P... 以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百喜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的室内模拟胁迫试验,定量测定不同浓度Pb处理下百喜草生长及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百喜草对Pb胁迫的耐性及其富集效果。结果表明:百喜草在土壤Pb浓度2500 mg·kg-1条件下仍可生长;Pb胁迫对百喜草各生长指标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地上部分表现为分蘖能力>叶最大伸展>苗高,根系表现为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总根长>根表面积;轻度Pb胁迫条件下百喜草根系生物量分配较多,随Pb浓度的增大,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部分;百喜草对Pb具有一定富集能力,根系和地上部分最高分别为3384.56 mg·kg-1和200.70 mg·kg-1,根系对Pb的富集能力远大于地上部分,表现出较弱的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喜草 PB胁迫 生长指标 根系形态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对低磷胁迫杉木叶绿素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鹏飞 祥庆 +3 位作者 邹显花 侯晓龙 缪丽娟 蔡丽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0-24,共5页
通过设计7个钙磷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不同钙磷胁迫杉木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的比较,探讨钙对低磷环境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磷胁迫时间的推移,不同钙浓度处理杉木叶绿素含量变化明显,与正常供养CK处理相比,钙对缓解低... 通过设计7个钙磷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不同钙磷胁迫杉木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的比较,探讨钙对低磷环境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磷胁迫时间的推移,不同钙浓度处理杉木叶绿素含量变化明显,与正常供养CK处理相比,钙对缓解低磷逆境杉木叶绿体受伤程度、保持较高光合效率有显著作用,其中钙浓度Ⅳ(2.0 mmol/L)和Ⅴ(1.0 mmol/L)的这种作用尤为明显。无磷无钙Ⅵ处理条件下杉木叶片PSⅡ反应中心破坏最为严重,且受光抑制程度最大,处理Ⅲ和Ⅳ则较小。施钙可有效缓解低磷胁迫对Fm值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钙浓度 磷胁迫 叶绿素含量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胁迫对富集植物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晓龙 刘爱琴 +3 位作者 蔡丽平 吴鹏飞 邹显花 马祥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54-58,共5页
以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选取同为禾本科的百喜草种子为对照,设置不同Pb浓度(0、50、150、300、600、800 mg/L和1 000 mg/L)的胁迫水平,测定Pb胁迫条件下金丝草和百喜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根长、芽长、胚质量等指标,比... 以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选取同为禾本科的百喜草种子为对照,设置不同Pb浓度(0、50、150、300、600、800 mg/L和1 000 mg/L)的胁迫水平,测定Pb胁迫条件下金丝草和百喜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根长、芽长、胚质量等指标,比较Pb胁迫对金丝草和百喜草种子各萌发指标、抑制指数和幼苗生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低Pb浓度胁迫(50 mg/L)对金丝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随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Pb胁迫浓度大于300 mg/L时,金丝草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而Pb胁迫条件下金丝草种子萌发指标均小于百喜草,但金丝草种子对Pb胁迫具有较强耐性,在Pb胁迫浓度为800 mg/L时,仍有一定萌发能力;Pb胁迫对金丝草根长和芽长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草 Pb超富集植物 PB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植物类芦抗逆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珍 蔡丽平 +2 位作者 周垂帆 侯晓龙 邹显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1-1610,共10页
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以其抗逆性强、生态幅广等优良性状,成为植被恢复先锋植物,在南方生态治理中有较广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类芦的自然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从抗旱性、耐贫瘠性、抗污染等方面阐述了类... 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以其抗逆性强、生态幅广等优良性状,成为植被恢复先锋植物,在南方生态治理中有较广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类芦的自然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从抗旱性、耐贫瘠性、抗污染等方面阐述了类芦的抗逆性,分析了类芦通过缩小根直径、延长根系长度、促进根系增生、扩大根系范围的根系形态策略和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策略来适应干旱贫瘠逆境,以及富集重金属的机理和耐受机制,回顾了类芦在水土流失治理、边坡治理、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应用,指出类芦抗逆性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以及逆境下的生存机制还有待研究。本文综述了类芦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和适应困难立地的机理,以期为类芦在植被恢复、生态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芦 抗逆性 植被恢复 先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粘着剂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玉珍 黄晓 +4 位作者 蔡丽平 郑惠欣 侯晓龙 周垂帆 邹显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为探索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中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表层土壤为种子发芽基质,添加4个土壤粘着剂PAM浓度梯度(0、0.5、1.0和2.0g·L^(-1)),采用人工... 为探索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中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表层土壤为种子发芽基质,添加4个土壤粘着剂PAM浓度梯度(0、0.5、1.0和2.0g·L^(-1)),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4个温度梯度(15、20、25和30℃)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温度和土壤粘着剂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30℃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开始时间由第10天提前至第3天,结束时间由第26天提前至第9天,温度越高,种子开始发芽时间越早,发芽速率越快;20和25℃时,宽叶雀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20~30℃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幼苗生长与生物量显著高于15℃处理。添加土壤粘着剂有利于延长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历程与生长期,提高种子发芽速率;中低浓度粘着剂(0.5、1.0g·L^(-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高浓度粘着剂(2.0g·L^(-1))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但中高浓度粘着剂(1.0、2.0g·L^(-1))可促进苗高和根长生长,提高幼苗生物量与根冠比。研究结果为宽叶雀稗在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雀稗 土壤粘着剂 种子发芽 生物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Pb胁迫对超富集植物金丝草根系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晓龙 刘爱琴 +3 位作者 蔡丽平 吴鹏飞 邹显花 马祥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45-2150,共6页
以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的土壤异质胁迫室内模拟试验,定量测定不同Pb胁迫浓度和斑块中金丝草的根长、体积、表面积、平均直径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较不同异质Pb胁... 以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的土壤异质胁迫室内模拟试验,定量测定不同Pb胁迫浓度和斑块中金丝草的根长、体积、表面积、平均直径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较不同异质Pb胁迫下金丝草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异质Pb胁迫对金丝草根长、根体积、表面积影响较明显,但对根平均直径的影响较小;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金丝草在Pb胁迫斑块和无Pb斑块的根长、根体积和表面积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无Pb斑块均大于Pb胁迫斑块;无Pb左室、Pb胁迫右室及整株根冠比均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表明轻度Pb胁迫条件下金丝草根系生物量分配较多,但随Pb胁迫浓度的增大,地上部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草 土壤异质Pb胁迫 根系形态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