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齿野鸦椿CLE多肽的系统鉴定及功能分析
1
作者 潘钰茹 吴金琳 +2 位作者 高宇欣 唐韦伟 邹小兴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期1-7,F0003,共8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和分析了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CLE基因家族组成及其表达调控作用机制。结果:从圆齿野鸦椿中共鉴定出15个CLE基因,分布在圆齿野鸦椿的6条染色体上,其编码的前体肽大小介于94~920 aa,蛋白质相...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和分析了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CLE基因家族组成及其表达调控作用机制。结果:从圆齿野鸦椿中共鉴定出15个CLE基因,分布在圆齿野鸦椿的6条染色体上,其编码的前体肽大小介于94~920 a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介于10705.66~101725.48 KD,理论等电点介于5.84~12.01。多序列比对和偏好性分析表明,圆齿野鸦椿CLE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CLE的同源多肽较为一致,但是部分圆齿野鸦椿CLE在第9位氨基酸上表现出了对丝氨酸的偏好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圆齿野鸦椿CLE基因成员分为6大亚家族,分别为Group1(0个)、Group2(0个)、Group3(CLE1、CLE2)、Group4(CLE8、CLE9、CLE10、CLE13、CLE14、CLE15)、Group5(CLE11、CLE12)、Group6(CLE3、CLE4、CLE5、CLE6、CLE7)亚组。功能分析发现,CLE3、CLE4在根部维管束组织中表达,影响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CLE9、CLE10、CLE8、CLE13、CLE14、CLE15在根部韧皮部中表达,可以通过间接或直接相互作用,引导根的初生韧皮部细胞从分裂向分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 CLE多肽 系统进化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思琦 张麒功 +6 位作者 叶泽霖 覃兴化 汪其双 林协全 郑智位 林文锋 邹小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5种柏科植物(秃杉、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筛选出与秃杉亲缘相近者作为异种砧木,为秃杉无性繁殖与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NCBI下载并筛选5种柏科植物的蛋...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5种柏科植物(秃杉、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筛选出与秃杉亲缘相近者作为异种砧木,为秃杉无性繁殖与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NCBI下载并筛选5种柏科植物的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USP、CodonW、SPSS、MAFFT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模式,并构建聚类树和系统发育树。【结果】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密码子的A/T碱基均较多,且第3位以A/T结尾为主;有效密码子数基本高于35,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总体较弱;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PR2-plot分析可得,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同时受自然选择、碱基突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且自然选择是主导因素;通过相对同义密码子分析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确定AAA、CCA、GCU同时为秃杉、水杉、杉木与福建柏的最优密码子,无以G/C结尾的密码子;秃杉与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共有的最优密码子分别为9、7、11、7个,数量上差异较小;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与基于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结构相似,基于全序列和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秃杉与杉木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论】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可用于异砧嫁接中砧木选择方法的优化,杉木与秃杉的亲缘关系相近,推荐使用杉木作为秃杉嫁接的异种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柏科植物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土添加杉木屑对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承文 罗栩辉 +3 位作者 林协全 刘锦航 邹双全 邹小兴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腐殖质土添加不同腐熟程度杉木屑对金线莲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00%腐殖质土(处理A)、40%腐熟杉木屑+60%腐殖质土(处理B)、40%未腐熟杉木屑+60%腐殖质土(处理C)3个处理,测定金线莲生长指标以... 目的:研究腐殖质土添加不同腐熟程度杉木屑对金线莲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00%腐殖质土(处理A)、40%腐熟杉木屑+60%腐殖质土(处理B)、40%未腐熟杉木屑+60%腐殖质土(处理C)3个处理,测定金线莲生长指标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分析腐殖质土中添加不同腐熟程度杉木屑对杉木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种植在处理B中的金线莲幼苗保存率最高,达到了84.80%;幼苗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根长的增长量均高于其余2个处理;总黄酮与生物碱含量分别比处理A与处理C高出1.17%、25.63%和3.55%、11.34%。结论:腐殖质土中添加杉木屑可提高金线莲保存率,促进金线莲生长,其中60%腐殖土+40%腐熟杉木屑栽培效果最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杉木屑 腐熟度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汪其双 陈泽明 +4 位作者 林协全 覃兴化 黄思琦 邹双全 邹小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54,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金线莲栽培的适宜水氮耦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叶金线莲为试材,采取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氮量(N1:3.3 g/m^(2);N2:6.6 g/m^(2);N3:9.9 g/m^(2))和4种灌水量(W1:(45...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金线莲栽培的适宜水氮耦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叶金线莲为试材,采取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氮量(N1:3.3 g/m^(2);N2:6.6 g/m^(2);N3:9.9 g/m^(2))和4种灌水量(W1:(45±5)%θ_(f);W2:(55±5)%θ_(f);W3:(65±5)%θ_(f);W4:(75±5)%θ_(f);其中θ_(f)为田间持水量)组合处理,以不施肥、不灌溉为对照(CK),栽培5个月后,测定13个处理金线莲的生长指标(保存率、株高、单株叶片数、叶长和叶宽、茎节数、节长、根长、根数、单株鲜质量及干质量、折干率)、生理指标(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品质指标(总黄酮含量及总多糖、金线莲苷、总生物碱和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灌水量和施氮量对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除N1W1、N3W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提高金线莲单株鲜质量、干质量、折干率、茎节数、节长和株高,其中N2W3处理金线莲的单株鲜质量、茎节数、节长、株高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提高了35.67%,33.18%,16.14%和35.45%。在30~60 d的较短栽培时期内,金线莲栽培的保存率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栽培时间延长,N1、N2条件下的水氮耦合优势逐渐显现。与CK相比,各处理金线莲的单株叶片数、叶长、叶宽、根长和根数无显著差异。(2)与CK相比,除N2W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提高金线莲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除N1W4和N3W4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降低金线莲的POD活性。与CK相比,各处理对金线莲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W1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与CK相比,各处理对金线莲总氨基酸和总多糖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W3处理的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为9.18%;N1W3处理的总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45.08%。在W2、W3条件下,金线莲的总黄酮含量和金线莲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施氮效果均表现为N2>N3>N1,且均以N2W3处理最高,分别为25.04 mg/g和19.36%。(4)熵权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12种肥水组合中,耦合作用效果排名前5的处理为N2W3>N2W2>N3W1>N2W4>N3W2。【结论】适宜的水氮耦合处理有利于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积累,金线莲较优的肥水组合是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氮量为6.6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水氮耦合 生理特性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野鸦椿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5
作者 徐易溱 文威坚 +3 位作者 林协全 高宇欣 潘钰茹 邹小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筛选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的288条分布记录及10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和ArcGIS模拟探究野鸦椿当前、未来2041—2060年、未来2081—2100年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区分布,使用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刀切法检验综合评估影响... 筛选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的288条分布记录及10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和ArcGIS模拟探究野鸦椿当前、未来2041—2060年、未来2081—2100年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区分布,使用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刀切法检验综合评估影响当代野鸦椿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对野鸦椿潜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评价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训练集和测试集平均值分别为0.943、0.928,说明模型的模拟结果精准度高。最干月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坡度、等温性是限制野鸦椿地理分布的4个主要因子。野鸦椿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41.33×104km^(2),横跨长江以南大部分亚热带地区。随着未来气候变暖,野鸦椿的分布区域呈现沿秦岭-淮河线向北移的趋势。未来需在水热条件及地形层面进行野鸦椿培育,以增加野鸦椿的适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鸦椿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术属植物的遗传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小兴 黄璐琦 +4 位作者 崔光红 袁庆军 彭勇 刘勇 肖培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0-686,共7页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苍术属8种植物的ITS序列和叶绿体atpB-rbcL、psbB-psbF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计算了不同种间ITS序列、atpB-rbcL+psbB-psbF+trnL-trnF序列的碱基差别(转换值/颠换值)和Kimura遗传距离。序列数...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苍术属8种植物的ITS序列和叶绿体atpB-rbcL、psbB-psbF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计算了不同种间ITS序列、atpB-rbcL+psbB-psbF+trnL-trnF序列的碱基差别(转换值/颠换值)和Kimura遗传距离。序列数据经排列后进行UPGMA法分析,结果显示:①罗田苍术-苍术和辽东苍术-朝鲜苍术各自构成一个分支,再参照分支内各植物之间的遗传距离值,认为将罗田苍术作为苍术变种不适宜;②鄂西苍术与属内其余植物亲缘关系都较远,在属内处于原始地位;③支持将辽东苍术归入朝鲜苍术,将北苍术作为苍术的一个变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属 ITS序列 ATPB-RBCL psbB-psbF TRNL-TRNF 遗传关系
原文传递
鄂西苍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邹小兴 黄璐琦 +3 位作者 郭兰萍 彭勇 刘勇 肖培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研究鄂西苍术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和鉴定了2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aR-(1a.α,4.α,4a... 目的:研究鄂西苍术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和鉴定了2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aR-(1a.α,4.α,4a.β,7b.α)]-1a,2,3,4,4a,5,6,7b-八氢-1,1,4,7-四甲基-1-氢-环丙烯并[e]薁(34.628%)、γ-榄香烯(18.932%)、10S,11S-雪松烷-3(12),4-二烯(12.022%)、[4aR-(4a.α,7.α,8a.β)]-十氢-4a-甲基-1-亚甲基-7-异丙烯萘(10.211%)、(S)-3,4,4a,5,6,7,8,9-八氢-4a-甲基-2氢-苯并环庚烯-2-酮(4.939%)、脱氢香橙烯(4.028%)、石竹烯(3.703%)、α-石竹烯(2.373%)等。结论:鄂西苍术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苍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种源—家系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邹小兴 梁一池 胡彦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华安、南安和永安三个试验点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巨桉种源及其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抗寒性能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年—年生长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巨桉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和冻害指数等性状与原产地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对华安、南安和永安三个试验点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巨桉种源及其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抗寒性能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年—年生长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巨桉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和冻害指数等性状与原产地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经度是影响巨桉生长及抗寒性的主要作用因子 ,而地点间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种源 家系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家系遗传距离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小兴 梁一池 阮少宁 《中南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8-61,共4页
 运用多元分析法,对永安测试点的巨桉材料各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26个性状较好的巨桉家系,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分为5个类群.
关键词 巨桉 家系 遗传距离分析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产圆齿野鸦椿果皮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小兴 邱梦媛 +4 位作者 杨弋 林春穆 梁文贤 邹双全 倪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建立圆齿野鸦椿果皮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4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254 nm;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 目的:建立圆齿野鸦椿果皮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4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254 nm;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圆齿野鸦椿果皮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15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成分。12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854~0.98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批圆齿野鸦椿样品可分为2大类。结论:该指纹图谱可用于评价圆齿野鸦椿果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果皮 HPLC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环境及收获期对野鸦椿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小兴 倪林 +1 位作者 黄维 邹双全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鸦椿属 三萜类化合物 采收时间 栽培区域 采集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齿野鸦椿叶及枝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小兴 刘宇 邹双全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水、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水、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含有生物碱、皂苷、醌类、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多糖、鞣质以及甾体和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叶片 枝条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13
作者 叶泽霖 林协全 +3 位作者 黄思琦 高宇欣 潘钰茹 邹小兴 《武夷科学》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调查福建省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群落,以期为木姜叶柯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其生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宁县野生木姜叶柯资源丰富,伴生植物种... 调查福建省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群落,以期为木姜叶柯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其生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宁县野生木姜叶柯资源丰富,伴生植物种类繁多,群落主要优势种为柏科、樟科和壳斗科树种,共计27属30种,其余伴生植物共计65属69种。木姜叶柯喜生于溪边、涧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但其群落分布较为零散,无法形成优势种,且路边农田旁遭人为砍伐破坏严重。此次调查所选取的样地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建宁县木姜叶柯野生群落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木姜叶柯野生群落,从物种保护、生态维护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野生群落 调查分析 建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家系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小兴 梁一池 孙小霞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巨桉家系各性状间相关极显著,胸径与材积的遗传相关比树高与材积之间的遗传相关更密切。遗传相关系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以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间接选择较科学。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胸径是构成巨桉单株材积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巨按 家系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鸦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梁文贤 倪林 +2 位作者 邹小兴 黄维 邹双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0-1226,共7页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抑菌等药理活性。对野鸦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鸦椿 圆齿野鸦椿 三萜 酚酸 黄酮 倍半萜 抗炎 抗肿瘤 抗肝纤维化 抑菌
原文传递
光照强度与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生长及品质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何碧珠 邹双全 +2 位作者 刘江枫 朱萍 邹小兴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2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种植,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金线莲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金线莲栽培过程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结果:光照强度为3000 lx时,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茎粗、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大;两种模式(大棚和林下)栽培苗随着栽培月龄的增长,多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黄酮含量则逐渐增加。种植6月后,以林下仿生态种植的金线莲在形态和生物量都显著优于大棚种植,多糖含量比大棚种植高2.9 mg,但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的生长、黄酮和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金线莲的适宜采收期为林下栽培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光照强度 栽培模式 栽培月龄 生长 多糖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圆齿野鸦椿生长及叶片三萜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卉 黄福墩 +4 位作者 孙维红 李朋飞 梁文贤 邹小兴 邹双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50-2255,共6页
目的:研究圆齿野鸦椿生长及叶片三萜含量与N、P、K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肥料效率。方法:采用"3414"施肥方案对8年生圆齿野鸦椿进行施肥试验,测定其胸径、抽高和叶片三萜含量,分析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施用N、P、K肥对圆... 目的:研究圆齿野鸦椿生长及叶片三萜含量与N、P、K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肥料效率。方法:采用"3414"施肥方案对8年生圆齿野鸦椿进行施肥试验,测定其胸径、抽高和叶片三萜含量,分析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施用N、P、K肥对圆齿野鸦椿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施肥时,N、P、K施肥量分别为50 g/株、25 g/株和50 g/株时最有利于植株生长,最大胸径和最大抽高分别为0.41 cm和15.25 cm;回归分析得N、P、K配比施肥最佳施肥量为53.93 g/株、22.02 g/株、44.81 g/株,最大抽高为15.15 cm,胸径生长量和抽高规律基本一致;N肥和K肥对圆齿野鸦椿生长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施用N、P、K肥对圆齿野鸦椿叶片三萜含量有一定的影响,N、P、K最佳施肥量分别为75 g/株、29.7 g/株、75 g/株;三种肥料相互存在交互作用,P、K交互作用显著。单因素施肥时,最佳N、P、K施肥量及相应三萜含量分别为47.89 g/株(8.29%)、24.34 g/株(8.07%)、47.36 g/株(8.00%)。结论:综合分析得最有利于圆齿野鸦椿生长及三萜积累的N、P、K施肥量分别为50 g/株、25 g/株、50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施肥 生长量 三萜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闽产圆齿野鸦椿中两种色原酮碳苷的含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倪林 邱亚铁 +2 位作者 李艳蕾 邹小兴 徐会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圆齿野鸦椿中两个成分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A)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的方法,并测定了这两个成分在闽产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结果表明:HPLC...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圆齿野鸦椿中两个成分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A)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的方法,并测定了这两个成分在闽产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结果表明:HPLC测试条件为色谱柱Dikma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体积比),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6 nm,柱温30℃,检测时间15 min时,化合物A和B分别在2.000 2~20.002 0μg和2.001 6~20.016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和99.77%,RSD均小于1.00%(n=6)。HPLC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今后圆齿野鸦椿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鸭椿属 色原酮碳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叶绿素荧光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倪川 袁雪艳 +2 位作者 丁卉 邹双全 邹小兴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4期161-164,共4页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含量 林下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引种家系速生性和抗病性的综合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小霞 邹小兴 梁一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5,80,共6页
在全国火炬松种源试验的基础上 ,对福建省 1996年引种的火炬松家系进行速生性和抗病性综合评价。由遗传增益可知 ,引种火炬松家系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和当地树种马尾松。方差及遗传参数分析表明 ,树高、胸径、冠幅、... 在全国火炬松种源试验的基础上 ,对福建省 1996年引种的火炬松家系进行速生性和抗病性综合评价。由遗传增益可知 ,引种火炬松家系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和当地树种马尾松。方差及遗传参数分析表明 ,树高、胸径、冠幅、材积、松赤枯病和松落针病等性状在家系间均达显著水平 ,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 0 5 0以上 ,病害则受中度偏下的遗传力所控制。各生长因子及冠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松赤枯病和松褐斑病处于发病初期 ,还没有对生长造成显著负影响 ,松落针病与各生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运用遗传距离分析的方法 ,根据主成分值综合选出了 2 3、2 4、2 2、2 0、2 5号 5个优良家系 ,其速生性极好 ,极抗松落针病 ,较抗松赤枯病和松褐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引种 家系 速生性 抗病性 综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