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加式声学黑洞对悬臂板振动寿命影响研究
1
作者 邹宇琪 朱沈延 +5 位作者 王超炎 陶翀骢 张超 吴义鹏 季宏丽 裘进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9-1678,共10页
结构在振动条件下的疲劳破坏对其自身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均带来了隐患,目前对于解决结构振动疲劳有添加加强筋、敷设大量阻尼材料等方法,但往往效率较低,附加质量过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将附加式声学黑洞(ABH)安装在结构... 结构在振动条件下的疲劳破坏对其自身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均带来了隐患,目前对于解决结构振动疲劳有添加加强筋、敷设大量阻尼材料等方法,但往往效率较低,附加质量过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将附加式声学黑洞(ABH)安装在结构上,通过降低结构响应达到降低应力幅值,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以悬臂板为基准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稳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附加矩形声学黑洞(RABH)后,悬臂板缺口处的应力响应明显降低。通过应力实验以及疲劳实验,验证了附加RABH可以降低结构危险点处应力响应,并延长悬臂板结构的振动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 悬臂板 振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状螺旋声学黑洞的管道结构振动抑制研究
2
作者 庄秋阳 季宏丽 +2 位作者 邹宇琪 黄薇 裘进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1512,共12页
传统的附加式声学黑洞(ABH)结构主要针对板状结构的振动抑制进行设计,对于工程中广泛存在的管道结构难以适用。为解决管道结构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在管道结构上的附加式ABH装置“环状螺旋式ABH减振器(CSABH)”。通过将AB... 传统的附加式声学黑洞(ABH)结构主要针对板状结构的振动抑制进行设计,对于工程中广泛存在的管道结构难以适用。为解决管道结构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在管道结构上的附加式ABH装置“环状螺旋式ABH减振器(CSABH)”。通过将ABH区域设计成螺线形式,增加了减振器的模态密度,使其与主结构更好地耦合。以铝管为基准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探究了CSABH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时域波聚集分析与频域响应分析。结果表明,CSABH具有良好的波聚集特性,能实现对管道20~5000 Hz的振动抑制,且当管道的约束条件和温度条件发生改变时,相同参数的CSABH仍然能够发挥良好的宽频减振效果,展现了减振的鲁棒性。通过实验验证了CSABH在管道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具有宽频、高效和鲁棒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抑制 声学黑洞 管道结构 宽频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低频脉冲磁场诱导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对局部肌肉肌力提升后的保持与衰减变化轨迹 被引量:4
3
作者 厉中山 白石 +10 位作者 刘洁 杨铁黎 邹宇琪 孔维签 李伟 张秦阳 陈松 车同同 李志远 关荣鑫 王春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721-3727,共7页
背景:短暂的低频脉冲磁场刺激可诱导和激活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并可提升人体局部肌肉(如肱二头肌)的最大自主收缩力与力量耐力。目的:通过可激活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的特定低频脉冲磁场作为肌力提升手段,并观察短期刺激对人体... 背景:短暂的低频脉冲磁场刺激可诱导和激活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并可提升人体局部肌肉(如肱二头肌)的最大自主收缩力与力量耐力。目的:通过可激活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的特定低频脉冲磁场作为肌力提升手段,并观察短期刺激对人体肱二头肌最大自主收缩力与力量耐力提升后的变化衰减过程。方法:选取普通成年健康受试者27例,随机等分为训练组、照射组、训练+照射组。训练+照射组每次接受10 min低频脉冲磁场刺激后即刻进行抗阻训练,照射组只进行10 min低频脉冲磁场刺激,训练组采用抗阻训练,试验时间为8周,在正式试验的第1-12天进行短期肌力提升方案及力量水平后测,随后6周观察各组最大自主收缩力与力量耐力的衰减变化过程。结果与结论:(1)所有被试者随着试验时间的不断推进,最大自主收缩力值变化显著(P <0.01),时间交互效应明显,组间无交互效应,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不显著。(2)与初测值相比,照射组肌力衰减最大自主收缩力跟踪的第1,2,3,4周均显著高于初测值;训练组肌力衰减最大自主收缩力跟踪的第1,4周均显著高于初测值;与后测值相比,照射组最大自主收缩力值肌力衰减跟踪的第5,6周显著低于后测值;训练组最大自主收缩力肌力衰减跟踪的第5,6周显著低于后测值;训练+照射组肌力衰减最大自主收缩力跟踪的第1,5,6周显著低于后测值。(3)通过对3组最大自主收缩力变化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照射组整体最大自主收缩力肌力变化与训练组及训练+照射组最大自主收缩力变化趋势高度正相关,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与照射组相比,训练组与训练+照射组最大自主收缩力具有更强的正相关性。(4)各组被试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值频率值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 <0.01),时间交互效应明显,时间点和分组交互作用对中值频率值变化具有显著性影响(P <0.05)。(5)与初测值相比,照射组肌力衰减中值频率值跟踪的第2周显著高于初测值;训练+照射组所有肌力衰减中值频率值跟踪的第2周显著高于初测值;与后测值相比,照射组肌力衰减中值频率值跟踪均与后测无显著性差异;训练组肌力衰减中值频率值跟踪的第1,4周显著低于后测值;训练+照射组肌力衰减中值频率值跟踪的第1,2周显著低于后测值。(6)3组受试者力量耐力中值频率值变化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照射组与训练组和训练+照射组之间具备较低的正相关性,与训练组相比,训练+照射组与照射组之间的相关程度略高。(7)结果显示,在强度1.5 mT、频率3 300 Hz的脉冲磁场短期刺激方案使肌力增强后,最大自主收缩力衰减到初测值的周期为6周,与该试验抗阻训练的衰减周期及提升后的衰减速度一致,在衰减过程中相比进行抗阻训练的2组变化波动较小,无疲劳累积的影响,肌力保持水平较佳。力量耐力提升后至少可保持6周。相比抗阻训练的力量耐力变化,低频脉冲磁场刺激可免于疲劳累积的影响,抗疲劳能力持续增长与保持水平较好,抗阻训练结合脉冲磁场可观察到对耐力水平带来一定影响与增益效果,减少衰减过程的波动,利于耐力水平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 TRPC1 力量素质 肌力衰减 短期效应 耐力 肱二头肌 收缩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场线电子扫描开放式磁粒子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石 杨辉 +2 位作者 邹宇琪 张秦阳 李天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213,共10页
磁粒子成像是一种全新的人体内动态靶向影像学方法,但当前磁粒子成像系统以封闭式磁场扫描结构为主,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设计了一种开放式电子扫描窄带磁粒子成像系统,在分析了超顺磁粒子谐波磁化响应的基础上,通过对线圈表面耦... 磁粒子成像是一种全新的人体内动态靶向影像学方法,但当前磁粒子成像系统以封闭式磁场扫描结构为主,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设计了一种开放式电子扫描窄带磁粒子成像系统,在分析了超顺磁粒子谐波磁化响应的基础上,通过对线圈表面耦合磁场的计算及电流控制利用8个梯度线圈形成了基于无场线的开放式空间定位磁场,成像区域30 mm×30 mm;以单边激励线圈产生20.7 kHz激励磁场,处于高频激励磁场及定位磁场中的超顺磁纳米粒子示踪剂产生具有丰富谐波成分的可定位超顺磁磁化信号,使用高信噪比Gradiometer线圈检测其3次谐波信号形成电压云图图像;通过预测量的系统函数矩阵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对电压云图进行重建,形成示踪剂浓度分布云图。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开放式成像区域内探测灵敏度20μg Fe,图像重建空间分辨率2 mm,成像速度1 fps,达到了较好的开放式成像效果,系统也是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发的开放式磁粒子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粒子成像 梯度线圈 无场线 电子扫描 谐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