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例黏膜脱垂相关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薇 邹先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77-280,286,共5页
目的分析黏膜脱垂相关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内镜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合肥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病理科2021至2024年8月间病理诊断为黏膜脱垂相关性息肉的全部病例,进行病理特征、内镜表现、诊断思路的分析。结果本组... 目的分析黏膜脱垂相关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内镜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合肥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病理科2021至2024年8月间病理诊断为黏膜脱垂相关性息肉的全部病例,进行病理特征、内镜表现、诊断思路的分析。结果本组共有15例病例,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3岁。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部不适、肠梗阻及便后出血等。息肉直径0.3~6.0 cm,3例巨大隆起,且有肠梗阻症状者行外科手术治疗。15例患者均健在,未出现复发。结论因对本病认识不足,本组收集的15例,临床医师及内镜医师均没有诊断为黏膜脱垂相关性息肉。术前诊断率较低,极有可能被误诊为肿瘤、甚至恶性肿瘤,尤其是肿物表面有溃疡或环腔生长的外观时,从而导致过度手术治疗。因此,正确诊断这种疾病的意义在于,它避免了与大手术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或长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脱垂 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病理诊断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 被引量:6
2
作者 邹先进 罗凯 蔡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 ,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支原体 (UU )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实时FQ PCR技术 ,检测标本 765份 ,并用常规PCR技术 ,对比检测了 85例。结果 FQ PCR检测的 765份标本 ,UU DNA阳性 2...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 ,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支原体 (UU )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实时FQ PCR技术 ,检测标本 765份 ,并用常规PCR技术 ,对比检测了 85例。结果 FQ PCR检测的 765份标本 ,UU DNA阳性 2 79份 ,阳性率 3 6.5 % ,其DNA平均拷贝数为 2 .4× 10 4 。 3 8例阳性患者治疗 2周内复查 ,转阴率为 44.7% ,治疗 3周后复查 ,转阴率 76.0 % (P <0 .0 0 5 )。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 ,2 5例阳性者中 2例变为阴性 ,而 60例阴性者中 4例变为阳性。FQ PCR结果重复时完全吻合。结论 实时FQ PCR检测UU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感染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先进 罗凯 +2 位作者 刘颖 蔡兰 谢军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 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 PCR检测EBV DNA阴性 ...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 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 PCR检测EBV DNA阴性 5 2例 ,其中 5 1例为炎性病变 ,另 1例为腺癌 ;EBV DNA阳性 14例 ,其中 13例为鳞状细胞癌 ,另 1例虽为炎症 ,但部分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ISH检测EBV阴性 4 9例 ,其中 4 7例为炎性病变 ,2例为癌。EBV阳性 17例 ,其中 12例为癌 ,5例为炎性病变。FQ PCR和ISH检测EBV结果 ,经卡方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BV感染与鼻咽癌有高度相关性。FQ PCR检测EBV具有方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ras癌基因产物p2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先进 蔡兰 +2 位作者 蔡明秀 倪灿荣 魏毅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28例宫颈癌石蜡包埋标本,119例阳性(92.9%)。其中Ⅰ期17例有10例阳性(58.8%);Ⅱ期53例有51例阳性(96.2%);Ⅲ期58例均呈阳性,rasp2...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28例宫颈癌石蜡包埋标本,119例阳性(92.9%)。其中Ⅰ期17例有10例阳性(58.8%);Ⅱ期53例有51例阳性(96.2%);Ⅲ期58例均呈阳性,rasp21表达强度Ⅲ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Ⅱ期高于Ⅰ期(P<0.05)。结果显示rasp2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分期呈正相关,提示rasp21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时,癌有较强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基因 RAS 预后 P21 癌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先进 蔡兰 +2 位作者 蔡明秀 倪灿荣 魏毅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28例宫颈癌标本及37例宫颈良性病变。按核分裂数将宫颈癌分为3组。结果显示:核分裂数目越高,rasp21表达越强(P<0.01).而在宫颈良性病变中,rasp21则...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28例宫颈癌标本及37例宫颈良性病变。按核分裂数将宫颈癌分为3组。结果显示:核分裂数目越高,rasp21表达越强(P<0.01).而在宫颈良性病变中,rasp21则不表达。同时观察到在部分核分裂期的癌细胞内,有残留的rasp21表达。表明在宫颈癌中,突变后的rasp21表达增加,降解减慢,持续传递细胞增生信息,产生了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基因 免疫组化 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Q-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HPV16、18型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瞿文珍 邹先进 +3 位作者 郑飞云 詹丽飞 胡燕 彭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18型感染 ,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技术检测 12 4例异常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HPV16、18型感染状况。结果 :细...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宫颈涂片剩余细胞内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18型感染 ,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技术检测 12 4例异常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HPV16、18型感染状况。结果 :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4 5例 ,其中FQ PCR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18型DNA阳性14例 (阳性率 31.1%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38例 ,HPV16、18型DNA阳性 2 6例 (6 8.4 % )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30例 ,HPV16、18型DNA阳性 10例 (33.3% ) ;鳞状细胞癌 9例 ,HPV16、18型DNA阳性 8例 (88.9% )。组织学检查诊断CINⅠ级 6 7例 ,其中FQ PCR检测活检组织标本HPV16、18型DNA阳性 2 8例 (阳性率 4 1.8% ) ;CINⅡ 14例 ,HPV16、18型DNA阳性 9例 (6 4 .3% ) ;CINⅢ级 11例 ,HPV16、18型DNA阳性 8例 (72 .7% ) ;鳞状细胞癌 2 3例 ,HPV16、18型DNA阳性 17例 (73.9% )。细胞和活检组织两种标本检出的HPV16、18型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1.5 4 ,P >0 .0 5 )。结论 :FQ 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18型感染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PCR 宫颈细胞涂片 临床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学诊断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Ki-67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义明 郑杰 +5 位作者 姜云惠 沈金花 饶兰 范婉婷 谢军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E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ERCC1、Ki-67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为49.1%(143/291),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在腺癌的不同亚型中差异有显著性(P=0.008);EGFR基因突变组肿瘤直径的中位数小于野生型组(P=0.020);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淋巴结有无癌转移无相关性(P>0.050);鳞状细胞癌中ERCC1阳性率高于腺癌(P=0.039)。Ki-67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高于高、中分化(P=0.010);ERCC1、Ki-67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0.050)。结论 EGFR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相关,存在多种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ERCC1、Ki-67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突变 ERCC1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丁莉 韩义明 +2 位作者 郑杰 沈金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5年7月以双脱氧末端标记法行KRAS基因测序的结直肠癌根治标本378例,分析KRAS基因12/13密码子基因状态。结果 378例标本中,KRAS...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5年7月以双脱氧末端标记法行KRAS基因测序的结直肠癌根治标本378例,分析KRAS基因12/13密码子基因状态。结果 378例标本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野生型247例,突变型131例(34.7%)。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密码子G12突变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较高,而G13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实验共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以G12D、G12V、G13D三种类型最多,G12F(GGT〉TTT)为罕见突变类型。结论 KRAS基因突变的机制尚不明确,测序法能够判读少见的突变类型,有利于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测序 KRAS基因状态 G12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韩义明 饶兰 +4 位作者 丁莉 郑杰 杨婉 沈金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AF V600基因突变率为7.5%(11/146),与患者吸烟史有关(P=0.04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率为46.6%(68/146),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P<0.05)。共检测出4例同时具有BRAF V600(3例V600E及1例V600D)及EGFR基因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2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2例),两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患者BRAF V600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多见于无吸烟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BRAF V600 EGFR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筛查宫颈肿瘤方法的比较:ELISA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蛋白与FQ-PCR检测8种共用型HPV DNA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莉 邹先进 +2 位作者 郑杰 蔡兰 姚爱香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用ELIS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筛查宫颈癌。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活检标本1523例,活检前用棉拭子从标本中获取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8种亚型HR-HPV DNA,用ELISA... 目的:探讨用ELISA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筛查宫颈癌。方法:选取宫颈组织活检标本1523例,活检前用棉拭子从标本中获取宫颈脱落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8种亚型HR-HPV DNA,用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HR-HPV DNA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及宫颈癌中,分别为91.9%,92.8%,94.4%,91.7%,其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P=0.893);非肿瘤性病变人群HR-HPV DNA阳性率16.3%;FQ-PCR方法的特异性83.7%。ELISA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表达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2.4%,且宫颈病变级别越高,p16INK4a表达越强(r=0.773,P<0.001)。结论:FQ-PCR检测HR-HPV DNA用于筛查宫颈癌及CIN,敏感度高但特异性较低;ELISA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筛查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INK4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丽文 杨镇 +4 位作者 邹先进 张爱龙 肖亮 李岽健 乌剑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1-43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150、50、...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150、50、5mg/kg)VitE,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8周,8周末处死动物,HE、VG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标记物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VitE抑制模型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小肉芽肿直径(P<0.01),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ALT和AST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减少α-SMA阳性细胞数(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VitE对肝脏Hyp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VitE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和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HSC活化和增殖及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损害 氧化应激 维生素E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基因 被引量:17
12
作者 蔡兰 邹先进 罗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常见性病病原体基因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FQ -PCR技术 ,检测了临床送检标本 36 41份。结果 :淋球菌 (NGH) 1416份、沙眼衣原体 (CT) 116 5份、解脲支原体 (... 目的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常见性病病原体基因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FQ -PCR技术 ,检测了临床送检标本 36 41份。结果 :淋球菌 (NGH) 1416份、沙眼衣原体 (CT) 116 5份、解脲支原体 (UU) 76 5份 ,人乳头瘤病毒 (HPV6 .11) 2 14份、梅毒螺旋体 (TP) 81份 ,阳性率分别为 :2 6 % (36 8/ 1416 )、2 7% (315 /116 5 )、36 .5 % (2 79/ 76 5 )、77% (16 5 / 2 14)、2 1% (17/ 81)。阳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NGH、CT、UU、HPV6 .11、TP阳性标本DNA平均拷贝数 :2 .3× 10 6、8.5× 10 5、2 .4× 10 4 、5 .6× 10 7、3 .8× 10 5。 146例治疗后复查 ,其转阴率为NGH6 3 .9% (39)、CT70 % (33)、UU44 .7% (17)。治疗后复查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DNA拷贝平均数有明显下降。结论 :实时FQ -PCR技术检测常见性病病原体基因 ,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性高、定量准确等优点 ,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检测p16^(INK4a)蛋白用于宫颈癌筛查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莉 邹先进 +1 位作者 蔡兰 姚爱香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32-1634,共3页
关键词 P16^INK4A蛋白 ELISA检测 宫颈癌 筛查方法 人类乳头瘤病毒 ELISA方法 应用 免疫组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外阴及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义明 范婉婷 +2 位作者 谢军花 杨婉 邹先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74-2774,共1页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最大直径约9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cm×6cm×3.5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最大直径约0.... 例1患者女,49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10年余就诊。查体:外阴部见最大直径约9cm葫芦状包块.边界清楚。行局部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巨检:大小9cm×6cm×3.5cm.结节状,境界清楚,表面被覆皮肤,皮肤表面见最大直径约0.2—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女性外阴 阴道 皮肤表面 无痛性肿物 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 大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艳明 蔡兰 邹先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11Z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Bax和Ki6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两步法观察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GIST中有20例表达Bax(55.6%),21例表达Ki67(58.3%)。Bax和Ki6... 目的探讨Bax和Ki6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两步法观察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GIST中有20例表达Bax(55.6%),21例表达Ki67(58.3%)。Bax和Ki67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Kappa检验表明,Bax和Ki67在GIST中表达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结论Bax和Ki67可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客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BAX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活检组织EB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兰 罗凯 +2 位作者 刘颖 谢军花 邹先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PCR检测EBV -DNA阴性 ...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PCR检测EBV -DNA阴性 5 2例 ,其中 5 1例为炎性病变 ,另 1例为腺癌 ;EBV -DNA阳性 14例 ,其中 13例为鳞状细胞癌 ,另 1例虽为炎症。但部分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ISH检测EBV阳性 4 9例 ,其中 4 7例为炎性病变 2例为癌。EBV阳性 17例 ,其中 12例为癌 ,5例为炎性病变。FQ -PCR和ISH检测EBV结果 ,经卡方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BV感染与鼻咽癌有高度相关性。FQ -PCR检测EBV具有方法简单、快速、定量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饶兰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患行女性,59岁,因反复血尿5年,尿频、尿急1个月入院,膀胱镜检发现新生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病查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2个月.患者再发血.尿,伴尿频、尿痛,CT平扫示膀胱腔内... 患行女性,59岁,因反复血尿5年,尿频、尿急1个月入院,膀胱镜检发现新生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病查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2个月.患者再发血.尿,伴尿频、尿痛,CT平扫示膀胱腔内团块状混杂密度影,与膀胱左后壁连接紧密,病灶大小5.5cm×5.2cm.临床诊断:膀胱肿瘤复发,遂行膀胱切除术并肠代膀胱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术后梭形细胞结节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义明 范婉婷 +2 位作者 谢军花 杨婉 邹先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537-538,共2页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外阴及下生殖道,少数病例可发生在男性阴囊、腹股沟等处。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标本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瞿文珍 邹先进 黄爱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利用宫颈标本建立快速、灵敏检测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 .18型感染的方法。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 ,检测 16 5例异常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标本HPV 16 .18型感染状况。结果 FQ -PCR... 目的 探讨利用宫颈标本建立快速、灵敏检测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 .18型感染的方法。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 ,检测 16 5例异常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标本HPV 16 .18型感染状况。结果 FQ -PCR检测宫颈细胞标本LSIL 6 0例 ,HSIL5 1例 ,ASC 4 0例 ,鳞状细胞癌 13例。HPV16 .18型DNA阳性率分别为31%、6 8%、30 %、12 / 13。活检组织标本 :CINⅠ级阳性率 4 2 % (38/ 39) ,Ⅱ为 12 / 19,Ⅲ级为 11/ 15 ,鳞癌为 74 % (2 3/ 31)。结论 FQ -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标本HPV16 .18型感染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在临床日常工作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莉 邹先进 蔡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2-503,共2页
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单胚层高度特殊化的畸形瘤,在临床病理检查中并不少见,但卵巢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则很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月经经期延长3个月。彩超提示右侧附件包块。患者无腹痛... 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单胚层高度特殊化的畸形瘤,在临床病理检查中并不少见,但卵巢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则很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月经经期延长3个月。彩超提示右侧附件包块。患者无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颈部未触及甲状腺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