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指向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邵锋星
王红燕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37,共3页
-
基金
2020年度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向美课堂:学科育人视域下课堂重构的校本探索”(课题编号:20ZM14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基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布置一堆习题”“仅提供标准答案”的现状,启动“向美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落实“微项目学习”“设计型学习”“分享式学习”三项行动,变革学与教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关键词
教学方式变革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微项目学习
设计型学习
分享式学习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科学方法教育:拓展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环节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景苑小学
-
出处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4-68,共5页
-
文摘
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得以拓展和实现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明确而系统的训练,小学生才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科学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有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在概念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在项目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等策略。
-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方法教育
实验教学
概念教学
项目教学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促进深层次理解:基于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
-
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年第12期47-50,共4页
-
文摘
科学概念一直是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提倡:体现连贯,系统发展对概念的理解;聚焦实践,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促进综合,获得对概念的整体理解。从而实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促进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
关键词
科学概念
促进理解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
分类号
G424.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概念重建模式及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69,共2页
-
文摘
概念重建教学模式实施的一般程序为定向参与、引导探究、建构交流、解释拓展、反思评价。其实施策略有:调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科学过程技能;鼓励学生做出解释,生成概念;提供反思与概念发展的平台。
-
关键词
概念重建
小学科学教学
运用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5
- 5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1年第9期91-92,共2页
-
文摘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多种材料的导电性时,有6个实验小组的钥匙是导电的,有两个小组的钥匙是不导电的。但该两组学生因受从众心理影响,有一组跟随其他组汇报钥匙“导电”,另一组则汇报“实验没有成功”。
-
关键词
中学生
实证意识
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
培养
导电性
心理影响
检测器
-
分类号
G6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生“光”的前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策略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3期279-282,共4页
-
文摘
本研究采用团体测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378名正式学习"光"课程之前的小学生进行了前概念的探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对于光的传播路径概念、光与阴影概念、平面镜反射光线概念、凸透镜折射光线概念、光和热的关系概念方面存在多种类型的前概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还提出了促进五年级学生"光"的前概念转变的相关策略,主要有"科学游戏"策略、"架桥"策略、对比实验策略。
-
关键词
小学生
光
前概念
概念转变
教学策略
-
分类号
G622.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为理解而教: 基于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杭州钱塘新区景苑小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3期65-68,共4页
-
文摘
科学概念一直是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素养发展的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包括挖掘开发学习主题育人价值、研制内化概念理解学习目标、启发促进学习主体积极思考、建构趋向核心概念学习进程、开发运用真实情境评测任务等五个方面的过程和要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实现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更好发挥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
关键词
科学素养
深层次理解
科学概念教学
-
分类号
G623.9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长时探究:涵义、价值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1年第5期44-47,共4页
-
文摘
一、“长时探究”的涵义
所谓“长时探究”教学策略,是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的、较长时间的、连续不中断的观察实验活动。
-
关键词
涵义
价值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实验活动
-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主题式诊疗”:小学科学教师研训范式的实践探索
- 9
-
-
作者
来文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省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景苑小学
-
出处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8年第3期9-12,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2016年教育科研年度规划课题“四式并举: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研训范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2016SC036)”结题报告的主要成果之一
-
文摘
研究发现“主题式诊疗”是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训范式,其由“聚焦问题,确定框架”“科学记录,展示观点”“诊断分析,实践改进”“深度研讨,认知提升”四大环节构成。这是一种基于实证展开的研究,通过运用该范式对50个典型课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对当下小学科学教师研训实效的提升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主题式诊疗
小学科学教师
研训范式
实践研究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科学“先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2年第5期93-94,共2页
-
文摘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学习者的心灵发生了变化,其本质在于学习者的生命提升,学习者发生变化的地方只在他自己身上,学习说到底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即把教化为学,将可以交付给学生的尽量交付给学生,把可以由学生自主学的部分尽可能让他自己做。让学生先学,看看哪里需要帮助再适时地介入,此即“先学后教”。“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理念。在尝试探索小学科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关键需做好“先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设计
先学后教
学习者
学生
教育
交付
教师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概念不相容原理及其对儿童科学概念转变的启示例谈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2年第11期15-16,共2页
-
文摘
所谓概念转变,是指学生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有关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大都来自建构主义思想。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转变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探索,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概念转变教学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是科学教育发展较早的美国,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科学教学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本文拟对传统概念转变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困境分析的同时,详细介绍概念不相容原理及其对概念转变教学的启示。
-
关键词
概念转变学习
科学概念
不相容
原理
儿童
建构主义思想
教学探索
实践效果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与建构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
-
出处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7年第6期50-51,共2页
-
文摘
不久前,在全省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中,我借二年级学生执教“空气占据空间”内容,为与会代表研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提供“靶子”.空气虽然是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重要物质,但是看不见、摸不着,要让低年级儿童理解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空气占据空间有较大的难度.我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和学习科学概念的规律,精心设计认知冲突.
-
关键词
空气
空间
科学概念
标准培训
课堂教学
二年级
儿童
-
分类号
X831.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避免传播“惰性知识”
- 13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
-
出处
《小学科学》
2023年第16期1-1,共1页
-
文摘
在科学课堂上,一些教师往往以现成的知识传递为目标追求,强调帮助学生获得结论性知识,缺少对学生作为鲜活生命体全面发展需要的关注,缺少对蕴含在课程、教材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中,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育人价值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上,实际上是在教“惰性知识”,“育”以服从、适应、执行他人意志为生存方式的人,学生内在生命中的探索欲望和主动精神,常常受到压抑,甚至逐步磨灭。科学课堂如何避免传递“惰性知识”,是当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
关键词
科学课堂
探索欲望
一线教师
目标追求
知识传递
教学内容
结论性
惰性知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 14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1年第11期60-61,共2页
-
文摘
教材内容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分析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风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动植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
关键词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岩石圈
教材内容
小学科学
教学分析
动植物
五年级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基于“生成整体论”的科学教学设计初探
- 15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景苑小学
-
出处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年第24期52-54,共3页
-
文摘
作为一种观察理解世界的新的思维方式,生成整体论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生成性。从生成整体论的视角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生成过程。教学的生成整体性主要表现为具有突现性、生成性和自组织性。为了使生成整体性教学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科学教学必须设计整体的学习任务;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真实的学习环境。
-
关键词
生成整体论
科学教学
生成整体
教学设计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科学教学的三个重点
- 16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专家组
杭州市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
-
出处
《湖北教育》
2023年第10期1-1,共1页
-
文摘
进入21世纪后,加强科学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主要指向: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让科学知识更具解释力的价值;从学科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形成的角度展开教学,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关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应体现连贯、聚焦实践、促进综合,实现学生的深层次理解。
-
关键词
学科知识结构
青少年学生
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
科学素养
育人价值
认知结构
创新能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差异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 17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差异性实验是指实验的现象或结果是人们意想不到的、违反直觉的、似非而是的实验,其特点是与学生的前概念相悖,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认知失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很难接受事物的“差异性”,因为这些差异性与他们的前概念相矛盾,但是,正是这些矛盾,有效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差异的欲望和冲动。例如“覆杯实验”: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杯口朝下。
-
关键词
差异性
实验
课堂教学
设计
前概念
玻璃片
学生
杯子
-
分类号
TQ171.684
[化学工程—玻璃工业]
-
-
题名小学生电学前概念调查报告
- 18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第6期24-25,共2页
-
文摘
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总是带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而获得的前概念进入学习。因此,科学学习过程也常常被认为是学生原有概念的丰富和修正、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教科版等多个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主要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电"单元和六年上册"能量"单元。事实上,"电"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
-
关键词
前概念
小学生
学习科学
调查
电学
日常生活
学习过程
概念转变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有效促进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 19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2年第9期60-61,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相关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没有真正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建构。本文拟从类比分析和生活提炼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概念的感知、形成、理解和运用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一、类比分析,生成具体景像案例1:
-
关键词
教学策略
科学概念
学生
类比分析
教学改革
概念学习
科学教育
实践效果
-
分类号
N4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构建简约高效的科学课堂——以《拱形的力量》为例
- 20
-
-
作者
邵锋星
-
机构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
-
出处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
文摘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简约"的教学,要体现这一思想,需要教师更为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必要时合并、缩减过多教学环节,整合细小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个教学环节。本文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拱形的力量》一课为例,
-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力量
简约
教学环节
六年级
教科版
缩减
教师
-
分类号
G62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