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格位阳离子共掺提升LiScSi_(2)O_(6)∶Cr^(3+)近红外荧光粉的光吸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世杰 伍宇博 +2 位作者 段道川 邵起越 蒋建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3,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Na^(+)、In^(3+)、Ge^(4+)单掺或共掺杂的LiScSi_(2)O_(6)∶Cr^(3+)荧光粉,通过漫反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量子效率测试等手段对其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In^(3+)、Ge^(4+)等...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Na^(+)、In^(3+)、Ge^(4+)单掺或共掺杂的LiScSi_(2)O_(6)∶Cr^(3+)荧光粉,通过漫反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量子效率测试等手段对其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In^(3+)、Ge^(4+)等离子单独掺杂均可提升LiScSi_(2)O_(6)∶Cr^(3+)荧光粉对460 nm蓝光的吸收,而多格位阳离子共掺可进一步增强光吸收能力,吸收效率可从最初的50.5%提升至60.9%。多格位离子单掺或共掺引起Cr^(3+)占据八面体结构畸变程度增加,从而导致光吸收增强。优化荧光体系LiSc_(0.4)In_(0.6)Si_(1.6)Ge_(0.4)O_(6)∶Cr^(3+)的近红外发射峰波长为860 nm,半高宽为160 nm,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72.5%和41.8%,封装制成的荧光转换型LED器件在10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光输出功率为63.1 mW,近红外电光转换效率为22.3%,表现出较好的近红外发光综合性能。本研究工作为增强Cr^(3+)激活近红外荧光粉的光吸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Cr^(3+)激活 多格位掺杂 光吸收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阴离子取代调控ZnGa_(2)O_(4):Cr^(3+)近红外发光
2
作者 伍宇博 于世杰 +1 位作者 黄前兴 邵起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3-931,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ZnGa_(2)O_(4):xCr^(3+),yMgF_(2)荧光粉,并研究其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MgF_(2)掺杂起主导作用的是F离子,F/O阴离子取代形成局域环境不同的[CrO_(6)]和[Cr(O,F)_(6)]发光中心,使ZnGa_(2)O_(4):Cr^(...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ZnGa_(2)O_(4):xCr^(3+),yMgF_(2)荧光粉,并研究其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MgF_(2)掺杂起主导作用的是F离子,F/O阴离子取代形成局域环境不同的[CrO_(6)]和[Cr(O,F)_(6)]发光中心,使ZnGa_(2)O_(4):Cr^(3+)发光谱显著宽化。进而通过增加Cr^(3+)浓度使发射谱不断红移,实现了峰值波长689~900nm波段可调发光;稳/瞬态光谱学分析表明谱峰大幅红移来自于不同Cr^(3+)发光中心间的能量传递。优化样品ZnGa_(2)O_(4):0.1Cr^(3+),0.2MgF_(2)(ZMGOF∶0.1Cr^(3+))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蓝光激发下宽带近红外发射覆盖700~1200nm波段,峰值波长885nm、半高宽215nm;且具有较为优异的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92.3%和48.1%,100℃强度保持率约89.6%。采用ZMGOF:0.1Cr^(3+)荧光粉封装制成的LED器件在100mA电流驱动下近红外光输出功率约34.5mW,能量转换效率约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LED 近红外 Cr^(3+)激活 阴离子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掺杂锆钛酸铅(PSZT)薄膜的电可调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起越 董岩 +1 位作者 方峰 蒋建清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4,共4页
采用sol-gel工艺制备了Sr掺杂Pb(Zr,Ti)O3薄膜(Pb1-xSrxZr0.52Ti0.48O3,PSZT),研究了Sr含量(x=0.2~0.8)对PSZT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r含量增加,PSZT由四方相转变为立方相,相变温度降低,逐渐由铁电相向顺电相转变。薄膜... 采用sol-gel工艺制备了Sr掺杂Pb(Zr,Ti)O3薄膜(Pb1-xSrxZr0.52Ti0.48O3,PSZT),研究了Sr含量(x=0.2~0.8)对PSZT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r含量增加,PSZT由四方相转变为立方相,相变温度降低,逐渐由铁电相向顺电相转变。薄膜的εr、可调率和tanδ随Sr含量增加逐渐减小,这与Sr含量的增加导致PSZT薄膜晶格收缩有关。当x(Sr)为0.6时,PSZT薄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1MHz):可调率为48%,tanδ为0.02,表明PSZT有望成为电可调微波器件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锆钛酸铅 Sr掺杂 电可调性能 sol—ge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碳前体在高k氧化物薄膜化学气相沉积上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邵起越 袁涛 +4 位作者 李爱东 董岩 方峰 蒋建清 刘治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4-577,共4页
通过一种简便可行的合成工艺,成功合成了3种具有良好挥发性的无碳前体:无水硝酸钛、硝酸锆和硝酸铪。以这些无水金属硝酸盐为前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成功淀积了具有良好介电性能的3种高介电常数(high-k)氧化物薄膜:TiO2、ZrO2和... 通过一种简便可行的合成工艺,成功合成了3种具有良好挥发性的无碳前体:无水硝酸钛、硝酸锆和硝酸铪。以这些无水金属硝酸盐为前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成功淀积了具有良好介电性能的3种高介电常数(high-k)氧化物薄膜:TiO2、ZrO2和HfO2薄膜。这类不含碳的金属前体能直接在Si衬底上气相沉积,无需引入氧化气体,且沉积温度较低,可避免低介电常数界面层生成,在化学气相沉积栅介质薄膜方面独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硝酸盐 化学气相沉积(CVD) 高介电常数(high—k)栅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工科院校的固体物理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邵起越 《技术物理教学》 2008年第3期13-14,共2页
固体物理学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工科院校本科专业,特别是机械电子工程、硅酸盐工程、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开设固体物理课程,使工科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固体物理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他们知识结构的... 固体物理学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工科院校本科专业,特别是机械电子工程、硅酸盐工程、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开设固体物理课程,使工科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固体物理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他们知识结构的理工结合,扩大科学视野;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物理学 工科院校 物理教学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电气自动化 本科专业 高新技术 物理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YAG:Ce^3+荧光粉的温度猝灭性质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慧娟 邵起越 +3 位作者 董岩 蒋建清 梁超 何锦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4-988,共5页
荧光粉的温度猝灭性质是影响白光LED的光效、光色参数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不同激活剂浓度,不同元素掺杂的Y3-xCexAl5O12(YAG∶Ce3+)荧光粉在460nm光激发下的变温亮度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YAG∶Ce3+荧光粉的发光... 荧光粉的温度猝灭性质是影响白光LED的光效、光色参数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不同激活剂浓度,不同元素掺杂的Y3-xCexAl5O12(YAG∶Ce3+)荧光粉在460nm光激发下的变温亮度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YAG∶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下降,同时发射光谱红移。Ce含量为0.07(原子数分数)的YAG∶Ce3+荧光粉,150℃下亮度值约为室温时的89%,200℃时的发射光谱相对室温的红移了约10nm。Ce含量的改变对YAG∶Ce3+荧光粉的热猝灭性质影响较小。Lu的掺杂使YAG∶Ce3+荧光粉的发射波长蓝移,同时会显著改善荧光粉的热猝灭性能。Gd的掺杂使荧光粉的发射波长红移,同时也会导致热猝灭性能的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YAG:Ce^3+荧光粉 温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Ca_8Mg(SiO_4)_4Cl_2:Eu^(2+),Dy^(3+)发光粉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超 邵起越 +2 位作者 韩学林 董岩 蒋建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LED用Ca8Mg(SiO4)4Cl2:Eu和Ca8Mg(SiO4)4Cl2:Eu,Dy绿色发光粉。研究发现:共掺Dy可以明显地提高Ca8Mg(SiO4)4Cl2:Eu发光粉的发光性能,表明Dy3+和Eu2+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过程。当Dy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2时...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LED用Ca8Mg(SiO4)4Cl2:Eu和Ca8Mg(SiO4)4Cl2:Eu,Dy绿色发光粉。研究发现:共掺Dy可以明显地提高Ca8Mg(SiO4)4Cl2:Eu发光粉的发光性能,表明Dy3+和Eu2+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过程。当Dy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2时,发光粉505nm处绿光发射的强度约提高12%。通过对Dy3+和Eu2+光谱特性的分析,Dy3+和Eu2+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可归因于无辐射交叉弛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Ca8Mg(SiO4)4Cl2:Eu2+ Dy3+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工艺对合成BaAl_(12)O_(19):Mn^(2+)绿色荧光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学林 董岩 +3 位作者 沈超 陈蓉 邵起越 蒋建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36-1438,1441,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BaAl12O19:Mn2+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沉淀工艺参数对该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pH值等共沉淀条件,可以获得Al3+、Ba2+、Mg2+、Mn2+离子的完全沉淀,并使其中的Al3+以结晶碳酸铝铵形式沉淀,沉淀产物经...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BaAl12O19:Mn2+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沉淀工艺参数对该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pH值等共沉淀条件,可以获得Al3+、Ba2+、Mg2+、Mn2+离子的完全沉淀,并使其中的Al3+以结晶碳酸铝铵形式沉淀,沉淀产物经1200℃×1h煅烧后得到松软超细粉体;调节料液中Mg的掺杂量,制备出单相BaAl12O19:Mn2+荧光粉;料液滴加速度,陈化时间对荧光粉的颗粒大小和形貌有很大影响,通过试验给出了最佳滴加速度及陈化时间范围;该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与商用荧光粉相当,粒度可控制在1~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Al12O19:Mn^2+ 化学共沉淀法 荧光粉 P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SiF_6∶Mn^(4+)荧光粉湿热环境下的劣化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沙然 邵起越 +1 位作者 董岩 蒋建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763,共7页
研究了白光LED用K_2Si F_6∶Mn^(4+)红色荧光粉湿热环境下的发光性能劣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环境中水汽的侵蚀可导致K_2Si F_6∶Mn^(4+)荧光粉发光性能劣化,且温度升高可加剧该劣化过程。85%湿度/70℃下处理6 h,K_2Si F_6∶7%Mn^(4+... 研究了白光LED用K_2Si F_6∶Mn^(4+)红色荧光粉湿热环境下的发光性能劣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环境中水汽的侵蚀可导致K_2Si F_6∶Mn^(4+)荧光粉发光性能劣化,且温度升高可加剧该劣化过程。85%湿度/70℃下处理6 h,K_2Si F_6∶7%Mn^(4+)荧光粉相对亮度降至初始值的25%。荧光粉中Mn^(4+)含量越高,湿热条件下的性能劣化越显著。基于湿热处理前后荧光粉的XRD、表面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的对比分析,发现湿热环境下K_2Si F_6∶Mn^(4+)荧光粉的劣化主要是由于表面水汽侵蚀产物强吸收400~700 nm的可见光,降低荧光粉的激发效率以及再吸收荧光粉的发射光。水热后处理可使K_2Si F_6∶Mn^(4+)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结晶性提高,从而显著改善其耐水性。85%湿度/70℃下处理6 h,水热后处理K_2Si F_6∶7%Mn^(4+)荧光粉的相对亮度仍可保持初始值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SiF6∶Mn^4+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劣化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流量对TiAlCN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仇月东 曾宇乔 +4 位作者 谭臻 张旭海 邵起越 谈淑咏 蒋建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1-836,共6页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系列Ti Al CN涂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溅射过程中N2流量,Ti Al CN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很小的N2流量会导致Ti Al CN涂层的晶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着N2流量的增加,涂层物相组成由fcc-(Ti Al...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系列Ti Al CN涂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溅射过程中N2流量,Ti Al CN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很小的N2流量会导致Ti Al CN涂层的晶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随着N2流量的增加,涂层物相组成由fcc-(Ti Al)C相转变为更为复杂的fcc-(Ti Al)(CN)相,同时析出hcp-(Al Ti)(CN)新相。N2流量的进一步增加使得涂层物相最终转变为以hcp-(Al Ti)(CN)为主导的相结构。此外,N2流量还会促进涂层中非晶碳的析出。N2流量为0.5 m L/min时,Ti Al CN涂层由于多相共存,晶粒显著细化,尺寸约为10~20 nm,此时涂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CN涂层 射频磁控溅射 纳米复合 超硬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纳米粉体的研究
11
作者 陈希宇 邵起越 张苗苗 《科技风》 2015年第9期73-73,共1页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近年来成为了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纳米材料的性质受其尺寸、形貌、结构、组成以及结晶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纳米材料尺寸控制方法日趋完善的今天,研究如何控制大小而实现其在一些功能方面的...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近年来成为了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纳米材料的性质受其尺寸、形貌、结构、组成以及结晶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纳米材料尺寸控制方法日趋完善的今天,研究如何控制大小而实现其在一些功能方面的特性是很有价值的。本项目主要针对MgO进行研究并使用能生产具有特殊性质产物的方法—熔盐法。它能帮助我们有效的降低粒径,从而很好地达到试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粉体 熔盐法 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BaMgAl_(10)O_(17):Eu^(2+)荧光粉的合成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岩 蒋建清 +3 位作者 顾维杰 陈蓉 吴直森 邵起越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5-2229,共5页
使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细粒径、分散性好的圆饼状α-Al2O3粉体,并以此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粒径细小、颗粒形貌规则的高性能BaMgAl10O17:Eu2+(BAM)荧光粉,重点研究合成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及颗粒生长等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铝原料颗粒对最... 使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细粒径、分散性好的圆饼状α-Al2O3粉体,并以此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粒径细小、颗粒形貌规则的高性能BaMgAl10O17:Eu2+(BAM)荧光粉,重点研究合成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及颗粒生长等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铝原料颗粒对最终BAM荧光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径起到重要作用,经过1500℃煅烧2h后生成的BAM仍基本维持原α-Al2O3颗粒的圆饼状外形,颗粒粒径仍为2.5μ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高温固相法制备BAM荧光粉的过程中,1000℃时,首先在α-Al2O3颗粒表面反应形成一层BaAl2O4相,当温度继续升高,MgO参与反应,通过BaAl2O4层进行传质过程,并最后完全转变为BaMgAl10O17相。发光性能测试表明:使用自制氧化铝制备的BAM荧光粉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其发射光谱峰的强度和半峰宽与使用商用氧化铝原料所制得的荧光粉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合成机理 粒径 氧化铝
原文传递
氮流量比对磁控溅射(CoCrFeNi)N_x高熵合金薄膜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东 谈淑咏 +3 位作者 霍文燚 张旭海 邵起越 方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90,共6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CoCrFeNi)Nx高熵薄膜,研究了氮流量比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流量比条件下制备的(CoCrFeNi)Nx薄膜,都具有致密的组织、简单的FCC结构并呈现(200)择优取向。随着氮流量比从10%提高...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CoCrFeNi)Nx高熵薄膜,研究了氮流量比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流量比条件下制备的(CoCrFeNi)Nx薄膜,都具有致密的组织、简单的FCC结构并呈现(200)择优取向。随着氮流量比从10%提高到30%,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之增大,其最大值达到14 GPa和212 GPa;电阻率基本上呈增大的趋势,最大值达到138μΩ?cm;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随之减小,薄膜饱和磁化强度最高为427.43 emu/cm^3。薄膜的矫顽力约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磁控溅射 (CoCrFeNi)Nx 硬度 电阻率 磁性能
原文传递
钯氮共掺杂TiO_2薄膜的光催化还原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海洋 何菲 +2 位作者 张旭海 邵起越 方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5-260,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钯氮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Pd含量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吸收光谱和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N共掺杂TiO_2薄膜具有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混合的结构,Pd的掺杂使TiO_2从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Pd元素...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钯氮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Pd含量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吸收光谱和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N共掺杂TiO_2薄膜具有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混合的结构,Pd的掺杂使TiO_2从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Pd元素主要以PdO的形式存在于薄膜表面。随着Pd含量的提高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致密度减小。薄膜吸收光谱的吸收限,逐渐向可见光方向移动。Pd含量为0.4%(原子百分比)的薄膜,具有最优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光催化 磁控溅射 二氧化钛
原文传递
Phase-, shape- and siz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YF_4:Yb^(3+),Er^(3+) nanoparticles using rare-earth acetate precursors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东东 邵起越 +1 位作者 董岩 蒋建清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32-1036,共5页
Hexagonal-phase NaYF4:Yb3+,Er3+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 with a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using rare-earth acetates as precursors.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pha... Hexagonal-phase NaYF4:Yb3+,Er3+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 with a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using rare-earth acetates as precursors.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of the UCNP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morphology and phase with temperature and time,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cubic phase to hexagonal phase for NaYF4:Yb3+,Er3+ UCNPs was consistent with a dissolution/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UCNP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solvent ratio and the precursor ratio,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Yb3+ Er3+ chemical synthesis crystal growth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