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某高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川渝地区人才需求分析
1
作者 邱红梅 蒋文高 +2 位作者 冉冬芝 李小丽 蒋青松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319-2322,共4页
目的 探讨川渝地区药学相关企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方法 聘请第三方公司对重庆市某高校2019-2021届药学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去向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药学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结果 该校药学毕业生51.37%就业于川渝地区的... 目的 探讨川渝地区药学相关企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方法 聘请第三方公司对重庆市某高校2019-2021届药学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去向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药学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结果 该校药学毕业生51.37%就业于川渝地区的医药卫生企业,82.82%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能力/素质评价较高,满意度达100.00%。药学相关企业在药物研发、质量控制、药品注册、药品销售与学术推广等方面人才需求较大;对人才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要求较高。结论 该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符合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应结合产业需求,完善培养方案,促进产教融合,培养符合现代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生物医药 川渝地区 人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转基因大豆事件AtARA6-A001外源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及其应用
2
作者 孙星邈 侯云龙 +3 位作者 王英哲 关诗宇 邱红梅 张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事件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法获得,其受体为沈农9号,具有耐盐特性,目前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为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基因检测方法,推进该转基因事件生物安全评价工作。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A... 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事件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法获得,其受体为沈农9号,具有耐盐特性,目前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为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基因检测方法,推进该转基因事件生物安全评价工作。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为研究对象,利用Southern杂交方法及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了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插入位点的位置和方向。同时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外源T-DNA的左右侧翼序列,并基于左右旁侧序列,建立了转AtARA6基因耐盐大豆A001事件的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此方法能特异性检测转基因大豆植株AtARA6-A001根、茎、叶、花和种子样品,并且能够特异性识别转基因大豆事件的身份,这为后续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的检测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侧翼序列 重测序 定性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模式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药理学教学效果初探
3
作者 蒋青松 冉冬芝 邱红梅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20级(125人,对照组)和2021级(106人,观察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第二版)》“第24章甲状腺激素及...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20级(125人,对照组)和2021级(106人,观察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第二版)》“第24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为教学内容。观察组学生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导入、提出学习目标、前测、开展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6个阶段),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62.17±15.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9±16.46)分(P<0.05);观察组、对照组学生分别以60~<65分(22人,20.75%)及<40分(25人,20.00%)者居多;观察组学生在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教学效果3个方面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各方面的自我评价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PPS教学模式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贴合“新医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BOPPPS教学模式 中西医临床医学 本科教学 药理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春大豆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聂波涛 刘德泉 +5 位作者 陈健 崔正果 侯云龙 陈亮 邱红梅 王跃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8-2266,共19页
大豆种质资源是品种改良的关键。本研究对334份我国北方春大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分段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334份大豆种质划分为4... 大豆种质资源是品种改良的关键。本研究对334份我国北方春大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分段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334份大豆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Ⅲ主要为吉林地区杂交育成大豆品种,在本地区平均单产高,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表明, 5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产量因素、品质因素、株高因素、分枝与开花因素和开花至成熟时间因素,累计贡献率达到79.76%。使用DTOPSIS法对大豆品种进行评分,综合表现最好的是编号36的大豆品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株荚数、百粒重、油分、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对单产影响显著;油分、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和开花时间对蛋白质影响显著;蛋白质、百粒重、开花时间、开花至成熟时间、单株荚数和单产对油分影响显著。依据分段线性回归分析,并综合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方程,构建高产大豆理想株型为:主茎节数尽量增加;五节高8.00~14.70 cm;单株荚数大于132.83个;分枝数在6个左右;开花时间57.16 d左右;开花至成熟时间大于61.29d,整个生育日期控制在霜降期以内;不倒伏或轻倒;单株粒数250.43粒左右;蛋白质38.87%左右;油分大于19.27%;百粒重19.45~22.55g。高产高油大豆理想株型为:株高113.50~114.45cm左右;五节高12.15~14.70 cm;主茎节数不超过25.15节;单株荚数132.83~142.65个;分枝数0~3.00个;不倒伏或轻倒;开花时间57.16 d左右;开花至成熟时间61.29~69.00 d;单株粒数249.63粒左右;百粒重19.25~22.55 g。高产高蛋白大豆理想株型为:株高113.50~114.45cm左右;五节高8.00~10.55cm左右;主茎节数19.42节左右;单株荚数132.83~138.96个;分枝数4.72个左右;倒伏性可为轻倒;开花时间63.00d左右;开花至成熟时间68.52d左右;单株粒数227.54~250.43粒;百粒重小于19.20g。本研究揭示了北方春大豆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和丰富的基因潜力,是优质的大豆育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分段线性回归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型鉴定与分析
5
作者 刘念析 钱雪艳 +9 位作者 邱红梅 刘月 厉志 刘佳 王英男 谭化 刘晓冬 王玉民 董英山 李玉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2-2000,共9页
大豆是光周期敏感作物,大豆的生育期除了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发现,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位点包括E1~E12和J基因,其中E1~E4是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主要基因。本研究鉴定了250份大豆材料的E1~E4基因型及... 大豆是光周期敏感作物,大豆的生育期除了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发现,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位点包括E1~E12和J基因,其中E1~E4是调控大豆开花和成熟的主要基因。本研究鉴定了250份大豆材料的E1~E4基因型及开花、成熟表型,通过关联分析发现,E1、E3基因与始花期、成熟期间的关系最密切,显性的E1、E3基因均有延迟开花的作用,隐性变异由于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开花提前。结果显示,大豆基因型组合可分为10组,分别为e1-nle2e4、e1-nlE2E3e4、e1-nle2E4、e1-nlE2E4、e1-asE2E4、e2e3e4、e1-ase2E4、E1e2E4、E1E2e3e4、E1E2E4,不同基因型组合决定了大豆生育期的多样化和对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分子模型,对于培育特定生态区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基因型 分子育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脂代谢及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邱红梅 杨发建 +3 位作者 张琴 何琦 金磊 杨俊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1-664,共4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er)对高脂兔模型脂代谢和血管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月建立高脂兔动物模型。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普食组)、高脂模型组、高脂+Ber组[28、112mg/(kg....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er)对高脂兔模型脂代谢和血管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月建立高脂兔动物模型。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普食组)、高脂模型组、高脂+Ber组[28、112mg/(kg.d)]、高脂+非诺贝特组[30 mg/(kg.d)]。2月后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基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t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和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B type 1,SR-B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普食组相比,高脂模型组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内膜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iNOS和SR-B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高脂+Ber处理组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粥内膜脂质沉积减轻,泡沫细胞明显减少,iNOS和SR-B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Ber具有明显的调血脂和抗血管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iNOS和SR-B1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动脉粥样硬化 调血脂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B类1型清道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颜色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邱红梅 陈亮 +8 位作者 侯云龙 王新风 陈健 马晓萍 崔正果 张玲 胡金海 王跃强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99-2313,共15页
大豆种子颜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和进化性状,在驯化过程中种皮从黑色逐渐演变成黄、绿、褐及双色,子叶从绿色进化出黄色。深色种子中含有较多的天然色素——花色素,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因此,种子颜色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对进化理论和实际... 大豆种子颜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和进化性状,在驯化过程中种皮从黑色逐渐演变成黄、绿、褐及双色,子叶从绿色进化出黄色。深色种子中含有较多的天然色素——花色素,具有药用和营养价值。因此,种子颜色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对进化理论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种子中色素含量及组分构成导致多样的种皮颜色,其分子调控机制复杂。本文主要阐述了控制大豆种子颜色的遗传位点、相关基因与调控机制、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9个经典遗传位点I、R、T、O、W1、K1、G、D1、D2和相关分子标记,以及位点间的相互作用;23个调控种子颜色的相关基因,与部分基因等位变异的调控机制;相关基因参与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和主要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通过综述归纳了大豆种皮、种脐、子叶颜色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利用遗传位点、基因、等位基因调控机制及类黄酮代谢途径绘制出调控网路,以期为种子外观品质及花色苷组分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颜色 遗传调控 相关基因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9
8
作者 邱红梅 邓辛香 彭忠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使用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208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予以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两组均为104例。比较两组的抗病毒药物...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使用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208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予以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两组均为104例。比较两组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心理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并分析上述因素与药物使用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P<0.05),而心理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药物使用依从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措施通过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生活质量来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个体化护理 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蛋白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邱红梅 刘春燕 +7 位作者 张代军 辛秀君 王家麟 王晶 单彩云 单大鹏 胡国华 陈庆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利用双向电泳及MALDI-TOF-MS技术分析绥农10号真叶接种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后的蛋白质组变化。在抗病品种绥农10号叶片中共获得1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有12个上调表达,6个下调表达,1个特异表达(仅在接种后出现)。利用生物质谱分析8个上... 利用双向电泳及MALDI-TOF-MS技术分析绥农10号真叶接种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后的蛋白质组变化。在抗病品种绥农10号叶片中共获得1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有12个上调表达,6个下调表达,1个特异表达(仅在接种后出现)。利用生物质谱分析8个上调表达点、1个下调表达点和1个特异表达点,最终鉴定得到8个有注释功能的蛋白,根据功能可分为4类,第1类为参与新陈代谢的蛋白,包括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亚基及前体、琥珀酰-辅酶A;第2类为参与信号传导的蛋白,包括激酶受体类蛋白、氧化还原酶和半胱氨酸氧化还原酶;第3类为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包括衣壳蛋白的zeta-3亚基;第4类为转录因子,是参与茉莉酸介导的F-box蛋白。这些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抗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抗病相关蛋白 2D MA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分析的大豆含硫氨基酸相关基因挖掘与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红梅 厉志 +7 位作者 于妍 高淑芹 马晓萍 郑宇宏 孟凡凡 侯云龙 王跃强 王曙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提高含硫氨基酸组分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借助Consensus Map 4.0高密度大豆遗传图谱,整合了33个含硫氨基酸QTL,并采用元分析方法,确定了8个含硫氨基酸Meta-QTL。通过QTL序列共线性区间分析,在Meta-QTL内筛选到7条用于候... 提高含硫氨基酸组分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借助Consensus Map 4.0高密度大豆遗传图谱,整合了33个含硫氨基酸QTL,并采用元分析方法,确定了8个含硫氨基酸Meta-QTL。通过QTL序列共线性区间分析,在Meta-QTL内筛选到7条用于候选基因发掘的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得到16个含硫氨基酸相关基因,包括6个氨基酸合成途径酶基因、1个11S大豆球蛋白A5A4B3亚基基因及9个调控基因。其中调控基因分别编码F-Box、PPR及转录因子3种蛋白。13个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分别有表达谱及SNP信息。大豆含硫氨基酸候选基因分析,可以为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含硫氨基酸 元分析 Meta-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大豆油份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红梅 杨春明 +6 位作者 高淑芹 侯云龙 陈建 孙星邈 孟凡凡 王跃强 王曙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4期123-128,共6页
为提高优质油份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前提。对中国240份北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份及5个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北方大豆种质... 为提高优质油份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前提。对中国240份北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份及5个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北方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3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7类。第1、6、7类群为高油群体,第3、5类群为次高油群体,第2、4类群为低油群体,7个类群间的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可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份 脂肪酸组分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纬度地区大豆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分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红梅 杨春明 +6 位作者 高淑芹 侯云龙 马晓萍 孙星邈 郑宇宏 王跃强 王曙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2-1208,共7页
对国内外高纬度地区的24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及16个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因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供试大豆种质蛋白及氨基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因子分析,将筛选到... 对国内外高纬度地区的24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及16个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因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供试大豆种质蛋白及氨基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因子分析,将筛选到的3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7类。蛋白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类群Ⅶ>类群Ⅵ>类群Ⅴ>类群Ⅱ>类群Ⅰ>类群Ⅲ>类群Ⅳ。12个氨基酸组分的变化趋势与蛋白一致。类群Ⅶ和类群Ⅵ为高蛋白遗传群体,可作为高蛋白基因聚合育种的亲本材料。通过前期分析,筛选到24份高蛋氨酸资源,包括有公野04L-141、龙品03-311、Proto、和龙油太、猫眼豆、茶色豆、紫花2号、东农48等,可为高蛋氨酸种质创新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 氨基酸组分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红梅 杨林 何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846-3848,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L Inter Sustain-C18,流动相为水-甲醇(55∶45,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绿...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L Inter Sustain-C18,流动相为水-甲醇(55∶45,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264~12.64μg/m L(r=0.999 9)、8.704~87.04μg/m L(r=0.999 9)、1.212~12.12μg/m L(r=0.999 9);定量限分别为1.88、2.98、1.94 ng,检测限分别为0.56、0.89、0.58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2%~101.10%(RSD=1.01%,n=9)、97.48%~101.70%(RSD=1.38%,n=9)、98.31%~101.10%(RSD=1.02%,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鱼腥草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鱼腥草片 绿原酸 黄芩苷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鼻炎灵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欧前胡素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红梅 杨林 何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鼻炎灵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18,流动相为甲醇-0.20%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鼻炎灵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18,流动相为甲醇-0.20%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欧前胡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618~16.18、1.624~16.24、1.762~17.62μg/mL(r均为0.9999);定量限分别为2.67、2.03、1.87μg/mL,检测限分别为1.34、1.06、0.98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1%~101.80%(RSD=1.38%,n=9)、98.38%~101.40%(RSD=1.26%,n=9)、98.06%~101.40%(RSD=1.28%,n=9);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鼻炎灵片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欧前胡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鼻炎灵片 绿原酸 黄芩苷 欧前胡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中吉602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5
作者 孙浩楠 曹霞 +3 位作者 申晴 邱红梅 孟凌晓 李志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以大豆品种中吉60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该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氮肥施用量。试验设置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5万、40万、45万和50万株/hm^(2)。在4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设置4个不... 以大豆品种中吉60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该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氮肥施用量。试验设置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5万、40万、45万和50万株/hm^(2)。在4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分别为0、30、60和120 g/m^(2)。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中吉602的株高随之上升,其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均随之降低;随着密度的升高,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在40万株/hm^(2)时达到最高值,为5143.8 kg/hm^(2);在40万/hm^(2)种植密度下,株高和单株有效荚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单株粒质量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施氮量对主茎节数和百粒质量无明显影响。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为120 g/m^(2)时达到最高,为35.1%;产量在施氮量为60 g/m^(2)时达到最高,为5301.2 kg/hm^(2)。中吉602在通辽地区最佳的种植密度为40万株/hm^(2),且配套施用60 g/m^(2)的氮肥可以增产并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低聚糖种质筛选及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红梅 王曙明 +4 位作者 于妍 高淑芹 侯云龙 王洋 王跃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772,共5页
大豆低聚糖是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约占大豆籽粒干物重的10%,包括蔗糖、水苏糖、棉子糖等,与种子的耐储性及耐脱水性相关,还对豆制品的品质与口味产生影响。大豆种质资源中低聚糖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积累过程除受合成途径中多种酶活... 大豆低聚糖是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约占大豆籽粒干物重的10%,包括蔗糖、水苏糖、棉子糖等,与种子的耐储性及耐脱水性相关,还对豆制品的品质与口味产生影响。大豆种质资源中低聚糖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积累过程除受合成途径中多种酶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多基因调控。文章综述了特异低聚糖构成种质资源筛选、低聚糖遗传及相关QTL研究,以及代谢途径及相关酶基因的研究,初步了解大豆低聚糖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基因,利用这些基因可开发功能标记,为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为特用大豆育种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低聚糖 种质资源筛选 遗传 相关QTL 相关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退行性变与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系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邱红梅 何百成 周歧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研究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与脑内氧化应激系统和抗氧化应激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铝溶液(相当于400 mg/kg Al3+)灌胃小鼠,每天1次,1周6天,连续3月,建立铝过负荷所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以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 目的:研究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与脑内氧化应激系统和抗氧化应激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铝溶液(相当于400 mg/kg Al3+)灌胃小鼠,每天1次,1周6天,连续3月,建立铝过负荷所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以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识别能力的改变、大脑皮层和海马总SOD、SOD2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以及海马病理学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铝过负荷能明显导致小鼠进行性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和空间识别能力障碍;出现海马神经元核固缩和神经元丢失;脑组织总SOD和SOD2活性及MDA含量呈平行变化,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各时点SOD和SOD2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铝过负荷明显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铝负荷引起脑内氧化应激反应和抗氧化应激系统动员失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过负荷 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 SOD SOD2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红梅 曹海峰 +6 位作者 刘春燕 王家麟 陈立君 刘迎雪 郭强 胡国华 陈庆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阐述了大豆防卫基因、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以及大豆-疫霉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红梅 张国娟 丁晓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含硫氨基酸相关酶基因发掘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红梅 郝文媛 +7 位作者 高淑芹 马晓萍 郑宇宏 孟凡凡 范旭红 王洋 王跃强 王曙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4-942,共9页
大豆(Glycine max)含硫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的酶基因是含硫氨基酸组分的重要调控基因,发掘相关酶基因对高含硫氨基酸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大豆物理与遗传整合图谱,通过BioMercator2.1将113个含硫氨基酸合成途径酶基因及33个控... 大豆(Glycine max)含硫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的酶基因是含硫氨基酸组分的重要调控基因,发掘相关酶基因对高含硫氨基酸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大豆物理与遗传整合图谱,通过BioMercator2.1将113个含硫氨基酸合成途径酶基因及33个控制含硫氨基酸含量的QTL整合到遗传图谱Consensus Map 4.0上,依据酶基因位点与QTL的一致性以及QTL的效应值,初步筛选到16个与含硫氨基酸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拷贝数、SNP、表达谱等分析,鉴定到12个相关酶基因,分别位于D1a、M、A2、K和G等8个连锁群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基因所在QTL可解释含硫氨基酸遗传变异的6.0%~38.5%,其中9个基因的间接效应值超过10%. 12个相关酶基因参与含硫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且多在子叶、花中高丰度表达,存在丰富的SNP.这些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标记开发,将为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含硫氨基酸 合成途径 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