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黄先佑
邱淑兴
+4 位作者
王建明
徐廷万
胡鹏
魏志芳
张生富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文章通过改变结焦时间制备不同的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研究了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产量降低,且顶装焦炭产量较捣固焦炭降幅更大。延长结焦时间,还使得捣固焦炭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学组织...
文章通过改变结焦时间制备不同的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研究了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产量降低,且顶装焦炭产量较捣固焦炭降幅更大。延长结焦时间,还使得捣固焦炭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学组织指数减小,从而导致焦炭反应性升高,反应后强度降低;而顶装焦炭的光学组织指数随结焦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导致焦炭的反应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反应性先减小后增大。实际生产中,结焦时间需按照其与焦炭产量和热态性能的关系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焦时间
焦炭
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炭替代煤粉/焦炭高炉炼铁碳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梦茹
彭琴
+3 位作者
常玉龙
邱淑兴
张溅波
江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0-500,共11页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寻求可替代传统煤的零碳原料是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碳减排技术。生物炭具有碳中性特征,碳含量和热值与煤接近,是煤粉和焦炭理想的替代原料。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炭在炼焦、烧结、高炉...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寻求可替代传统煤的零碳原料是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碳减排技术。生物炭具有碳中性特征,碳含量和热值与煤接近,是煤粉和焦炭理想的替代原料。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炭在炼焦、烧结、高炉炼铁中的潜在利用途径,并进一步聚焦生物炭应用于高炉炼铁时所需具备的理化特性,阐述了生物炭碱金属、强度、粒度与比表面积在替煤代焦时的影响及机理。针对碱金属降低焦炭强度等问题,介绍了酸洗等脱矿方法降低生物炭碱金属含量;针对生物炭机械强度差难以入炉问题,总结了焦炭强度形成机理和生物炭成型增强工艺;针对生物炭导致炼焦煤混合物流动性变差问题,通过调控生物炭粒度和比表面积以降低对焦炭的负面影响。最后,总结了生物炭替代煤粉和焦炭高炉炼铁的国内外进展及预期CO_(2)减排效果。通过分析生物炭替煤代焦目前工业应用中存在的挑战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关研究情况,为未来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炭
高炉炼铁
替煤代焦
二氧化碳
碳中和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反应性铁焦制备及其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生富
尹铖
+2 位作者
邱淑兴
温良英
白晨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44,共12页
我国钢铁产量与优质焦煤资源、环保形势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炼铁工艺,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刻不容缓。提高碳利用率是降低高炉焦比、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铁焦作为一种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铁碳复合炉料,其高反应性可降低高炉热储备...
我国钢铁产量与优质焦煤资源、环保形势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炼铁工艺,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刻不容缓。提高碳利用率是降低高炉焦比、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铁焦作为一种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铁碳复合炉料,其高反应性可降低高炉热储备区温度,提高炉身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碳利用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铁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铁焦制备工艺的特点和获得铁焦的性能。煤直接配加铁矿粉制备铁焦工艺投资成本小,利用现有焦炉设施即可实现,但需严格控制炼焦炉温度,否则会降低焦炉寿命;热压法铁焦制备工艺可大量使用弱黏结性煤或非黏结煤,制备的铁焦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而冷压法制备工艺能进一步降低炼焦能耗,但铁焦产品的强度需优化。炼焦过程中加入煤中的含铁矿物均被还原为金属铁,其氧化反应催化了铁焦在高炉内的气化。针对铁焦强度劣化,提出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含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长支链烷烃等类胶质体的解决方法,为炼制满足高炉要求的高强度-高反应性铁焦提供了可行途径。研究表明,铁焦与含铁炉料混装的布料方式既能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又不影响高炉透气透液性;铁焦的反应性与反应后强度的协同优化、铁焦在高炉内的递变行为和铁焦对高炉能耗影响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焦
高炉
CO_(2)减排
反应性
反应后强度
胶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邱淑兴
肖军
+1 位作者
李凯茂
宋兵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9,共6页
焦炭作为电炉冶炼钛渣还原剂,对钛渣冶炼过程及产品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以西昌焦炭为基准还原剂,通过对盘江焦炭和西昌焦炭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合2种焦炭现场应用情况,研究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盘江焦...
焦炭作为电炉冶炼钛渣还原剂,对钛渣冶炼过程及产品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以西昌焦炭为基准还原剂,通过对盘江焦炭和西昌焦炭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合2种焦炭现场应用情况,研究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盘江焦炭石墨化程度较西昌焦炭高10.83%,微晶体积较大,对应的表面活性碳原子占总碳原子数量的比例较小,进而使得盘江焦炭相较西昌焦炭反应活性低。尽管盘江焦炭固定碳含量和粒径分布优于西昌焦炭,但由于盘江焦炭的反应活性及结构劣于西昌焦炭,一定程度上导致盘江焦炭较西昌焦炭还原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时配碳比增加、吨料电耗偏高、钛渣品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反应活性
石墨化程度
微晶结构
钛渣冶炼
生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RI与焦/煤混装对钒钛炉料软熔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尹铖
张生富
+5 位作者
袁万能
李涛
田宝山
陈茅
邱淑兴
白晨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9,共10页
欧冶炉熔融气化炉具有纯O_(2)鼓风、料柱高度低和料层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在冶炼钒钛矿时具有减少高熔点相Ti(C,N)生成和保持料柱透气透液性的优势。然而,熔融气化炉采用DRI与焦/煤混装的布料方式,使得钒钛炉料的软化、熔化及滴落过程与...
欧冶炉熔融气化炉具有纯O_(2)鼓风、料柱高度低和料层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在冶炼钒钛矿时具有减少高熔点相Ti(C,N)生成和保持料柱透气透液性的优势。然而,熔融气化炉采用DRI与焦/煤混装的布料方式,使得钒钛炉料的软化、熔化及滴落过程与传统高炉不同,开展DRI与焦/煤的混装对欧冶炉内钒钛炉料软熔行为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气化炉工况条件,采用变压变气氛式铁矿石软熔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DRI与焦/煤混装率对含钒钛DRI软熔温度参数、渣铁滴落率和料层压差的影响,并利用电子探针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滴落及滞留渣铁的样品属性,获得了混装率对半焦床透气透液性的作用行为。结果表明,混装促进了含钒钛DRI软熔过程的还原和渗碳,增加了DRI熔化前的抗变形能力,料层软化区间向高温区移动,滴落温度减小,熔滴区间向低温区收缩,从而使得欧冶炉软熔带变薄。随着DRI与焦/煤的混装率从0增大至100%,炉渣滴落率增加近1倍,铁水钒收得率提高,料层透液性明显改善。尽管提高混装率加快了渣中TiO_(2)的还原及TiC的生成,但由于滴落带滞留渣少且流动性好,炉渣的泡沫化程度被削弱,欧冶炉熔融气化炉内矿焦煤混装布料有利于钒钛磁铁矿冶炼。这为欧冶炉冶炼钒钛矿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冶炉
含钒钛DRI
混装率
软化熔滴
炉渣泡沫化
原文传递
煤焦化过程中矿相转变规律
被引量:
4
6
作者
邱淑兴
张生富
+2 位作者
张溪
杨明睿
刘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利用XRD和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桐和永混煤及含添加剂的南桐煤在焦化过程中的矿相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南桐煤焦化过程中,占灰分含量46.03%的高岭土完全分解,其中65.24%分解生成莫来石,17.02%分解生成方石英和γ氧化铝.灰分中石英类...
利用XRD和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桐和永混煤及含添加剂的南桐煤在焦化过程中的矿相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南桐煤焦化过程中,占灰分含量46.03%的高岭土完全分解,其中65.24%分解生成莫来石,17.02%分解生成方石英和γ氧化铝.灰分中石英类矿物含量由19.57%升至35.48%,含量为7.83%的黄铁矿中89.53%转化为磁黄铁矿,含量为17.64%的方解石完全分解且部分生成Ca H2PO4.永混煤焦化过程中,除方解石主要转化为褐硫钙石和硬石膏之外,其他矿物质的转变规律与南桐煤相近.在南桐煤中添加5%Ca O和Fe2O3焦化后,主要产物莫来石相较于添加前分别下降4.80%和5.68%,石英类矿物下降21.17%和20.17%.同时,添加剂提高了焦炭中含钙和含铁催化性矿物的含量,且焦炭的反应性分别提高31.45%与1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
焦化
物相转变
矿物质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焦炭粒度对钛渣冶炼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凯茂
肖军
+2 位作者
马勇
宋兵
邱淑兴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根据颗粒在流体中自由沉降运动特点,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连续加料冶炼钛渣条件下被带出焦炭颗粒粒径最大值为0.06 mm。结合工业上应用情况,得到试验用焦炭粒度范围2~8 mm。基于此,考察了焦炭粒度对钛渣冶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不变条件...
根据颗粒在流体中自由沉降运动特点,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连续加料冶炼钛渣条件下被带出焦炭颗粒粒径最大值为0.06 mm。结合工业上应用情况,得到试验用焦炭粒度范围2~8 mm。基于此,考察了焦炭粒度对钛渣冶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不变条件下,焦炭粒度偏大、反应相对滞后引起冶炼过程烟气温度、CO浓度波动大,冶炼初期存在电极位置快速上升等问题,导致吨渣焦耗、百吨料耗时、吨渣电耗比基准期分别多24 kg、0.18 h、52.07 kWh;相较而言,功率由17.67 MW/h提升至18.14 MW/h(提升0.47 MW/h)时,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得到改善,促进焦炭充分反应,消除炉内残碳量,使冶炼更加稳定,同时吨渣焦耗、吨渣电耗比“未提升功率的试验期”分别降低了26 kg、128.12 kWh;焦炭粒度分布变窄且均匀,有利于钛渣冶炼过程和质量稳定控制,而功率提升可有效降低焦炭粒度相对偏大对钛渣冶炼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渣
冶炼
焦炭
粒度下限
电耗
原文传递
烧结脱硫脱硝活性炭中毒的原因及控制
被引量:
1
8
作者
魏瑞瑞
顾凤年
+3 位作者
卜树烽
楚天福
邱淑兴
丁成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31,共11页
活性炭法脱硫脱硝因其净化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烧结烟气处理中,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活性炭容易“中毒”,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目前国内外对活性炭中毒的成因仍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烧结脱硫...
活性炭法脱硫脱硝因其净化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烧结烟气处理中,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活性炭容易“中毒”,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目前国内外对活性炭中毒的成因仍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烧结脱硫脱硝活性炭的中毒原因及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正常状态下和中毒后活性炭微孔中物质的分析,明确了活性炭中毒是由于烧结烟气中携带了大量的KCl和NaCl,粘附于电除尘电场极板和极线表面,三、四电场中极板表面粘附物中的NaCl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22%和8%,KCl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72%和83%,大幅削弱了电除尘对粉尘的捕集能力,并且超过了电除尘各电场对KCl和NaCl的负载能力,使得大量的KCl和NaCl随烧结烟气进入活性炭微孔中。根据对K、Na、Cl三种元素的来源分析,发现K_(2)O和Na_(2)O主要来自于铁矿粉,加入的混合水也贡献了大量的Na元素和少量的K元素;Cl元素则主要来自于加入的混合水,其贡献了71.4%的Cl元素,是原燃料系统提供的Cl元素的2.49倍,尤其是混合水中的焦化循环水。通过将焦化循环水与清水比例从9∶1稀释至1∶1,可以减少进入烧结系统中的Cl总量,有效破坏KCl和NaCl的瞬时大量生成,减轻KCl和NaCl对电场除尘能力的影响,脱硫脱硝入口粉尘浓度从平均225 mg/m^(3)大幅降至平均74 mg/m^(3),有效地避免了活性炭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中毒
KCL
NACL
焦化循环水
原文传递
题名
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黄先佑
邱淑兴
王建明
徐廷万
胡鹏
魏志芳
张生富
机构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出处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4323)。
文摘
文章通过改变结焦时间制备不同的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研究了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产量降低,且顶装焦炭产量较捣固焦炭降幅更大。延长结焦时间,还使得捣固焦炭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学组织指数减小,从而导致焦炭反应性升高,反应后强度降低;而顶装焦炭的光学组织指数随结焦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导致焦炭的反应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反应性先减小后增大。实际生产中,结焦时间需按照其与焦炭产量和热态性能的关系进行选择。
关键词
结焦时间
焦炭
性能
结构
Keywords
coking time
coke
property
structure
分类号
TQ520.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替代煤粉/焦炭高炉炼铁碳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梦茹
彭琴
常玉龙
邱淑兴
张溅波
江霞
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0-500,共11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基金(2023YFS0357)
攀钢低碳工艺路线图研究基金(21H0936)。
文摘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寻求可替代传统煤的零碳原料是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碳减排技术。生物炭具有碳中性特征,碳含量和热值与煤接近,是煤粉和焦炭理想的替代原料。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炭在炼焦、烧结、高炉炼铁中的潜在利用途径,并进一步聚焦生物炭应用于高炉炼铁时所需具备的理化特性,阐述了生物炭碱金属、强度、粒度与比表面积在替煤代焦时的影响及机理。针对碱金属降低焦炭强度等问题,介绍了酸洗等脱矿方法降低生物炭碱金属含量;针对生物炭机械强度差难以入炉问题,总结了焦炭强度形成机理和生物炭成型增强工艺;针对生物炭导致炼焦煤混合物流动性变差问题,通过调控生物炭粒度和比表面积以降低对焦炭的负面影响。最后,总结了生物炭替代煤粉和焦炭高炉炼铁的国内外进展及预期CO_(2)减排效果。通过分析生物炭替煤代焦目前工业应用中存在的挑战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关研究情况,为未来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炭
高炉炼铁
替煤代焦
二氧化碳
碳中和
生命周期评价
Keywords
biomass
biochar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
substitution for coal and coke
carbon dioxide
carbon neutr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分类号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K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反应性铁焦制备及其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生富
尹铖
邱淑兴
温良英
白晨光
机构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钒钛冶金及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4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04323
51474042
52074055)。
文摘
我国钢铁产量与优质焦煤资源、环保形势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炼铁工艺,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刻不容缓。提高碳利用率是降低高炉焦比、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铁焦作为一种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铁碳复合炉料,其高反应性可降低高炉热储备区温度,提高炉身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碳利用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铁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铁焦制备工艺的特点和获得铁焦的性能。煤直接配加铁矿粉制备铁焦工艺投资成本小,利用现有焦炉设施即可实现,但需严格控制炼焦炉温度,否则会降低焦炉寿命;热压法铁焦制备工艺可大量使用弱黏结性煤或非黏结煤,制备的铁焦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而冷压法制备工艺能进一步降低炼焦能耗,但铁焦产品的强度需优化。炼焦过程中加入煤中的含铁矿物均被还原为金属铁,其氧化反应催化了铁焦在高炉内的气化。针对铁焦强度劣化,提出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含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长支链烷烃等类胶质体的解决方法,为炼制满足高炉要求的高强度-高反应性铁焦提供了可行途径。研究表明,铁焦与含铁炉料混装的布料方式既能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又不影响高炉透气透液性;铁焦的反应性与反应后强度的协同优化、铁焦在高炉内的递变行为和铁焦对高炉能耗影响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铁焦
高炉
CO_(2)减排
反应性
反应后强度
胶质体
Keywords
ferro coke
blast furnace
CO_(2)reduction
reactivity
post reaction strength
metaplast
分类号
TF52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TD984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邱淑兴
肖军
李凯茂
宋兵
机构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9,共6页
文摘
焦炭作为电炉冶炼钛渣还原剂,对钛渣冶炼过程及产品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以西昌焦炭为基准还原剂,通过对盘江焦炭和西昌焦炭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合2种焦炭现场应用情况,研究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盘江焦炭石墨化程度较西昌焦炭高10.83%,微晶体积较大,对应的表面活性碳原子占总碳原子数量的比例较小,进而使得盘江焦炭相较西昌焦炭反应活性低。尽管盘江焦炭固定碳含量和粒径分布优于西昌焦炭,但由于盘江焦炭的反应活性及结构劣于西昌焦炭,一定程度上导致盘江焦炭较西昌焦炭还原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时配碳比增加、吨料电耗偏高、钛渣品位偏低。
关键词
焦炭
反应活性
石墨化程度
微晶结构
钛渣冶炼
生产指标
Keywords
coke
reactivity
graphitization extent
micro-crystal structure
Ti-slag smelting
production indicator
分类号
TF823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RI与焦/煤混装对钒钛炉料软熔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尹铖
张生富
袁万能
李涛
田宝山
陈茅
邱淑兴
白晨光
机构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钒钛冶金及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出处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003215,5210432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资助项目(CSTB2023NSCQLZX0124)。
文摘
欧冶炉熔融气化炉具有纯O_(2)鼓风、料柱高度低和料层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在冶炼钒钛矿时具有减少高熔点相Ti(C,N)生成和保持料柱透气透液性的优势。然而,熔融气化炉采用DRI与焦/煤混装的布料方式,使得钒钛炉料的软化、熔化及滴落过程与传统高炉不同,开展DRI与焦/煤的混装对欧冶炉内钒钛炉料软熔行为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气化炉工况条件,采用变压变气氛式铁矿石软熔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DRI与焦/煤混装率对含钒钛DRI软熔温度参数、渣铁滴落率和料层压差的影响,并利用电子探针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滴落及滞留渣铁的样品属性,获得了混装率对半焦床透气透液性的作用行为。结果表明,混装促进了含钒钛DRI软熔过程的还原和渗碳,增加了DRI熔化前的抗变形能力,料层软化区间向高温区移动,滴落温度减小,熔滴区间向低温区收缩,从而使得欧冶炉软熔带变薄。随着DRI与焦/煤的混装率从0增大至100%,炉渣滴落率增加近1倍,铁水钒收得率提高,料层透液性明显改善。尽管提高混装率加快了渣中TiO_(2)的还原及TiC的生成,但由于滴落带滞留渣少且流动性好,炉渣的泡沫化程度被削弱,欧冶炉熔融气化炉内矿焦煤混装布料有利于钒钛磁铁矿冶炼。这为欧冶炉冶炼钒钛矿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欧冶炉
含钒钛DRI
混装率
软化熔滴
炉渣泡沫化
Keywords
OY furnace
vanadium-titanium DRI
mixed ratio
softening and melting
slag foaming
分类号
TF703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原文传递
题名
煤焦化过程中矿相转变规律
被引量:
4
6
作者
邱淑兴
张生富
张溪
杨明睿
刘伟
机构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47404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CDJZR13130034)
文摘
利用XRD和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桐和永混煤及含添加剂的南桐煤在焦化过程中的矿相转变规律.结果表明,南桐煤焦化过程中,占灰分含量46.03%的高岭土完全分解,其中65.24%分解生成莫来石,17.02%分解生成方石英和γ氧化铝.灰分中石英类矿物含量由19.57%升至35.48%,含量为7.83%的黄铁矿中89.53%转化为磁黄铁矿,含量为17.64%的方解石完全分解且部分生成Ca H2PO4.永混煤焦化过程中,除方解石主要转化为褐硫钙石和硬石膏之外,其他矿物质的转变规律与南桐煤相近.在南桐煤中添加5%Ca O和Fe2O3焦化后,主要产物莫来石相较于添加前分别下降4.80%和5.68%,石英类矿物下降21.17%和20.17%.同时,添加剂提高了焦炭中含钙和含铁催化性矿物的含量,且焦炭的反应性分别提高31.45%与15.05%.
关键词
煤
焦化
物相转变
矿物质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Keywords
coal
cok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mineral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TF526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原文传递
题名
焦炭粒度对钛渣冶炼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凯茂
肖军
马勇
宋兵
邱淑兴
机构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4323)。
文摘
根据颗粒在流体中自由沉降运动特点,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连续加料冶炼钛渣条件下被带出焦炭颗粒粒径最大值为0.06 mm。结合工业上应用情况,得到试验用焦炭粒度范围2~8 mm。基于此,考察了焦炭粒度对钛渣冶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不变条件下,焦炭粒度偏大、反应相对滞后引起冶炼过程烟气温度、CO浓度波动大,冶炼初期存在电极位置快速上升等问题,导致吨渣焦耗、百吨料耗时、吨渣电耗比基准期分别多24 kg、0.18 h、52.07 kWh;相较而言,功率由17.67 MW/h提升至18.14 MW/h(提升0.47 MW/h)时,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得到改善,促进焦炭充分反应,消除炉内残碳量,使冶炼更加稳定,同时吨渣焦耗、吨渣电耗比“未提升功率的试验期”分别降低了26 kg、128.12 kWh;焦炭粒度分布变窄且均匀,有利于钛渣冶炼过程和质量稳定控制,而功率提升可有效降低焦炭粒度相对偏大对钛渣冶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钛渣
冶炼
焦炭
粒度下限
电耗
Keywords
titanium slag
smelting
coke
lower limit of particle size
power consumption
分类号
TF823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原文传递
题名
烧结脱硫脱硝活性炭中毒的原因及控制
被引量:
1
8
作者
魏瑞瑞
顾凤年
卜树烽
楚天福
邱淑兴
丁成义
机构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铁前事业部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出处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3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2104323)
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JKF20-0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2208085QE145)。
文摘
活性炭法脱硫脱硝因其净化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烧结烟气处理中,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活性炭容易“中毒”,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目前国内外对活性炭中毒的成因仍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烧结脱硫脱硝活性炭的中毒原因及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正常状态下和中毒后活性炭微孔中物质的分析,明确了活性炭中毒是由于烧结烟气中携带了大量的KCl和NaCl,粘附于电除尘电场极板和极线表面,三、四电场中极板表面粘附物中的NaCl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22%和8%,KCl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72%和83%,大幅削弱了电除尘对粉尘的捕集能力,并且超过了电除尘各电场对KCl和NaCl的负载能力,使得大量的KCl和NaCl随烧结烟气进入活性炭微孔中。根据对K、Na、Cl三种元素的来源分析,发现K_(2)O和Na_(2)O主要来自于铁矿粉,加入的混合水也贡献了大量的Na元素和少量的K元素;Cl元素则主要来自于加入的混合水,其贡献了71.4%的Cl元素,是原燃料系统提供的Cl元素的2.49倍,尤其是混合水中的焦化循环水。通过将焦化循环水与清水比例从9∶1稀释至1∶1,可以减少进入烧结系统中的Cl总量,有效破坏KCl和NaCl的瞬时大量生成,减轻KCl和NaCl对电场除尘能力的影响,脱硫脱硝入口粉尘浓度从平均225 mg/m^(3)大幅降至平均74 mg/m^(3),有效地避免了活性炭中毒。
关键词
活性炭中毒
KCL
NACL
焦化循环水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poisoning
KCl
NaCl
coking recycle water
分类号
TF046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研究
黄先佑
邱淑兴
王建明
徐廷万
胡鹏
魏志芳
张生富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炭替代煤粉/焦炭高炉炼铁碳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杨梦茹
彭琴
常玉龙
邱淑兴
张溅波
江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反应性铁焦制备及其强度研究进展
张生富
尹铖
邱淑兴
温良英
白晨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
邱淑兴
肖军
李凯茂
宋兵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DRI与焦/煤混装对钒钛炉料软熔行为的影响
尹铖
张生富
袁万能
李涛
田宝山
陈茅
邱淑兴
白晨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6
煤焦化过程中矿相转变规律
邱淑兴
张生富
张溪
杨明睿
刘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7
焦炭粒度对钛渣冶炼影响研究
李凯茂
肖军
马勇
宋兵
邱淑兴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8
烧结脱硫脱硝活性炭中毒的原因及控制
魏瑞瑞
顾凤年
卜树烽
楚天福
邱淑兴
丁成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