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邱小芩 肖熙 +2 位作者 岑莉莉 李彩艳 陶艳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大于14分的50例AMI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n=25)和综合干预组(n=25)。常规干预组给予含...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大于14分的50例AMI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n=25)和综合干预组(n=25)。常规干预组给予含认知行为干预在内的所有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泊酚静脉泵入,Ramsay镇静分级在Ⅱ~Ⅲ级。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第1~5天6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HAMA得分、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干预后多数时间点HAMA得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较干预前降低(P〈0.05),未增加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综合干预组恶性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导管移位等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改善AMI行IABP患者的焦虑症状,降低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和IABP导管移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邱小芩 肖熙 +1 位作者 陶晓 吴玉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7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认识,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CD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35例SCD基础病因以冠心病最多(85.7%),心脏停搏、心源性休克是SCD的主要原因。死亡时间集中在每年的冬...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认识,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CD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35例SCD基础病因以冠心病最多(85.7%),心脏停搏、心源性休克是SCD的主要原因。死亡时间集中在每年的冬、春季,以12点至零时(60%)多见。猝死前24h,62.9%的患者出现心室率增快,91.4%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两种异常37.1%,三种或三种以上异常14.3%。结论使用SCD危险分层和预测,识别高危患者,做好心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动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加强高危时段护理人力的配备,对降低SCD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性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焦虑状况及GRACE评分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邱小芩 肖熙 +2 位作者 吴玉芳 陶晓 黄春勇 《内科》 2014年第4期378-380,388,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焦虑状况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为临床护理提供干预策略。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焦虑状况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为临床护理提供干预策略。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一般资料调查表、GRACE进行评价。结果焦虑状态患者44例(89.8%),女性焦虑症总体发生率高于男性。重度焦虑女性患者中有2例(20%),男性患者中有13例(33.3%),49例患者GRACE危险评分在101~247分,合并焦虑症状患者GRACE危险评分随HAMA评分的增高而升高。结论性别、年龄、限制卧床、既往生活方式、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对AMI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的心理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焦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健康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4
作者 邱小芩 蓝春晗 《内科》 2017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移动健康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医疗和健康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移动健康在慢性病管理中,在慢性病特征性指标、治疗依从性、症状自评及控制、健康知识等多个方面,其优越的管理效果都得到了证实。本文就移动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应用背景、实... 移动健康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医疗和健康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移动健康在慢性病管理中,在慢性病特征性指标、治疗依从性、症状自评及控制、健康知识等多个方面,其优越的管理效果都得到了证实。本文就移动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应用背景、实际应用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对移动健康在慢性心力衰竭院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移动健康 健康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4
5
作者 邱小芩 张敏 +2 位作者 黄小娟 黄漫 谭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8期793-797,共5页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可有效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根据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应用状况,从对策、促进和实施等方面...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可有效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根据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应用状况,从对策、促进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小芩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予静脉应用胺碘酮...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予静脉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采用电复律治疗;实验组17例,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如无好转后静脉应用艾司洛尔。结果实验组放电次数为(4.65±0.9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72±1.81)次,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交感风暴患者,护士在电复律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做好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交感风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影响的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邱小芩 金献萍 《微创医学》 2007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不同入径行冠脉造影术对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两组(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舒适度、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不同入径行冠脉造影术对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两组(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舒适度、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成功率、血管痉挛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腰酸背痛、烦躁失眠、排便方式改变等均低于股动脉组(P<0.05);术前两组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桡动脉组比股动脉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术后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舒适度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入院72h内舒适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邱小芩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7期1896-189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状况调查 病人入院 舒适 冠状动脉内 不完全阻塞 内环境紊乱 内科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邱小芩 金献萍 《内科》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急诊PCI术后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76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于综合体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和术后24h内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舒...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急诊PCI术后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76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于综合体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和术后24h内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h心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12~24h心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急诊PCI术后患者舒适度,并能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引起的心率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干预 急诊PCI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留置导管抗凝冲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小芩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IABP 肝素 抗凝 冲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早期舒适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小芩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3期21-22,共2页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72 h内的舒适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以162例中青年患者为调查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影响患者舒适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青年ACS患者入院24、48、72 ...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72 h内的舒适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以162例中青年患者为调查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影响患者舒适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青年ACS患者入院24、48、72 h VAS平均分分别为5.272、4.704、3.957。24 h排在前3位的影响患者舒适的因素依次为疲倦(60.5%)、排尿和/或排便困难(48.8%)、感到自尊丧失(32.1%);48 h是疲倦(41.4%)、感到自尊丧失(29.6%)、周围环境差(20.4%);72 h是活动受限(34.6%)、担心事业受影响(24.1%)、缺乏家属陪伴(17.3%)。结论中青年ACS患者入院72 h内处于轻至中度不舒适水平,且不同时间影响舒适的因素有差异;应重视患者因长时间体位限制引起的疲倦和对自尊的需求,根据不同时间的需求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其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舒适 视觉模拟评分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小芩 韦开福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5期433-433,共1页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 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MI)较常见的并发症,可致心室率增快,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恶化,影响患者预后。体表心电图P波代表心房的电活动,因此...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 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MI)较常见的并发症,可致心室率增快,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恶化,影响患者预后。体表心电图P波代表心房的电活动,因此体表心电图P波的变化在预测AF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P波离散度、P波时限以及右胸导联(V1)P波负向等可用于预测PAF,本文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C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AMI新发AF患者心电图P波特点,为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住院患者 myocardial INFARCTION 体表心电图 临床资料 血流动力学 预测 右胸导联 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临床指导 患者预后 波离散度 心室率 心功能 电活动 并发症 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心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1例的护理
13
作者 邱小芩 林丽萍 《医学文选》 2006年第4期755-756,共2页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是应用射频能量消融诱发心房颤动的异位灶,从而根治心房颤动,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新技术。近年来的心脏电生理研究证实,阵发性心房颤动多是由局灶性房性早搏触发或发动的,这些早搏大多起源于...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是应用射频能量消融诱发心房颤动的异位灶,从而根治心房颤动,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新技术。近年来的心脏电生理研究证实,阵发性心房颤动多是由局灶性房性早搏触发或发动的,这些早搏大多起源于肺静脉,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进行阵发性房颤相关的肺静脉电隔离,可以有效地防止心房颤动的复发。文献报道为正常心脏形态的病人,由于右位心心脏完全转位,结构与正常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我科2006年4月应用射频消融电隔离成功治疗1例阵发性房颤的右位心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经导管射频消融 静脉治疗 护理体会 右位心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 隔离肺 肺静脉电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卢志红 吴旭斌 +11 位作者 刘伶 李旭平 邱小芩 林英忠 王风 郑萍 阳跃忠 何劲松 许春平 樊志勇 张伟 黄晓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在普通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傅桂芬 杨起 +4 位作者 邱小芩 毛莉丽 李小珍 李湘 谈佳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构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于普通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系统应用前我院普通病区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三级护理质控各环节耗时、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目的构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于普通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系统应用前我院普通病区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三级护理质控各环节耗时、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知晓三级护理质控检查结果评分资料,与2018年7-12月应用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三级护理质控(结果汇总、各类报表生成、结果反馈至病区及护理部获取项目改进反馈的时间)均较应用前缩短,病区检查时间较应用前延长,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均P<0.05);护士对三级质控检查结果知晓率由原来的98.29%上升至99.5%,知晓范围、首次知晓方式及知晓时间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0.05);但夜班护士工作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对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的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 护理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工作效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赟丽 金献萍 +1 位作者 蓝春晗 邱小芩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3期2127-2129,共3页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治疗已日臻成熟,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起搏器植入术后要求长时间卧床,以避免电极移位、出血和血肿...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治疗已日臻成熟,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起搏器植入术后要求长时间卧床,以避免电极移位、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但长时间卧床易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为保证术后患者的舒适,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术后的卧床时间、体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 卧床时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肖熙 邱小芩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981-1982,共2页
介入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段之一,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的特点。但是介入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心脏损伤致心包填塞是该项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常威胁生命。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心包填塞是决定... 介入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段之一,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的特点。但是介入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心脏损伤致心包填塞是该项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常威胁生命。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心包填塞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近期我科采用自体输血成功救治2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急性心包填塞 自体输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移动医疗App接受意愿低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蓝春晗 邱小芩 +2 位作者 沈茂 肖熙 李金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2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接受意愿低患者使用过程的真实感受及放弃使用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心力衰竭移动医疗App及改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1例中途停用心力衰竭移动医疗App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接受意愿低患者使用过程的真实感受及放弃使用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心力衰竭移动医疗App及改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1例中途停用心力衰竭移动医疗App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析出社会人口学特征、个人创新性特征、感知易用性不强、感知有用性有限、存在负性心理体验影响使用意愿五大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定期审视与检验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移动医疗App的感受,从系统操作、界面设计、信息支持等方面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移动医疗App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强化患者健康教育,以提高使用意愿,更好地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移动医疗的院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移动医疗 应用程序 接受意愿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注射泵在危重症临床护理中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罗侨端 何静 +4 位作者 陈燕 莫丽 邱小芩 陈玉 唐晓燕 《内科》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微量注射泵在我院危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及安全相关因素。方法统一制作统计表格,在5个ICU护理单元中设专人对微量泵临床实际应用状态进行统计。结果住ICU病人微量泵的平均使用率达56.8%,心胸外科ICU、内科ICU的使用... 目的了解和分析微量注射泵在我院危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及安全相关因素。方法统一制作统计表格,在5个ICU护理单元中设专人对微量泵临床实际应用状态进行统计。结果住ICU病人微量泵的平均使用率达56.8%,心胸外科ICU、内科ICU的使用率分别高达88.9%和78.2%;用来注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占36.1%,其中急诊ICU、心胸外科ICU的应用比例分别63.1%、52.1%。应用中使用静脉通路以颈外静脉、锁骨上静脉为主,百分率分别为32.3%、34.9%;使用时摆放泵体的放置部位放在床头部位为主占87.0%;高度以(35±5)cm为主,占62.4%;使用过程中需要移动泵体的概率为32.0%,其中因转送病人移动率为19.5%,因改变体位移动泵体率为12.5%;微量泵连续使用时间超过24 h以上的占76.8%。结论微量注射泵在我院ICU中普遍使用,有36.1%用来注入血管活性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大部分超过24 h,因应用静脉通路以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为主,所以泵体摆放位置以床头为主,高度多在离床面(35±5)cm,有32.0%的病人因转送或改变体位需中途移动注射泵体,所以微量注射泵在垂直移动后发生短时间的速率改变的情况在实际临床中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 危重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堵塞328例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熙 邱小芩 +2 位作者 胡琼燕 沈茂 陶艳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堵塞的主要原因。方法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CVC的32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8例留置CVC患者中,47例发生部分堵塞,32例...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堵塞的主要原因。方法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CVC的32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8例留置CVC患者中,47例发生部分堵塞,32例发生完全堵塞,堵塞的发生率为24.09%。性别、年龄、诊断及输液时间与堵管风险无明显关联性(P>0.05),输液速度、置管时间、堵管时输注药物、患者活动、输入液体种类对堵管的发生存在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速度、置管时间、输入液体的种类、输入液体的性质、患者活动等因素可增加导管的堵塞风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输液速度,缩短置管时间等可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堵塞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