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矿化菌的分纯及其对Sr^(2+)的矿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凤 代群威 +5 位作者 侯丽华 赵玉连 邬琴琴 秦永莲 蒋沁芮 董发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作为土壤污染类型之一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以矿化固结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本文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1株碳酸盐矿化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结果进行研究...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作为土壤污染类型之一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以矿化固结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本文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1株碳酸盐矿化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结果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对1.0 g/L和0.5 g/L模拟核素Sr2+的去除率可达98%和9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结果显示,矿化产物为碳酸锶。可见,利用碳酸盐矿化菌治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Sr2+污染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将会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化菌 分离 核素锶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蒙脱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玉连 代群威 +3 位作者 董发勤 许凤 邬琴琴 王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944,共6页
主要探讨短小芽孢杆菌与钙基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现象及机理。SEM结果显示,大量土壤菌黏附、包裹于蒙脱石表面。加入蒙脱石后,短小芽孢杆菌-钙基蒙脱体系中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XRD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后蒙脱石层间距增大,001... 主要探讨短小芽孢杆菌与钙基蒙脱石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现象及机理。SEM结果显示,大量土壤菌黏附、包裹于蒙脱石表面。加入蒙脱石后,短小芽孢杆菌-钙基蒙脱体系中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XRD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作用后蒙脱石层间距增大,001面衍射峰钝化。FTIR显示作用后蒙脱石出现了来自于土壤菌的新峰,其他基团峰出现蓝移或红移现象。经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蒙脱石中确实出现了来自于土壤菌的其他基团振动,揭示土壤菌代谢产物进入蒙脱石层间域内的初步可能性,这将为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间的机理研究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FTIR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短小芽孢杆菌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氮硫杆菌的筛选及其对锶离子的矿化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邬琴琴 代群威 +4 位作者 韩林宝 王岩 党政 赵玉连 Nazar Muhammad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锶污染作为土壤典型污染之一成为研究热点。土壤中存在着一些矿化菌,能够对锶离子进行矿化固定。本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3株脱氮硫杆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对1.0g/L模拟Sr^(2+)污... 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锶污染作为土壤典型污染之一成为研究热点。土壤中存在着一些矿化菌,能够对锶离子进行矿化固定。本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3株脱氮硫杆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对1.0g/L模拟Sr^(2+)污染的去除率可达8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结果显示,矿化产物为硫酸锶。可见,利用脱氮硫杆菌治理土壤中Sr^(2+)污染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将会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硫杆菌 筛选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对Sr^(2+)的去除能力
4
作者 代群威 利勇 +2 位作者 邬琴琴 赵玉连 王维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7-562,I0004,共7页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对人类环境危害极大,研究其可行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微生物与矿物结合去除Sr^(2+)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将前期筛选的脱氮硫杆菌与蒙脱石构建菌-矿体系,利用液相离子色谱、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对人类环境危害极大,研究其可行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微生物与矿物结合去除Sr^(2+)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将前期筛选的脱氮硫杆菌与蒙脱石构建菌-矿体系,利用液相离子色谱、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体系中pH、SO_(4)^(2-)的变化和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Mont-TD)对溶液中Sr^(2+)的去除能力和固化能力。结果显示,Mont-TD体系对Sr^(2+)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在Sr^(2+)质量浓度为1000 mg/L、150 mL的培养基中加入6 g蒙脱石、体积比1∶100的菌液,30 d后,Sr^(2+)去除率达到93.2%,固化率达到71.1%,产物中产生SrSO_(4)晶体。通过构建Mont-TD体系,实现了对溶液中Sr^(2+)的有效去除,部分Sr^(2+)被稳定固化,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可为治理环境中锶离子污染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脱氮硫杆菌 Sr^(2+) 固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邬琴琴 赵德兵 李君敬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47-51,60,共6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体中低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以研究影响PAC去除DBP效果的要素。实验结果显示,PAC对DBP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AC投加量20mg/L,作用时间1 h,最适pH为7,DBP初始浓度4mg/L,添加适量NaCl(0.3mg...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体中低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以研究影响PAC去除DBP效果的要素。实验结果显示,PAC对DBP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AC投加量20mg/L,作用时间1 h,最适pH为7,DBP初始浓度4mg/L,添加适量NaCl(0.3mg/L-0.5mg/L)。在最适条件下,PAC对水体中DBP吸附60mi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9%。由此可见,PAC的吸附作用用于处理水体低浓度DBP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对治理环境中DBP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PAC) 吸附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