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洁雪 王晓琳 +2 位作者 邬劼 乔玉山 吉沐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以江苏丘陵地区大棚草莓为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为不施化肥对照(CK)、常规量施化肥处理(F100)、化肥减施50%处理(F50)、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硅钙镁土壤调理... 以江苏丘陵地区大棚草莓为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为不施化肥对照(CK)、常规量施化肥处理(F100)、化肥减施50%处理(F50)、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硅钙镁土壤调理剂处理(F50S1),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骨粉处理(F50S2)。试验结果表明,与F100处理相比,不施化肥对照(CK)和F50处理草莓单株叶片数和头茬果单果质量显著减少(P<0.05),幼苗期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显著降低(P<0.05)。与F100处理相比,F50S1处理草莓幼苗期土壤pH值显著提高,缓解了土壤酸化对草莓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株高和叶面积、现蕾率显著提高(P<0.05)。F50S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叶片全氮含量和头茬果单果质量与F10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二茬果二级果果实硬度比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27.03%(P<0.05),F50S2处理能够显著延长草莓果实的货架期。综上所述,在过量施肥土壤中应适量减施化肥同时配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维持土壤养分供应,促进草莓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土壤调理剂 化肥减施 草莓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吉沐祥 成玮 +3 位作者 颜伟中 郭玉人 刁春友 邬劼 《农学学报》 2018年第8期69-74,共6页
为发展绿色食品草莓,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提高安全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日本等国的生产经验,总结出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 为发展绿色食品草莓,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提高安全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日本等国的生产经验,总结出设施草莓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确立了技术目标。关键技术包括培育健康无病壮苗技术,土壤改良和连作障碍处理技术,农业生态防治技术,理化诱杀害虫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低残留风险化学防治技术等6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草莓 绿色发展 “双减”增效 技术目标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吉沐祥 毛妮妮 +4 位作者 彭燕琼 王建华 杨勇 邬劼 刘照亭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43-147,共5页
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保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江苏鲜食葡萄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结出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分别从技术目标、技术... 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保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江苏鲜食葡萄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结出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分别从技术目标、技术模式、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关键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与生物修复技术、农艺措施与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杀技术、低残留风险农药使用技术以及精准施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绿色发展 “双减”增效 技术目标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杀菌剂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和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邬劼 王晓琳 +3 位作者 黄洁雪 刁春友 闫晓阳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129-133,共5页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50最小,为0.130 6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50最小,为0.130 6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的毒力次之,EC50为0.145 8μg/mL;多抗霉素B最弱,EC50为44.845 5μg/mL。氟啶胺、腈苯唑、四霉素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氟啶胺抑制活性最高,EC50为0.039 6μg/mL;腈苯唑、四霉素抑菌活性相对较高,EC50分别为0.077 3μg/mL、0.221 9μg/mL;多抗霉素B抑菌效果最弱,EC50为3.691 0μg/mL。因此,供试药剂中四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病病菌最敏感,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病菌最敏感。说明生物药剂四霉素和化学药剂氟啶胺可同时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腈苯唑更适用于控制灰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胶孢炭疽菌 灰霉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菌唑与肟菌酯及其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及白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3
5
作者 吉沐祥 邬劼 +3 位作者 王晓琳 黄洁雪 朱建飞 饶斌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98-98,99-102,共5页
为明确叶菌唑与肟菌酯的复配增效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为供试病原菌,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菌唑、肟菌酯以及二者混用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毒力。... 为明确叶菌唑与肟菌酯的复配增效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为供试病原菌,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菌唑、肟菌酯以及二者混用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采用SR值法筛选得到叶菌唑与肟菌酯(复配组合3∶1、1∶1、1∶2、1∶3、1∶5)的最佳配比为1∶3,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EC 50值分别为0.6147、0.9398μg/mL;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40%肟菌酯·叶菌唑4500倍液、3000倍液、1500倍液、10%叶菌唑1500倍液和30%肟菌酯1500倍液施药后50 d对葡萄炭疽病防效依次为53.00%、64.35%、73.85%、68.87、55.12%,对白腐病的防效依次为74.29%、82.29%、90.94%、83.52和59.45%,40%肟菌酯·叶菌唑15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30%肟菌酯1500倍液,对炭疽病的防效高于10%叶菌唑1500倍液,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对白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10%叶菌唑1500倍液。因此,肟菌酯和叶菌唑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3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防治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可采用40%肟菌酯·叶菌唑15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葡萄白腐病 肟菌酯 叶菌唑 复配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邬劼 吉沐祥 +4 位作者 王晓琳 王柏生 刁春友 徐炜枫 秦岭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3期98-99,共2页
研究3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在同一大棚不同区段释放3种捕食螨,0、4、12、20d后统计红蜘蛛虫口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结果表明,释放量15万头/667m^(2)、成本为270元/667m^(2)的巴氏新小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 研究3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在同一大棚不同区段释放3种捕食螨,0、4、12、20d后统计红蜘蛛虫口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结果表明,释放量15万头/667m^(2)、成本为270元/667m^(2)的巴氏新小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94.12%;释放量0.9万头/667m^(2)、成本为360元/667m^(2)的智利小植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93.60%;释放量25万头/667m^(2)、成本为180元/667m^(2)的胡瓜钝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79.48%。综合考虑防效与成本,推荐使用巴氏新小绥螨,其成本最低,防效最好,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捕食螨 红蜘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蓝色板田间不同布置方法对草莓蚜虫、蓟马诱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邬劼 周会云 +2 位作者 王冲 杨波 吉沐祥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1期27-28,共2页
研究黄、蓝色板田间不同布置方法对草莓蚜虫、蓟马诱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25d后四周分布的黄板、蓝板平均每板诱虫量都要高于均匀分布。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黄、蓝板四周型布置法。
关键词 草莓 黄、蓝板 诱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als and Key Technology of Fertilizer-pesticide "Double Reduction" and Synergism for Greenhouse Strawberry
8
作者 王建华 成玮 +1 位作者 邬劼 吉沐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1期2113-2117,2122,共6页
In order to develop green good,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realize "double reduction" and synergism, improve safety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 In order to develop green good,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realize "double reduction" and synergism, improve safety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strawberry industry, the goals and key technology of fertilizer-pesticide "double reduction" and synergism for greenhouse strawberry are summed up in this paper target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awberry produc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key technology includes six items: healthy seedling cultivating technique, soil improvement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treatment techniqu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prevention tech- nique, physicochemical trap of pest control technique,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ique and low residual risk chemical control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strawberry Green development "Double reduction" and synergism Technology target Key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刺激素协同对草莓炭疽病防治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晓琳 黄洁雪 +3 位作者 邬劼 范亚君 乔玉山 吉沐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6,共8页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定植时期最易造成死苗的真菌病害。本文研究了生物刺激素(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协同灌根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以及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单剂灌根和木霉菌+海藻酸、木霉菌+聚谷氨...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定植时期最易造成死苗的真菌病害。本文研究了生物刺激素(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协同灌根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以及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单剂灌根和木霉菌+海藻酸、木霉菌+聚谷氨酸的协同灌根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炭疽病造成的死苗率,其中木霉菌+海藻酸的防效最高,可达78.26%。相比对照,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和加氧酶活性等光合指标,以及土壤脲酶活性。协同灌根处理显著提高草莓株高、根茎粗、叶柄长、叶面积等生长指标达15.62%~47.00%。其中木霉菌+海藻酸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综合而言,木霉菌与海藻酸协同灌根在促进生长、促进光合、提高土壤供氮水平以及防控草莓炭疽病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木霉菌 海藻酸 聚谷氨酸 生物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生物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琳 吴琴燕 +4 位作者 彭燕琼 邬劼 黄洁雪 毛妮妮 吉沐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2期127-131,共5页
通过探讨不同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利用诱抗剂防控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叶片喷雾施药方式研究2种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2种诱抗剂处理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诱抗... 通过探讨不同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利用诱抗剂防控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叶片喷雾施药方式研究2种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2种诱抗剂处理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其中以β-1,3-葡寡糖10倍的防治效果最佳,病指防效达65.44%;与CK相比,β-1,3-葡寡糖10倍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几丁质酶(CHI)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P<0.05)。本研究说明葡萄经β-1,3-葡寡糖10倍液诱导后,提高了体内防御酶和抗病相关蛋白活性,进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β-1,3-葡寡糖可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诱抗剂 霜霉病 抗性诱导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有机物料的微生物生防制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洁雪 王晓琳 +1 位作者 邬劼 吉沐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2-810,共9页
为解决微生物生防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微生物生防产品中添加有机物料,分析了添加有机物料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共设15个处理。微生物生防制剂(BCA)包括枯草芽胞杆菌Bacill... 为解决微生物生防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微生物生防产品中添加有机物料,分析了添加有机物料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共设15个处理。微生物生防制剂(BCA)包括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木霉菌Trichoderma(Tr),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半量枯草芽胞杆菌+木霉菌(1/2BT),以及无菌剂对照(CK);有机物料用量(米糠+豆粕粉,RB)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添加,1/2RB(15 g/m2米糠+60 g/m2豆粕粉)和RB(30 g/m2米糠+120 g/m2豆粕粉)。移栽55 d后将各处理组分均匀撒施至根周,随后覆盖地膜并滴灌保湿。结果表明,木霉菌和EM菌能够有效降低灰霉病发病率,有机物添加量一致时,微生物生防制剂的防效规律为EM>Tr>Bs>1/2BT。木霉菌和EM菌单剂在发病较轻的试验地1中防效为60.00%~68.00%,发病严重的试验地2中防效为16.39%~29.01%。各处理中EM+RB防效最高,最高可达90.00%。添加全量米糠和豆粕粉能够显著提高生防制剂的防效。生防制剂添加有机物料的防效规律为BCA+RB>BCA+1/2RB>BCA,Tr+RB防效比Tr单剂施用提高0.17~1.1倍,EM+RB防效比EM单剂提高0.32~1.84倍。同时土壤微生物的数目随有机物料的增加而增加,1/2RB和RB可使数目分别增长0.43~8.86倍和0.93~32.72倍。以上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施用木霉菌或EM菌能够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添加足量的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微生物生防制剂 灰霉病 米糠 豆粕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定植后生物药剂灌根对炭疽病防控和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邬劼 吉沐祥 +2 位作者 王晓琳 黄洁雪 范亚君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1期70-71,共2页
为解决草莓在田间移栽后出现的长势弱、缓苗慢、易感病及抗药性严重等问题,选用几种生物药剂在草莓定植后灌根处理,以促进植株生长,并降低炭疽病造成的死苗率。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药剂灌金液500倍液能有效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相比对... 为解决草莓在田间移栽后出现的长势弱、缓苗慢、易感病及抗药性严重等问题,选用几种生物药剂在草莓定植后灌根处理,以促进植株生长,并降低炭疽病造成的死苗率。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药剂灌金液500倍液能有效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相比对照,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幅高达65.38%和28.15%,炭疽病防效高达91.67%。另外,2种生物药剂1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150倍液和0.3%四霉素1000倍液同样能显著增加株高和叶面积,促生作用与灌金液500倍液相当,炭疽病防效分别为86.11%和75.00%。新型化学药剂30%丙硫菌唑3000倍液的炭疽病防效高达94.44%,但抑制草莓生长,常规化学药剂25%吡唑醚菌酯500倍液无促生作用,且防效仅为50.00%。综合而言,草莓定植后使用3次灌金液,能显著促进草莓生长,减少炭疽病导致的死苗率,从而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提高草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生长 杀菌剂 炭疽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琳 邬劼 +1 位作者 黄洁雪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_(...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_(50)仅为0.036 6μg/mL,其次是四霉素,EC_(50)为0.297 5μg/mL,吡噻菌胺抑制中浓度最高,其EC_(50)为1.818 8μg/mL。在离体条件下开展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15时,EC_(50)仅为0.022 4μg/mL,增效系数(SR)值为1.73,确定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防治草莓炭疽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霉素 丙硫菌唑 草莓炭疽病菌 复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杀菌剂及组合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琳 朱成刚 +2 位作者 邬劼 黄洁雪 吉沐祥 《农学学报》 2021年第9期15-19,共5页
为解决葡萄霜霉病对常规防治药剂抗药性问题,采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测定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氟噻唑吡乙酮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及组合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 为解决葡萄霜霉病对常规防治药剂抗药性问题,采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测定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氟噻唑吡乙酮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及组合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保护效果要好于治疗效果,3种杀菌剂及组合,3次药后7天对葡萄霜霉病的病叶防效为87.23%~100%,病指防效96.47%~100%;3次药后14天各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病叶防效54.39%~89.66%,病指防效78.40%~97.33%。3种杀菌剂及组合,3次药后7天治疗效果以50%氟醚菌酰胺WDG 7500倍+10%氟噻唑吡乙酮OD 5000倍最好,病叶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为75.17%和81.77%;3次药后14天治疗效果以100 g/L氰霜唑SC 2500倍防效相对最高,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4.30%和73.42%。综合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效果,确定50%氟醚菌酰胺WDG 7500倍+10%氟噻唑吡乙酮OD 5000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霜霉病 氟醚菌酰胺 氟噻唑吡乙酮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琳 孙伟波 +3 位作者 李朝辉 黄洁雪 邬劼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114-119,共6页
以桃褐腐病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腈苯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丙硫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抑制中浓度最低的是丙硫菌唑,... 以桃褐腐病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腈苯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丙硫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抑制中浓度最低的是丙硫菌唑,其EC50仅为0.003 5μg/mL,其次是腈苯唑,其EC50为0.003 8μg/mL,抑制中浓度最高的为吡唑醚菌酯,其EC50为0.576 7μg/mL。在离体条件下测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0∶1时,EC50仅为0.010 4μg/mL,SR值为3.744 5;比例为1∶1和1∶5时SR次之,分别为2.875 2和2.056 4。综合离体试验结果和经济因素,确定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防治桃褐腐病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 丙硫菌唑 桃褐腐病病菌 复配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淑伟 李德富 +3 位作者 吴英强 吴中平 邬劼 吉沐祥 《现代园艺》 2023年第3期86-88,共3页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防治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氟吡菌酰胺,第2次药后第7d、10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90.95%、96.70%和89.50%,其次为四氟醚唑;防治二斑叶螨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组合,第2次药后的第3d和7d防效分别为96.86%和9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白粉病 二斑叶螨 药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防治桃树3种病害的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山远 邬劼 +1 位作者 曲直 吉沐祥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9期95-97,共3页
桃树穿孔病、缩叶病和疮痂病是为害桃树的3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本试验选用生物药剂对毛桃(霞脆)和油桃(紫金红1号)进行3次喷雾防治。结果表明:常规和生物防治均能有效防治毛桃缩叶病,防效无显著差异;油桃缩叶病的生... 桃树穿孔病、缩叶病和疮痂病是为害桃树的3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本试验选用生物药剂对毛桃(霞脆)和油桃(紫金红1号)进行3次喷雾防治。结果表明:常规和生物防治均能有效防治毛桃缩叶病,防效无显著差异;油桃缩叶病的生物药剂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病叶率分别为0.84%和2.65%;对桃穿孔病的防效相当,无论毛桃或油桃,病叶率平均为6.24%;对桃穿孔病的防效相当,毛桃病果率平均为6.53%,油桃病果率平均为8.52%;综合而言,在雨水较少月份,选择生物药剂防治,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鲜食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穿孔病 缩叶病 疮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组合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试验初报
18
作者 唐山远 邬劼 +1 位作者 申小峰 吉沐祥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9期90-91,共2页
为解决草莓结果期白粉病为害严重的问题,选用几种植物源杀菌剂在草莓结果期进行喷雾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在1次药后7d防效为36.28%~62.00%,2次药后7d防效为28.81%~63.13%,14d的防效为31.19%~59.15%,各处理2次药后7d、14d防效相当,与1... 为解决草莓结果期白粉病为害严重的问题,选用几种植物源杀菌剂在草莓结果期进行喷雾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在1次药后7d防效为36.28%~62.00%,2次药后7d防效为28.81%~63.13%,14d的防效为31.19%~59.15%,各处理2次药后7d、14d防效相当,与1次药后7d相比防效有所降低,各处理中200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效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1%蛇床子素可溶液剂1000倍液和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1%蛇床子素可溶液剂2000倍液,2个组合处理与1%蛇床子素可溶液剂500倍液液和0.2%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800倍液单剂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而言,草莓结果期使用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1%蛇床子素可溶液剂1000倍液,能减少白粉病导致的病果率,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草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白粉病 植物源农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