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替拉韦钠/拉米夫定二联简化方案在HIV/AIDS初治患者的应用
1
作者 邬剑威 窦艳云 +2 位作者 黄丽花 蒙志好 苏凌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95-198,共4页
研究多替拉韦钠/拉米夫定(DTG/3TC)二联简化方案在HIV/AIDS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初治患者,根据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 研究多替拉韦钠/拉米夫定(DTG/3TC)二联简化方案在HIV/AIDS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初治患者,根据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接受DTG/3TC二联简化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替诺福韦(TDF)+3TC+依非韦伦(EFV)方案治疗,对两组治疗48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抑制率方面,两组治疗12周时有较显著的差异,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第48周,两组病毒抑制率无差异性(P>0.05);免疫学方面,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均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升高后的数值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虽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但总体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HIV/AIDS初治患者,多替拉韦钠/拉米夫定二联简化方案治疗能取得与三联疗法类似的疗效,而且其早期病毒抑制率更加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钠 拉米夫定 HIV/AIDS 初治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蒙志好 左勇 +1 位作者 邬剑威 沈银忠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符合选例标准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和抗反...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符合选例标准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 29例患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各13例(各占44.8%)、肠炎2例、淋巴结炎1例。同时伴有2个部位以上病变者10例(34.5%)。临床症状以乏力(28/29,96.6%)、纳差(27/29,93.1%)、发热(24/29,82.8%)为主要表现,发热多为高热,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9/29,65.5%)、体质量减轻(23/29,79.3%)和淋巴结肿大(16/29,55.2%)。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23个/μl,伴有轻、中度贫血者9例(31.0%),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例(13.8%)、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21例(72.4%),其他标本培养抗酸杆菌阳性8例(27.6%),经鉴定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胸片提示肺内有病灶、心包或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86.2%)。经抗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抗病毒治疗,23例(79.3%)有效,死亡4例,自动退出2例。23例有效病例72周时痰及其他标本培养均为阴性,肿大的浅表及腹腔淋巴结全部缩小或消失,其中21例患者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例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免疫功能均得到重建。结论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以肺部受累多见,常累及多个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发热、咳嗽、体质量减轻和淋巴结肿大,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HIV/AIDS患者HAART后继发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维 黄葵 +3 位作者 蓝珂 邬剑威 刘宁 蒙江明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继发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IV/AIDS患者HAART后继发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继发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IV/AIDS患者HAART后继发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治疗效果等资料。结果10例在继发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前均服用过含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组合的HAART方案,临床症状以乏力、恶心、腹胀、肌肉酸痛和呼吸困难多见,血乳酸浓度为5.14~10.74mmol/L,其中8例出现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相关症状,2例未出现。6例经换药或停药处理后好转,4例死亡。结论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含有NRTIs的组合方案,其中司他夫定最为常见,其次为齐多夫定。治疗时应立刻换药或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酸中毒 乳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凌松 张勇 +3 位作者 邬剑威 黄葵 蒙志好 李勇 《内科》 2014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且资料完整的病例33例的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药物疗效等。结果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且资料完整的病例33例的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药物疗效等。结果 3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0例(60.6%),咳嗽、咳痰23例(69.7%),气促8例(24.2%),消瘦6例(18.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局限性的团块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0例(61.1%),厚壁空洞伴液平8例(24.2%);标本培养结果显示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治疗6个月后痊愈3例(9.1%),好转24例(72.7%),恶化4例(12.1%),死亡2例(6.0%);基线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0.1±8.4)个/uL,治疗6个月后为(104.3±9.2)个/u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红球菌肺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与其他肺部疾病没有特殊差异,多表现为肺脓肿,容易误诊。宜选用具有良好细胞穿透能力的抗生素并长疗程、联合治疗,HAART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红球菌感染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5
作者 邬剑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9年第3期186-186,共1页
探究抗结核治疗方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作用疗效,并分析其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为例,共纳入30例,选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嘱指导下,行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分析其疗效及生活质量,在此基础... 探究抗结核治疗方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作用疗效,并分析其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为例,共纳入30例,选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嘱指导下,行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分析其疗效及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临床疗效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CD4+淋巴细胞计数呈递增趋势发展,且痰菌阴转率及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率与CD4+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13.23±3.25)高于治疗前(90.11±2.0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合理使用,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情缓解及生活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 CD4+淋巴细胞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艾滋病免疫重建过程合并结核病24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蓝珂 覃善芳 +3 位作者 张勇 吕清 黄维 邬剑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4期6002-6002,共1页
目的总结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后免疫重建过程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提高认识。方法对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4例中纵隔、肺门淋巴结核10例,肺结核9例,颈淋巴结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 目的总结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后免疫重建过程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提高认识。方法对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4例中纵隔、肺门淋巴结核10例,肺结核9例,颈淋巴结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结论艾滋病免疫重建过程合并结核病以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肺结核常见,其次为颈淋巴结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结核/并发症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