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重支持训练治疗对早期心衰患者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那世敬 李博 +2 位作者 魏晓冬 李莹 李大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训练对早期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早期心衰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减重支持训练进行康...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训练对早期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早期心衰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减重支持训练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检测康复训练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后两组LVESD、ESV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训练后LVESD、E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后SV、CI、LVEF、FS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训练后LVEF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训练后PRA、AngⅡ、ET、ALD水平均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训练可改善早期心衰患者心功能,抑制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衰 减重支持训练 心脏康复 心功能 神经内分泌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预防ACS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那世敬 李博 +2 位作者 魏晓冬 李莹 李大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72-1277,共6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NR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20例拟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常规PCI治疗,...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NR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20例拟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常规PCI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于PCI术中(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前)给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C组在B组基础上于PCI术前10 min给予参附注射液(1 m L/kg稀释至100m 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并维持静滴至术后24 h。观察各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NRP发生率、心肌灌注情况,检测PCI术前、术中、术后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相关指标水平,记录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C组TIMI血流分级显著高于A组、B组(P均<0.05),B组显著高于A组(P均<0.05);C组NRP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3组PCI术后矫正TIMI帧数计数(c TFC)、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指数(CS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C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B组(P均<0.05),B组显著优于A组(P<0.05);C组PCI术中、术后的血清hs-CRP、IL-6、ET-1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P均<0.05),B组低于A组(P均<0.05),血清NO则呈现相反趋势。C组住院期间MACE总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能够显著降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NRP的发生率,并显著改善心肌灌注,降低术后MACE发生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前列地尔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大鹏 孙党辉 +2 位作者 魏林 于熙莹 那世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培哚普利治疗,据患者长期口服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n=43,培哚普利4mg/d)及...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培哚普利治疗,据患者长期口服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n=43,培哚普利4mg/d)及高剂量组(n=44,培哚普利8mg/d),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变化;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指标的变化;统计2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的6 MW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浆BNP及H-FABP水平、LVEDD、LVESD、MEE及cESS均明显降低,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2组LVEF及FS均明显增大,且高剂量组显著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血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后与常规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SBP、DBP、Scr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6MWT距离均显著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高剂量培哚普利可更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H-FABP水平,抑制心室重构,促进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心肌能耗水平,且不会影响患者血压、血钾及肾功能等,疗效显著优于低剂量培哚普利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心功能 心肌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机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大鹏 孙党辉 +2 位作者 张春茹 魏林 那世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0只,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通心络低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高剂量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阳性对...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0只,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通心络低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通心络高剂量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50 mg/(kg·d),每日1次;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通心络0.5、1.0、2.0mg/(kg·d),每日1次。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12周。观察给药8周末各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血压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和通心络各剂量组内皮素(E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收缩压水平低于模型组,NO水平高于模型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ET、IL-6、TNF-α、CRP及收缩压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通心络低剂量组,NO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及通心络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ET、IL-6、TNF-α、CRP及收缩压低于中剂量组,NO水平高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自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射血分数和心排血指数评价心血管外科患者心脏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博 李健 +2 位作者 那世敬 李莹 魏晓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785-790,共6页
目的联合应用射血分数(EF)和心排血指数(CI)评价心血管外科心力衰竭(HF)患者的心脏功能,分析EF、CI与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提出的HF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心血管外科患者的心脏功能,指导治疗。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 目的联合应用射血分数(EF)和心排血指数(CI)评价心血管外科心力衰竭(HF)患者的心脏功能,分析EF、CI与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提出的HF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心血管外科患者的心脏功能,指导治疗。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取正常对照组15例为A组,健康成年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病房收治的HF患者30例为B组,其中B1组15例EF<50%,B2组15例EF≥50%,分别应用心脏超声和心脏磁共振的方法测量A组、B组所有入选人员的EF、每搏输出量(SV),记录即时心率。记录所有入选人员的身高、体重,计算CI。比较A组EF与CI的相关性。对于B组HF患者,按照AHA/ACC提出的HF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别比较B组患者的EF与CI、EF与HF分期、CI与HF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的EF与CI无固定关系;B1组患者的EF越低,CI越低,P<0.05;B2组患者的CI降低,EF与CI无明显关系;B组患者根据AHA/ACC提出的HF分期进行分期,C期、D期患者分期越高,CI越低,P<0.05。结论健康人的心脏EF与CI无固定关系;EF<50%的HF患者EF与CI成正相关;EF≥50%的HF患者CI降低,但是无固定关系;根据AHA/ACC提出的HF分期,分期越高,CI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 心排血指数 心脏超声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立卓 郑万斌 +3 位作者 那世敬 孙佳滨 郭吉伟 邓丽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及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在AASI高水平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除与HDL-C呈负相关(r=-0.190)外,与TG、TC、LDL-C及AIP均呈正相关,与AIP相关系数最高(r=0.492p<0.01)。结论:AIP与AASI、IMT一样可以作为测定血管早期改变及临床血管病变的方法,判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为早期和方便的检出心血管高危患者提供客观指标,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为临床对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AASI、AIP作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原发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北方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型多态性的关联
7
作者 赵立卓 李群 +4 位作者 那世敬 段薇 邓丽华 程兆伟 赵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型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4-06/2005-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为高血压组,男20例,女16例。选择2004-04/2005-12...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型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4-06/2005-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为高血压组,男20例,女16例。选择2004-04/2005-12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健康体检者40人为对照组,男23人,女17人。均为北方汉族,且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型别多态性变化。③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和健康者4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原发性高血压组肿瘤坏死因子α(308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10%,P<0.01)。②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频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308A)等位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性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高血压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活喜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观察
8
作者 李莹 王奎晶 +3 位作者 王观宇 孙佳滨 那世敬 张杰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72-,共1页
目的观察络活喜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停用其他降压药2 周,测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心电图,胸片,了解靶器官的情况,于晨起口服络活喜5mg,一日一次,共4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 目的观察络活喜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停用其他降压药2 周,测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心电图,胸片,了解靶器官的情况,于晨起口服络活喜5mg,一日一次,共4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2、3、4周血压、心率,并于第4周复查实验室指标。结果70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4例(77.14%),7例(10%)及61例(87.14)。服药2周后,血压已有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统计学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24.95±12.30)mmHg及(15.48±8.26)mmHg,心率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络活喜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活喜 原发性高血压 靶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施达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致动脉硬化指数的逆转作用
9
作者 赵立卓 郑万斌 +3 位作者 孙佳滨 那世敬 郭吉伟 邓丽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雅施达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致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每天清晨8时顿服培多普利4mg,治疗1周后,如舒张压仍》90mmHg者,计量增加到8mg/d,顿服,疗程8周。同时服用降血脂药普罗布考片0... 目的:探讨雅施达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致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每天清晨8时顿服培多普利4mg,治疗1周后,如舒张压仍》90mmHg者,计量增加到8mg/d,顿服,疗程8周。同时服用降血脂药普罗布考片0.5g,1天2次。治疗前后各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血脂五项。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应用8周后,AASI、AIP明显下降,2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有效延缓和控制了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降低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亦提示AASI、AIP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以及为临床对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疗效观察有效地而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原发性高血压 雅施达 普罗布考
原文传递
血小板功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威 李莹 +2 位作者 杜屏 孙佳滨 那世敬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ax%分别为86.98±17.64(%)和110.15±37.48(%),比对照组高(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功能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赵红 李莹 +1 位作者 那世敬 李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6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3例)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患者(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VESD、LVEDD、LVEF、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血清c TnI、CK-MB、NT-proBNP、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而LVEF、HDL-C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心肌细胞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调节血脂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盐酸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钙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