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心莲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细菌移位和肠道通透性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铭友 吴春明 +2 位作者 覃慧敏 李洪涛 宋建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细菌移位和肠道通透性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将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4组:AN组(n=8,穿心莲0.5g·kg-1·d-1)、NF组(n=8,诺氟沙星0.3g... 目的:探讨穿心莲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细菌移位和肠道通透性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将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4组:AN组(n=8,穿心莲0.5g·kg-1·d-1)、NF组(n=8,诺氟沙星0.3g·kg-1·d-1)、AN+NF组(n=8,穿心莲0.5g·kg-1·d-1+诺氟沙星0.3g·kg-1·d-1)、CN组(n=6,生理盐水4mL·kg-1·d-1),给药2周。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ALT、AST、TP、TNF-α、NO水平,并获取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肝、脾和回肠内容物做细菌培养。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间接检测肠黏膜通透性,部分肝脏和回肠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与CN组相比,AN组、NF组和AN+NF组的NO、TNF-α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回肠细菌计数和细菌移位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AN组和NF组的肠道通透性显著下降(P<0.05)。病理检查发现CN组肝硬化大鼠回肠绒毛变短、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结论:给予肝硬化大鼠穿心莲能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对肠道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服用穿心莲可能有益于防治肝硬化肠源性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通透性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穿心莲 细菌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细胞间多糖粘附素及生物膜表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邢铭友 刘莉娜 +5 位作者 宋世会 龚凤云 朱旭慧 黄加权 宋建新 齐俊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细菌间多糖粘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 aradhesin,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A基因,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PIA,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膜表型;统计学分析i...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细菌间多糖粘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 aradhesin,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A基因,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PIA,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膜表型;统计学分析icaA基因与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株临床分离菌株中,32.7%(16/49)能形成生物膜,67.3%(33/49)无生物膜形成。icaA基因阳性菌株中80%(8/10)有生物膜形成,ica操纵子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PIA阳性菌株中63.6%(14/22)有生物膜形成,PIA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结论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的存在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IA的合成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ICA操纵子 生物膜表型 细菌间多糖粘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05年同济医院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邢铭友 田德英 +4 位作者 刘莉娜 朱旭慧 孙自镛 黄加权 齐俊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武汉同济医院2004~2005年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趋势。方法对检出菌株复苏、培养,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表皮葡萄球菌61株,全部复苏、培养成功。苯唑西林耐药41株(占67.21... 目的研究武汉同济医院2004~2005年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趋势。方法对检出菌株复苏、培养,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表皮葡萄球菌61株,全部复苏、培养成功。苯唑西林耐药41株(占67.21%),苯唑西林敏感20株(占32.79%)。苯唑西林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组的多重耐药率及总耐药率均显著高于苯唑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组。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对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庆大霉素及氨苄-舒巴坦保持较低的耐药率(<30%),而对SMZ-TMP、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左氧沙星耐药率较高(>50%),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MRSE的多重耐药率、总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抗药性 细菌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糖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邢铭友 刘璐 +3 位作者 方建国 田德英 宋佩辉 齐俊英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联合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 mg,po bid,联合拉米夫定片100 mg,po qd,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片,用法及疗程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联合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 mg,po bid,联合拉米夫定片100 mg,po qd,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片,用法及疗程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HBV-DNA下降、HBeAg转阴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log10 (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后的效果两组对比,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log10(HBV-DNA)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杞糖肽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显著,枸杞糖肽胶囊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加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降低HBV-DNA水平,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糖肽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慢性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邢铭友 刘璐 +4 位作者 钱冬斌 方建国 齐俊英 宋佩辉 田德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mgpobid,对照组给予肝泰乐片200mgpoti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mgpobid,对照组给予肝泰乐片200mgpoti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GGT)、血脂(TG、TC、LDL-C、HDL-C)、B超结果,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7%,优于对照组(P<0.05)。与3个月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GGT明显下降,血脂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尤其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用药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延长疗程可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糖肽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血症100例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邢铭友 丁红芳 +2 位作者 黄元成 田德英 宋佩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了解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近 3年以败血症为主要出院诊断且血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其致病菌及药敏情况 ,并进行统计。结果 :10 0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检出细菌 10 7株 ,革兰阳性... 目的 :了解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近 3年以败血症为主要出院诊断且血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其致病菌及药敏情况 ,并进行统计。结果 :10 0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检出细菌 10 7株 ,革兰阳性 (G+)球菌 61株 ,占 5 7.0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3 8株 ,占 3 5 .5 %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MRSA) 12株 ,占 11.2 % ;革兰阴性 (G-)杆菌 44株 ,占 41.1% ,其中大肠艾希菌 14株 ,占 13 .1% ;真菌败血症 2例 ,占 1.9%。结论 :G+球菌中MR 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 ;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大肠艾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增加。G-杆菌败血症应用亚胺培南治疗者疗效优于其他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致病菌 耐药性 降阶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邢铭友 黄元成 田德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剂量为1mg静脉注射,q12h,疗程4~8天。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剂量为1mg静脉注射,q12h,疗程4~8天。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尿量为(2202±785)ml,对照组为(963±711)ml;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治疗组为(74.6±33.3)μmol/L,对照组为(182.9±82.3)μmol/L;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5例死亡或自动出院,1例好转,治疗组5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降低血肌酐水平,增加尿量,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特利加压素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 疗效 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8例重症肝炎医院感染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邢铭友 郭威 +1 位作者 田德英 宋佩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9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回顾性调查近 10年来重症肝炎住院患者 2 4 8例 ,其中并发医院感染 10 7例次 ,感染例次率4 3 .15 %。结果表明 ,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年龄及应用抗生素情况等有关。重肝并发感染后增加了病死率。 10年来重症肝炎医院感... 回顾性调查近 10年来重症肝炎住院患者 2 4 8例 ,其中并发医院感染 10 7例次 ,感染例次率4 3 .15 %。结果表明 ,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年龄及应用抗生素情况等有关。重肝并发感染后增加了病死率。 10年来重症肝炎医院感染患病率虽有下降趋势 ,但防治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仍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积极治疗原发病 ,提高患者免疫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重肝患者并发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医院感染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胸腺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邢铭友 徐子辉 +2 位作者 刘莉娜 黄加权 宋建新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胸腺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调查198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对照组127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7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素1.6 mg,sc,qd,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主要生... 目的观察注射用胸腺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调查198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对照组127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7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素1.6 mg,sc,qd,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主要生化指标改善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早期及中期患者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患者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性(PTA)在早期及中期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胸腺素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早期及中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较早实施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胸腺素 肝炎 重型 慢性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支持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建新 邢铭友 +3 位作者 吴春明 李国军 覃惠敏 李洪涛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14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进行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分三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6 w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最... 目的: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14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进行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分三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6 w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90%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ALT、Tbil)及营养指标(TP、TC)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症肝炎 营养支持 疗效评价 肝功能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与HBV YMDD变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德英 许东 +2 位作者 邢铭友 郭威 宋佩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2,共2页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YMDD变异之间关系。对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YMDD耐药基因变异检测。 10 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HBVDNA阴性 6 3例 (6 1 8% ) ,39例阳性 ,其中HBVYMDD变异 2 2例 ,变异率为...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YMDD变异之间关系。对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YMDD耐药基因变异检测。 10 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HBVDNA阴性 6 3例 (6 1 8% ) ,39例阳性 ,其中HBVYMDD变异 2 2例 ,变异率为 5 6 4 % ,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9- 17个月和 18- 30个月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 1 7%和 70 % ,HBVYMDD变异组ALT为 (5 9 94± 8 6 0 )U/L ,显著高于无HBVYMDD变异组的 (5 0 6 0± 6 12 )U/L。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YMDD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YMDD变异是HB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耐药性HBV YMDD变异 基因变异 耐药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加权 李艳辉 +5 位作者 黄铁军 黄海燕 余海静 肖非 邢铭友 宁琴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9期861-863,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记录患者每天腹围及尿量情况;检...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记录患者每天腹围及尿量情况;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优于对照组56.7%,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腹水、肝区疼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都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或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与特利加压素联合应用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特利加压素 肝硬化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6例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建新 邢铭友 +3 位作者 谭明格 吴春明 李国军 王为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 分析近 3年湖北地区部分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 14 6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 ,并从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 59 6% ,农民占63 7% ,已知感染途径者以血液... 目的 分析近 3年湖北地区部分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 14 6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 ,并从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 59 6% ,农民占63 7% ,已知感染途径者以血液传播为主 (57/82 )。发热、消瘦及皮肤、口腔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 ,常伴发丙型肝炎和结核等疾病 ,WBC总数及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接受正规治疗者较少。结论 湖北地区HIV/AIDS患者逐年增加 ,且临床表现复杂易致误诊。应增强防范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胆固醇测定在门脉高压性腹水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东 龚嵩 +2 位作者 宋宇虎 邢铭友 宋建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水胆固醇测定方法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或病理明确诊断的434例腹水样本(其中门脉高压性腹水160例,非门脉高压性腹水274例,后者包括64例良性腹水和210例恶性腹水),进行胆固醇测定和Rivalta试验。结果非门脉... 目的探讨腹水胆固醇测定方法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或病理明确诊断的434例腹水样本(其中门脉高压性腹水160例,非门脉高压性腹水274例,后者包括64例良性腹水和210例恶性腹水),进行胆固醇测定和Rivalta试验。结果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胆固醇水平(2.38±1.32)mmol/L显著高于门脉高压性腹水(0.54±0.64)mmol/L,在临界值设置为1.185mmol/L时,胆固醇测定的敏感度为97.45%,特异度为96.25%,阳性预测值为97.80%,阴性预测值为95.65%,诊断准确度为97.00%;Rivalta试验的敏感度为80.43%,特异度为85.84%,阳性预测值为94.18%,阴性预测值为60.63%,诊断准确度为81.84%。结论用腹水胆固醇水平来区分门脉高压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简便而又可靠,并有助于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胆固醇 门脉高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衰复方联合西药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加权 黄铁军 +6 位作者 张建军 余海静 张振纲 邢铭友 肖非 宁琴 田德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31-333,337,共4页
目的:评价抗肝衰复方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 目的:评价抗肝衰复方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药物口服和/或灌肠)治疗,100ml/次,1剂/d,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常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研究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1.7%。显效率为48.3%,对照组有效率为51.7%,显效率为20.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乏力、上腹不适、恶心、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迅速缓解,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在治疗3个疗程后均少于对照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HBVDNA、HBeAg定量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加速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肝衰复方有助于改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是提高整体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肝衰复方/治疗应用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综合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6
作者 宋建新 阮秋蓉 +3 位作者 邢铭友 李国军 李洪涛 覃慧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案例综合教学法在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教学实践的异同,并从兴趣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案例综合教学法在兴趣度等指标的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案例综合教学法注重临床思... 目的:探讨案例综合教学法在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教学实践的异同,并从兴趣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案例综合教学法在兴趣度等指标的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案例综合教学法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教学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临床教学 传染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衰复方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加权 余海静 +5 位作者 张建军 黄铁军 黄海燕 肖非 邢铭友 宁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治疗,每次100ml,3次/d,14天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治疗,每次100ml,3次/d,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并检测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hol)值。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3.3%,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53.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两个疗程时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肝衰复方有助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抗肝衰复方/治疗应用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Ki67,PCNA和FⅧRA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莎 吴焕明 邢铭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240,共5页
目的 探讨Survivin ,Ki6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FⅧRAg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H)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 ①Survivin的表达在不同恶性度的NHL之间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 目的 探讨Survivin ,Ki6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FⅧRAg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RH)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 ①Survivin的表达在不同恶性度的NHL之间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 :惰性NHL中较低 ,侵袭性NHL中较高 ,在RH与惰性NHL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②Survivin的表达与Ki6 7、PCNA及FⅧRAg呈明显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 4 95 ,0 6 15 0 ,0 6 6 35 ,均为P <0 0 1) ,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全身症状及肿瘤的首发部位和细胞来源均无关系 (均为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NHL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参与血管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与NHL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SURVIVIN蛋白 细胞增殖 微血管密度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Q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丽 龚凤云 +7 位作者 谢旭华 夏超 陈佳 宋莹 申爱霞 邢铭友 许东 宋建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pvdQ(PA2385)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pvdQ基因表达质粒pME6032-pvdQ,鉴定后,采用电穿孔法将其转入PAO1野生株中,构建pvdQ高表达株。同时将空质粒pME6032采用电穿孔法转入PAO1野生株中,构建pME6032空质粒... 目的观察pvdQ(PA2385)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pvdQ基因表达质粒pME6032-pvdQ,鉴定后,采用电穿孔法将其转入PAO1野生株中,构建pvdQ高表达株。同时将空质粒pME6032采用电穿孔法转入PAO1野生株中,构建pME6032空质粒株,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株pvdQ mRNA的表达。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AO1野生株、pvdQ高表达株和pvdQ突变株培养24、48和72 h时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证实成功构建pvdQ高表达株。结晶紫染色的结果显示:培养24h时PAO1野生株、pvdQ高表达株和pvdQ突变株形成的生物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和72h时与PAO1野生株比较,pvdQ高表达株生物膜明显变薄(P<0.05),pvdQ突变株生物膜明显增厚(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株、pvdQ突变株和pvdQ高表达株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vdQ基因可能影响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pvdQ基因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佳 许东 +5 位作者 邢铭友 王丽丽 毛艳 龚凤云 宋莹 宋建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21,共5页
目的拟研究长链高丝氨酸内酯降解基因pvdQ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方法通过乙酸锂转化法构建CAI-4HWP1-LacZ菌株,使用X-gal平板显色法检测3-oxo-C12-HSL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的影响;观察与铜绿假单胞菌pvd... 目的拟研究长链高丝氨酸内酯降解基因pvdQ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方法通过乙酸锂转化法构建CAI-4HWP1-LacZ菌株,使用X-gal平板显色法检测3-oxo-C12-HSL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的影响;观察与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野生株PAO1共同培养时,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变化,了解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结果 400μg 3-oxo-C12-HSL即可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转换。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和野生株PAO1均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形成。pvdQ高表达株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抑制作用较野生株PAO1减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3-oxo-C12-HSL,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随着pvdQ表达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抑制作用减弱,即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起负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vdQ基因对3-oxo-C12-HSL的水解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铜绿假单胞菌 pvdQ基因 3-oxo-C12-H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