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城市圈“生物迁移-区域降温”复合功能生态网络构建
1
作者 李佳杰 顾媛媛 邢忠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生态网络是大尺度景观保护的有效空间途径,既有研究所构建的生态网络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更多潜在的效益考虑不足,因此亟须拓展生态网络的更多功能。[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综合地表温度反演、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 [目的]生态网络是大尺度景观保护的有效空间途径,既有研究所构建的生态网络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更多潜在的效益考虑不足,因此亟须拓展生态网络的更多功能。[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综合地表温度反演、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分析和电路理论等方法,协同构建生物迁移网络与区域降温网络,并叠合生成复合功能生态网络格局,将识别出的双网络交点、夹点和障碍点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结果]1)研究区共有生物多样性源地22个、区域降温源地27个,二者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和南部;2)识别出生物迁移廊道44条(重要廊道21条)、区域降温廊道51条(重要廊道29条);3)叠加分析发现共有8个源地斑块承担复合功能;4)复合功能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包含双网络交点7处,生物迁移网络夹点面积85.4 km^(2)、障碍点面积724.9 km^(2),区域降温网络夹点面积50.1 km^(2)、障碍点面积926.6 km^(2)。[结论]双网络耦合形成复合功能生态网络,协同增益效果体现为网络功能拓展与结构韧性提升。武汉城市圈应从现有源地保护与潜在源地培育、双网络障碍点修复、双网络夹点与交点保护3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 热岛效应 电路理论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非正规绿地”到“社区食物微森林”——社区非正规种植空间公共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雨丝 邢忠 +2 位作者 顾媛媛 汤西子 万金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9,共7页
非正规绿地中居民自发的果蔬种植行为长期困扰社区空间治理,个体种植行为影响社区公众利益构成焦点问题。如何趋利避害,将非正规绿地中的自发种植空间转化为社区公共服务产品产出场所,适应非正规绿地自发种植空间内在机理与现实问题的... 非正规绿地中居民自发的果蔬种植行为长期困扰社区空间治理,个体种植行为影响社区公众利益构成焦点问题。如何趋利避害,将非正规绿地中的自发种植空间转化为社区公共服务产品产出场所,适应非正规绿地自发种植空间内在机理与现实问题的空间设计策略值得研究。通过自发种植行为实地调研,发现非正规绿地的“阈限性”特征和弱势群体的空间诉求是引发非正规种植行为、产生负外部性影响的根本原因。进而推倒得出“明确空间功能”,促进“多元化主体参与”和“复合功能共享”的负外部性治理思路。借鉴食物森林理论,通过理论调适应用于非正规绿地自发种植空间,从而形成适应中国社区非正规绿地本底环境的“社区食物微森林”复合功能公共产品输出路径,从“食物+生态、景观、休闲”复合功能的微森林营造技术和长效治理机制两方面,有效回应了我国非正规绿地的现状问题与社区本底环境诉求,对社区非正规绿地自发种植空间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正规绿地 自发果蔬种植行为 公共资源化利用 社区食物微森林 复合功能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城市高温控制优先区域识别——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3
作者 李佳杰 邢忠 李旭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3,共7页
特大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复杂,识别出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关键影响的斑块,从而将降温措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在高温控制行动中降本增效。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综合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估识别城市... 特大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复杂,识别出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关键影响的斑块,从而将降温措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在高温控制行动中降本增效。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综合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估识别城市冷、热岛源地,通过电路理论构建冷、热岛网络并识别夹点、障碍点与高中心性源地斑块,从而定位城市高温控制优先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冷岛网络22条,其中重要廊道6条;热岛网络90条,其中重要廊道78条。基于冷、热岛网络识别的高温控制优先区域包含热岛障碍点78.35 km^(2)、热岛夹点13.88 km^(2)、4个重点热源斑块共578.13 km^(2);冷岛障碍点29.83 km^(2)、冷岛夹点3.98 km^(2)、2个重点冷源斑块共974.31 km^(2)。研究结果对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温控制优先区域甄别及后续针对性生态修复规划具有指导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热岛效应 城市热环境 电路理论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使用中的“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整合——以荣县城市规划实践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邢忠 应文 +1 位作者 颜文涛 靳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城市生态 边缘效应 土地使用 规划实践 整合 城市规划建设 建设用地 环境特色 荣县 土地利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样条分区的绿色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邢忠 余俏 +2 位作者 顾媛媛 周茜 叶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40,共17页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涵盖建设区绿化用地与非建设区水体、农林用地。土地利用系统属性差异与大相径庭的二元规划管控方法,人为拆解绿色空间内在空间、功能与过程上的系统整体性,滋生种种低效保护与利用症结。本文通过文献与规划实践研究...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涵盖建设区绿化用地与非建设区水体、农林用地。土地利用系统属性差异与大相径庭的二元规划管控方法,人为拆解绿色空间内在空间、功能与过程上的系统整体性,滋生种种低效保护与利用症结。本文通过文献与规划实践研究,融合“城乡样条空间断面”与流域规划方法,形成基于城乡空间转化样条的绿色空间规划管控方法:分析并叠加城乡梯度转化样条分区与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分区,形成规划区全覆盖样条分区;依据各样条分区绿色空间的自然属性与相应分区城乡建设功能诉求,确定分区绿色空间规划导向及用地空间布局;按照分区保护与利用管控导向,制定样条分区管控措施及设计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区 绿色空间 城乡空间样条分区 自然格局与过程 规划管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 被引量:15
6
作者 邢忠 汤西子 +2 位作者 周茜 顾媛媛 陈子龙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9,共13页
由穿插于农田、荒地、村镇聚落之间的片林、湿地、河道和小规模分散农林空间等构成的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兼具自然生态维育与城乡服务两大公益性基础服务功能,而源自近郊规模农业生产、旅游业不当建设与城区污染转嫁的生态胁迫... 由穿插于农田、荒地、村镇聚落之间的片林、湿地、河道和小规模分散农林空间等构成的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兼具自然生态维育与城乡服务两大公益性基础服务功能,而源自近郊规模农业生产、旅游业不当建设与城区污染转嫁的生态胁迫危及其公共产品输出总量与品质。文章从保障公益性产出视角,探讨根植于地域景观格局的边缘区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与重点环节:(1)评价现状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鉴定其公益性产出功能,制订复合规划目标;(2)识别具有公共产品输出潜能的用地斑块并甄别关联生态过程空间模式,分析响应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区功能诉求的规划保障路径;(3)构筑三网叠合的蓝-绿空间布局框架,并进行保障公益性产出的规划绩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公益性产出 地域景观格局 复合网络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区E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邢忠 余俏 +2 位作者 周茜 乔欣 卓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5,共8页
中心城区E类用地承载着各类生态与设施廊道空间,功能复合、资源丰富且关联影响复杂,但因地处建设区外,对其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立足于廊道空间的环境特质及其与外围环境区、城区的空间和功能关联,在梳理相关研究和借鉴实... 中心城区E类用地承载着各类生态与设施廊道空间,功能复合、资源丰富且关联影响复杂,但因地处建设区外,对其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立足于廊道空间的环境特质及其与外围环境区、城区的空间和功能关联,在梳理相关研究和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生态原理与城乡规划原则,从目标、用地、空间与管控4个环节探究发挥廊道空间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并尽可能降低其建设环境影响的生态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E类用地 廊道空间 生态规划方法 用地组织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环境影响规划设计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邢忠 余俏 靳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低环境影响设计强调自然系统的整体性,是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方法响应。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借鉴国外成熟实践经验,解析了低环境影响设计的内核——理解与保护自然过程,将人工建设融入自然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并让自然做功,... 低环境影响设计强调自然系统的整体性,是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方法响应。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借鉴国外成熟实践经验,解析了低环境影响设计的内核——理解与保护自然过程,将人工建设融入自然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并让自然做功,以此规避对环境的不必要负荷并获得自然的生态服务回报。详细阐释了低环境设计的相关理念与技术方法,总结提出关键设计环节需要全程介入自然过程,借助流域生态过程梳理、地形地貌保护利用、低影响建设维护措施构建,在土地利用布局、场地设计、建筑空间布局三大重点环节展开低影响设计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低环境影响 自然过程 土地利用 规划设计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缘空间 被引量:40
9
作者 邢忠 王琦 《新建筑》 2005年第5期80-82,共3页
对城市空间的探讨大多重主体空间而容易忽略边缘空间,边缘空间并非空间单元的结束,而是显现相邻异质空间交互特性与相互间作用的开端,它与核心空间相对存在并可能随时间与尺度的变化而相互转化。边缘空间具有异质性、中介性、前沿性、... 对城市空间的探讨大多重主体空间而容易忽略边缘空间,边缘空间并非空间单元的结束,而是显现相邻异质空间交互特性与相互间作用的开端,它与核心空间相对存在并可能随时间与尺度的变化而相互转化。边缘空间具有异质性、中介性、前沿性、公共性与关联性等空间特征,蕴涵源于异质空间之间内在关联的边缘效应。贯穿于城市的各层级边缘空间可将各种功能单元、空间、活动联为一体,为城市空间提供良好的接续场所,赋予城市空间多重涵义与广博包容能力,并使其具有满足人的多种需求的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异质 中介 空间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眉山市岷东新区非集中建设区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邢忠 袁川乔 +1 位作者 顾媛媛 乔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功能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游憩功能 保护与利用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发展理论的绿地公平绩效评估 被引量:27
11
作者 邢忠 朱嘉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6,共8页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公平绩效评价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城市绿地公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各片区生态效益、路径效率和生态需求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各向不同分值片区集...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公平绩效评价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城市绿地公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各片区生态效益、路径效率和生态需求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各向不同分值片区集聚;(2)尽管考虑了各片区生态需求的不同,但整体绩效最佳的片区仍集中于城市中心;(3)大多数片区更容易因为生态效益的降低造成绿地服务水平的失衡,继而导致整体绩效的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城市绿地服务易与社会经济要素捆绑,形成空间上公共服务的马太效应,认为应从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合理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划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度 城市绿地 公平绩效 生态 效益 路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生态系统特性与规划响应——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规划思想再认识 被引量:8
12
作者 邢忠 汤西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5期6-15,共10页
黄光宇先生是我国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其学术思想对现实山地城乡规划具有极高的借鉴与指导价值。山地城市生态系统较平原城市具有更高的环境多样性、系统敏感性与功能... 黄光宇先生是我国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其学术思想对现实山地城乡规划具有极高的借鉴与指导价值。山地城市生态系统较平原城市具有更高的环境多样性、系统敏感性与功能复合性。文章从回顾黄光宇先生对山地城市环境问题及生态特征的基础认知与研究入手,尝试从自然资源综合评定与生态环境保护、山地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山地脆弱生态系统管治三个方面,解读黄先生针对山地生态特征的城乡适应性规划思路与技术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案例,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相关规划规划思想的落地应用:地方营建与适应性规划、整体格局导引局域规划、建设与非建设空间共轭规划控制。通过黄先生相关学术思想回顾,希冀同行展开更多地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光宇先生学术思想 山地城市 生态系统 生态规划 规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 被引量:78
13
作者 邢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9,共6页
从自然界中的边缘效应切入 ,以广义生态学为指导 ,针对城市建设中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生态问题指出 :异质地域间的边缘区因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 ,潜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深入诠释了城市领域中边缘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城市生态系... 从自然界中的边缘效应切入 ,以广义生态学为指导 ,针对城市建设中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生态问题指出 :异质地域间的边缘区因特殊的地缘条件与生态特性 ,潜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深入诠释了城市领域中边缘效应的概念及其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要义 ,并将理念融入区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按内缘比需求划分地块等概念与方法 ,并运用于规划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形成良好环境的土地利用控制规划——荣县新城河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解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邢忠 黄光宇 靳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土地利用控制 荣县 土地资源配置 外部效应 人居环境 新城 用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住区 色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邢忠 陈子龙 +2 位作者 顾媛媛 白佳尼 姚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3期98-105,共8页
基于已有“街道城市主义”研究中以街道为个体的城市空间分析、统计和模拟的框架体系,论文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贵阳市老城区核心区域街道为样本,运用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公共服务性街道、商业性街道、居住性街道、交... 基于已有“街道城市主义”研究中以街道为个体的城市空间分析、统计和模拟的框架体系,论文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贵阳市老城区核心区域街道为样本,运用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公共服务性街道、商业性街道、居住性街道、交通性街道和混合性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研究各类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量化关系。研究数据表明,与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学校、公园等高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关联距离和街道功能密度是影响街道活力的主要因素,其中与商业中心的关联度及距离是对各类街道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研究发现一个有悖于直观判断的结果,南明河对于研究范围内的街道活力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力 大数据定量分析 功能密度 功能混合度 贵阳老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于山地地域环境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 被引量:3
16
作者 邢忠 丁素红 王琦 《新建筑》 2007年第5期20-23,共4页
西南地区山地城市地质地貌复杂多变,环境资源丰富,但相对脆弱。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科学解读地域自然环境要素、建设单元三维集约生态界定、滨水空间以退为进、组团外向式边缘型空间布局、复合冲沟职能等设计理念与方法,对如何在优化利用... 西南地区山地城市地质地貌复杂多变,环境资源丰富,但相对脆弱。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科学解读地域自然环境要素、建设单元三维集约生态界定、滨水空间以退为进、组团外向式边缘型空间布局、复合冲沟职能等设计理念与方法,对如何在优化利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塑造山地城市空间特色,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 地域环境 城市空间 边缘界定 生态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保护基址水环境为导向的建筑簇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忠 朱钊 乔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用地布局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空间整体性,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并让自然做功,获得自然的生态服务回报。结合案例详细阐释了水文过程保护下簇群空间环境布局的相关理念与技术方法应用,通过流域生态过程梳理、地形地貌保护利用...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用地布局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空间整体性,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并让自然做功,获得自然的生态服务回报。结合案例详细阐释了水文过程保护下簇群空间环境布局的相关理念与技术方法应用,通过流域生态过程梳理、地形地貌保护利用、低碳建设维护措施构建,在土地利用布局、场地设计、建筑空间布局三大重点环节,梳理出水环境保护设计回应:深化水文生态过程和基址环境禀赋分析,促进自然水文环境效能与设计管理各环节的有机协作;保护高价值自然植被群落、土壤环境与基址地表排水模式;土地功用与水文过程及资源特征相匹配;微地形设计响应和绿色基础设施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自然排水 场地设计 簇群空间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模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情景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忠 朱嘉伊 余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学者提出若要优化交通组织应从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出发,但其在规划具体实践中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仍需探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居住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两大交通起讫影响要素,设定不同发展目标...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学者提出若要优化交通组织应从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出发,但其在规划具体实践中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仍需探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居住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两大交通起讫影响要素,设定不同发展目标,构建"强中心弱边缘"、"弱中心强边缘"和"中心边缘均衡"3种发展情景,进行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的预测,最终得出不同情景下的交通流量和车行速度的分布。根据不同情景下交通特征的对比发现,不同情景对不同片区的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程度不一,并且上城区、下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始终未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以认为,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城市边缘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但无法对市中心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规划 TRANSCAD 空间演化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共享“自然-农业公园”——城乡结合部高价值小块农林用地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忠 汤西子 +2 位作者 顾媛媛 何依蔓 雷秋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64,共11页
交错区空间区位与用地属性赋予城乡结合部农林用地极高的城与乡共享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案例比较的方法,探讨结合部内未划入基本农田与林地保护范围,但具有多样价值的分散小块农林斑块的规划路径。旨在通过自然-农业公园共享价值利... 交错区空间区位与用地属性赋予城乡结合部农林用地极高的城与乡共享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案例比较的方法,探讨结合部内未划入基本农田与林地保护范围,但具有多样价值的分散小块农林斑块的规划路径。旨在通过自然-农业公园共享价值利用,保护高价值农林用地,提升地域生态品质,达成食品物种多样性保护等复合目标。文章就此展开关联规划方法研究:制订"用地组织-功能保障-系统与指标控制-设计导引"的技术框架;梳理现状要素,立足地域空间生态过程选择公园用地并构筑自维持网络;依据环境特质与城乡共享价值赋予公园产业经济功能;外联乡村腹地自然绿斑绿廊,内引城区公共绿地,凸显与城乡地域空间互惠共享复合服务功能;硬、软件管控结合,落地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城乡共享 自然-农业公园 高价值农林用地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效应下的烟台历史文化核心地段更新设计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邢忠 郑尧 刘玉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3,共5页
我国正处于由粗放的增量发展向精致的存量建设转变时期,面临大量的旧城更新规划与建设,需要对相关规划理念与方法进行探索。文章结合烟台市历史文化核心地段更新设计,通过引入边缘效应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活力再生,实现历史街区... 我国正处于由粗放的增量发展向精致的存量建设转变时期,面临大量的旧城更新规划与建设,需要对相关规划理念与方法进行探索。文章结合烟台市历史文化核心地段更新设计,通过引入边缘效应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活力再生,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周边发展建设互利双赢,以期为同类街区的更新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旧城更新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