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操作通道行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凯 邓进巍 +1 位作者 周晓玉 贾胜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28-730,共3页
对比分析采用三种操作通道在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通道、B组:经脐部两切口两通道辅助剑突下切口、C组:经脐部三切口三通道,统... 对比分析采用三种操作通道在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通道、B组:经脐部两切口两通道辅助剑突下切口、C组:经脐部三切口三通道,统计分析三组的临床效果。入组病例均手术顺利出院,三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术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瘢痕VSS评分及术后6、12、24、48 h的创伤应激指标(WBC、CRP、IL-6)较术前增量上,术后24、48 h疼痛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重检验LSD提示: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6、12 h疼痛NR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器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取三种操作通道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均安全可靠。经脐部三切口三通道在术后短期内疼痛程度更轻,但手术难度大,耗时更长;经脐两切口两通道辅助剑突下切口手术容易掌握且术后早期疼痛轻,可作为过渡术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良性疾病 单一部位手术 经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下调PI3K/AKT/mTOR通路抑制人肝癌细胞系增殖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进巍 刘燕 +1 位作者 郭辛翔 黄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9期1274-1279,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L-770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40和80μmol/L)处理48 h。PI3K/AKT抑制剂LY294002联合姜黄素处理细胞。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W...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L-770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40和80μmol/L)处理48 h。PI3K/AKT抑制剂LY294002联合姜黄素处理细胞。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I3K、AKT、m TOR、Bax、Bcl-2及活化的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姜黄素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L-7702细胞增殖,增加细胞中PI3K、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P<0.05)。姜黄素可诱导HL-7702细胞凋亡,增加Bax和活化的caspase-3的含量(P<0.05),减少Bcl-2的含量(P<0.05)。LY294002与姜黄素联用后,姜黄素对细胞增殖及凋亡无明显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L-7702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I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肝癌细胞系HL-7702 增殖 PI3K/AKT/m 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9
3
作者 邓进巍 张卫华 刘燕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的27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包括开放性腹外伤15例,闭合性腹外伤8例,不明原因腹痛4例。先行腹腔镜常规探查,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的27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包括开放性腹外伤15例,闭合性腹外伤8例,不明原因腹痛4例。先行腹腔镜常规探查,明确诊断后确定进一步手术方案。结果:确诊26例,漏诊1例。1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治疗,4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9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可提高外科急腹症的诊断率,指导医师选择最佳手术切口,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了盲目探查的风险,同时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治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腹腔镜检查 诊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PAN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邓进巍 刘燕 李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9期699-702,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内长链非编码RNA PANK2的表达量及其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潍坊市中医院普外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0名病人,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术中取患者胃癌组...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内长链非编码RNA PANK2的表达量及其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潍坊市中医院普外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0名病人,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术中取患者胃癌组织、切缘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织内PANK2表达量,Kaplan-Meier分析胃癌患者3年生存状况,Cox回归分析与胃癌预后相关的风险因子。结果:胃癌组织内PANK2表达量相较切缘组织显著偏高(P<0.05);根据PANK2表达平均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PANK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886,诊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各是80.0%、82.5%。经由Kaplan-Meier分析可知,在3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总生存率上,相较PANK2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皆显著偏高(P<0.05);Cox多因素分析可知,肿瘤TNM分期与PANK2表达量是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结论:PANK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ANK2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PANK2 临床特征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TLR4/mTOR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邓进巍 刘燕 李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7期527-530,共4页
目的:分析姜黄素影响肝癌(LC)细胞系BEL-7402体外侵袭、转移与增殖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对BEL-7402细胞实施浓度不等的姜黄素(0、30、60μmol/L)干预,经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技术对细胞的增殖情况展开测定,Transwell法对细胞侵袭与... 目的:分析姜黄素影响肝癌(LC)细胞系BEL-7402体外侵袭、转移与增殖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对BEL-7402细胞实施浓度不等的姜黄素(0、30、60μmol/L)干预,经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技术对细胞的增殖情况展开测定,Transwell法对细胞侵袭与迁移活性展开测定;用姜黄素(60μmol/L)处理BEL-740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oll样受体4(TLR4)/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情况。结果:MTT实验显示,在BEL-7402细胞增殖能力上,相较空白对照组,姜黄素1组、2组皆显著偏低(P<0.05)。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姜黄素1组和姜黄素2组BEL-7402细胞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姜黄素2组BEL-7402内mTOR、TLR4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对于LC细胞BEL-7402的增殖、转移与侵袭,姜黄素具抑制功能,其机制和下调信号途径TLR4/mTOR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细胞癌 TLR4/mTOR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组织学及远期行为学的改善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明英 邓进巍 王晓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6648-6652,共5页
背景: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体脑卒中模型,且涉及脑内移植后细胞存活和脑损伤鼠远期疗效的文献甚少。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感觉运动功能及脑神... 背景: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体脑卒中模型,且涉及脑内移植后细胞存活和脑损伤鼠远期疗效的文献甚少。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感觉运动功能及脑神经元数目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12/2007-09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健康、足月妊娠产妇,由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提供,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洁级健康7d龄SD新生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细胞移植组,12只/组。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前3d体外行BrdU标记。脑损伤组、细胞移植组新生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h,细胞移植组新生鼠于左侧侧脑室注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共1×105个活细胞。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放射性迷宫检测新生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足错误试验、肢体放置试验来检测新生鼠感觉运动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脐血单个核细胞脑内移植情况,尼氏染色检测脑皮质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数量。结果:36只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移植后4周与脑损伤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平均觅水时间缩短(P<0.05),记忆错误次数减少(P<0.01),两侧足错误次数的差值及两侧爪放置得分的差值均明显降低(Q=6.368,P<0.01),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移植后8周鼠脑皮质BrdU阳性细胞广泛存在,细胞移植组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脑损伤组(P<0.05或0.01)。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显著改善脑损伤鼠的远期学习记忆及感觉运动功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学习记忆 感觉运动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式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卫华 王京涛 +3 位作者 毕洁亮 徐有国 邓进巍 鞠学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1796-1797,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门脉高压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肾外肾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礼泉 董玮 +2 位作者 王京涛 邓进巍 张卫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9-409,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肾上肾母细胞瘤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凤林 邓进巍 秦新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胃瘫综合征 胃切除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附380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怀安 裴昌增 邓进巍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皮下积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006年在我睫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0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一根放置在胸骨旁,一根放置在腋下,所有病人均不采用胸带加压...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皮下积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006年在我睫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0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一根放置在胸骨旁,一根放置在腋下,所有病人均不采用胸带加压包扎。结果380例病人术后无1例发生皮下积液,胸骨旁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为4.00±0.13d,腋下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为6.00±0.27d。结论只要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和术后管理得当,双管负压引流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术后不用胸带或绷带加压包扎,或虽用胸带,但不要加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并发症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11
作者 王京涛 邓进巍 +2 位作者 张卫华 董薇 何庆泗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31例直肠癌 ,5例直肠腺瘤病人的LN进行了检测 ,并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LN在 5例直肠腺瘤中完整表达 ,在 31例直肠癌中仅 16例有完整...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31例直肠癌 ,5例直肠腺瘤病人的LN进行了检测 ,并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LN在 5例直肠腺瘤中完整表达 ,在 31例直肠癌中仅 16例有完整或部分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LN在直肠癌浸润深度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在病人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块外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病人LN与其浸润深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直肠腺瘤 病理学 浸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卫华 毕洁亮 +2 位作者 王京涛 徐有国 邓进巍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手助腹腔镜行脾大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3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传统手术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残脾原位腹膜后固定及大网膜胸骨后自然分流术20例(传统手术组);在手助腹腔镜下行脾大... 目的探讨使用手助腹腔镜行脾大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3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传统手术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残脾原位腹膜后固定及大网膜胸骨后自然分流术20例(传统手术组);在手助腹腔镜下行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残脾原位腹膜后固定及大网膜胸骨后自然分流术18例(手助腹腔镜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1),而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助腹腔镜下行脾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助腹腔镜技术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脉高压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