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IAP、TLR4、CXCR2表达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睿鹏 范潇婷 +3 位作者 童宏选 邓恺文 罗广彬 马志涛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Toll样受体4(TLR4)、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对得到的中性粒细胞使用... 目的:观察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Toll样受体4(TLR4)、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mR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对得到的中性粒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喜树碱加药处理1h。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IAP、TLR4、CXCR2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喜树碱对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喜树碱作用1h后,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XIAP、TLR4、CXCR2 mRNA表达水平下降,其中喜树碱浓度为2μmol/L和20μmol/L时,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空白组相比,喜树碱作用1h后,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略有升高。结论:喜树碱因其具有的拓扑异构酶I毒性诱导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同时还可能通过抑制骨髓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诱导其凋亡,减少进入血液前往炎症和肿瘤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骨髓中性粒细胞 XIAP TLR4 CXCR2 细胞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12类主要人类癌症细胞株生长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恺文 封艳艳 +8 位作者 金琳 隋彤彤 孙笑 胡晓炜 邵好珍 范潇婷 马齐襄 罗广彬 马志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3-111,共9页
目的:确定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12类,72种人类癌症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并以此作为生长抑制效应的指标。方法: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 CyteTM ZOOM),用不... 目的:确定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12类,72种人类癌症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并以此作为生长抑制效应的指标。方法: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 CyteTM ZOOM),用不同浓度NCTD分别与癌细胞株共同孵育72 h,实时监测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分析NCTD对12种人类癌症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的成像系统在每个时点进行拍照存档,展示了各细胞生长及存活的状态,并且进行实时观察。结果:NCTD对72株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效应存在广泛的差异[IC_(50)2~66μmol·L-1,平均(24.63±12.97)μmol·L^(-1)]。NTCD对不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差异明显,体现在不同癌种之间以及同种癌种内不同个体之间。这充分反映了NTCD临床疗效个体化的特征,并提示了未来个体化治疗的可能性。肝细胞癌、胃癌、前列腺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癌、肾癌、胆管癌细胞的细胞系IC_(50)平均值均低于总平均值,且前列腺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癌、肾癌、胆管癌细胞NCTD IC_(50)平均值与肝癌细胞系和胃癌细胞系IC_(50)平均值相近。结论:NTCD可能对前列腺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癌、肾癌、胆管癌这几类癌症可产生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半数抑制浓度 人类肿瘤细胞系 细胞生长状态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斑蝥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封艳艳 马齐襄 +8 位作者 隋彤彤 孙笑 邵好珍 金琳 胡晓炜 邓恺文 范潇婷 罗广彬 马志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以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以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D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CTD处理后,HepG2细胞pro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ERK1/2抑制剂(PD9805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与CTD共处理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CTD在2.5μmol·L^(-1)时就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但不出现明显凋亡。CTD 5μmol·L^(-1)时HepG2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pG2细胞凋亡率达40.4%。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D 5μmol·L^(-1)组细胞pro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说明CTD 5μmol·L^(-1)组会出现细胞凋亡,与流式结果相符。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结论:CTD 2.5μmol·L^(-1)具有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5μmol·L^(-1)时能够促进HepG2细胞凋亡,提示CTD既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HEPG2 增殖 凋亡 生长抑制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