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爪哇虫草菌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对介壳虫的田间防效
1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1 位作者 徐树兰 张劲蔼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80,共12页
介壳虫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对农作物、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IJID003对介壳虫具有强致病性,在微生物农药开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对其可湿性粉剂的研发以及生产工艺优化,是推进其产业化... 介壳虫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对农作物、果树、观赏植物和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IJID003对介壳虫具有强致病性,在微生物农药开发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对其可湿性粉剂的研发以及生产工艺优化,是推进其产业化、商业化的措施之一,且对推进农林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爪哇虫草菌IJID003最优固体发酵基质和外源添加物;通过测定助剂与爪哇虫草菌IJID003的相容性及其有效性能,筛选适宜菌株的最佳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紫外保护剂,初步研制爪哇虫草菌的可湿性粉剂配方;在室外对白兰捷氏吹绵蚧(Icerya jacobsoni)雌成虫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爪哇虫草菌最优发酵基础基质为大麦,最适基质配方组合为大麦与麦麸7∶1(w/w);最优外源添加物组合为1%葡萄糖的碳源、1%酸水解酪蛋白的氮源、2%氯化钾的无机盐、1%甘氨酸的氨基酸和0.1%蜂蛹壳粉的几丁质成分。爪哇虫草菌IJID003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20%爪哇虫草菌纯孢子粉、1%润湿剂Morwet EFW、5%分散剂Morwet D-450、1%紫外保护剂荧光素钠CBS-X和73%载体硅藻土。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用孢子浓度为6×10^(8) CFU/mL爪哇虫草菌制剂能有效防治捷氏吹绵蚧雌成虫,第21天防效达92.50%,与对照药剂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效(95.50%)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研制爪哇虫草菌IJID003可湿性粉剂对捷氏吹绵蚧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替代部分化学农药进行绿色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虫草菌IJID003 固体发酵条件 可湿性粉剂 捷氏吹绵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优良病原真菌的筛选及其初步应用
2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2 位作者 徐树兰 张劲蔼 毕可可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1,共11页
为获得防控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病原真菌优良菌株,本研究测定比较了3种昆虫病原真菌4个菌株的致病力、环境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温室防控效果,进一步评价供试菌株的应用潜力。致病力、胞外酶活性和... 为获得防控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病原真菌优良菌株,本研究测定比较了3种昆虫病原真菌4个菌株的致病力、环境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和温室防控效果,进一步评价供试菌株的应用潜力。致病力、胞外酶活性和农药耐受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 IJID003和13ID-1的致病力、农药耐受力和胞外酶活性显著大于淡紫紫孢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12ID-1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FE-1;紫外辐射耐受力比较显示,经UV暴露处理60 min和120 min后,菌株IJID003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8.50%、80.75%,显著高于其余3个菌株。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菌株IJID003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是在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胞,进而进入昆虫体腔;温室盆栽扶桑上使用浓度为5×10^(8) cfu/mL IJID003菌株孢子悬浮液接种后8 d,对扶桑绵粉蚧防效达到91.17%。爪哇虫草IJID003为防控扶桑绵粉蚧的优势病原真菌,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昆虫病原真菌 毒力测定 环境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丽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3
作者 邓嘉茹 刘志伟 +1 位作者 霍立志 孙龙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3-122,共10页
【目的】明确纤丽瓢虫(Harmonia sedecimnotata)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能力,为纤丽瓢虫田间防控豆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纤丽瓢虫和豆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虫态纤丽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高龄豆蚜组合,采用室内捕... 【目的】明确纤丽瓢虫(Harmonia sedecimnotata)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能力,为纤丽瓢虫田间防控豆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纤丽瓢虫和豆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虫态纤丽瓢虫与不同密度梯度的高龄豆蚜组合,采用室内捕食的方法,结合数据模型拟合,明确纤丽瓢虫各虫态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纤丽瓢虫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豆蚜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824、0.808、1.364、1.139、1.499、1.626,处理时间分别为0.060、0.014、0.006、0.003、0.004、0.0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667、71.428、166.667、333.333、250.000、200.000头;纤丽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由强到弱分别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幼虫捕食量随龄期升高而增加,4龄幼虫的单头猎物处理时间最短(0.003 d)、捕食能力最强(379.667)、日最大捕食量最高(333.333头)。纤丽瓢虫对豆蚜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雄成虫。纤丽瓢虫自身密度对豆蚜的捕食作用影响符合Hassell模型,雌雄成虫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方程分别为E=0.465P-0.515和E=0.366P-0.505,平均捕食效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升高,平均单头捕食量随捕食者密度增大而减少,当捕食者密度达5头/皿时,纤丽瓢虫雌雄成虫捕食效率最低、分别为0.198和0.172,分摊竞争强度最大、分别为0.548和0.558。【结论】纤丽瓢虫对豆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是豆蚜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豆蚜发生密度,采用适宜的纤丽瓢虫虫态和数量进行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丽瓢虫 豆蚜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种内竞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常见花灌木对天敌昆虫成虫补充营养引诱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徐树兰 孙龙华 +2 位作者 郑锡荣 邓嘉茹 毕可可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5,共13页
蜜粉源植物是保育型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广州地区对天敌昆虫成虫具有补充营养作用的花灌木,本研究采用花枝下悬挂黄板诱集的方法,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4种花灌木花期诱集到的天敌种类和数... 蜜粉源植物是保育型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广州地区对天敌昆虫成虫具有补充营养作用的花灌木,本研究采用花枝下悬挂黄板诱集的方法,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4种花灌木花期诱集到的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对诱集到的天敌数量与对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24种花灌木诱集到的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瓢虫、食蚜蝇、褐蛉。t-检验分析发现,白花假连翘Duranta erecta'Alba'为寄生蜂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为寄生蜂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鸭嘴花Justicia adhatoda可以为寄生蜂补充营养;红粉扑花Calliandra tergemina var.emarginata、鸭嘴花、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为瓢虫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桃金娘可以为瓢虫补充营养;黄钟花Tecoma sta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为食蚜蝇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白花假连翘、金英Galphimia gracilis为食蚜蝇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白花假连翘为褐蛉嗜食补充营养的花灌木,桃金娘可以为褐蛉补充营养。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春开花的鸭嘴花,夏季开花的桃金娘、穗花牡荆以及几乎全年都有花的白花假连翘对天敌昆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补充营养引诱作用,可作为蜜粉源植物应用于广州园林害虫的保育型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灌木 寄生蜂 瓢虫 食蚜蝇 褐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淡紫紫孢菌12ID-1的分离及其对埃及吹绵蚧的致病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3 位作者 毕可可 张劲蔼 唐立鸿 霍立志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63-70,共8页
从埃及吹绵蚧虫(Icerya aegyptiaca)体中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12ID-1,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和r DNA ITS序列分析,同时优化了该菌株的产孢条件和测定了其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子... 从埃及吹绵蚧虫(Icerya aegyptiaca)体中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12ID-1,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和r DNA ITS序列分析,同时优化了该菌株的产孢条件和测定了其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该菌株12ID-1为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菌株12ID-1在SMAY培养基、28℃和光暗交替(14 L:10 D)的条件下产孢能力最强;致病性结果表明,当孢子浓度高于1×10^6孢子/m L时,随着12ID-1孢子浓度的增加,埃及吹绵蚧的校正死亡率越高,LT50值递减,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 L时,第7天校正死亡率接近100%,LT50为3.99 d;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续,LC50值递减,在接种后7 d,LC50值为1.3×10^6孢子/m L。可见淡紫紫孢菌12ID-1对埃及吹绵蚧具有较强的毒力,在埃及吹绵蚧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吹绵蚧 虫生真菌 淡紫紫孢菌 分离鉴定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区中学新生家庭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嘉茹 杨舒仪 +5 位作者 敖丽萍 李帮海 邹宗峰 李丽霞 郜艳晖 刘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学新生家庭在外就餐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家庭在外就餐与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6年6-11月对广州市城区初一和高一年级的8 806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家庭在外就餐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学新生家庭在外就餐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家庭在外就餐与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6年6-11月对广州市城区初一和高一年级的8 806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家庭在外就餐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基于叉生分析法,评价家庭在外就餐与家庭因素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广州市初一和高一学生家庭在外就餐大于或等于1次/周者分别占45.79%(2 430/5 307)和38.33%(1 341/3 499)。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均与初一和高一学生家庭在外就餐关联。与在外就餐小于1次/周的高一学生比较,家庭在外就餐大于或等于1次/周的高一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38%(调整优势比为1.38,95%可信区间1.14~1.67)。未观察到家庭在外就餐与家庭因素之间存在影响学生肥胖的交互作用。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新生家庭在外就餐情况较为普遍。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可能影响中学新生的家庭在外就餐频次,且家庭在外就餐与高一学生超重肥胖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超重 肥胖症 LOGISTIC模型 家庭在外就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虫生真菌FE-1菌株的鉴定及其毒力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毕可可 邓嘉茹 +1 位作者 张劲蔼 孙龙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07-115,共9页
【目的】评价从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osis)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其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虫生真菌菌株,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性... 【目的】评价从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osis)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其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虫生真菌菌株,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探究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方式,明确其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力;采用浸虫法,室内测定分离菌株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菌株FE-1,形态学结果发现菌株FE-1在PDA培养基培养5 d后菌落直径为50~60 mm,菌落正面为橙白色,分生孢子形态呈两种类型,小型孢子为长柱形,大型孢子为镰刀型;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FE-1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FE-1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主要为分生孢子在表皮处萌发形成芽管,然后水平生长,并在特定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入昆虫体腔,明确了菌株FE-1对扶桑绵粉蚧侵染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E-1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孢子浓度为1×10^(8)CFU/mL时,LT_(50)为3.32 d,接种7 d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50(±1.79)%,LC_(50)为1.8×10^(5)CFU/mL。【结论】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木贼镰刀菌菌株FE-1,其在扶桑绵粉蚧体壁能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行侵染,对扶桑绵粉蚧具有一定的侵染力。同时,该菌株在室内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有较好的致死效果,极具生防潜力,可为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虫生真菌 分离 鉴定 木贼镰刀菌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褐根病研究动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龙华 毕可可 +2 位作者 黄华枝 邓嘉茹 张劲蔼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2,共6页
褐根病是由有害木层孔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根部土传病害,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50—2019年间褐根病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度分布、研究国家和地区、研... 褐根病是由有害木层孔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根部土传病害,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50—2019年间褐根病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度分布、研究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出版刊物、引用频次和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WOS共检索到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3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期刊文献50篇;其中我国台湾地区参与发文量最多,中国大陆发文量为5篇,排在第3位;台湾林业试验所是发文最多的机构,来自该机构的张东柱(Chang Tun-Tschu)教授发文量最高;《Forest Pathology》和《Plant Disease》是载文量最多的学术期刊。在CNKI期刊中检索到60名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期刊文献17篇,其中海南大学的发文量最多。我国与国际上研究内容差异较大,国际上52.08%期刊文献是关于褐根病生物学研究,其次是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化学防治和分类系统;我国国内64.70%期刊文献是涉及褐根病防治技术,但我国对褐根病植物源农药、基因组学或基因功能上的研究没有报道。通过全面了解和分析该领域的文献发表情况,可为今后褐根病的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根病 有害木层孔菌 文献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中国知网 研究动态
原文传递
广州市榕属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劲蔼 毕可可 +3 位作者 吴超 霍立志 邓嘉茹 孙龙华 《园林》 2020年第9期8-14,共7页
榕属植物是广州市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植物种类之一。为了解榕属植物病虫害发生状况与规律,文章研究分析了2011~2019年期间广州市主干道和主要公园绿地等区域榕属植物上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广州市绿地榕属植物以榕树为主;... 榕属植物是广州市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植物种类之一。为了解榕属植物病虫害发生状况与规律,文章研究分析了2011~2019年期间广州市主干道和主要公园绿地等区域榕属植物上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广州市绿地榕属植物以榕树为主;在广州市高湿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榕属植物容易滋生病虫害,且一年四季不间断发生,其中为害广州市榕属植物的主要害虫有28种,病害有5种和寄生植物2种。通过掌握榕属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可为今后其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并为及时且有效地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属植物 病虫害 调查和监测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园林植物常见介壳虫的种类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可可 邓嘉茹 孙龙华 《广东园林》 2023年第6期25-28,共4页
介壳虫是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之一,除了直接为害,还会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广州市园林常见介壳虫的种类、发生特点,为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分析2016—2022年广州市主干道和主要公园绿地为害园林植物... 介壳虫是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之一,除了直接为害,还会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广州市园林常见介壳虫的种类、发生特点,为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分析2016—2022年广州市主干道和主要公园绿地为害园林植物的介壳虫的调查与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广州市园林植物常见介壳虫主要种类有5科18种,分别为绵蚧科、粉蚧科、蜡蚧科、盾蚧科和绒蚧科,其中埃及吹绵蚧、扶桑绵粉蚧、木瓜秀粉蚧和苏铁白轮盾蚧4种为害程度为重度;主要为害园林植物的叶片、树干、枝条。针对广州市城市园林常见介壳虫的发生情况,目前常用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精准化学防治、绿色生物防治和加强日常养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介壳虫种类 介壳虫发生特点 综合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吹绵蚧昆虫病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嘉茹 孙龙华 +3 位作者 毕可可 张劲蔼 唐立鸿 余晓碧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4,共12页
为明确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生物测定法筛选得到产孢量高和致病力强的优势分离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优势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毒力和温室防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为明确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生物测定法筛选得到产孢量高和致病力强的优势分离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优势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毒力和温室防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优势分离株为IJID003,产孢量最高,可达8.51×10^6个/mL,且致病力最强,处理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5 d后,其校正死亡率为95.4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随着分离株IJID003接种浓度的增加,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也随之增加,致死中时间LT50则递减;在分生孢子浓度为1.00×10^8个/mL时,其对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T50最小,分别为1.89、2.29、2.31 d;随着接种后天数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减小,在接种后6 d,其对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C50最小,分别为1.25×10^3、2.04×10^4、8.37×10^5个/mL,表明分离株IJID003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毒力较其它2种虫态高;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前期致死速率较快,而分离株IJID003在后期侵染速率较快,处理后6 d两者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效果相当。表明爪哇棒束孢分离株IJID003具有产孢量高且致病力强的特点,在埃及吹绵蚧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吹绵蚧 昆虫病原真菌 爪哇棒束孢 分离鉴定 致病力
原文传递
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敖丽萍 梁健平 +7 位作者 邓嘉茹 邓纳莉 杨舒仪 李丽霞 郜艳晖 杨杰文 杨翌 刘丽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70-1772,1778,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5550名初一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影响因素。结果初一学生...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5550名初一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影响因素。结果初一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为77.93%。女生睡眠不足报告率(81.32%)高于男生(74.64%)(χ^2=35.99,P<0.01);住校生的报告率(86.34%)高于走读生(77.32%)(χ^2=17.9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h可增加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OR=1.45,95%CI=1.23~1.70),运动时间≥1h可降低该风险(OR=0.77,95%CI=0.66~0.91)。相比视屏时间<2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视屏时间≥2h且运动时间<1h的学生睡眠不足风险增加87%(OR=1.87,95%CI=1.49~2.36),但尚未观察到视屏时间与运动时间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结论广州市城区初一学生睡眠不足现象普遍,女生和住校男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睡眠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睡眠障碍 精神卫生 学生
原文传递
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义洋 邓嘉茹 +3 位作者 杨舒仪 敖丽萍 李帮海 刘丽 《华南预防医学》 2018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的服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广州市39所学校的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身高、体重及维生素D补充剂的服用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的服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广州市39所学校的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身高、体重及维生素D补充剂的服用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按年级分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学生14 038人,其中男生7 178人(占51.13%)、女生6 860人(占48.87%)。调查对象中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率为17.8%(2 500/14 038),小学二年级、初一及高一学生的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率分别为28.5%、19.7%和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初一(OR=1.63)和高一(OR=1.64)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率更高。与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者相比,≥10 000元的初一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率更高(OR=1.50)。在小学二年级学生中,超重/肥胖学生的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率是体重正常学生的0.73倍(OR=0.73)。结论广州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率偏低,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可能是中小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服用的影响因素。高年级以及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应适当增加维生素D补充剂的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儿童 青少年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