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理岩体边坡采动损伤与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常远 常来山 +2 位作者 任富强 邓会镜 陈思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05-1311,共7页
为定量分析节理岩体边坡的采动损伤对边坡可靠性的影响,通过对大孤山铁矿下盘混合岩边坡进行现场勘测与模糊C均值聚类优化分析,确定了岩体2组优势节理的倾向、倾角、迹长和密度的随机分布参数。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参数m和s与岩体质... 为定量分析节理岩体边坡的采动损伤对边坡可靠性的影响,通过对大孤山铁矿下盘混合岩边坡进行现场勘测与模糊C均值聚类优化分析,确定了岩体2组优势节理的倾向、倾角、迹长和密度的随机分布参数。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参数m和s与岩体质量分类指标GSI和扰动系数的关系,采用Monte-Carlo模拟抽样技术获得了节理岩体强度的随机分布参数。建立了节理岩体损伤与扰动系数D的联系,应用Kawarnoto损伤张量对采动损伤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根据Rosenblueth原理获得了扰动系数D以及反映时空效应和各向异性的岩体强度随机分布参数。基于此,定量分析了大孤山铁矿下盘混合岩节理岩体边坡采动损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场底标高从-87 m降至最终-450 m时,坡顶至-87 m水平同一高度滑弧可靠性指标相对下降7.7%,原因为采场下移导致节理岩体损伤加剧、强度降低所致,并且危险滑面逐渐向坡面偏移,与坡面近处岩体的损伤较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概率损伤 各向异性 节理岩体 露天矿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矿石破碎站移设步距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会镜 李翠 +1 位作者 张良兵 张兴亮 《现代矿业》 CAS 2021年第9期91-94,共4页
针对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原设计矿石运输通道中矿石破碎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物流的角度展开优化研究。首先结合采场排产情况分析了影响矿石破碎站布置原因及其优化的必要性;其次结合采场生产组织需求,采用移设费用补偿法,对及及坪采... 针对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原设计矿石运输通道中矿石破碎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物流的角度展开优化研究。首先结合采场排产情况分析了影响矿石破碎站布置原因及其优化的必要性;其次结合采场生产组织需求,采用移设费用补偿法,对及及坪采场现有矿石破碎站布局进行优化。通过移设步距优化,步距由40 m增加至60 m,矿石破碎站数量可由原设计10个减少至8个,经济合理,有利于后期矿石运输达到经济物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破碎站 移设步距 经济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沉降试验的浓密机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继业 帅培 +2 位作者 张良兵 刘奇 邓会镜 《采矿技术》 2022年第6期197-201,共5页
为确定深锥浓密机的关键技术参数,比较了经验公式法、静态沉降试验法和动态沉降试验法确定浓密机面积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动态沉降试验法确定浓密机面积的计算公式。为确定浓密机最小体积,首先提出了浓密机内全尾砂浆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 为确定深锥浓密机的关键技术参数,比较了经验公式法、静态沉降试验法和动态沉降试验法确定浓密机面积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动态沉降试验法确定浓密机面积的计算公式。为确定浓密机最小体积,首先提出了浓密机内全尾砂浆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浓密机内部压缩层料浆体积的计算方法。确定浓密机压缩层高度是计算浓密机槽体高度的关键,为此采用动态浓密沉降试验法来确定压缩层高度,同时给出了沉降区和澄清区高度合理的取值范围,最后将压缩层、沉降区和澄清区高度3部分相加,得出浓密机槽体高度。并以攀枝花铁矿尖山采场浓密机选型为例,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研究得到的计算公式简单、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可在其他类似矿山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密机 浓密时间 动态沉降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式沟谷型尾矿库设计优化要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夏禄清 万道春 邓会镜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8期208-210,共3页
为降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沟谷型尾矿库运行成本,确保安全环保运行,使其设计更加优化和贴合实际,结合我国南方山区沟谷的地形地质特征,以现行规范对中线式尾矿库的规定与库区现场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中线式尾矿库设计前期勘察重点所... 为降低中线式尾矿筑坝法的沟谷型尾矿库运行成本,确保安全环保运行,使其设计更加优化和贴合实际,结合我国南方山区沟谷的地形地质特征,以现行规范对中线式尾矿库的规定与库区现场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中线式尾矿库设计前期勘察重点所在,提出了设计前期需开展旋流器分级、尾矿堆坝、尾矿管道输送水力学等试验和设计中加强保护第四系覆盖层、优化初期尾矿排放方式为不分级入初期库及初期坝轴线适当下移、后期堆积坝轴线适当偏移的设计理念。预期效果表明,不仅可提高中线式沟谷型尾矿库设计的精细化水平,还将有利于尾矿库运行工序简化、降低成本、确保安全环保,我国南方山区的中线式尾矿库设计应不拘泥于细节、不受传统中线式尾矿筑坝法束缚,成果可供相关尾矿库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式尾矿筑坝法 沟谷型尾矿库 工程勘察 试验研究 第四系覆盖层 尾矿排放 堆积坝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