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女性客观睡眠参数的变化:基于PSG的思考
1
作者 龚紫薇 邓丽影 王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9-223,F0002,F0003,共7页
目的 确定围绝经期前后患者在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特征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45岁和55岁为界限,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为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3个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目的 确定围绝经期前后患者在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特征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45岁和55岁为界限,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为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3个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6例围绝经期前后患者,不同组间BMI值、烟酒嗜好、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深睡眠及浅睡眠时长及占比无明显差异;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组夜间觉醒次数均较绝经前组增加,而夜间血氧饱和度更低;3组间AHI值均存在差异,且呈增加的趋势。结论 生殖状态的改变不会导致客观睡眠时长及效率的改变,主观感知的变化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生贡献更大;夜间睡眠连续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暗示了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有着更复杂的神经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睡眠 视频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觉醒模式自评问卷MEQ量表介绍 被引量:6
2
作者 邓丽影 付晓 谢亮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2期1381-1383,共3页
早-晚问卷(morningnsee-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为目前国际通行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自然趋向的分型工具,归属睡眠行为自我评估的范畴。该问卷有MEQ-19及MEQ-5两个版本,前者为初始版,共有19个问题,详细可靠度高,可以全面评估个... 早-晚问卷(morningnsee-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为目前国际通行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自然趋向的分型工具,归属睡眠行为自我评估的范畴。该问卷有MEQ-19及MEQ-5两个版本,前者为初始版,共有19个问题,详细可靠度高,可以全面评估个体惯常的睡眠-觉醒行为及意愿,后者为简洁版,有5个问题,方便快捷。自1976年MEQ-19临床应用以来,人类对个体惯常昼夜节律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时间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指导和帮助,MEQ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个体化、优化临床疾病的诊治。本文重点介绍MEQ-19问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障碍 睡眠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觉醒障碍 被引量:7
3
作者 邓丽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76-480,共5页
脑卒中后觉醒障碍系指脑卒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睡眠觉醒障碍,临床上分为3种类型,即脑卒中后睡眠过多、白天过度嗜睡、疲劳感。由于其患病率仅次于睡眠呼吸紊乱,并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变患者不良转... 脑卒中后觉醒障碍系指脑卒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睡眠觉醒障碍,临床上分为3种类型,即脑卒中后睡眠过多、白天过度嗜睡、疲劳感。由于其患病率仅次于睡眠呼吸紊乱,并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变患者不良转归,近年来逐渐成为脑卒中治疗和康复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睡眠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老龄人药物不良事件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丽影 刘昊 黄卫 《药品评价》 CAS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关键词 药物不良事件 老龄人 年龄相关性 药物不良反应 慢性疾病 药代动力学 生活质量 健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丽影 雷鸣 《药品评价》 CAS 2009年第5期173-176,共4页
早在古时.人们就会用天然麝香、牛黄、犀角等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清朝吴瑭撰写的《温病条辨》和张秉成撰写的《成方便读》均提到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惊厥,中风偏瘫等。近年,根据中医古方安宫牛黄丸采用现代科学技... 早在古时.人们就会用天然麝香、牛黄、犀角等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清朝吴瑭撰写的《温病条辨》和张秉成撰写的《成方便读》均提到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惊厥,中风偏瘫等。近年,根据中医古方安宫牛黄丸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已将其精制成新型水溶性静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际临床研究方法的采用.对醒脑静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现将近10年来醒脑静注射液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器质性病变者血和CSF中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对照研究
6
作者 邓丽影 阮国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标记物不仅存在于血中,也可于尿液、唾液中测得。近一时期,乙型肝炎病毒肝外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其标记物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出现在CSF中?它与脑部病变的关系如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 乙肝病毒 CSF 乙型肝炎病毒 脑器质性病变 脑部病变 血脑屏障 脑变性疾病 脑部疾病 阳性例数 癫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与人类嗜T淋巴细胞:I型病毒抗原的关系
7
作者 邓丽影 何士勤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91-292,共2页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I型病毒(HTLV-1)抗原。结果显示,20%(5/2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细胞中HTLV-1抗原阳性,而对照组71例全部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I型病毒(HTLV-1)抗原。结果显示,20%(5/2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细胞中HTLV-1抗原阳性,而对照组71例全部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提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可能与HTLV-1的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病因 HTLV-1 抗原 人T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分析
8
作者 邓丽影 王春芝 张明 《江西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MG)常用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已确诊的39例MG患者的症状学诊断,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重复神经刺激(RN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学诊断法阳性率667%,肌疲劳试验阳性率769...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MG)常用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已确诊的39例MG患者的症状学诊断,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重复神经刺激(RN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学诊断法阳性率667%,肌疲劳试验阳性率769%,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57%,RNS阳性率898%。结论症状学诊断法及肌疲劳试验为临床常用,新斯的明试验特异性最强,疑难病例需加做RNS鉴别,四种方法作用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夫力 诊断 症状学诊断 肌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发作性腹痛的24h动态脑电监测报告
9
作者 邓丽影 卢洁 周玉珍 《江西医药》 CAS 1997年第3期154-156,共3页
采用动态脑电图技术对28例发作性腹痛者进行24h监测。结果显示,可以确诊腹痛型癫痫者8例(28.6%),腹痛型癫痫可能者8例(28.6%),可以排外癫痫性腹痛者12例(42.8%)。提出:发作性腹痛症状复杂多样,多病... 采用动态脑电图技术对28例发作性腹痛者进行24h监测。结果显示,可以确诊腹痛型癫痫者8例(28.6%),腹痛型癫痫可能者8例(28.6%),可以排外癫痫性腹痛者12例(42.8%)。提出:发作性腹痛症状复杂多样,多病因,对腹痛型癫痫的诊断要慎重,动态脑电图可为发作性腹痛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动态脑电图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7
10
作者 张明 徐丽君 +6 位作者 邓丽影 卢洁 任慧 杨期东 胡治平 郭崇伦 莫家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急性脑梗死病人202例。治疗组100例,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iv,gtt,bid×14 d;对照组102例,给予等量...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急性脑梗死病人202例。治疗组100例,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iv,gtt,bid×14 d;对照组102例,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10 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gtt, bid×14 d;2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治疗后d 7,d 14,d 28对2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d 28治疗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率分别为77.0%和27.4%(P<0.000 1),神经功能缺损有效率分别为78.0%和26.5%(P<0.000 1)。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6.9%(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脑梗死 药物评价 双盲法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赣州两市中老年人睡眠障碍情况调查 被引量:17
11
作者 俞晔 丁勇民 +3 位作者 刘昊 邓丽影 李广生 曾祥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31-4732,共2页
目的了解南昌、赣州两市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方法对两市来参加2011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活动,自认为有睡眠障碍的中老年人,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208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①所有受试者平均年龄(54.5... 目的了解南昌、赣州两市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方法对两市来参加2011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活动,自认为有睡眠障碍的中老年人,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208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①所有受试者平均年龄(54.50±10.88)岁,PSQI平均为(14.06±3.04)分。受试者中87.8%睡眠质量差;61.6%每周不止一次超过60 min才能入睡;睡眠时间<6 h的占94.7%;睡眠效率<75%的占85.4%;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有时或经常有日间功能障碍的人占28.5%和37.2%。②女性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得分高于男性。③中年人除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其余各项均低于老年人,尤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有显著性差异。④南昌市受试中老年人整体睡眠好于赣州市,但睡眠效率与年龄显著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病率高,女性和老年人更严重,地区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丽君 张明 +5 位作者 邓丽影 卢洁 杨清武 吴裕臣 郑健 姬卫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氟桂利嗪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为期56 d,洛美利嗪组(试验组)服用洛美利嗪(5 mg,bid),共105例,氟桂利嗪组 (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5 mg,qn),共99例。结... 目的:评价国产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氟桂利嗪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为期56 d,洛美利嗪组(试验组)服用洛美利嗪(5 mg,bid),共105例,氟桂利嗪组 (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5 mg,qn),共99例。结果:治疗28,56 d,试验组病人在头痛综合评分、病人自觉头痛评分,综合临床疗效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8 d时试验组有效率(79.1%)略高于对照组(74%),试验组在短时间内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发生率(5.6%)略低于对照组(8.8%), 均不影响继续用药。结论:洛美利嗪是一种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治疗偏头痛发作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多中心研究 双盲法 随机对照试验 洛美利嗪 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睡眠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穆峰 邓丽影 +2 位作者 龚黎民 刘昊 丁勇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与正常人群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加拿大Harmonie生产的32导Stellate Harmonie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20例VCI-ND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相同年龄范...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与正常人群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加拿大Harmonie生产的32导Stellate Harmonie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20例VCI-ND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相同年龄范围人群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患者组睡眠总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第1阶段睡眠增加,第2阶段睡眠减少和第3阶段睡眠减少,快速动眼期(REM)缩短,睡眠效率下降。结论 PSG中的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S3~4期及快速动眼期(REM)期减少可能是VCI-ND病人所具有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但是否可作为VCI-ND患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术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露娜 邓丽影 +2 位作者 邹学良 刘昊 丁勇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加拿大产stellate Harmoaie system视频多导睡眠仪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63例正常相同年龄范围人群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睡眠时...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加拿大产stellate Harmoaie system视频多导睡眠仪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63例正常相同年龄范围人群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动眼期(REM)均明显减少(P<0.01),而觉醒期(WASO)明显增加(P<0.01)。65.1%(56/86)脑梗死合并伴有睡眠呼吸紊乱(SRDB),伴有SRBD患者的S1期睡眠明显增加(P<0.05),快速动眼期(REM)明显减少(P<0.05),而且重度SRBD的脑梗死患者的总睡眠时间(TST)、S1期睡眠、REM潜伏期(RL)明显高于轻度SRBD患者。与皮层下,脑干、小脑比较,大脑皮层梗死者的睡眠质量最差(P<0.05)。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2=0.537,P=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睡眠效率低和睡眠结构的紊乱,与睡眠呼吸紊乱程度、梗死的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常规筛查和评估脑梗死后的睡眠功能,尽早干预,有可能改变脑梗死的不良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导睡眠图(PSG) 睡眠呼吸紊乱(SRBD)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文昭 赵忠新 +4 位作者 常履华 邓丽影 王维治 谭兰 苏炳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评价利扎曲普坦片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组偏头痛病例115例。其中先给利扎曲普坦后给安慰剂 57例,先给安慰剂后给利扎曲普坦 58例。治疗前 2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和实验室指标无显著差异。结果:利扎曲普... 目的:评价利扎曲普坦片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组偏头痛病例115例。其中先给利扎曲普坦后给安慰剂 57例,先给安慰剂后给利扎曲普坦 58例。治疗前 2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和实验室指标无显著差异。结果:利扎曲普坦组和安慰剂组的 2h内头痛消失率分别为(57±s5)%和 (37±4)% (P<0. 01)。利扎曲普坦组 2h内头痛缓解率为 (67±4)%,安慰剂组 2h内头痛缓解率为(50±5)% (P<0. 01)。治疗中,仅1例出现一过性的血小板减少,无肝、肾功能等影响。结论: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安全性好,可作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利扎曲普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杰文 邓丽影 +3 位作者 邹学良 刘昊 俞晔 丁勇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显示为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睡眠多导图(PSG)检查,比较非OSAHS患者和OSAHS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显示为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睡眠多导图(PSG)检查,比较非OSAHS患者和OSAHS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入选49名患者,其中脑梗死合并OSAHS者27人(55.1%),脑梗死未合并OSAHS组22人(44.9%)。危险因素比较显示OSAHS组高血压、吸烟史和既往卒中史明显高于非OSAHS组,而且临床下卒中OSAHS组为37.0%(10/27),非OSAHS组为9.0%(2/22)。影像学研究显示OSAHS组微出血病灶77.8%分布在皮质-皮质下区,55.6%在基底节区,幕下区为25.9%;非OSAHS组皮质-皮质下区为50.0%、基底节区为40.9%、幕下区为50.0%,(P<0.05);脑梗死病因分型分析显示OSAHS组40.7%患者合并脑白质疏松,48.1%的患者为≥2个病因,而非OSAHS组合并脑白质疏松为13.6%,≥2个病因的为18.2%(P<0.05)。结论 OSAHS可能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OSAHS者的脑微出血病灶更多、更广,病因更复杂,卒中再发几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脑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邓志锋 汪泱 +6 位作者 邓丽影 赖贤良 宋书欣 徐丽君 涂伟 郭华 汤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6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卒中患者3例,脑外伤术后患者2例...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卒中患者3例,脑外伤术后患者2例)。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细胞悬液,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通过静脉输注方式移植脑内。结果:移植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半年后随访,最长随访时间达2年。5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神志不清患者神志恢复,可按吩咐动作;4例患者肌力提高1-3个级别;失语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 脑卒中 颅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崇伦 张明 +1 位作者 邓丽影 韩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特点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TLE组2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对两组分别进行Epworth思睡量表(ES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特点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TLE组2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对两组分别进行Epworth思睡量表(ES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全夜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并根据睡眠过程中是否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将TLE患者再分为有IEDs组与无IEDs组分别进行统计,评价TLE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组与发作间期无痫样放电组之间的睡眠结构参数及ESS、SAS、SDS等各项评分的差异。结果:(1)T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REM1期比例增加(P<0.05)、觉醒期比例增加(P<0.05)、REM潜伏期延长(P<0.05)、总睡眠时间减少(P<0.05)、睡眠效率下降(P<0.05)、觉醒次数增加(P<0.01)、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P<0.05);(2)在多导睡眠监测中有16例(61.5%)记录到了发作间期痫样放电、10例(38.5%)未记录到IEDs,有IEDs组与无IEDs组比较REM潜伏期延长(P<0.05)、睡眠效率下降(P<0.05);(3)TLE组的Epwort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IEDs组与无IEDs组Epworth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LE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进程受影响;IEDs可在TLE患者睡眠中出现,IEDs与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睡眠结构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ACA、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昊 邓丽影 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ACA与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sCRP及ACA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斑块...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ACA与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sCRP及ACA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斑块各亚组血清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01,P=0.046);无论斑块是否稳定,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水平越高(P=0.000,P=0.001);②颈动脉斑块各组血清ACA-Ig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ACA-IgG高于稳定斑块组(P=0.024);无论斑块是否稳定,血清ACA-IgG水平与管腔狭窄程度无关(P=0.884,P=0.757);血清ACA-IgA、ACA-IgM在各亚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清hsCRP与ACA-IgG有相关性(r=0.238,P=0.011)而与ACA-IgA、ACA-IgM无相关性。结论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hsCRP与ACA均为颈动脉病变的敏感指标和预测指标,hsCRP和ACA-IgG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检测hsCRP、ACA水平将有助于了解斑块的活动及转归,为颈动脉斑块的早期干预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 颈动脉斑块 抗心磷脂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B型脑钠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卫 王晔 +2 位作者 徐丽君 邓丽影 卞合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BNP水平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迟发性脑水肿者18例(DE组),无迟发性脑水肿者22例(MDE组)]...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BNP水平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迟发性脑水肿者18例(DE组),无迟发性脑水肿者22例(MDE组)]和19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入院后当天和治疗第10天CT扫描动态检查,且在入院当天、治疗第3天和第10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BNP含量,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入院当天DE组及NDE组BN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DE和NDE组BNP含量均有缓慢上升;治疗第10天NDE组BN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1),NDE组则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血浆BNP水平变化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浆BNP含量是早期诊断和监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脑钠肽 高血压性脑出血 迟发性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