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仙米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邓中洋 阎春兰 +1 位作者 胡强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9,共7页
关键词 葛仙米 生理 营养成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仙米室内规模化培养、群体显微结构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中洋 况琪军 胡征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1-484,共4页
以葛仙米为材料开展室内规模化培养,在15个月的培养期间,每月可产鲜藻38.3-293.7kg,每立方米的培养体积葛仙米每月产量波动在9.58-77.45kg,高温明显降低月产量。在葛仙米的表层和内部的显微结构明显不同,藻丝的长短、排列存在... 以葛仙米为材料开展室内规模化培养,在15个月的培养期间,每月可产鲜藻38.3-293.7kg,每立方米的培养体积葛仙米每月产量波动在9.58-77.45kg,高温明显降低月产量。在葛仙米的表层和内部的显微结构明显不同,藻丝的长短、排列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以人工培养的葛仙米为材料,测定了其生化组成;结果表明:人工培养的葛仙米含16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29.69%;脂肪的含量为0.78%,远低于野生葛仙米中脂肪的含量;维生素的含量较低;砷、铅、汞、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其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培养 显微结构 营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木耳规模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中洋 胡征宇 +1 位作者 况琪军 邱昌恩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578-580,共3页
利用跑道式培养池规模化培养地木耳,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地木耳群体的直径明显增大,其生长速度最高可达445.2g·m-2·d-1,并可将其它杂藻类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是地木耳规模化培养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地木耳 规模培养 跑道式培养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状念珠藻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毕永红 邓中洋 +1 位作者 胡征宇 徐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探讨了发状念珠藻 (NostocflagelliformeBorn etFlah )对盐胁迫的耐受适应机制 ,采用含不同浓度NaCl(0、0 1、0 2、0 4、0 6、0 8、1 0mol/L)的BG110 培养液处理具有正常生理活性的丝状体 ,2 5± 0 5℃ ,4 0 μmol/m2 /s下照... 探讨了发状念珠藻 (NostocflagelliformeBorn etFlah )对盐胁迫的耐受适应机制 ,采用含不同浓度NaCl(0、0 1、0 2、0 4、0 6、0 8、1 0mol/L)的BG110 培养液处理具有正常生理活性的丝状体 ,2 5± 0 5℃ ,4 0 μmol/m2 /s下照光培养12h ,测定藻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性以及体内一些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 :随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藻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PSⅡ活性 (Fv/Fm)降低 ;质膜透性不断增大 ,丙二醛含量升高 ,自由水含量、自由水 /束缚水比值下降 ,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大。由此可知 ,盐胁迫下发状念珠藻正常生理活性受到抑制而表现出一定的抗逆能力 ;该藻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类胡萝卜素的增加有助于清除藻体内的氧自由基 ,可溶性糖可能是其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之一 ,脯氨酸在盐胁迫中的渗透调节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光合作用 培养液 脯氨酸含量 呼吸作用 抗逆能力 丙二醛含量 正常 体内 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杆在控制水华藻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敏 毕永红 +2 位作者 赵先富 邓中洋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4-711,共8页
关键词 大麦杆 控制 水华藻类 应用 藻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争明 张娟 +2 位作者 邓中洋 卢凡 秦文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2,共7页
以腐烂木材、腐殖土等材料作为菌源,从中分离出180个菌株,以期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采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法进行定性初筛,获得了44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将此44个菌株发酵培养后,使用滤纸酶活性测定法进行定量复筛,滤纸酶活性最高... 以腐烂木材、腐殖土等材料作为菌源,从中分离出180个菌株,以期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采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法进行定性初筛,获得了44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将此44个菌株发酵培养后,使用滤纸酶活性测定法进行定量复筛,滤纸酶活性最高的是菌株J1-3-1。通过对J1-3-1菌株的16S r RNA的序列测定分析,将J1-3-1鉴定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经对J1-3-1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分别确立了产生最高滤纸酶(FPase)活性、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活性的发酵条件。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菌株J1-3-1的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高酶活性分别为8.76、28.04和7.02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 鉴定 发酵 鞘氨醇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养地木耳的群体显微结构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阎春兰 邓中洋 胡征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人工培养的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为材料,测定其生化组成,并对培养的地木耳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地木耳表层藻丝较中央藻丝排列更加紧密,中央藻丝有或无单独胶鞘包裹;人工培养的地木耳含16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17.46%... 以人工培养的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为材料,测定其生化组成,并对培养的地木耳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地木耳表层藻丝较中央藻丝排列更加紧密,中央藻丝有或无单独胶鞘包裹;人工培养的地木耳含16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17.46%;脂肪含量为0.53%,低于野生地木耳中脂肪的含量;维生素含量较低;矿质元素含量远高于野生地木耳的含量;而砷、铅、汞、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 地木耳 营养 分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仙米在水稻田的培养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阎春兰 邓中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年第2期64-65,共2页
葛仙米是一种主要生长于湖北省鹤峰水稻田中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文章提出了利用水稻田培养葛仙米的技术,为科学利用葛仙米,降低葛仙米生产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葛仙米 培养 水稻田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民族大学校内高等植物的初步调查
9
作者 阎春兰 刘虹 +1 位作者 李贞 邓中洋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3-38,共6页
对中南民族大学校园内的高等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鉴定和统计,结果表明:中南民族大学校内约有高等植物285种,隶属于225属、98科.通过调查与分析,为校园绿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中南民族大学 高等植物 调查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青山湖公园暨湖北师范学院校园高等植物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小垂 郑敏 +2 位作者 邓中洋 阎春兰 王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8-45,共8页
对黄石市青山湖公园及湖北师范学院校园高等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结果显示 :该区域生长有 4 2 0种高等植物 ,隶属于 330属 1 2 2科。
关键词 高等植物 调查 黄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模式对地木耳营养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谢杰菲 汪超 邓中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0-185,共6页
目的:用人工养殖地木耳替代其野生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方法:对室内、室外培养及野生地木耳的生化组成、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比较,同时用室外培养葛仙米在上述3个方面作为对照。结果:野生条件下地木耳干湿重比最大(2.42%),且硬度和弹... 目的:用人工养殖地木耳替代其野生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方法:对室内、室外培养及野生地木耳的生化组成、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比较,同时用室外培养葛仙米在上述3个方面作为对照。结果:野生条件下地木耳干湿重比最大(2.42%),且硬度和弹性最高,分别为1.184 N和78.5%;室外地木耳藻红蛋白和多糖含量最低,分别为0.19%和24.45%,野生地木耳别藻蓝蛋白和蛋白质含量最低,分别为0.33%和20.33%,室内地木耳叶绿素含量和藻蓝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0.82%和2.75%;同时,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人工培养地木耳口感与野生地木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培养的地木耳完全可替代野生资源用于食用及产品的深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室内栽培 室外栽培 野生 生化组成 感官评价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