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胃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迟达超 韩希望 +1 位作者 闫立昆 何文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乌司他丁对胃肠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胃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 4 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n =2 3)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在手术当日起至术后 6d ,每日给予 2 0万U乌司他丁 (UTI)静脉注射 ;对照组则... 目的 :探讨应用乌司他丁对胃肠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胃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 4 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n =2 3)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在手术当日起至术后 6d ,每日给予 2 0万U乌司他丁 (UTI)静脉注射 ;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检测和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指标 (包括CD3+ ,CD4 + ,CD8+ ,CD4 + /CD8+ ,NK细胞、IL 2 ,IgA ,IgG和IgM等指标 ) .结果 :两组患者的CD3+ 细胞、CD4 + 细胞、CD4 + /CD8+ 比值、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IgG ,IgM ,IgA ,IL 2水平表现为术后 1d降低 ,术后 4d ,7d逐渐回升的趋势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CD4 + 细胞、CD4 + /CD8+ 比值、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IgG ,IgM ,IL 2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胃肠肿瘤 免疫功能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迟达超 戴毅 +2 位作者 刘小凤 王小强 何文宪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2-79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上注下灌、针刺推拿 ,治疗炎性肠梗阻病人 41例。结果 :41例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上注下灌、针刺推拿 ,治疗炎性肠梗阻病人 41例。结果 :41例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炎性肠梗阻 针刺推拿 非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迟达超 王建华 +3 位作者 吴涛 闫立昆 龙延滨 陈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729-1731,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间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资料。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46.8%)和小肠(30.6%)。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5%,CD34阳性表达率为79.0%。结...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间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资料。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46.8%)和小肠(30.6%)。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5%,CD34阳性表达率为79.0%。结论: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难;病理免疫组化CD117、CD34等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的依据;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癌根治术乳糜瘘的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5
4
作者 迟达超 吴涛 +1 位作者 龙延滨 陈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2260-2260,共1页
关键词 胃肠癌根治术 乳糜瘘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迟达超 吴涛 +4 位作者 闫立昆 王建华 毛智军 龙延滨 陈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990-992,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音嘶哑12例(13.5%),乳糜漏2例(2.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颈淋巴结情况,行相应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外科学 淋巴结切除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意金黄散配合西药治疗下肢丹毒30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迟达超 吴涛 +1 位作者 龙延滨 陈熹 《陕西中医》 2010年第9期1212-1212,共1页
关键词 下肢丹毒 如意金黄散 治疗 中西医结合方法 西药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及不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SMMHC表达对比研究
7
作者 迟达超 李文生 +1 位作者 龙延滨 刘瑞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445-1447,共3页
目的:研究SMMHC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57例,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5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球蛋白SMMHC在其中的表达。结果: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SMMH... 目的:研究SMMHC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57例,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5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球蛋白SMMHC在其中的表达。结果: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SMMHC表达阳性率90.6%,且强阳性表达(以上)占62.5%;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80%,强阳性表达(以上)占16%,两者表达有差异。结论: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中SMMHC的表达明显强于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提示SMMHC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定向迁移以及乳腺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免疫学 淋巴转移 肌球蛋白 细胞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套管针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迟达超 韩希望 王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药物疗法 腹腔化疗 静脉套管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戴毅 迟达超 +5 位作者 王小强 龙延滨 祁光裕 郭大乔 符伟国 陈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494-1495,共2页
目的 探讨肢体急性动脉栓塞早期诊断与Fogarty导管取栓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3家医院对 38例肢体急性动脉栓塞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 目的 探讨肢体急性动脉栓塞早期诊断与Fogarty导管取栓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3家医院对 38例肢体急性动脉栓塞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按Cooley标准 :Excellent:2 3例 (6 0 5 % ) ,Good :6例 (15 7% ) ,Fair:3例 (7 8% ) ,Poor:4例 (10 5 % ) ;Death:2例 (5 2 % )。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肢体急性动脉栓塞极为有效的方法 ,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取栓 ,及时发现并处理恢复血流后再灌注损伤与肌病肾病性代谢综合征 ,是挽救生命 ,挽救肢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急性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取栓 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 患者 结论 情况 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用于观察骨质代谢异常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永利 迟达超 阎立昆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中的价值。方法:63例乳腺癌患者按化疗方案分为ET(表阿霉素、艾素)组和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艾素)组。在治疗前、化疗3疗程、6疗程后,分别进行骨显像和骨密度(BMD)值测...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中的价值。方法:63例乳腺癌患者按化疗方案分为ET(表阿霉素、艾素)组和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艾素)组。在治疗前、化疗3疗程、6疗程后,分别进行骨显像和骨密度(BMD)值测量。利用感兴区技术获取骨显像的腰椎、股骨计数并和全身计数进行对比(LRC/WRC、FRC/WRC),以及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和骨密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ET组治疗前、化疗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腰椎、股骨放射性计数比值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ECT组治疗前、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放射性计数比值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发现骨代谢异常方面要早于骨密度法。该方法对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可能引发的骨代谢异常的早期发现有临床应用价值,是骨密度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计数 骨密度 骨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预防性减张缝合对腹部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立昆 王小强 +6 位作者 龙延滨 王建华 迟达超 张涛 邱健 王国荣 杨德庆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缝合技术 伤口愈合 外科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小肠重复畸形致消化道出血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高平 王小强 +1 位作者 迟达超 宋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小肠重复畸形 消化道 肠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钢 迟达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593-594,共2页
分析1109份呼吸道感染的痰中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8.4%(315/1109),其中G^+性菌占25.1%(79/315),金葡菌占17.8%(56/315),为各单一菌检出率之首;G-菌占74.9%(236/315),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群,列前3位的分别为... 分析1109份呼吸道感染的痰中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8.4%(315/1109),其中G^+性菌占25.1%(79/315),金葡菌占17.8%(56/315),为各单一菌检出率之首;G-菌占74.9%(236/315),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群,列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杆菌(14.9%)、绿脓杆菌(14.6%)、克雷伯菌(14.0%)。G^+菌对头孢拉啶的耐药率相对较低,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累计耐药率较低的有: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故可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因学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epreotide受体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白永利 迟达超 +2 位作者 阎立昆 王林 董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depreotide受体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随访患者,以甲状腺球蛋白增高阈值>10ng/ml为标准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5),常规行131I全身扫描(... 目的:探讨99mTc-depreotide受体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随访患者,以甲状腺球蛋白增高阈值>10ng/ml为标准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5),常规行131I全身扫描(WBS),同时以99mTc-depreotide作为显像剂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以核素显像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肿瘤/非肿瘤(T/NT)比值,进行定量分析。比较99mTc-depreotide受体显像及131I全身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99mTc-depreotide肿瘤受体显像和131I全身显像T/NT比值分别为4.45±0.44和2.14±0.51;对照组T/NT比值分别为1.13±0.21和1.42±0.16。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45%、50.00%、87.04%和81.82%、80.00%、81.48%。结论:99mTc-depreotide肿瘤受体显像可提高诊断分化型甲癌转移灶灵敏性,但特异性低于131I全身显像,99mTc-depreotide肿瘤受体显像可作为Tg、131I全身显像等分化型甲癌随访常规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肿瘤受体显像 99mTc-depreotide 131I-全身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脏器切除在晚期胃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探讨(附18例临床报告)
15
作者 王小强 龙延滨 +1 位作者 高建武 迟达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89-91,共3页
晚期胃癌的手术治疗,过去多以姑息性手未为主,联合脏器切除的应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报导18例晚期病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生存期延长,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指出对晚期病例应分为有根治可能和无根... 晚期胃癌的手术治疗,过去多以姑息性手未为主,联合脏器切除的应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报导18例晚期病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生存期延长,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指出对晚期病例应分为有根治可能和无根治可能两组,有根治可能者,只要全身情况可耐受较大手术,应积极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并阐述了根据胃部癌肿部位及病变范围,直接侵犯临近器官及淋巴转移情况等几个方面选择具体的手术切除方式,可行胃部分或全胃联合脾胰体尾、横结肠及其系膜、肝不规则切除术等,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R_2、R_2^+或R_3手术;强调远侧胃切除后多采用Roux-y或毕Ⅰ式吻合,全胃切除后行食管一空肠“P”型加空肠输出入“Y”型吻合术。强调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术前应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常规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防治胰腺切除后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化疗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联合脏器切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0例
16
作者 闫立昆 王小强 +1 位作者 迟达超 何文宪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86-487,共2页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赛克联合番泻叶治疗胃柿石53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林斌 迟达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624-624,共1页
1994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口服洛赛克和番泻叶治疗胃柿石症53例,取得满意效果,方法优于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7例(约占70%),女16例(约占30%);年龄11~63岁,平均39岁;均有空腹食用柿子史,其中最多2d内服用11个... 1994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口服洛赛克和番泻叶治疗胃柿石症53例,取得满意效果,方法优于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7例(约占70%),女16例(约占30%);年龄11~63岁,平均39岁;均有空腹食用柿子史,其中最多2d内服用11个柿子,最少为2个,多在发病1周到3月内就诊。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或胀痛、反酸、烧心,少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甚者可触及中上腹部可移动之包块。均经内镜检查确诊:胃柿石大小不等,直径多在3~8cm之间,呈卵圆形或黑褐色团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柿石 药物疗法 胃泻叶 洛赛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