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恢复的减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连振龙 刘普灵 +2 位作者 陈翠红 琚彤军 申震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分析了延安燕沟流域近年来的降雨观测资料以及野外人工降雨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燕沟流域年均输沙量比治理前的1997年减少了80%以上。在造成输沙量减少的原因中,降雨因素影响约占30%,而以植被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影响约占70%,证明植被... 分析了延安燕沟流域近年来的降雨观测资料以及野外人工降雨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燕沟流域年均输沙量比治理前的1997年减少了80%以上。在造成输沙量减少的原因中,降雨因素影响约占30%,而以植被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影响约占70%,证明植被恢复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降雨 减沙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连振龙 刘普灵 +1 位作者 徐学选 贺萍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0,31,共4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坡地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区分导致该区草灌坡地不同产流方式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40~1.45mm/min。裸露坡耕地产沙强度产生明显变化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50~1.53mm/min。同时讨论了该...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坡地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区分导致该区草灌坡地不同产流方式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40~1.45mm/min。裸露坡耕地产沙强度产生明显变化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50~1.53mm/min。同时讨论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沙规律,给出了其相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通过改变坡面产水产沙规律。对减少坡面侵蚀产沙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模拟降雨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E示踪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申震洲 刘普灵 +5 位作者 杨明义 谢永生 姚文艺 李勉 连振龙 琚彤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在观测年度气候条件下,坡面产流初始阶段片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试验期间的三次降雨片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量的71%、48%、49%,表明坡面侵蚀处于片蚀-细沟侵蚀演变的初期阶段;同时随着降雨的进行,细沟侵蚀量在不断增大,表明坡面由片蚀... 在观测年度气候条件下,坡面产流初始阶段片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试验期间的三次降雨片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量的71%、48%、49%,表明坡面侵蚀处于片蚀-细沟侵蚀演变的初期阶段;同时随着降雨的进行,细沟侵蚀量在不断增大,表明坡面由片蚀为主逐渐过渡到片蚀向细沟侵蚀转变的阶段。对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不同部位的侵蚀泥沙来源研究表明:无论片蚀绝对量如何变化,坡面表层上段的相对侵蚀量始终不大于10%,表明坡面片蚀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坡面下部;降雨结束后对不同坡段的细沟相对侵蚀量比较分析后发现,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结果分别为:距坡脚0-1米坡段16%;2-4米坡段6%;5-9米坡段3%,三段的侵蚀量之比约为5∶2∶1,表明细沟侵蚀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距坡脚4米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土壤侵蚀 演变过程 REE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连振龙 郭艳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中调水近、中期重点工程,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工程建设中动用土石方量较大,在分析工程建设特点、项目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流失防...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中调水近、中期重点工程,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工程建设中动用土石方量较大,在分析工程建设特点、项目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流失防治等,探讨引水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弃渣场 选址 水土保持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以云南成品油管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艳波 连振龙 +3 位作者 崔静 姚红胜 胡乐兵 周小刚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7年第2期47-50,共4页
云南成品油管道工程线路长、规模大、涉及地貌类型多、施工方式多样。本文分析了管道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在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相关结果为同类工程建设在西南土石山... 云南成品油管道工程线路长、规模大、涉及地貌类型多、施工方式多样。本文分析了管道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在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相关结果为同类工程建设在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工程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流域(云南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成 顾小华 +3 位作者 姜宏雷 李增 朱艳艳 连振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0-243,共4页
以云南省三江流域为例,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效应。土地利用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整体变化。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湿... 以云南省三江流域为例,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效应。土地利用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整体变化。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价最高,其次为水域及森林。建设用地最低,均为负值。从地区分布看,三江流域中昆明市、大理州等单价较高,但建设用地的生态功能负效应最大值也出现在该州市。2000—2008年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增加1 032.13亿元,增幅为1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窖在云南省坡耕地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艳波 连振龙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期12-13,30,共3页
水窖作为一项被广泛采用的集雨灌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云南省缺水地区的农业灌溉问题,同时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确定项目区总需水量、单个水窖容积及供水量等步骤,可计算出项目区需要修建的水窖数量;根... 水窖作为一项被广泛采用的集雨灌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云南省缺水地区的农业灌溉问题,同时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确定项目区总需水量、单个水窖容积及供水量等步骤,可计算出项目区需要修建的水窖数量;根据项目区降雨及下垫面情况,确定单口水窖的最小集流面积,并以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期为同类工程及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窖 坡耕地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Erosion Types on Loess Slope by REE Tracking
8
作者 申震洲 刘普灵 +3 位作者 谢永生 杨明义 李勉 连振龙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67-73,共7页
REE Tracking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rosion types on loess slope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ope runoff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erosion ratios at the coefficients ranging within 0.84~0.9... REE Tracking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rosion types on loess slope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ope runoff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erosion ratios at the coefficients ranging within 0.84~0.94 and this indicated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erosion ratios basically agreed with the runoffs; the major erosion type is sheet erosion during the initial slope runoff generation and the sheet erosions separately accounted for 71%, 48% and 49% of the total; as rainfalls went on, the rill erosion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indicating gradual transformation from sheet erosion into rill erosi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origins of erosion silts revealed the relative erosion was always below 10% in the upper slope section;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rill erosions in different slope sections showed that rill erosions mainly originated in the section spanning from 0 to 4 m away from slope f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rainfall soil erosion TRANSFORMATION REE tracking rare eart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