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然之树 人性之树——电影《山楂树之恋》的象征意义及其与原著之关系 |
边利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论文学语言的诗性逻辑 |
边利丰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3
|
论陶渊明对玄言诗风的审美超越 |
边利丰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4
|
萧统——陶渊明经典的“第一读者” |
边利丰
|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5
|
对中国古典诗歌造境理论的思考 |
边利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6
|
从陶渊明的咏史诗考察其所期待的自我形象 |
边利丰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7
|
《饮酒(其五)》“望”“见”之辨 |
边利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苏轼“雌黄史迹”说献疑 |
边利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0 |
|
9
|
新时期以来童庆炳对文学审美特征问题的探索 |
边利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0 |
|
10
|
玄而不玄——论陶渊明诗歌的文体特征 |
边利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11
|
谈谈苏轼《留侯论》的历史搬演 |
边利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2
|
苏轼对陶诗“自然”美的阐释 |
边利丰
|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3
|
“齐梁文化研究丛书”汇评 |
葛剑雄
刘跃进
姜建
边利丰
蒋碧薇
张楚楚
司马周
孙慧琦
|
《江苏地方志》
|
2022 |
0 |
|
14
|
略论汉民族古代歌谣理论 |
边利丰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1998 |
0 |
|
15
|
《诗经》中的“茅”文化探究 |
余娟
边利丰
|
《三峡论坛》
|
2018 |
0 |
|
16
|
作者之用心与读者之别有用心 |
边利丰
庞海音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7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
边利丰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8
|
长阳南曲词“雅化”特征刍议 |
边利丰
李每佳
|
《三峡文化研究》
|
2009 |
1
|
|
19
|
苏轼自我作古与《饮酒》(其五)的经典化 |
边利丰
|
《华中学术》
CSSCI
|
2014 |
0 |
|
20
|
苏轼之“发明”与陶渊明的经典化 |
边利丰
|
《中外文论》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