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安全概念、评价体系与地理学优先研究主题 被引量:7
1
作者 辛良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62,共12页
本研究综述了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分析了近年来主要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及未来情景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地理学在粮食安全系统中可能的作用与研究方向。主要结论为:①粮食安全概念已发展成为包含4个维度、5个尺度的综合概念... 本研究综述了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分析了近年来主要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及未来情景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地理学在粮食安全系统中可能的作用与研究方向。主要结论为:①粮食安全概念已发展成为包含4个维度、5个尺度的综合概念,宜采用“食物安全系统”词语表征。②家庭尺度与国家尺度是粮食安全评价的重点,粮食安全概念关注重点也从宏观国家角度向微观家庭和个人尺度转变,家庭成员的膳食营养摄入指标成为测度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③目前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多数指标均存在定量化不足、标准不统一难以对比、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且未有能涵盖4个维度的全球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④不同研究对粮食安全的未来情景预测结果差别迥异,准确性难以测度。⑤地理学可在食物供给影响机制研究、食物供应链、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对策略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概念 粮食安全系统 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桑一铭 辛良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来“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偏低。2020年耕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提高了38.2%,这一提升主要归因于农资投入、技术投入和开发利用水平的增加。(2)各区县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差异大,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集约度区域由东部向西部迁移且范围扩大的变化特征,东西区域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缩小,低集约度的区县数量减少。(3)灌溉指数、耕地面积比重和耕地质量对“一江两河”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与耕地资源禀赋交互作用下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程度增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一江两河”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关注区域差异,实现高集约度地区可持续发展,低集约度地区全要素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政策和经济的协同作用,协调促进“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一江两河”地区 综合指标评价 驱动机制 高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物消费随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辛良杰 李鹏辉 范玉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96-302,共7页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其必会对中国食物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该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对中国不同年龄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与Les...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其必会对中国食物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该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对中国不同年龄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与Leslie人口模型,预测2030年前中国各年龄的人口规模,进而判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主要食物消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不同类别的食物消费规律明显,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倒"U"型曲线消费(口粮、水产品、白酒)、"U"型曲线消费(牛奶)、阶段性直线消费(肉类3阶段消费规律、禽类2阶段消费规律)、无差异消费(禽蛋)。2)人口年龄结构对中国食物消费总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包括正向影响(口粮、水产品、白酒)、负向影响(肉类、禽类)、先负后正影响(牛奶)、无明显影响(禽蛋)。3)在影响程度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对肉类、禽类消费量的负向影响最为明显,至2030年,分别达到4.9%与11.2%的程度,对白酒的正向影响也达到8.2%的程度。对口粮、水产品、牛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对禽蛋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中国居民肉类消费需求增长及由此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动态 食物 消费品 人口年龄结构 食物消费 中国 CH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演变及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辛良杰 李秀彬 谈明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7,共6页
该文采用地区粮食优势度指数,实证了1994至2005年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显示,近10 年来中国粮食优势省区有集中的趋势,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等省(市)的粮食生产优势度下降最为严重,辽宁和吉林两省上... 该文采用地区粮食优势度指数,实证了1994至2005年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显示,近10 年来中国粮食优势省区有集中的趋势,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等省(市)的粮食生产优势度下降最为严重,辽宁和吉林两省上升最大;东部地区的粮食生产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粮食生产重心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粮食生产优势的区域变动可以从种粮收益、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等方面进行解释,东部地区虽然粮食收益较高, 但是较小的规模、较高的劳力成本、以及经济作物的相对高收益都对粮食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逐步退出是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比较优势 区域规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口粮消费特征变化及安全耕地数量 被引量:21
5
作者 辛良杰 李鹏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共7页
明晰中国口粮消费的变化特征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全国尺度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提供了多期的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调查数据。文章利用食物成分表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折算成原粮,分析1997-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 明晰中国口粮消费的变化特征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全国尺度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提供了多期的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调查数据。文章利用食物成分表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折算成原粮,分析1997-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数量与结构变化特征,以期明晰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真实情景。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明显减少,1997-2011年间,中国城镇居民口粮消费量从168.4 kg/a下降到111.2 kg/a,农村居民从209.6 kg/a下降到131.5 kg/a,全国平均水平从196.6 kg/a下降到124.7 kg/a。以发达国家或地区口粮消费的125 kg/a稳定态为参考,中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下降区间可能有限。2)城乡口粮消费的差距在缩小。1997-2011年间,中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口粮消费差距由41.2 kg/a缩小为20.3 kg/a,而且两者也正由存在显著性差异向无显著差异转变,最终两者可能会归为统一值。3)2011年中国口粮绝对安全的耕地保障面积为2 691.6万hm2,约占1/4的基本农田面积。《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稳定2020年稻谷、小麦8亿亩播种面积,极有可能会造成稻谷与小麦的生产过剩,产生口粮饲用或卖粮难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粮食安全 作物 城乡居民 口粮消费量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口粮耕地保障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辛良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7-306,共10页
当前中国超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农业收入低下,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已是大势所趋。土地适度规模受到社会平均收入、粮食生产收益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一个动态数值。该研究基于收入均等化测算... 当前中国超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农业收入低下,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已是大势所趋。土地适度规模受到社会平均收入、粮食生产收益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一个动态数值。该研究基于收入均等化测算法,以打工农户的收入水平为衡量标准,研究了中国地级市尺度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表明,2016-2017年中国粮食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在13~14 hm^2左右,相当于全国户均耕地面积的30倍左右。依据各市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参考区域耕地资源禀赋、经营规模形成的难易程度将全国划分为9个一级大区、38个二级亚区。东北地区大区与内蒙古高原大区适度经营规模在15~17 hm^2范围,华北平原大区在10 hm^2左右,长江下游大区与东南沿海大区在7~9 hm^2范围,西南山地大区为6 hm^2,黄土高原大区为18 hm^2,西北干旱大区为25 hm^2,青藏高原大区的适度经营规模为全国最高,达到30 hm^2。从适度经营规模与户均耕地面积的比值来看,内蒙古高原大区为8倍,华北平原大区、长江下游平原大区为35倍左右。中国实现规模经营整体难度较大,区域上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难度依次降低的规律性带状分布。建议将适度经营规模标准提升至15~20倍范围,同时制度创新,消减高昂的土地流转交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区划 粮食类家庭农场 土地适度经营规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夏黄土组成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辛良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5-61,共7页
大沙河沿岸阶地、山麓地带广泛发育厚度不一的黄土层堆积,笔者对张夏黄土剖面研究后认为,张夏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风漂流、西北气流、莱州湾气流搬运来的物质,又有近地生成的颗粒,堆积期间又经过明显的水流作用。张夏黄土、古土壤... 大沙河沿岸阶地、山麓地带广泛发育厚度不一的黄土层堆积,笔者对张夏黄土剖面研究后认为,张夏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风漂流、西北气流、莱州湾气流搬运来的物质,又有近地生成的颗粒,堆积期间又经过明显的水流作用。张夏黄土、古土壤的堆积、发育与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相吻合,同时又受到当地微地貌的影响,缺失黑垆土和全新世堆积。张夏、淄博均在山东省中部,其黄土成分较细,使山东黄土在宏观上没有规律可循,更加显示出黄土的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堆积 微地貌 物质来源 晚更新世 古土壤 全新世 组成特征 黑垆土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水系统组成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辛良杰 张祖陆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3年第6期371-373,共3页
作者阐述了当前城市中水系统的组成及应用现状,并对山东大学舜耕小区中水系统的处理流程、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目前制约城市中水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为中水回用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 中水系统 中水回用 经济效益 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可能的膳食消费水平与粮食需求量——基于中国台湾的历程判断 被引量:13
9
作者 辛良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1,共7页
中国台湾居民的食物消费演变对中国大陆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根据中国台湾的发展情况,中国大陆居民的膳食消费总量可能会在2026年左右达到峰值状态,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乳类、油脂等高附加值食品的消费量也相应达到峰值,人均膳... 中国台湾居民的食物消费演变对中国大陆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根据中国台湾的发展情况,中国大陆居民的膳食消费总量可能会在2026年左右达到峰值状态,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乳类、油脂等高附加值食品的消费量也相应达到峰值,人均膳食消费总量与粮食消费量可分别达到563 kg与456 kg;到2035年膳食消费结构达到基本稳定状态,人均膳食消费总量与粮食消费量可分别达到499 kg与412 kg。由此可知,中国大陆居民的膳食消费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对中国有限的水土资源还将产生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膳食消费 粮食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入侵对生态影响及恢复措施研究——以山东昌邑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良杰 张祖陆 《小城镇建设》 2003年第1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山东 昌邑市 海水入侵 生态环境 水质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1 位作者 谈明洪 辛良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0-199,共10页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华北平原冬小麦时空分布信息,构建多源遥感监测系统,基于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两景TM影像,建立华北平原冬小麦时序波谱曲线库,并结合农作物物候历制订统一规则,在此基础上,重建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华北平原冬小麦时空分布信息,构建多源遥感监测系统,基于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两景TM影像,建立华北平原冬小麦时序波谱曲线库,并结合农作物物候历制订统一规则,在此基础上,重建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多源遥感监测系统提取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信息,在栅格尺度上获得了稳定的较高分类精度,平均为76.36%;在县域行政单元尺度上,2011年的冬小麦遥感监测面积与统计数据的耦合度也较高(决定系数为0.89,均方根误差为1.29×104 hm2);2)华北平原2001-2011年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呈持续上升趋势,2011年比2001年增加了156.05×104 hm2(14.96%);3)冬小麦播种面积大致呈"南增北减"的时空变化格局:平原中南部的鲁西南平原、胶莱平原、豫东平原和皖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张趋势显著;而北部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面积明显收缩。该研究旨在为华北平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订粮食安全策略及优化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作物播种面积时空变化遥感监测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时序波谱曲线 时空变化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祖陆 聂晓红 +1 位作者 刘恩峰 辛良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特征.本区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冷暖气候波动,三次显著的暖湿期为85~76kaBP、50~24kaBP、10~4kaBP,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这三个时期分别与晚更新以来的三次海侵相对应,与相邻区域相比,全新世海侵开始早、结束晚;两次冷干期为76~50kaBP、24~10kaBP,分别对应于早大理冰期、晚大理冰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入侵 晚更新世 古环境演变 海侵 大理冰期 莱州湾 测年 BP 区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 被引量:122
13
作者 李秀彬 朱会义 +1 位作者 谈明洪 辛良杰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7,共6页
针对土地利用集约度测度混乱的状况,文章从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实物指标还是价值指标、综合测度还是分项测度、单纯测度还是复合测度以及初级集约度还是次级集约度测度等五个方面,辨析了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概念,评价了各种测度方法的... 针对土地利用集约度测度混乱的状况,文章从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实物指标还是价值指标、综合测度还是分项测度、单纯测度还是复合测度以及初级集约度还是次级集约度测度等五个方面,辨析了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概念,评价了各种测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或粗放利用,本身不是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两种基本途径。其本质是资源的替代。把土地集约利用定义为用资本和劳动来替代土地资源的现象,使集约度变化与用途转换这两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联系起来。提出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基本测度指标应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数量,产出指标只可以作为代用指标。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需求的角度,对土地集约度指标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集约度 测度指标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61
14
作者 朱会义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7-915,共9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市)区甚至出现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下降的情况。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这一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上述情况后认为,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需要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缓解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农户目标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集约度变化 粮食安全 耕地粮食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黄土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祖陆 辛良杰 聂晓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6-752,共7页
山东地区黄土开始堆积时期普遍较晚,目前已见的剖面中,以青州傅家庄剖面堆积厚度最大(30m以上),起始堆积时间最早,出露的最老层位为L9,TL测年时间约为0.8MaB.P.。山东地区黄土成因类型多样,物质来源广泛,其岩性特征与其他地区的黄土有... 山东地区黄土开始堆积时期普遍较晚,目前已见的剖面中,以青州傅家庄剖面堆积厚度最大(30m以上),起始堆积时间最早,出露的最老层位为L9,TL测年时间约为0.8MaB.P.。山东地区黄土成因类型多样,物质来源广泛,其岩性特征与其他地区的黄土有明显的差别;在本地区内部,黄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大体可分为两大成因分布区:渤海湾滨海与岛屿区和鲁中山前区。前者黄土粒度较粗,且普遍含有海相微体化石,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末次冰期时期出露的渤海陆架物质,西北气流携带而来的内陆远源物质占次要地位。而后者黄土类型成因多样,东部的潍坊、青州黄土分布区,受到末次冰期时强劲冬季风的影响,物质来源主要为北部出露的渤海湾,向西至淄博、济南地区则已逐渐过渡为西北内陆风尘物质成分占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黄土 马兰期黄土 成因类型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南四湖湿地水文特征及其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祖陆 辛良杰 梁春玲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7-966,共10页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重大的生产、生态效应,但由于自然和人类两方面原因,目前湿地普遍退化。文章基于长期的南四湖水文监测数据以及实地调查、实验数据,研究了南四湖湿地近50年来的水文特征及其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我...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重大的生产、生态效应,但由于自然和人类两方面原因,目前湿地普遍退化。文章基于长期的南四湖水文监测数据以及实地调查、实验数据,研究了南四湖湿地近50年来的水文特征及其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近50年来南四湖湿地的来水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其减少速率为5.5×108m3/10a,加之大量泥沙和水生植物体堆积,造成南四湖水体逐渐萎缩,呈现消亡的趋势;同时,周边城市、矿区和工业的污染,使得南四湖水环境严重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南四湖的生态系统安全。南四湖生态系统退化,究其原因有多年来的气候干旱,但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对湖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湿地 水文特征 水环境 生态系统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济南张夏黄土堆积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祖陆 辛良杰 +1 位作者 姜鲁光 黄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8-106,共9页
在鲁中南山地西北边缘的山麓地带及大沙河沿岸的阶地广泛分布着厚度不一的黄土堆积。其中出露在河岸阶地的山东大学长清区张夏镇的黄土物质来源复杂 ,既有西北气流、东部渤海湾气流搬运而来的物质 ,又有当地生成的坡洪积碎屑物质。张夏黄... 在鲁中南山地西北边缘的山麓地带及大沙河沿岸的阶地广泛分布着厚度不一的黄土堆积。其中出露在河岸阶地的山东大学长清区张夏镇的黄土物质来源复杂 ,既有西北气流、东部渤海湾气流搬运而来的物质 ,又有当地生成的坡洪积碎屑物质。张夏黄土下部呈现明显的水流侵蚀痕迹 ,中间夹有围岩碎屑 ,应属于风成、坡积、洪积成因的黄土状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阶地 物质来源 堆积 鲁中南 水流侵蚀 渤海湾 山地 分布 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obeLand30数据的中国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佳月 辛良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8,共8页
21世纪初期,中国耕地与粮食产量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为了解21世纪初期中国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响应,该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 Land30),借助统计分析手段对2000-201... 21世纪初期,中国耕地与粮食产量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为了解21世纪初期中国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响应,该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 Land30),借助统计分析手段对2000-2010年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依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研究时段内,耕地与林地、草地和人工表面之间的转换最多,耕地变化的特点是"西增东减,总量减少",面积净减少了104.03万hm2,年均减少10.4万hm2。2)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南方地区。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北增南减,总量增加"。3)中国耕地分布的集中程度会影响粮食生产的集中程度,且粮食生产分布的集中程度普遍高于耕地。中国耕地分布重心和粮食生产分布重心的移动方向相反,耕地面积的分布表现出了"南退西移"的趋势,粮食生产的重心则是"北上东移",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转变为"北粮南调"。4)全国有32.24%县(市)的粮食生产都表现出了对耕地数量的依赖,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部、长城沿线、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粮食生产对耕地变化敏感性高的地区,应该加强对耕地数量、质量的保护和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更要重视不敏感地区耕地地力的保护和单产水平的提高,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粮食安全 GlobeLand30数据集 耕地变化 粮食生产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1 位作者 辛良杰 谈明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8-257,共10页
为揭示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借助河北省沧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理论模型与多层二项logit模型。结果表明:1)案例区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现象已较为普遍,2000年以来冬小麦退耕面积占耕地总面... 为揭示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借助河北省沧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理论模型与多层二项logit模型。结果表明:1)案例区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现象已较为普遍,2000年以来冬小麦退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28.18%;2)地块、农户和村庄3个层次在解释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方面均发挥显著作用,其解释程度分别为52.1%、17.5%和30.4%;3)地块层次的土地质量、灌溉水源和地块面积在1%或5%水平下显著影响农户冬小麦退耕决策,且土地质量低下、灌溉水源稳定性较差、面积较小的地块更有可能退耕冬小麦;4)农户层次的平均务工收入、地均务农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农机设备和地块破碎度在5%或10%的水平发挥显著影响,且地均务农劳动力数量少、平均务工收入和地块破碎度高、农业决策者受教育程度高且不具备农机设备的农户退耕冬小麦的概率更高;5)村庄层次灌溉用电单价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灌溉用电单价越高时,农户越有可能发生冬小麦退耕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背景下推行土地休耕制度须精准,应以严格的冬小麦种植摸底调查监测为前提,还应结合农村集体新型产业发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推进制度落实;同时,应加强地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稳定与适度发展地表水灌溉的小麦面积,为实现土地休耕与口粮安全"双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作物 土地休耕 多层次模型 冬小麦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山地土地利用变化与资源生态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戴尔阜 王亚慧 +7 位作者 马良 李双成 张红旗 辛良杰 徐尔琪 高江波 朱连奇 王玉宽 《自然杂志》 2018年第1期33-40,共8页
山区是土地分布最为复杂的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都将影响山区生态功能的发挥,因此明晰山区土地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相应的资源生态效应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中国太行山区、横断山区... 山区是土地分布最为复杂的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都将影响山区生态功能的发挥,因此明晰山区土地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相应的资源生态效应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中国太行山区、横断山区以及黔桂喀斯特山区等三个典型山区,明确了其土地在垂直及水平方向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评估了典型山区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境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并以中国山地为对象,分析了近30年来植被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土地利用 资源生态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