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池持续引流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3
1
作者 文唐敏 苏俊 +6 位作者 谭嘉禾 辛元君 车旭东 梁译丹 邓杰文 杨小林 何朝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 分析腰池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急性脑积水(acute hydrocephalus, AHC)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动脉瘤性蛛网... 目的 分析腰池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急性脑积水(acute hydrocephalus, AHC)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AHC的患者82例。以出院半年后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为预后结局,对人口学因素、入院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严重程度、既往史、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WFNS、Hunt-Hess、mFisher、腰池引流时间、分流依赖、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量可影响患者预后,进一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评分WFNS(OR:3.25,95%CI:1.11~9.48)、mFisher高分级(OR:3.66, 95%CI:1.08~12.35)、发生分流依赖(OR:15.56,95%CI:1.22~198.57)与脑血管痉挛(OR:22.24,95%CI:3.08~160.68)是影响mRS的独立危险因素,腰池引流量(OR:0.57, 95%CI:0.40~0.82)是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面积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AUC:0.898(95%CI:0.935~0.861)];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很好的区分能力[C-index:0.950(95%CI:0.904~0.996);校正C-index:0.934]。结论 增加腰池引流量是aSAH术后发生AHC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并可以改善SAH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腰池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勇 刘旭 +5 位作者 朱家伟 黄建军 廖洪民 郑涛 辛元君 胡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期286-287,共2页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是否行早期颅内压监测将这些患者分为监测组和未监测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时间、入院到手术开颅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组患者的入院到手术开颅...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是否行早期颅内压监测将这些患者分为监测组和未监测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时间、入院到手术开颅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组患者的入院到手术开颅时间显著短于未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未监测组40.0%(P<0.05),预后优良率57.5%显著高于未监测组35.0%(P<0.05)。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应用效果好,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时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NSE和MB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旭 郑涛 +5 位作者 朱家伟 辛元君 廖洪民 王勇 黄建军 张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69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69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检人员血清S100B、NSE、MB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MBP、NSE,与对照组S100B、MBP、NS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颅脑损伤情况患者血清S100B、MBP、NS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过程中血清S100B、MBP、NSE是主要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清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涛 朱家伟 +5 位作者 刘旭 辛元君 王勇 胡建 廖洪民 黄建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对照组利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对照组利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且两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且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锥颅软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旭 郑涛 +2 位作者 辛元君 黄建军 张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5期180-181,共2页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临床效果以及作用。方法:以计算机表法对贵州航天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将实行LIVS/LVISjr支架患者作为...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临床效果以及作用。方法:以计算机表法对贵州航天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将实行LIVS/LVISjr支架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行Solitaire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支架置入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患者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并发症发生率、Rankin评分、巴氏指数(BI)等指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涛 刘旭 +5 位作者 朱家伟 王勇 黄建军 廖洪民 辛元君 张靖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6期51-51,共1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和价值。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和价值。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烷类药物2周对比3周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7
作者 田婷 辛元君 +2 位作者 祝俊年 杨金明 王晓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9-73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烷类药物2周与3周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CNKI,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烷类药物2周与3周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CNKI,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7月25日,搜集紫杉烷类药物2周对比3周化疗方案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s,包括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3周组相比,2周组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RR=0.49,95%CI:0.38-0.62,P<0.01)、恶心/呕吐(RR=0.60,95%CI:0.44-0.81,P<0.01)、脱发(RR=0.35,95%CI:0.16-0.77,P<0.05)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但在有效率(RR=1.09,95%CI:0.88-1.35,P=0.44)、1年生存率(RR=1.16,95%CI:0.91-1.47,P=0.22)和肝毒性(RR=0.26,95%CI:0.04-1.56,P=0.14)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烷类药物2周与3周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的有效性和1年生存率相似,但2周化疗方案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作用
8
作者 朱家伟 刘旭 +3 位作者 郑涛 辛元君 王勇 胡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监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监护组进行了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未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根据GOS评分,随访发...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监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监护组进行了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未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根据GOS评分,随访发现其中监护组预后良好9例(30%),轻残8例(26.6%),重残3例(10%),植物生存4例(13.3%),死亡6例(20%);对照组预后良好4例(13.3%),轻残8例(26.6%),重残4例(13.3%),植物生存4例(13.3%),死亡10例(33.3%),监护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指导治疗及观察病情,判断预后,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xras1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质损伤中的作用
9
作者 辛元君 黄豪 +5 位作者 梁译丹 覃王 吴欣桐 罗雪峰 梁芙铭 何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15-1322,共8页
目的探索Dexras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促进炎症和参与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的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组、SAH时间点组... 目的探索Dexras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促进炎症和参与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的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组、SAH时间点组、SAH+LV-Scramble组、SAH+LV-Dexras1^+组和SAH+LV-Dexras1^-组,每组12只,利用血管内穿刺法构建大鼠在体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免疫荧光及神经脊髓固蓝染色分别观察各组皮层髓鞘变化,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exras1、TNF-α、IL-1β及MBP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AH后大鼠脑组织中Dexras1、TNF-α、IL-1β明显升高(P<0.01),MBP明显减少(P<0.01),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髓鞘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与SAH+LV-Scramble组比较,SAH+LV-Dexras1^+组大鼠脑组织中Dexras1、TNF-α、IL-1β继续升高(P<0.01),MBP进一步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髓鞘损伤明显加重,炎症细胞浸润也显著增多;而SAH+LV-Dexras1^-组大鼠脑组织中Dexras1、TNF-α、IL-1β明显降低(P<0.01),MBP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髓鞘损伤明显改善,炎症细胞浸润也显著减少。结论 Dexras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具有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白质损伤 炎症 Dexra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通过降解铁蛋白促进神经元铁死亡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14
10
作者 梁译丹 覃王 +5 位作者 黄豪 辛元君 赵俊 向祥 吴欣桐 何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07-1414,共8页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抑制自噬对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恢复的作用,揭示自噬促进神经元铁死亡从而影响EBI的具体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SAH+LV-ATG5组和SAH+LV-S...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抑制自噬对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恢复的作用,揭示自噬促进神经元铁死亡从而影响EBI的具体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SAH+LV-ATG5组和SAH+LV-Scramble组,每组12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慢病毒(LV-ATG5)抑制自噬,免疫荧光检测SAH后24h ATG5、铁蛋白重链1(ferritin heavy polypeptide 1,FTH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和定位情况。PCR检测ATG5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TG5、LC3Ⅱ/Ⅰ、FTH1和GPX4的表达变化,尼氏染色(Nissl staining)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水含量等检测抑制自噬后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检测细胞内铁沉积、游离铁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GPX4活性等铁死亡指标。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TG5、FTH1和GPX4广泛表达于SAH后皮质神经元胞质中。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TG5 mRNA、ATG5和LC3Ⅱ/I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自噬被成功抑制。抑制自噬后,Nissl染色提示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脑水含量减少(P<0.05)。对其可能的具体通路进行探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AH后FTH1和GPX4表达量下降(P<0.05),LV-ATG5抑制自噬后FTH1和GPX4表达量升高(P<0.05),与SAH组、空载病毒组相比,慢病毒干预组中细胞内铁沉积减少,铁含量、MDA减少(P<0.05);GSH含量提高、GPX4活性增强(P<0.05)。结论自噬可能通过降解神经元内铁蛋白,导致神经元内游离铁含量增加,促进神经元铁死亡,加重E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自噬 铁死亡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迟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俊 黄豪 +3 位作者 辛元君 吴欣桐 杨小林 何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5-63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夹闭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 DC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夹闭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 DC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共480例。其中发生DCI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42例;未发生DCI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38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DC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P=0.029)、小动脉瘤(P=0.001)、术中动脉瘤破裂(P=0.007)及脑血管痉挛(P<0.001)是术后发生DCI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P=0.020)为其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动脉瘤(P=0.002,OR=2.951,95%CI:1.478~5.893)、术中动脉瘤破裂(P=0.004,OR=7.829,95%CI:1.924~31.854)及脑血管痉挛(P<0.001,OR=5.919,95%CI:2.887~12.134)为术后D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妥善处理小动脉瘤,积极预防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可有效防止DCI发生,从而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迟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设备缺陷管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元君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5年第12期5-6,65,共3页
论述了设备缺陷从发现、汇报、受理、分析、登记、统计、上报、消除、验收、注消以及反馈的全过程,并对实行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设备缺陷 闭环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旭 郑涛 +2 位作者 辛元君 黄建军 张靖 《社区医学杂志》 2017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80%以上,术后出现3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40%~50%以上,术后出现7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0%,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神经介入进行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动脉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血清SIOOB及NSE对胶质瘤术后及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刘旭 郑涛 +3 位作者 匡涛 王勇 辛元君 胡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B及烯醇化酶(NSE)对胶质瘤术后及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5收治的30例胶质瘤术后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再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B和NS... 目的探讨血清S100B及烯醇化酶(NSE)对胶质瘤术后及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5收治的30例胶质瘤术后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再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S100B和NSE,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100B和NSE分别为(3.94±0.65)ng/dL和(34.47±3.81)IU/mL,对照组分别为(1.48±0.39)ng/dL和(8.32±1.96)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胶质瘤术后及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S100B和NSE,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清 SIOOB NSE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轻中度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廖洪民 王勇 +4 位作者 黄建军 辛元君 郑涛 朱家伟 刘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轻中度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95例,根据出血量及治疗...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轻中度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95例,根据出血量及治疗方法分为轻度出血行保守治疗者27例(A组)、轻度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者30例(B组)、中度出血行保守治疗者18例(C组)和中度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者20例(D组)。治疗后14 d,4组患者均复查CT,记录其血肿清除率及脑水肿体积;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血清MMP-9、hs-CRP水平;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4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观察B组和D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B组和D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分别高于A组和C组,脑水肿体积分别小于A组和C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MMP-9和hs-CR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MMP-9和hs-CR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3、7、14 d B组和D组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分别低于A组和C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4、30 d B组和D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低于A组和C组(P<0.05)。随访3个月,B组和D组患者GOS评分分别高于A组和C组(P<0.05)。治疗期间,B组和D组患者发生再出血2例,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及颅内感染。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轻中度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清MMP-9和hs-CRP水平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基底核 立体定向抽吸术 治疗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