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颧牙槽嵴支抗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刘珂 轩诗杰 刘鑫 《口腔医学》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对植入到颧牙槽嵴区的微种植体进行应力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植入到该部分的最适微种植体。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颧牙槽嵴区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长度为8、9、10、11、12 mm,螺纹顶角为30°、45°、60...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对植入到颧牙槽嵴区的微种植体进行应力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植入到该部分的最适微种植体。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颧牙槽嵴区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长度为8、9、10、11、12 mm,螺纹顶角为30°、45°、60°、75°、90°、105°、120°共35种有螺纹微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微种植体植入颌骨内,建立植入后模型。对微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微种植体-骨界面最大应力值集中在骨皮质中,颊板皮质骨最大应力值、松质骨最大应力值、微种植体最大位移量随螺杆长度增大而减少。螺纹顶角对微种植体-骨界面最大应力值和位移量影响不大。结论螺杆长度影响微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在颧牙槽嵴处植入长螺杆微种植体可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分析 螺纹顶角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疑释惑
2
作者 张跃英 轩诗杰 +3 位作者 李辉文 林宏 李刚 《解放军健康》 2024年第6期42-43,共2页
夜磨牙有哪些危害。夜间磨牙比较常见,很多人也认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其实长时间、高强度的夜磨牙对身体有很大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自身睡眠质量,在集体生活中,还容易引发一些人际矛盾。那么,夜磨牙对自身到底有什么危害?夜磨牙... 夜磨牙有哪些危害。夜间磨牙比较常见,很多人也认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其实长时间、高强度的夜磨牙对身体有很大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自身睡眠质量,在集体生活中,还容易引发一些人际矛盾。那么,夜磨牙对自身到底有什么危害?夜磨牙是指人在夜间睡眠无意识状态下不自主出现咀嚼肌节律性活动,使上下颂牙齿之间产生节律性、间断性磨动或紧咬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磨牙 夜磨牙 集体生活 睡眠质量 人际矛盾 咀嚼肌 节律性 间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我军飞行员失眠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轩诗杰 张勉 王贺林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12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我军飞行员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临潼空军疗养院康复疗养的46例患有失眠症的飞行员,随机数排序后依照奇偶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飞行员仅接受睡眠卫生宣教,实...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我军飞行员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临潼空军疗养院康复疗养的46例患有失眠症的飞行员,随机数排序后依照奇偶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飞行员仅接受睡眠卫生宣教,实验组飞行员在接受睡眠卫生宣教基础上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飞行员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用PSQI减分率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飞行员PSQI各因子得分、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实验组PSQI各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四方面差异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飞行员治疗总有效率达91.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以显著改善失眠飞行员的睡眠质量,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增强型体外反搏 失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对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轩诗杰 曹猛 +4 位作者 杨振华 刘竹影 杨璇璇 卢晓琳 丁寅 《口腔生物医学》 2016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改变。结果:加PTH刺激大...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改变。结果:加PTH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S期细胞比例为(8.87±0.11)%,显著高于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S期细胞比例(5.23±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PTH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凋亡率为(4.17±0.15)%,显著低于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凋亡率(8.13±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可明显提高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甲状旁腺激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Andrews六要素对西安地区汉族正常[牙合]人群侧貌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妍 曹猛 +5 位作者 付善民 桂林源 轩诗杰 杨璇璇 李仲 丁寅(指导)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29-732,共4页
目的:用Andrews六要素对西安地区汉族正常骀人群的侧貌形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在西安地区汉族个别正常殆人群中选择95例,其中女48例、男47例(18—30岁),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和侧面像,选择4个软组织标志点、3个硬组织标志点,... 目的:用Andrews六要素对西安地区汉族正常骀人群的侧貌形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在西安地区汉族个别正常殆人群中选择95例,其中女48例、男47例(18—30岁),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和侧面像,选择4个软组织标志点、3个硬组织标志点,根据Andrews六要素中侧貌的美学分析指标,用NemoCephNX软件测量上颌中切牙颊面中心(FA点)与GALL线的位置关系、下颌中切牙颊面中心(FA点)到硬组织颏下点间距离与眉间点到鼻下点距离的关系、鼻下点到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与眉间点到鼻下点距离的关系、硬组织颏前点与Will线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安地区汉族个别正常骀人群中,上颌中切牙FA点基本落于GALL线前后1mm内,且多数落于GALL线偏后方;眉间点至鼻下点的距离、鼻下点至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与外耳道点至软组织下颌角点的距离相近;FA点至硬组织颏下点的距离近似于外耳道点至硬组织下颌角点距离的1/2;硬组织颏前点落在Will线前后1mm内,大多落在Will线稍后方,且与性别无关。结论:西安地区汉族正常黔人群侧貌符合Andrews六要素中对侧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貌人群 前额 Andrews六要素 侧貌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增强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eriostin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璇璇 曹猛 +4 位作者 杨振华 轩诗杰 杨妍 李仲 丁寅(指导)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中Perio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大鼠模型(OVX)、假手术(Sham)、OVX+17β-雌二醇(17β-E2)组。取Sham、OVX组r B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分...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中Perio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大鼠模型(OVX)、假手术(Sham)、OVX+17β-雌二醇(17β-E2)组。取Sham、OVX组r B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成骨诱导各组r 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情况;RT-PCR检测3组r BMSCs中Periostin、Runx2、OCN、BSP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OVX;与Sham组相比,OVX组ALP及茜素红显色均较浅,OVX+17β-E2组能加深ALP及茜素红染色。RT-PCR结果显示,OVX组Periostin、Runx2、OCN、BSP表达显著降低;OVX+17β-E2组的Periostin、Runx2、OCN、BS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雌激素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BMSCs中Periost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17β-E2) 骨膜蛋白 成骨分化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穿孔加速下颌磨牙近移关闭久失缺牙间隙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付腾飞 张瑞 +2 位作者 杨璇璇 轩诗杰 曹猛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微骨穿孔是正畸中创伤最小的通过手术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微骨穿孔的优点和临床结局。方法13例(3男,10女)单侧或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在缺牙区牙槽骨制造3... 目的微骨穿孔是正畸中创伤最小的通过手术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微骨穿孔的优点和临床结局。方法13例(3男,10女)单侧或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在缺牙区牙槽骨制造3个深2 mm的微骨穿孔,其他操作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每4周复诊一次,实验组每次复诊时均在缺牙区制造3个微骨穿孔。24周后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磨牙移动的速率。实验开始及结束时拍摄CBCT观察第二磨牙长度及牙槽骨骨量变化。结果使用微骨穿孔方法组,第二磨牙移动速率较对照组快0.27 mm/mon,增加31%。通过实验前后两个阶段的CBCT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的牙根吸收和牙槽骨丧失。结论微骨穿孔可以有效加速牙齿移动,重复使用仍有加速作用,并且不伴有牙根吸收、牙槽骨骨量降低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牙齿移动 第一磨牙缺失 微骨穿孔 局部加速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