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因子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恢复的关系
1
作者 姚丽娜 戴胜燕 +5 位作者 马艳 白康 张雯文 车雅男 纪利利 郭书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因子[干扰素调控因子8(IRF8)]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横断面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在...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因子[干扰素调控因子8(IRF8)]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横断面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在卒中后2周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确定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n=76)和非PSCI组(n=42)。RT-qPCR用于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RF8基因表达。通过二元逻辑回归进行研究IRF8基因表达和认知结果之间的联系。结果PSCI组PBMCs中IRF8 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PSCI组(P<0.001)。在IRF8 mRNA三分位数中观察到PSCI和非PSCI患者比例的显著差异[T1:53.8%(21/39),T2:64.1%(25/39),T3:75.0%(30/40),χ2=8.082,P=0.018]。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IRF8 mRNA表达最高的三分位数(>0.024)(OR=1.956,P<0.001)、年龄(OR=1.062,P<0.001)、NIHSS评分(OR=1.145,P=0.014)、血红蛋白(OR=1.194,P=0.024)与PSCI风险较高显著相关。当截断值为0.01时,IRF8 mRNA预测PSCI的AUC为0.682,准确率为71.49%,特异度为50.24%,敏感度为71.42%。将IRF8 mRNA、年龄、NIHSS评分、血红蛋白纳入列线图中,其预测PSCI的AUC为0.862。结论缺血性卒中入院时PBMCs中IRF8 mRNA表达与卒中后急性期的PSC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列线图 脑卒中 干扰素调控因子8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车雅男 葛晓梅 郭天天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978-298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时间段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干预和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时间段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干预和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心理弹性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认知及运动功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负性情绪 医护患协同管理模式 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姚丽娜 李美杰 +7 位作者 王艳珍 杨艳华 车雅男 孙喜燕 宁伟 岳术义 郭书琴 张立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4期3714-3717,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瑞舒伐他汀组(43例)和阿托...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瑞舒伐他汀组(43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2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内中膜厚度(IMT)、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HDL-C和hs-CRP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 <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炎症反应、降低病人血脂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和抗炎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护理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车雅男 王晶然 +1 位作者 张静 牛翠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538-53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接入患者手术之后尿潴留的干预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介入患者400例,将该4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人员分别是200例,观察组的2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护理方面是由... 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接入患者手术之后尿潴留的干预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介入患者400例,将该4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人员分别是200例,观察组的2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护理方面是由资格较老同时具备一定经验护理医师进行护理;对照组的2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则是由经验一般的护士进行护理,分析研究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出现尿潴留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导尿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200例患者手术之后尿潴留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P<0.05)。同时对照组的20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尿潴留必须要进行导尿的发生概率明显比观察组的更高。结论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心血管介入患者实施手术之后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有着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手术 尿潴留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车雅男 王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9期502-5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通过对临床医学治疗中压疮的形成病理研究结合实际临床间隔翻身时间安排。结果通过临床分析和观察得出临床合理的翻身间隔时间安排,理解合理...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通过对临床医学治疗中压疮的形成病理研究结合实际临床间隔翻身时间安排。结果通过临床分析和观察得出临床合理的翻身间隔时间安排,理解合理的间隔翻身时间安排对于神经内科压疮防御护理的作用。结论合理的翻身时间是保证患者能否在取得实际临床康复的关键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分析出合理的翻身间隔时间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压疮 预防 间隔时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素3F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姚丽娜 车雅男 +1 位作者 时伟 赵娜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素3F对心脏骤停大鼠存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信号素3F组,另取9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内... 目的探讨信号素3F对心脏骤停大鼠存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信号素3F组,另取9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心肌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量;计数腹膜灌洗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神经毡蛋白2(NRP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信号素3F组心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中ROS、H_(2)O_(2)、MDA和SOD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信号素3F组心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中TNF-α、IL-1β和IFN-γ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信号素3F心脏骤停大鼠腹腔灌洗中白细胞计数、PECAM-1和NRP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号素3F影响心脏骤停大鼠存活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白细胞的跨内皮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素3F 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 白细胞 跨内皮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相关
7
作者 姚丽娜 时伟 +3 位作者 马艳 车雅男 孙喜燕 纪利利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4期298-300,315,共4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95例,均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90 d后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并根据其评分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良好组,2~6... 目的:探讨鸢尾素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95例,均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90 d后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并根据其评分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分析其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CI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鸢尾素对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纳入46例ACI患者,预后不良组纳入49例;溶栓前预后良好组血清鸢尾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与mRS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245,P=0.017);单因素分析显示,鸢尾素、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间隔时间对ACI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均≤0.05);Logistics回归显示,鸢尾素(OR=2.316,95%CI:1.166~4.600)、溶栓治疗间隔时间(OR=3.353,95%CI:1.097~10.249)、年龄(OR=2.270,95%CI:1.017~5.071)及NIHSS评分(OR=2.075,95%CI:1.025~4.202)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鸢尾素为250.6 ng/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灵敏度为74.3%,特异性为83.5%。结论:鸢尾素可作为急性ACI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冀学红 岳术义 +9 位作者 李瑞莲 许伟恒 冯志霞 李美杰 姚丽娜 纪利利 时伟 张丽娜 郭书琴 车雅男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0期1497-1501,共5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VPS1、2型患者各15例分别作为VPS1、VPS2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老... 目的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VPS1、2型患者各15例分别作为VPS1、VPS2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30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入院后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测,对头颈部病变位置、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帕金森病组、VPS1组与VPS2组病变部位、性质的差异,进而判断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VPS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显示,VPS2组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改变、中重度脑萎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PS1组[33. 3%(5/15)比53. 3%(8/15)、13. 3%(2/15)比40. 0%(6/15)],而二者皆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10. 0%(3/30)、13. 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VPS1组与VPS2组患者皮质下白质缺血改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 7%(7/15)比46. 7%(7/15)](P> 0. 05),但皆高于帕金森病组[6. 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VPS1组和VPS2组大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而VPS2组较VPS1组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T血管成像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二者联合诊断VPS的敏感度(83. 87%)、特异度(83. 33%)分别高于单独使用CT血管成像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VPS中,可以根据病变位置的定位以及血管硬化的程度与帕金森病相鉴别,同时也可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进行老年发病、隐匿性起病的分型诊断,临床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